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猶太區起義(Warsaw Ghetto Upris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佔波蘭的猶太抵抗組織於1943年在華沙猶太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猶太區起義,也是二戰期間猶太人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稱其為「猶太人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圖為1943年,華沙猶太區起義者被德軍包圍後舉著雙手。
華沙猶太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最大的猶太人聚集區,它在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境內成立於1940年10月至11月16日之間,有超過40萬猶太人居住在3.4平方公裡區域。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區。
隨著1939年9月德蘇入侵波蘭,波蘭猶太人從一開始就被納粹當局針對。德國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波蘭佔領區劃分了數百個隔都,強迫猶太人在這些區域中生活。圖為1943年,華沙猶太人起義前,一座木橋連接著猶太區的兩部分。
建立隔都是德國將猶太人從公共生活中移除的官方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從經濟上剝削猶太人。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猶太人區,兒童成了家裡的「頂梁柱」,他們從隔離牆的小洞裡鑽出去,去鎮上帶回食物和衣服。
過高的羈押人數、糟糕的衛生條件以及食物匱乏共同導致了隔都居民的高死亡率。在大多數城市中,猶太地下抵抗運動立即開始發展,但隔都化管理極大限制了抵抗運動的可用資源。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人區,一名德軍正在檢查進出證。只有少數人可以離開這裡去其他市鎮工作或經商。
1942年7月22日到9月12日期間,德國當局在華沙隔都遣送或殺害了大約 300,000萬名猶太人。黨衛軍和警察部隊將265,000名猶太人遣送至特雷布林卡屠殺中心,11,580名遣送至強制勞動集中營。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區,猶太警察正在隔離人群。德軍築起高牆電網,用以隔離居民中的猶太人。
按照黨衛軍首領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於1942年 10月下達的清洗華沙隔都並將有勞動能力的居民遣送至總督轄區盧布林地區強制勞動集中營的命令,德國黨衛軍和警察部隊從1943年1月18日起試圖繼續對華沙的猶太人進行大規模遣送。圖為1943年在波蘭華沙猶太人起義期間,納粹黨衛軍在當地街道巡邏。
一群持有手槍的猶太戰士混入了一隊被強制前往中轉營的猶太人中間,與押送他們的德國部隊展開戰鬥。這些猶太戰士多數戰死,但是這次攻擊成功分散了德軍的注意力,讓中轉營排隊的猶太人有機會分散逃離。圖為1943年5月8日,波蘭華沙猶太區起義期間,納粹德國黨衛軍和被捕的猶太人。
在抓住要遣送的 5,000至6,500 名隔都居民之後,德軍於1月21日暫停了進一步遣送。隔都成員認為抵抗可能已經中止了遣送行動,開始建造地下掩體和庇護所,準備在德軍嘗試對隔都廢墟的所有剩餘猶太人進行最終遣送時發動起義。圖為1943年5月8日,在華沙猶太區的納粹德國黨衛軍,畫面左側,一對猶太夫婦被捕。
1943年,在納粹德國軍隊摧毀華沙猶太區的行動中,婦女和兒童舉著雙手離開住所,等待被德軍帶走。這是二戰時期的一張著名圖片,照片原配德文標題《趕出防空洞》。
1943年4月19日逾越節前夕,德國軍隊打算開始清洗華沙隔都的行動。這天清晨,當黨衛軍和警察部隊進入隔都時,街道上空無一人。幾乎所有隔都居民都已進入藏身處或是掩體。遣送行動的繼續成為隔都武裝起義的導火索。圖為1943年4月19日,在波蘭華沙,參加起義的猶太人被德軍逐出城市。
猶太戰鬥組織 (ZOB)指揮官摩德凱·阿涅萊維奇(Mordecai Anielewicz)命令華沙隔都的猶太戰士發動起義猶太抵抗軍戰士從掩體發起了零星的襲擊,但德軍有系統地將隔都化為一片瓦礫。圖為1943年,波蘭華沙猶太區被燒毀,所有的倖存者被送往特雷布林卡的集中營。
德軍部隊在對位於米拉大街18號的ZOB指揮掩體發起的攻擊中殺害了阿涅萊維奇及他的戰友,並於5月8日佔領該處。儘管起義開始後數天有組織的軍事抵抗就被德軍部隊瓦解,但個人和小團體面對德軍的躲藏或作戰持續了大約一個月。圖為1943年4月至5月,波蘭華沙,在德軍掃蕩中遇難的猶太人。
為了宣布德軍的勝利,斯特魯普於 1943年5月16日下令炸毀了特羅瑪茨基大街上的猶太會堂。隔都成為一片廢墟。據斯特魯普報告,他共逮捕了56,065名猶太人,摧毀了631處掩體。據他估計,他的部隊在起義期間殺害了多達7,000名猶太人。圖為1943年4月,波蘭華沙猶太人區,戰爭過後一片狼藉。
德國當局將大約 7,000名華沙猶太人遣送至特雷布林卡屠殺中心,幾乎所有人都在抵達後馬上送至毒氣室殺害。德軍將剩下的幾乎所有猶太人,大約42,000名,遣送至盧布林、馬伊達內克集中營以及波尼亞託瓦、特拉維尼基、布森和克拉斯尼克強制勞動集中營。圖為1943年4月,猶太人前往集中營前接受納粹軍官的審問。
之後除了布森和克拉斯尼克的數千名強制勞工,德國黨衛隊和警察部隊在1943年 11月的「收穫節行動」(Unternehmen Erntefest)期間殺害了幾乎所有被遣送至盧布林、馬伊達內克、波尼亞託瓦和特拉維尼基的華沙猶太人。圖為1944年,在波蘭,倖存的猶太人。
華沙隔都起義是規模最大也是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猶太人起義,是歐洲德佔區第一次在城市發生的起義。華沙的抵抗激勵了其他隔都(如比亞韋斯託克和明斯克)和屠殺中心(特雷布林卡和索比堡)相繼起義。圖為1944年,波蘭華沙,猶太人被趕往集中營。猶太人在華沙街頭等待被驅逐到集中營。
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稱華沙猶太區起義為「猶太人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如今,許多緬懷大屠殺受害者和倖存者的紀念日都與華沙隔都起義的日期有關。圖為1944年,波蘭華沙,猶太人被驅逐出境,他們坐上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