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紀實影像:1943年納粹毀滅華沙隔都,猶太人被送集中營

2020-12-26 一品世界

華沙猶太區起義(Warsaw Ghetto Upris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佔波蘭的猶太抵抗組織於1943年在華沙猶太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猶太區起義,也是二戰期間猶太人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稱其為「猶太人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圖為1943年,華沙猶太區起義者被德軍包圍後舉著雙手。

華沙猶太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最大的猶太人聚集區,它在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境內成立於1940年10月至11月16日之間,有超過40萬猶太人居住在3.4平方公裡區域。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區。

隨著1939年9月德蘇入侵波蘭,波蘭猶太人從一開始就被納粹當局針對。德國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波蘭佔領區劃分了數百個隔都,強迫猶太人在這些區域中生活。圖為1943年,華沙猶太人起義前,一座木橋連接著猶太區的兩部分。

建立隔都是德國將猶太人從公共生活中移除的官方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從經濟上剝削猶太人。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猶太人區,兒童成了家裡的「頂梁柱」,他們從隔離牆的小洞裡鑽出去,去鎮上帶回食物和衣服。

過高的羈押人數、糟糕的衛生條件以及食物匱乏共同導致了隔都居民的高死亡率。在大多數城市中,猶太地下抵抗運動立即開始發展,但隔都化管理極大限制了抵抗運動的可用資源。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人區,一名德軍正在檢查進出證。只有少數人可以離開這裡去其他市鎮工作或經商。

1942年7月22日到9月12日期間,德國當局在華沙隔都遣送或殺害了大約 300,000萬名猶太人。黨衛軍和警察部隊將265,000名猶太人遣送至特雷布林卡屠殺中心,11,580名遣送至強制勞動集中營。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區,猶太警察正在隔離人群。德軍築起高牆電網,用以隔離居民中的猶太人。

按照黨衛軍首領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於1942年 10月下達的清洗華沙隔都並將有勞動能力的居民遣送至總督轄區盧布林地區強制勞動集中營的命令,德國黨衛軍和警察部隊從1943年1月18日起試圖繼續對華沙的猶太人進行大規模遣送。圖為1943年在波蘭華沙猶太人起義期間,納粹黨衛軍在當地街道巡邏。

一群持有手槍的猶太戰士混入了一隊被強制前往中轉營的猶太人中間,與押送他們的德國部隊展開戰鬥。這些猶太戰士多數戰死,但是這次攻擊成功分散了德軍的注意力,讓中轉營排隊的猶太人有機會分散逃離。圖為1943年5月8日,波蘭華沙猶太區起義期間,納粹德國黨衛軍和被捕的猶太人。

在抓住要遣送的 5,000至6,500 名隔都居民之後,德軍於1月21日暫停了進一步遣送。隔都成員認為抵抗可能已經中止了遣送行動,開始建造地下掩體和庇護所,準備在德軍嘗試對隔都廢墟的所有剩餘猶太人進行最終遣送時發動起義。圖為1943年5月8日,在華沙猶太區的納粹德國黨衛軍,畫面左側,一對猶太夫婦被捕。

1943年,在納粹德國軍隊摧毀華沙猶太區的行動中,婦女和兒童舉著雙手離開住所,等待被德軍帶走。這是二戰時期的一張著名圖片,照片原配德文標題《趕出防空洞》。

1943年4月19日逾越節前夕,德國軍隊打算開始清洗華沙隔都的行動。這天清晨,當黨衛軍和警察部隊進入隔都時,街道上空無一人。幾乎所有隔都居民都已進入藏身處或是掩體。遣送行動的繼續成為隔都武裝起義的導火索。圖為1943年4月19日,在波蘭華沙,參加起義的猶太人被德軍逐出城市。

猶太戰鬥組織 (ZOB)指揮官摩德凱·阿涅萊維奇(Mordecai Anielewicz)命令華沙隔都的猶太戰士發動起義猶太抵抗軍戰士從掩體發起了零星的襲擊,但德軍有系統地將隔都化為一片瓦礫。圖為1943年,波蘭華沙猶太區被燒毀,所有的倖存者被送往特雷布林卡的集中營。

德軍部隊在對位於米拉大街18號的ZOB指揮掩體發起的攻擊中殺害了阿涅萊維奇及他的戰友,並於5月8日佔領該處。儘管起義開始後數天有組織的軍事抵抗就被德軍部隊瓦解,但個人和小團體面對德軍的躲藏或作戰持續了大約一個月。圖為1943年4月至5月,波蘭華沙,在德軍掃蕩中遇難的猶太人。

為了宣布德軍的勝利,斯特魯普於 1943年5月16日下令炸毀了特羅瑪茨基大街上的猶太會堂。隔都成為一片廢墟。據斯特魯普報告,他共逮捕了56,065名猶太人,摧毀了631處掩體。據他估計,他的部隊在起義期間殺害了多達7,000名猶太人。圖為1943年4月,波蘭華沙猶太人區,戰爭過後一片狼藉。

德國當局將大約 7,000名華沙猶太人遣送至特雷布林卡屠殺中心,幾乎所有人都在抵達後馬上送至毒氣室殺害。德軍將剩下的幾乎所有猶太人,大約42,000名,遣送至盧布林、馬伊達內克集中營以及波尼亞託瓦、特拉維尼基、布森和克拉斯尼克強制勞動集中營。圖為1943年4月,猶太人前往集中營前接受納粹軍官的審問。

之後除了布森和克拉斯尼克的數千名強制勞工,德國黨衛隊和警察部隊在1943年 11月的「收穫節行動」(Unternehmen Erntefest)期間殺害了幾乎所有被遣送至盧布林、馬伊達內克、波尼亞託瓦和特拉維尼基的華沙猶太人。圖為1944年,在波蘭,倖存的猶太人。

華沙隔都起義是規模最大也是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猶太人起義,是歐洲德佔區第一次在城市發生的起義。華沙的抵抗激勵了其他隔都(如比亞韋斯託克和明斯克)和屠殺中心(特雷布林卡和索比堡)相繼起義。圖為1944年,波蘭華沙,猶太人被趕往集中營。猶太人在華沙街頭等待被驅逐到集中營。

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稱華沙猶太區起義為「猶太人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如今,許多緬懷大屠殺受害者和倖存者的紀念日都與華沙隔都起義的日期有關。圖為1944年,波蘭華沙,猶太人被驅逐出境,他們坐上車離開。

相關焦點

  • 另一個「辛德勒」,納粹集中營的指揮官居然是猶太人?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集中營給整個猶太民族歷史留下慘痛的記憶,對當時被關押在集中營裡的猶太人來說,殺氣騰騰的黨衛隊看守絕對是夢魘。然而,在二戰結束後的拉脫維亞,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撲朔迷離的事件,一個集中營的黨衛軍指揮官,居然自稱他是猶太人。一個猶太人,穿上了黨衛軍軍官的制服,管理著一個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太不可思議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在歐洲多地設立了集中營,對猶太人以及戰犯實行肉體消滅。位於愛沙尼亞的克魯加集中營設立於1943年,關押了包括蘇軍俘虜、愛沙尼亞政治家以及許多猶太人。在納粹黨衛軍和愛沙尼亞警察的殘暴管制下,許多囚徒被強迫進行各種重體力勞動,由於生存條件極其殘酷,許多人在集中營中死去。
  • 二戰時對猶太人最殘忍的是自己人,集中營的囚監,對同胞狠過德軍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猶太人最恨納粹,畢竟整個二戰期間,納粹屠殺了近600萬手無寸鐵的猶太人。面對窮兇極惡的納粹,有的猶太人逃走,有的反抗,有的在夾縫中求生,這些人都沒錯,但還有一群猶太人卻選擇當納粹的幫兇,殘酷欺壓同胞,這就是納粹集中營裡的囚監(Kapo)。
  • 為何納粹要屠殺猶太人?猶太人在歐洲做了什麼?
    可當猶太人和二戰這兩個詞語聯繫在一起的時候,那可能對於我們這種並非是猶太民族的人來說,會有一種惋惜的心情,因為眾所周知猶太人在二戰中所遭受的屠殺實在是無辜和可憐。
  • 西班牙ZARA一款童裝像納粹集中營囚服 ,被迫下架
    雨果網從《歐華報》以及《20分鐘》8月27日的報導中了解到, ZARA一款童裝被指像二戰時期的納粹集中營囚服而被迫全球下架。本周三上午,ZARA收到來自以色列的指控,稱ZARA正在銷售的一款童裝,該童裝和二戰時期的納粹集中營囚服非常像,這種設計對猶太人是一種侮辱。
  • 三條核心外交目標,加上種族優越論,波蘭最終深陷納粹之害
    但這些僅僅是開始,華沙還沒有完全的領教到納粹的殘忍,第一個感受到納粹殘酷的力量的是猶太人。德國的軍隊於10月1日進入華沙,華沙淪陷後,這座城市的大部分猶太人被圍捕起來,被趕進了一個巨大的猶太人聚居區。在這片區域中猶太人感受到的是封閉、肆虐的疾病和死亡。聚居區的居民經常被圈在一起,被迫列隊登上前往奧斯威辛和特雷布林卡等滅絕中心的運輸列車。
  • 納粹折磨猶太裔人的真實景象:羅茲集中營的生活,現場滿目離殤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納粹德軍拘禁猶太裔人的真實老照片。
  • 波蘭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自傳漫畫《鼠族》和歐美「圖像小說」
    1978年,美國紐約雷哥公園街區,一位叫弗拉德克(Vladek)的波蘭籍猶太人正在給他已經成家的兒子阿特·斯皮格曼,講述自己二戰時期被先後關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和達豪集中營的真實經歷……2年後,阿特·斯皮格曼將其整理成極簡漫畫,命名為《鼠族》。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殘忍的人體實驗
    ,殘暴的施虐者受到了世人的強烈譴責,領導和參與納粹人體實驗的主犯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有的被送上了絞刑架。  德國納粹人體實驗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德國納粹醫生和科學家在集中營中所進行的以猶太人、吉普賽人、波蘭人、俄羅斯人以及其他國家的戰俘為實驗對象的人體實驗。德國納粹的人體實驗當時是絕對保密的。
  • 看啊,德國人心目中的二戰:33部經典電影解題(建議收藏
    1945年柏林戰役期間,一位德裔蘇軍少尉軍官回到十一年前逃離的故鄉,成為負責戰時治安管理的小城司令官,在親身經歷奧拉寧堡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解放的同時,也親眼目睹了法西斯統治下小城的混亂、躁動和血腥……在一位夥伴意外死於德軍士兵的槍口之下後,他下決心留在故鄉參與戰後德國的重建。日記體敘事結構,散文化紀實風格,視角獨特,節奏從容,看待問題冷靜客觀,蘊含戰爭人性反思。
  • 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猶太人倖存者的自傳漫畫《鼠族》
    2、圖像小說《鼠族》與波蘭猶太人的遭遇《鼠族》通過阿特的父親弗拉德克之口,講述了二戰波蘭猶太人的真實經歷。1944、奧斯維辛集中營奧斯維辛是波蘭南部的一個小城,奧斯維辛集中營於1940年,由希姆萊下令修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為「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1942年德國通過了「最終方案」之後,陸續有120萬以上的猶太人在這裡被屠殺。
  • 荷蘭首次承認二戰期間參與迫害猶太人並道歉
    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英媒稱,荷蘭首相馬克·呂特26日代表該國政府就二戰期間未能保護猶太人道歉。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6日報導,呂特說,雖然有些荷蘭官員在納粹佔領期間進行了抗爭,但很多人都俯首聽命了。大屠殺中有600萬猶太人遇難,其中約10.2萬人來自荷蘭。報導稱,呂特是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一個大屠殺紀念活動上說這番話的,27日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紀念日。「在世的倖存者已經屈指可數,我謹代表政府為當時政府的行為道歉。」呂特說,「這麼做的同時,我明白大屠殺的慘烈是難以形容的。」
  • 二戰兇狠情色魔鬼:罪行累累的女納粹
    那是1943年秋天的一個下午。門格爾照例在執行「挑選」的公務,3000多名剛剛走下火車的荷蘭猶太人挨個從他面前走過,並按照他的手勢分別走到左邊或者右邊。忽然,一個身材高挑、留著棕紅色披肩長發的姑娘,猛然一下於跪在門格爾面前,抱住他的皮靴,苦苦哀求道:「救救我吧,仁慈的醫生,我才23歲呀」。門格爾低頭一看,不禁心花怒放,他感覺今日總算找到了「傾城傾國」一詞的真實寫照。
  • 美疑現納粹制人皮燈罩 猶太人皮造毛孔可見(圖)
    它薄如蟬翼,驟眼看十分雅致;但仔細看,卻發現它布滿毛孔、細絲和奇怪圖案,恍如人皮──不錯,它確實是人皮燈罩,而且可能是二戰時期由納粹德軍所製作。  從舊貨市場購得  雅各布森的燈罩粗看起來很平常,但是仔細檢查你會發現它比普通的動物皮料要薄得多,而且布滿毛孔、細絲和奇怪圖案,與人皮非常相似。
  • 她在集中營用人皮做燈罩,監禁期間仍神奇懷孕,怎麼做到的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展開大屠殺,就有許多人追隨納粹的步伐,讓人性中可怕的黑暗面肆無忌憚地釋放了出來。伊爾斯·科赫就是其中一名「佼佼者」,看她的照片,你或許會以為這是一位充滿委屈的可憐女子,但是,如果你知道她做的那些事,恐怕就同情不起來。
  • 德國和日本如何記錄二戰歷史?二者態度大不相同,一個天一個地
    我們都知道二戰是由納粹德國和日本發起的一場徵服全世界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盟軍為了戰勝敵人,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當然即便是作為戰爭的主要發起者,德國和日本同樣也損失慘重,全世界有超過20多億人口被捲入到戰爭中,而直接死於戰爭的人口數量就超過9000多萬,經濟損失也不計其數。
  • 九旬納粹分子首次開口道歉 被控協從謀殺17萬人
    「我的一生都試著忘掉那段經歷。」漢寧在個人陳述中說,「奧斯維辛是一場噩夢,我希望我從沒到過那裡。」二戰結束後,漢寧開了一家奶製品商店。他從未告訴過自己的妻子、孩子和孫輩自己當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看守。「我家裡沒人知道我曾在奧斯維辛工作。我只是無法說起這件事。我感到羞愧。」「我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整個一生都在沉默。」他在個人陳述中說。
  • 納粹集中營的殘忍暴行,一些年輕孩子,竟成為了納粹軍醫的實驗品
    但很快發現還有其他的天賦,他從學生時代起就對種族純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她順利進入了柏林納粹種族和移民辦公室。門格勒和一群致力於此的黨衛軍醫生一起為建立純粹的雅利安民族日以繼夜的工作。1943年5月他得到了一份工作,正是這份工作讓他從此飛黃騰達,他被任命為黨衛軍駐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醫生。門格勒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度過了21個月,曾多次笑裡藏刀地迎接這些猶太囚犯。照片右邊的這個人就是他,每次猶太人到來後都是由他來判定哪些囚犯足夠健康,可以去右邊到勞工營裡悲慘的活下去,哪些不夠健康,應該去左邊等待某一天被送進毒氣室。
  • 畢競悅:德國如何反思納粹
    [摘要]1970年12月初,時任聯邦德國(西德國)總理的維利·勃蘭特,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獻上花圈後,肅穆垂首,突然雙腿下跪,向無辜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1970年12月初,時任聯邦德國(西德國)總理的維利·勃蘭特,對東歐各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獻上花圈後,肅穆垂首,突然雙腿下跪,向無辜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並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雙膝下跪,舉世矚目。
  • 《美麗人生》原型逝世 曾是納粹集中營倖存者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據外電報導,奧斯卡得獎電影《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講述的是一位義大利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以積極的態度保護兒子啟發這故事的納粹集中營倖存者薩爾莫尼(Rubino Romeo Salmoni)周日在羅馬逝世,終年91歲。薩爾莫尼1944年被義大利法西斯警察拘捕,最後被送到「死亡工廠」波蘭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時年24歲。他曾說:「在奧斯威辛我不是薩爾莫尼,而是猶太人編號A15810,等候被消滅。」他以「地獄」形容營內非人的生活,長期饑寒交迫,常赤腳在雪地站數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