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心理學】沒感覺了?如何處理戀愛關係中的這個難題(上)

2021-02-19 愛家暖心屋

請點擊上面標題下方【愛家暖心屋】→直接關注

「我想,可能是沒感覺了吧。」這是在闊別一周之後,從她口中蹦出來的第一句話,當下的第一個直覺是:啊?騙人的吧?!

「為什麼呢?」我握著她的手,她的手沒有溫度地顫抖。

「不知道。」她低著頭,側過臉。

「所以你是之前就知道了?那你怎麼沒跟我講?」

「我以為,過一陣子會好……」

「那你怎麼一點都不難過?」

「我已經在發現的時候很難過過了……」雖然這樣說,她眼眶還是閃著淚光。

「怎麼辦呢……沒關係,我來想辦法……幾天後再說吧。」當時我年紀還小,心想怎麼可能有解決不了的事情,殊不知與人有關的事情,許多時候不是努力就能解決的。更多的時候,正是因為努力的太多,使自己失去的更多。

她也很累了,雖然內心的疑惑像青藏高原上的牛一樣多,但還是不忍心看到她布滿血絲的眼睛再被眼淚侵襲,默默地送她回去。

那天,我幾乎像是被抽掉神經的牙齒一般,六神無主的搭上計程車。計程車上,我倚著右邊的車窗,很悶,卻哭不出來。司機大哥跟我聊了很多,而我現在唯一記得的,是他的金錢至上論。

「女生都是這樣啦!沒感覺就把你甩了。像現在跟女生出去,我都自掏腰包付錢。一開始幾次還可以,但是這樣裝闊能裝多久?」

「你是大學生,我講這些你應該比我還懂。好好工作,多賺點錢比較實際。」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不符合她的期待,那當初為什麼要跟我在一起?又怎麼會突然「沒感覺」了呢?「沒感覺了」這四個字一說出口,就像是電影「全面啟動」裡的kick一樣,逼迫我去懷疑,原來以前她說的「我愛你」都是錄音,一切只是一場夢境?

從那天開始,我的人生課題就變成:如何處理「沒感覺」

於是我翻遍圖書館所有的哲學書籍,從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沒有任何一本在談「為什麼會變得沒感覺?」或者「沒感覺了怎麼辦?」。即使上網搜尋「沒感覺了怎麼辦?」,也找不到滿意的解答。

「傻瓜,哪有哲學家會談這個。」終於在我走到哲學類書架背面的心理學書架,無意間看到一本Sternberg的「愛情三因論」之後,豁然開朗,我笑著對自己如是說。

根據Sternberg提出的理論中,他發現所謂的「感覺」,就是心理學家常說的激情。激情在一開始交往的2~3個月內會飆到最高峰,然後又會急速的下降(她告訴我沒感覺的那天,恰好滿2個月)。雖然如此,Sternberg告訴我們彆氣餒,因為一般而言親密和承諾會隨交往的時間越久,逐漸上升。不過這也是為什麼二個月左右,雙方就開始感覺淡了,而實驗室進行的戀愛實驗,也常是只收六個月以上「穩定交往」的伴侶。

當時我幾乎變成Sternberg的信徒,每天抱著那本書睡覺——直到我看完書的那天才發現:他並沒有告訴我該怎麼辦……當然最後還是分手了。畢竟,當時的我想不出好方法,讓愛回到最初。

雖然幾年前還是傻傻的進了心理系,但總是抱持著「心理學是一門只負責解釋,不負責解決的科學」的心態念下去。然而,又一次「沒感覺而分手」,再次敲痛了我的心扉。

以前可以推拖自己年紀小所以不知該怎麼辦,但為何數年後,念了許多戀愛相關的文章後,還是一樣不知從何「找回感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當初好不容易再次相信的愛情,像手心融化成水的冰,順著感情線滲入沙灘裡。

坊間許多戀愛的書都說我們在戀愛中要「體諒、包容、同理、溝通」,但也沒有一本書告訴我們,要如何找回最初的感覺。幾次下來,你甚至開始懷疑起,是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起源於甜美,但終將幻滅?

為什麼我們要進入一段戀愛關係?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要被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要進入一段戀愛關係?」這是我老闆演講時常常用來開場的一個問題。

許多有關情侶衝突的研究指出,我們在愛情及婚姻關係中經歷的衝突遠大於其他的生活領域;同樣的Downey, Freitas, Michaelis與Khouri也指出,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因為怕被拒絕,透過自證預言的歷程得到了較差的關係質量;Murray與Holmes更發現,許多人在關係一開始都是戴著玫瑰色眼鏡,但僅有部分的人能將這副眼鏡戴到最後;Gottman的許多研究也發現處在痛苦婚姻中的人,比在快樂婚姻中的人平均壽命少四年,他們傷風感冒的機率也高於30%。因此——

■ 如果你談戀愛是為了追求那種甜蜜的感覺,那麼根據Sternberg的說法,你可能要失望了。因為Passion在幾個月後就不復存。

■ 如果你談戀愛是為了結婚,那麼你仍然要失望了。因為根據的Karney 與Bradbury長期追蹤數據顯示,打從結婚的那一刻起,婚姻滿意度就會開始直線下降,生小孩後更糟。

■ 如果你說Karney 與Bradbury研究的是美國人,我們華人比較重感情,跟那些老美不一樣,那麼你還是要失望了。太多的研究都得到與西方研究一致的結果——結婚越久,滿意度越低,第一年變化最劇烈。更悲慘的是,雖然東西方研究都指出在生小孩之後,婚姻滿意度會一直下降(當然剛開始會有短到看不到的蜜月期)可是在出現家務分工之後(這是他們婚姻的轉折點),西方人的婚姻滿意度大抵上都會緩緩地回溫,而我們最多就是維持「低穩定」。

綜合上述,寫論文的時候就可以在文末問一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如果你在乎的是婚姻滿意度或關係質量,那麼答案是肯定的。

面對這麼多悲慘的如果,你可能會學梁靜茹說哪有那麼多如果!愛根本沒有如果等等。一位同是讀心理系的郭姓帥哥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你講得這麼悲觀,誰還要談戀愛啊!」的確,很多時候我們愛得比不愛更痛苦。這也不禁讓我想起簡禎在《水問》裡的一句話:「是不是來自於生的終歸於死,痴守於愛的終將成恨?是不是春到芳菲春將淡,情到深處情轉薄?」於是在痛徹心扉之後,你決定將心上鎖,拒絕再相信愛情。

但若真是如此,人豈不是具有被虐傾向的奇怪動物?明知愛情路艱難,我們卻仍死守著身邊的他,過去的記憶,與那些充滿歡笑淚水的曾經?仍傻傻地在他一次次的背叛之後,還是選擇相信最後可能有改變的契機?仍痴痴地在他狠狠地甩了自己之後,還哭著企盼,卑微地祈求,希冀一切還有轉圜的餘地?仍毅然決然地嫁進對方家裡,勇敢面對難解的婆媳問題?

「如果在一起有1/3的機率會分開,如果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那我們為什麼要結婚?」終於我按耐不住心中像行天宮魚池中鯉魚嘴巴一樣多的問號,舉手問這個問題。

■ 「啊……雖然是這樣說啦,但有鑑於生育率這麼低,我想還是結婚比較好。」謝雨生老師遲疑了一下子之後,做了一個相當生物性的回答,全場婚姻與家庭研究領域的老師先進們都哄堂大笑,但我卻笑不出來。

■ 幸好,更有智慧的答案,是會後朱瑞玲老師的回答:「我們一定是從婚姻與感情中得到了一些什麼。我們又不是傻瓜。」但是,這些「什麼」究竟是「什麼」呢?總不能像村上春樹在每一本書裡面都提到的那個「什麼」一樣,在看完都不知道那是「什麼」吧?

黃維仁博士的答案是:「唯有在戀愛中,人的二個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時得滿足:一是無條件被人接納,二是在所愛的人心中居首位。」

■ 我老闆的答案則是(大概的內容是這樣):人生就這麼匆匆幾十載,身邊的人來來去去。有時候夜闌人靜,你坐下來想一想,這輩子到底有什麼是能留下來的呢?我存在與不存在到底有什麼差別?想著想著就覺得孤獨寂寞起來。但是如果有一個人能一直在你身邊,凝視著你的生活、你的一舉一動、在你孤單寂寞時陪在你身邊,即使有時候他會摔杯子、發脾氣、誤會你,我們仍需要這樣一個人。因為他見證我們,見證我們曾經活過。

■ 黃素菲老師在臺科大的演講也提過:「這也就是為什麼分手那麼痛。當時他說,不論這世界如何崩塌,永遠站在你身邊,支持你,握緊你的手,凝視你的眼,直到最後一顆石頭落下;如今,他不再站在你身邊,他不再凝視你了,而跑去凝視別人了,握別人的手,為別人擋石頭……」

這些老師提及的好處與甜頭,或許多多少少與初始愛得轟轟烈烈的「感覺」有關。但是那些能維持較長關係的人,在乎的不應該「只是感覺」。很多人為了愛情的浪漫糖衣走進鮮花店,交往一段時間後卻發現他的眼神已經不再能讓自己感到觸電;很多人為了帶給彼此幸福走進愛情的殿堂,交往一段時間後卻發現這個殿堂充滿辛苦與悲傷。如果「感覺」就像情人節收到的玫瑰花一樣不能盛開很久,那麼什麼才是我們在愛情裡可以奔的方向?我們又應該在乎什麼?

根據米開朗基羅效應,唯有那些在關係裡漸漸更喜歡自己的人,接納彼此的人,才能走得長久。簡言之,只靠甜蜜激情的愛情卡車,是不能跑很遠的!不論最後是不是還在一起,重要的是自我成長。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發現這篇文章跟大多數市面上的書結論一樣,了無新意,或許你會大聲嚷嚷:

「你騙人,我周遭有許多情侶交往好多年了,他們還不是很甜蜜?」

「我爺爺奶奶都已經八十好幾了,還不是常常摟摟抱抱?」

並不是說長遠的關係與「感覺」無關,而是說除了「感覺」以外,還有更多需要被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更直接地影響兩人關係。舉例而言,卓紋君曾針對華人愛情與婚姻的階段性問題進行回顧,她區分出四個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4~5個問題會影響到親密關係的分與合。其中,不論在前兩階段的吸引力,或後兩階段的性行為多寡,都會影響到兩人的關係。可見「感覺」在現今年輕族群中然扮演一定的地位。

  愛家暖心屋,旨在為婚姻、家庭、親子、戀愛、人際關係等方面處於困惑中的人提供一個學習、交流、服務的學習互助平臺。

  針對人際關係,青少年成長中的問題,自我形象感和安全感缺乏等方面提供一對一諮詢;自我心靈成長、婚戀情商提升,青少年品格教育等方面培訓。

  直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如何處理戀愛關係中的突然冷淡
    為什麼會冷淡 在戀愛關係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叫做舒適距離。一開始時候熱戀時,兩個人一點屁事都能聊到半夜兩三點,喝個奶茶倆人用一個杯子,恨不得天天膩歪在一起。這叫做激情區。心思敏感的人就會發現,之前這個人還在噓寒問暖地問我:吃了嗎?穿的的多不多?睡了嗎?冷了嗎?這樣的問題,突然就不關心我了。其實,激情退去之後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們會把注意力從主觀的情感問題上,轉移到更直觀的現實問題上。這個時候,如果不去問對方的生活細節,而是不停地索要親密關係,那麼勢必搞得對方一頭霧水。
  • 《戀愛心理學》,教你如何為愛情保鮮
    幻想與操控 如何擺脫操控關係 敢於了解真實的內心世界 明確和對方的個人邊界 用真實打破幻想 6.自我表露與傾聽者 更多的自我表露得到對方理解後雙方關係會更親密
  • 愛情心理學中的10條戀愛定律
    今天跟大家分享10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效應,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用心理學上的套路去戀愛固然不太可取,長久的愛情源於坦誠的心,但是知道這些定律也能保護自己,識別他人的套路。
  • 愛情心理學:注意親密關係中的雙重陷阱!
    這些雖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卻是——包容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木板,這也是心理學上非常著名的一個效應——木桶效應。其實,通過「鬧」的方式博得對方關注就已經開始步入戀愛陷阱了。
  • 愛情心理學:揭示愛情本質的心理學理論
    愛情心理學是一門解釋愛情的知識,需要學習和運用。為什麼我們看到我們喜歡的人會心跳加快,為什麼戀愛中人總是甜蜜的,為什麼單相思是最痛苦的,為什麼初戀是美麗的,為什麼分手是痛苦的,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戀愛的原因有很多,各種愛是理解愛的關鍵,如何把握愛是我們應該做的。
  • 戀愛前要知道的10條愛情心理學中戀愛定律
    今天跟大家分享10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效應,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用心理學上的套路去戀愛固然不太可取,長久的愛情源於坦誠的心,但是知道這些定律也不壞。
  • 心理學中的愛情--愛情三元論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柏拉圖的「柏拉圖式戀愛」,到詩經中小清新、萌萌噠情愫;從馬丁Ÿ路德超越性質的愛,到唐宋詩人超越時空的愛;從中世紀騎士優雅的愛
  • 高校「戀愛心理學」選修課火了
    戀愛中的一方對另一方說「今天我很累」,什麼樣的回應會為關係加分,什麼樣的回應會讓人石化?戀愛中的彼此因一些情況暫時不能在一起,該如何度過愛情的異地期,守得雲開見月明?這些戀愛相處過程中常會遇到的問題,在「戀愛心理學」課上都可以得到解答。
  • 戀愛心理學:使用心理學技巧,讓對方喜歡上自己的6大方法
    每日更新專業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喜歡可以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你或許還不知道,宿命的戀愛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戀愛是可以操控的!人們可能認為愛情是突然降臨的,然而實際上卻不是的。使用正確的方法,是能夠讓你喜歡的人喜歡上你的。下文的6大技巧很重要,請仔細閱讀,希望能幫到大家。1.所有的戀愛最重要的是「愛情地圖」戀愛心理學都講些什麼?
  • 初次戀愛指南|戀愛是杯瑪奇朵,有苦有甜需調劑
    像我們的火星男孩花花(華晨宇)就認為:我一直覺得愛情是——你一定是你碰到了你喜歡的女生,你喜歡上了她,你才會想去談戀愛。如果你沒有女朋友,但是你每天想找一個女朋友,那只能證明你寂寞因為喜歡一個人而選擇談戀愛是因果關係,但是為了談戀愛去找一個人卻是本末倒置。
  • 為愛情失去了自我——心理學:戀愛腦的3大症狀
    愛情,既是TA的生活,又是TA的工作,同時也是TA人生的價值。沒錯,我們說的就是傳說中的戀愛腦啦。一戀愛就把全部心思放在愛情和戀人身上,俗稱為戀愛腦。雖然它還沒有一個嚴格心理學上的定義,但戀愛腦,在我們的生活裡,卻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戀愛腦常見於兩種類型的親密關係:一是缺乏足夠的情感經歷,二是雙方條件不對等,比如年齡差距、經濟差距等。
  • 八個戀愛中的心理學效應,教你如何勾搭男神!
    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一個異性,那麼他會誤以為眼前出現的這個異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從而對其產生感情。這是因為情緒受到了行為的影響,在吊橋上,由於危險的情境,人們會不自覺地心跳加快,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這個效應給戀愛中的人一個啟示,那就是危險或刺激性的情境可以促進彼此的感情。
  • 心理學:淺談愛情三角理論—構成愛情的3個要素
    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大家,一定對這個問題深感興趣。愛情這個詞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種不同的模樣,如果我們都不知道愛情是什麼,那麼又怎能找到真愛呢?如果情侶之間對愛情的定義不一致,那麼又如何給予對方所渴望的愛呢?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各位,不妨花幾分鐘時間認識一下心理學上一個比較有名的愛情理論。
  • 你對戀愛的處理方式對嗎?告訴你如何正確的處理戀愛關係
    我後來和她聊天,她說在學校期間就很寵她男朋友,雖然她更小,幫她洗衣服做作業(我的天,這是什麼關係,現在的情侶都是這樣嗎),最後的結果卻是這樣的,她說想挽回,問我怎麼看。享受戀愛的過程我和她說了兩個觀點:1、女生談戀愛的前提一定是要獨立,有獨立的意識和生活來源,這樣你才能平等地充分地享受戀愛的過程。
  • 愛情心理學:那些揭秘愛情本質的心理學理論
    愛情,給我們帶來幸福與歡樂,也給我們帶來痛苦與淚水,總能體驗到各種情緒,卻又不受我們控制。愛情,是一門學問,需要去實踐,去體驗。愛情心理學是解釋愛情的一門學問,需要去學習,去運用。為什麼我們看到喜歡的人會心心跳加速,為什麼戀愛中的人總是甜蜜的,為什麼單相思是最痛苦的,為什麼初戀是美好的,為什麼分手是痛苦的,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愛情中有很多為什麼,愛情的種種都是解讀愛情的關鍵,如何把握愛情就是我們要做的。愛情是抓不住摸不著,但是愛情的行為與心理可以去描寫、可以解釋、可以研究。
  • 光明時評:大學開《戀愛心理學》課程,不妨一試
    而說起自己大一選修的一門網課《戀愛心理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大三學生呂男男認為可以打「4.8分,滿分5分」。  看到這個課程名,不少人感到意外:戀愛是實踐,難道通過上一門課就能找到男/女朋友?  的確,有同學是抱著「通過學習,找到愛情」的心態選擇這門課的。但從調查結果來看,這些大學生處在戀愛過程的不同階段,戀愛課對他們來說也都有一定的價值。
  • 礦大博導開《戀愛心理學》走紅:願做「接地氣」的老師
    2017年9月,經過段鑫星帶領的教師團隊和助教團兩年多的策劃、錄製,《戀愛心理學》的線上課程正式上線。課程主頁中的簡介寫著「選擇自己的愛情,做自己愛情的主人」。段鑫星告訴澎湃新聞,課程共10章,分為50個節點,每個節點為8-15分鐘的理論教學視頻,每個理論都配有案例。
  • 推薦兩類書,心理學和愛情與兩性關係類,這份書單值得收藏
    市場必須好生伺候這個威力龐大的女性群體,否則連經濟發展都會遭殃。雖然作者運用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來層層剖析群體的特點和成因等,語言表達上有時過於偏激,不過不可否認他洞悉真相的大膽和睿智,將會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 心理學帶你了解愛情的本質,告訴你如何維持愛情
    在概率學上,我們一生會遇見無數人,據說兩個人相愛的概率只有0.000049,這也表示了,遇見一個合適的人是多麼不容易。愛情,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情感現象。幾乎在所有的文化中,最美麗的故事和最動人的傳說都是與愛情有關的。自古以來,描述愛情的詩句數不勝數:《白頭吟》中一句「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道出了作者卓文君對於愛情的高尚態度;「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戀愛心理學:如何知道對方是否對自己有好感
    老話說的好,陷入愛情中的人智商為0。生活中有很多人,平時看起來挺聰明能幹一小夥,只要一碰到自己喜歡的人,就會自動降智,變得奇奇怪怪,讓人扶額。今天小編就分享一個戀愛心理學的技巧給大家。原理相似法則(Law of Similarity):人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