如何解鎖調味密碼?一起來看泰餐廚師對食材與調料的精心掌控。
調味,是廚師激發舌尖味蕾的一項高級技能,將酸、辣、鹹、甜、苦,這基礎5味之間的平衡與層次,玩轉得令人流連忘返,泰餐廚師無疑是精通此道的高手之一。
風味獨特的泰國美食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備受歡迎,激爽香濃的口味與自然健康的食材是泰式料理脫穎而出的關鍵。尤其講究五味調合,以酸、辣為主,輔以鹹、甜,調節苦味的出入,構成了泰餐的無限魅力。
從極致到綜合:與鄰國風味融合近10年,傳統泰餐經歷了從極端突出一種味覺,如極酸、極辣、極甜,到泰國廚師通過調整菜品配方中酸、辣、甜的比例,降低刺激程度,使風味逐漸走向平衡的演變,都是因為當地口味受到外來飲食風味的影響。
在泰國70%的餐廳做出了這樣的調整,泰餐廳的開設正快速向周邊及海外地區推進,顯示出因接納包容而發展擴張的融合態勢。儘管所使用的食材幾乎都為泰國本地出產,但迅速走向世界的泰國風味,逐漸被更多外國食客所接受。
滋味和色澤皆誘人的泰國料理
欲罷不能的天然調味料泰國是一個臨海的熱帶國家,所以食材上大量使用蔬菜、水果、海鮮,菜餚調味也以運用食材的天然滋味為主。與其他東南亞菜系相類似,泰國菜注重調味,擅長使用植物調料和香料,如酸柑、青檸葉、香茅、羅望子。泰餐色香味俱全,令很多人一嘗鍾情,細細品味,又回味悠長。
五味法寶:常用食材與調料辛辣:鳥眼椒、南姜、咖喱
酸爽:酸柑、羅望子
香甜:棕櫚糖、椰奶、水果
鹹鮮:魚露、蝦醬
微苦:泰國小茄子
泰餐以本地風味為主,受周邊鄰國影響,咖喱作為基礎調料,種類豐富,在炒菜和燉菜中較為常見。調味以魚露、蝦醬、椰奶、檸檬、薑黃、香茅等為主,也以各類熱帶水果入菜,主食為米飯、糯米居多。
鳥眼椒(Birds eye chillies)
泰國辣椒種類繁多,錐形的鳥眼椒,個頭比一般辣椒小,充滿果香,顏色鮮豔,有紅有綠,盛產於泰國普吉島等地。主要用於沙拉和炒菜,增強辛辣口感,也是做咖喱的原料之一。
南姜(Galangal)
南姜也稱良姜,表皮微黃,姜芽呈嫩紅色,辣中帶甜,具有去除腥味之功效,既是香辛料也是藥材,亦可作為煙燻材料。常見用法是將南姜和其他香料一起攪碎,醃製肉類和海鮮,也是製作泰式咖喱醬的重要成分。
咖喱(Curry)
常見的泰式咖喱有:黃咖喱、紅咖喱、青咖喱、馬沙文咖喱。咖喱是泰國菜的重要組成部分,煮製時常放入蝦醬、洋蔥或紅蔥頭、辣椒、大蒜等。
青咖喱:帶有一點甜味,顏色主要來自新鮮的青尖辣椒,也是製作綠咖喱醬的主要材料。做法是將香茅、大蒜、小洋蔥、南姜、泰國粗皮檸檬、蝦醬等一起搗至出油,然後燒制。味道偏酸甜,略帶辣味,適合搭配雞肉、海鮮和蔬菜等烹調湯品。
黃咖喱:口感相對溫和,是用黃姜放在糯米裡蒸出來的汁水上色。因為加入了椰奶和濃稠的椰漿,降低了香料的味道,整體風味趨於柔順。還有一種顏色較淺的黃咖喱,辣味更刺激,常用於咖喱炒蟹的製作。
紅咖喱:又稱辣咖喱,是用紅辣椒上色。主要材料包括紅辣椒、紅蔥頭、南姜、大蒜、蝦醬、檸檬皮、芫荽根、胡椒籽、香茅等。紅咖喱醬口味較重,一般搭配牛羊肉、魚餅、烤肉腸等。
馬沙文咖喱:被稱為咖喱之王,將辛辣味、椰果味、香甜味、鹹鮮味融合在一起。烹煮菜式時,除了加入椰奶、八角、椰糖、魚露、肉桂、辣椒、羅望子和土豆、洋蔥以外,還會有烤花生或烤腰果,以及在泰式咖喱中不常見的白豆蔻莢等,增加辛味。
酸柑(Kaffir Lime)
酸柑又稱泰國青檸,個頭如雞蛋大小,皮薄汁水豐富,口感酸爽,具有馥鬱的清新香味。由於酸度易因溫度變化而產生變味或減淡,所以常用於冷菜沙拉或菜品上桌前才進行擠汁。
羅望子(Tamarind)
羅望子又名酸豆、酸角,果殼為土黃色,果實成熟後呈紅棕色,味道酸甜且帶有特殊果香。由於羅望子的酸度穩定,不易受外界影響而變味,所以主要用於湯類、炒菜類、炒稞粉、少數需要酸味的咖喱。使用時浸泡溫水,羅望子與水的比例為1:3,取羅望子水入菜。
棕櫚糖(Palm sugar)
棕櫚糖也叫椰糖,色澤為深棕色,是製作各種甜點和糖果的重要原料。可代替白糖使用,椰糖的升糖指數比蔗糖低50%左右,具有豐富的礦物質,被視為健康食物。
椰奶(Coconut milk)
椰奶可以說是泰國菜的靈魂,不僅甜品基本都用椰奶進行調製,一些泰國菜以及麵食配料都少不了椰奶。
魚露(Fish sauce)
魚露是一種典型的泰國南部調料,常代替鹽使用,做法和中國醬油差不多,但它是用一些小魚、小蝦發酵滴汁而成,味道可能會讓有些人不適,因為它帶有一股濃重的魚腥味。
蝦醬(Shrimp Paste)
蝦醬味道濃烈,是用大量的小型蝦加鹽發酵而成,非常鹹,多為紫色,常加在炒飯與咖哩中。一般有兩種風味,一種混合了蝦和魚肉,還有一種口味偏甜。
泰國小茄子(Thailand eggplant)
泰國小茄子外形小巧,味道略苦,帶有新鮮清香,一般多用於咖喱菜品,肉質緊實,其中的小嫩籽嚼起來清脆可口,可以中和咖喱中椰漿的油膩。
香料是調味的好搭檔香茅(Citronella)
因具有檸檬香氣,故香茅又被稱為檸檬草,是天然的芳香植物。泰國人喜愛將香茅入湯調味增香,具有促進食慾之功效。
檸檬葉(Lemonleaves)
檸檬葉具有特殊的強烈檸檬香味和類似柑橘類的香味,與雞肉或魚類同煮有調味及去腥之效,很適合用於海鮮料理的烹調。檸檬葉通常只是用來提味增香,不必添加過多。
長芫荽(Long coriander)
比芫荽重口味得多的長芫荽,氣味相當濃烈。加熱以後也能保持碧綠的顏色,其香味和鳥眼椒可謂天作之合,是辣味湯裡所必不可少的。
細調經典泰味,注重層次變化泰國料理在調味時,每道菜餚的原味和調料,約各佔一半,即50%注重發揮食材的原本滋味,50%注重激發調料和香料的味道。豐富滋味的層次,可以逐一呈現,而不會雜糅混合,主要在於放入不同原料的時間和順序,這到底有何講究?現在就由三位廚師針對8款經典泰國料理的製作與調味,為大家進行解析。
廚師Nueng,來自泰國普拉灣麗思卡爾頓隱世精品度假酒店,擁有13年的職業經驗,通曉泰國從南至北的烹飪方式。北京麗思卡爾頓酒店香溢餐廳廚師長李兆棟,從廚20多年,擁有豐富的西餐及泰餐料理經驗,曾與Nueng合作烹製經典泰味佳餚。
Nueng與李兆棟
北京泰廷泰式料理的行政總廚Sianglam nipharat,擁有20多年泰餐烹飪經驗,作為傳統宮廷泰國菜的研發與傳承者,精通所有泰國菜系,常年服務於泰國詩琳通公主及皇室貴族。隨S&P集團的發展,曾在倫敦,新加坡,曼谷等地的PATARA品牌餐廳任職。
泰國宮廷御廚Sianglam nipharat
把握調料比例和投放順序泰國菜雖然使用很多調料、香料,但目的是激發出食材本身的味道,並增加香氣,而不是完全覆蓋遮掩其本味,就製作手法會比周邊的東南亞國家更加精細。
Nueng在烹製菜餚時依靠菜譜的基礎配方,邊品嘗邊進行味道的調整,尤其注重調味的層次感,他認為食材和調料放入的時間和順序不同,味道就會相差很大。
李兆棟認為在泰國的辣味湯和咖喱類菜餚中最重要的調料是南姜、香茅、檸檬汁,就如同中餐的蔥、姜、蒜,也是最基礎的調味料,烹製時需要掌握好這三種香料的比例。
冬陰功湯
層次:酸→辣→鹹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冬陰功湯翻譯過來是酸辣蝦湯的意思,在泰國,冬陰功有紅湯和清湯兩種湯底,前者加入了辣椒醬,更為辛辣。後者在湯底裡加入淡奶或椰漿,湯質濃厚溫和。
調味:剛開始製作時,先酸後辣,加入幹蔥等調料,使味道不那麼強硬,再調出鹹味。加入少量的糖,起提鮮作用,但不會讓人嘗出甜味。香味以香茅、南姜、辣椒的混合為主。李兆棟介紹道,冬陰功也是一款基礎底湯,加入不同食材,還可調出牛肉口味、海鮮口味等其他味道的湯。
技法:Nueng說他的烹製秘訣是關火燙蝦,以及最後1分鐘加青檸汁調酸。當湯熬好,放入蝦後,立即關火,讓湯的餘溫將蝦燙熟,使口感鮮嫩。並在最後1分鐘時加入青檸汁,如果提前加入,青檸汁煮的過久則會發苦,後放則可以很好的提出酸味,讓湯的口味更佳。
泰式炒雞球
層次:酸→甜→鹹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調味:主要使用泰國醬油,鹹度不高,略有甜味。菜餚味道的層次為酸、甜、鹹。
技法:使用雞腿肉切成長條,入油鍋炸製成捲曲狀,放入蘑菇、洋蔥、辣椒一起炒制時注意不要炒軟,用糖、蠔油、香油、鹽調味。繼續炒制,最後加一點泰國醬油,可以更好提味。
泰式炒河粉
層次:酸→鹹甜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調味:菜餚的味道主要來自羅望子汁的酸味,以及泰國蘿蔔泡菜的鹹甜味。由於第一步炒小幹蔥、泰國蘿蔔泡菜,因而滋味層次遞進的順序為先酸、後鹹甜。Nueng自製炒麵汁,做法是放入大蒜、幹蔥、幹蝦、羅望子汁、棕櫚糖、鹽和魚露,混合即可,用於泡軟後的幹河粉炒制調味。
技法:將中等大小的泰國海蝦略炒一下,從鍋中取出,保持水分和彈性,而不是一次烹製至完全成熟,否則容易發乾。河粉採用劃炒手法,使其散開,而不是翻炒。
香茅蝦餅
層次:鹹鮮→醬汁酸甜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調味:用蔬菜、檸檬汁、糖、魚露等蘸汁調味,與海鮮結合,清爽增香。
技法:香茅洗乾淨甩幹水,去頭,把莖切成長段使用。蝦泥需要不停摔打,使組織纖維斷裂,口感更彈。裹上泰國澱粉炸制時,需用小火。
水果入菜,激發酸甜滋味泰國盛產各種滋味豐富的熱帶水果,可利用其不同程度的酸甜味和香氣代替普通調味料,對菜餚進行調味,天然又健康。水果或爽脆,或多汁的口感,也豐富了菜品質感。
Sianglam介紹道泰國常用的水果有椰子、芒果、菠蘿、木瓜、香蕉、草莓、蘋果、榴槤等,如雪梨炒花枝片、火龍果炒鱔球、蘋果咖喱雞、菠蘿炒魚片等,都是以水果為主料的泰國名菜。
椰奶雞肉湯
層次:甜→辣→酸→鹹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調味:一開始煮湯時注重椰奶的甜味調製,然後調入青檸汁的酸味和一點點魚露的鹹味。
技法:雞湯煮開後加入姜、香茅、檸檬葉等調料。最後在湯煮好上桌前加入一點點的青檸汁,不要過早加入,避免味道發苦。
芒果糯米飯
層次:甜→鹹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調味:椰奶是整個糯米飯的靈魂,富有濃鬱的香甜氣息。椰奶小火煮開後放入適量的鹽和糖,熬成鹹甜交織的椰奶醬,使口味豐富、平衡,而不是純粹的水果甜味。使用酸甜味的新鮮泰國芒果,可以進一步中和甜度,增加椰香。
技法:小火慢蒸,將蒸好的糯米飯待涼透再用,米飯涼透之後會呈現顆粒狀,煮製程度略硬,口感Q彈。如果希望味道濃鬱,還可以加入椰奶攪拌。
濃而不膩,添水少油泰國咖喱的特色是香辣帶甜,口感潤滑,有光澤。尤其在咖喱中加入了椰奶,使辛辣味不會特別強烈,反而帶出一絲香甜。其中紅咖喱辛辣味最重,黃咖喱次之,青咖喱較為清新。
Sianglam說泰國當地的咖喱之所以味道濃鬱但又不會很衝,是因為質地相對較薄,會比其他國家的咖喱多添加一倍水的量,所以口感不會非常油膩。而且在咖喱中加入的椰漿含有天然的椰油成分,因此不用額外添加其他油脂,整體含油量不高,頗為清爽。
青咖喱雞
層次:甜→辣→鹹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調味:用椰漿、魚露、椰糖和青咖喱醬調味。尤其在椰奶中翻炒咖喱醬來平衡其酸爽和辣味是調味重點,椰奶和水的比例為1:1。
技法:在椰漿中放入雞肉和青咖喱醬燒制,再放入魚露、椰糖,以及泰國圓茄子、羅勒葉,注意葉片要完全壓入水中,將其煮熟。
馬沙文咖喱雞
層次:甜→鹹→酸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調味:馬沙文咖喱是一種包含了椰漿和果仁的醬料,滋味溫暖辣香,做雞類菜餚多用此咖喱。馬沙文咖喱雞的味道層次是甜、鹹、酸,其中的甜味來自棕櫚糖。泰國料理中常用棕櫚糖代替白糖,幾乎所有的咖喱在製作時都要放入此糖。鹹味是加入了魚露,酸味來自羅望子。
技法:製作咖喱時放入椰奶後一定要攪拌均勻,再依次放入魚露、棕櫚糖、羅望子醬汁。
各位師傅看到這裡,你們是否也對調味手法有自己的見解呢?不妨給我們留言,一起分享你的觀點吧。
-end-
攝影:于振明、李軍,部分圖片來自北京麗思卡爾頓酒店和網絡,未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