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戰敗後食不果腹,卻為何迅速恢復?有些事我們毋庸諱言……

2021-01-20 歷史的集合號

1945年8月二戰中最後一個侵略者日本最終在盟國的合力打擊下繳械投降,這個長期頑抗不肯投降的國家當戰爭結束時,共有200多萬軍民在戰爭中喪生,其本土早已在狂轟濫炸之下變得滿目瘡痍,民眾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各大城市的廢墟和瓦礫遍布大街小巷,糧食危機讓很多人忍飢挨餓。

可是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無可救藥的國家居然在戰後短時間內便迅速恢復,成為了世界上的經濟大國,這在當時也堪稱奇蹟,那麼日本人難道真的開掛了嗎?

日本投降

首先:日本人坦然面對失敗

再說今天這個問題時我們可以毋庸諱言,沒有必要掩飾什麼,日本能夠在戰後迅速恢復元氣自有眾多原因和過人之處,正視歷史才能在歷史中取長補短、繼往開來。

對於戰敗,日本人承認失敗並坦然面對,畢竟和盟國實力相差懸殊,再打下去日本會更慘。

這從當初抱著必死決心戰鬥到底的數百萬日軍能夠順利解散就是其最好的證明。

這種坦然面對讓戰敗後的日本社會並沒有出現過於不安定的狀態,即便糧食、礦產、資源都非常稀缺,部分人士也對佔領軍頗有怨言,社會也出現過短暫的混亂,但社會依舊保持著基本的穩定,這種穩定給日本戰後崛起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

其次:美國制定了嚴格的佔領計劃

在佔領日本後美國要求日本當局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美國人不僅成為了戰勝日本的主要力量,還成為了日本的實際「改革者。」

實現了日本戰後的「非軍事化」,改變了日本的社會結構,廢除了軍事機構、政治警察、思想警察等部門。對婦女給予參政權,還組織了各級工會。

戰敗後等待回日本的士兵(山東青島)

在1946年以後美國還推行了教育改革、制定憲法、土地改革、解散財閥等措施,這些做法是美國實行民主化措施的重要步驟,更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措施也給日本帶來了經濟復甦的機遇,1947年日本的農業獲得了豐收,1948年以後日本漸漸從食不果腹、殘垣斷壁中開始轉向經濟建設和復甦。

此時的日本不但糧食危機出現了轉機,工業上的「傾斜式生產方式」也在極度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得到緩解。就在農業和工業開始呈現復甦趨勢時,一場即將持續三年多的戰爭也隨機讓日本經濟開始行駛在了快車道上……

朝鮮戰場上的美國人

第三:韓戰的爆發

在1950年6月25日凌晨的一場瓢潑大雨中,持續了三年的韓戰拉開了序幕,美國為此不惜在日本大量訂購貨物,大到軍火裝備,小到士兵的飯盒無一列外。

由於日本是朝鮮半島周邊唯一有地利之便,可以給美國人提供優秀物資,也是有能力生產這些物資的工業國家,日本獲得了美國「空前的關照。」更重要的是其能完全被美國人所控制,這導致美國人用起日本這個工業基地時非常的放心。

美國人在朝鮮

因此日本藉助美國訂貨的東風,抓住了黃金機遇,大力發展經濟,就連當時土耳其人不加豬肉的清真食品都由日本生產,這讓日本很快就擺脫了戰後的危機,經濟迅速發展,並融入了國際社會。

同時日本人善於服從權威和嚴格自律的國民素質也是戰後日本重新崛起的因素。

就這樣日本人在二戰戰敗時還處於食不果腹、殘垣斷壁的生活狀態下,得以迅速恢復經濟和國力,對於他們當時的做法我們毋庸諱言。總之日本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既保持了社會的基本穩定,也擺脫了戰後的危機,還成為了美國重要的盟友。對於日本在戰後的成功崛起我們是否能從中學到什麼呢?對此你認為呢?

日本戰敗時到底有多慘?到底死多少人?不說出實際情況很難知道!

一直以為清軍裝備落後,不堪一擊,直到看過這些才知道我們錯了!

最後榮光!一直以為北洋水師覆滅後清朝再無海軍,直到看到它……

相關焦點

  • 日本戰敗後,數十萬的日本女人留在了中國,為什麼她們不回國?
    上個世紀的中日戰爭最終以我國的勝利而告終,日本軍隊最後都灰溜溜的撤軍了。我們國家的戰士們為了這個勝利所付出的艱辛,留下的血汗我們全都看在眼裡。日軍在撤退時只帶走了他們的裝備和軍餉,當時隨軍而來的大量日本婦女卻都被留在了中國。小編就來說說:日本戰敗後,幾十萬日本女人留在中國,為何不讓他們回國?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儘管有些閣僚力爭天皇對戰爭並不負有憲法責任,但有其他大臣強調,天皇對國家、戰死者和戰爭遺屬負有戰敗的道義上的責任。10月的第一周,東久邇宮首相私下會見了他的侄婿裕仁,並勸其退位。東久邇宮表示,願意放棄自身的皇族地位。據稱他的提議被駁回了,理由是「時機未到」。
  • 二戰後怎麼迅速恢復人口?看完日本做法後,網友:這還是人嗎?
    世界第二次大戰可以說是一場全球性的大災難,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造成的傷亡足足達到了上億人,而且對於經濟的損失更是完全無法估量。不管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造成的損失皆是巨大且無法估計。二戰後的日本而作為這場的發起國和戰敗國之一的日本,其死傷更是慘重。
  • 二戰後日本人口增加迅速,是美國人的扶持,還是日本人的傳統?
    我們中國人民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是懷著複雜的情感的,在現代社會全球經濟交融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沉迷於日漫和日本文化的影響之中,又有多少青年能夠記得當年侵華戰爭中對中國犯下的罪行。當年日本憑藉一己之力發動戰爭,雖說戰績可觀,但是本國人口也是死傷無數,那日本當年到底是用什麼辦法迅速恢復人口的呢?降低法律之中的結婚年齡。
  • 日本戰敗後,至少有11萬的日本女人,嫁給了東北農民,這是為何?
    在這期間,有很多日本女子乘坐,交通工具來到中國,成了中國的特殊居民,日本以為這些人就會一直在中國境內安居樂業,徹底佔領中國,不給中國人一點翻身的機會,但是後來他們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愚蠢。1945年8月,日本在各個勢力的聯合鎮壓下,選擇了公開投降。
  • 日本戰敗後,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做法令人不齒,不把女性當人看
    1945年日本投降時,國內總人口數為7199萬人,截止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1.26億。那麼日本在戰爭時期損失那麼多人,在戰敗後是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事實上,這個辦法說出來讓人非常不齒,堪比禽獸,因為它讓日本的婦女幾乎淪為了生育工具,簡直不把女性當人看。
  • 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回了4字
    熟悉日本或者看過抗日劇的讀者都知道,日本人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日軍都比較重視武士道精神,就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如果自己作戰失敗被敵人俘虜,或者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軍隊損失的話,那麼有「尊嚴」的日本軍人便會剖腹自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為何不遵守武士道精神呢,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
  • 日本戰敗後,如何讓人口速增?採用的辦法效果明顯,只是苦了女性
    那麼戰後面臨破敗的殘局,又應該如何讓人口恢復呢?日本為曾有一個獨特的解決案例:戰敗後,讓人口速增,採用的效果明顯,只是苦了女性,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貪心不足,得不償失提起戰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相較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參展國家更多、投入人力更多、損失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 二戰後德國經濟遭受毀滅打擊,奇蹟一般迅速恢復,這是為何呢?
    很多國家在戰爭結束後,經濟復甦都比較緩慢。如同一個受傷的獅子,只能躲在角落舔舐傷口,靜靜地等待恢復。二戰結束後,身為戰爭發起國的德國,因為曾經的惡劣行為,經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結果它奇蹟一般的迅速恢復,這是為何呢?從數據來看,德國從1950年至1966年,生產力迅速提升,私人消費越來越活躍,出口量一直在迅猛增長。
  • 麥克阿瑟統治日本,將天皇拉下神壇,為何臨走被百萬人追捧
    而他如此羞辱天皇,在他離開日本的時候,還收到了百萬日本人的夾道歡送,這是為何呢?一、破除天皇的神格,讓他成為人們心中的凡人相比於被打掉了90%兵力的德國,日本還有將近700萬的軍隊,駐紮本土就有57個師團257萬人,一個處理不好,日本人的反撲就很可怕,選擇「一億玉碎」就更嚴重。
  • 日本戰敗後,300萬士兵回國,結髮妻子是怎樣迎接的?
    據資料記載,二戰日本戰敗後又有300多萬日本軍人戰敗回國,當時在我國境內就有100多萬的日本戰俘被遣返回國。這些日本人很多其實在其國內都已經成家立業甚至有了孩子。這就令很多人疑惑,當這些戰敗的日本軍人回到其國內,他們的結髮妻子、以及其他女人究竟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 日本戰敗投降後,該國女性為何怕美國黑人?只因日本政府一項命令
    而要自己搶嘛,當時還是農業國的中國根本就沒值錢的家當給日本人搶,可以說當時的我國比日本還窮,所以日本人就發現自己越打越窮了,錢都進了美國人兜裡。於是在又一場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後,日本人終於鋌而走險開始侵略東南亞英國殖民地,惹毛了美國一怒之下就不賣石油了。當時的日本也搞清楚了,繼續跟美國這麼下去只會被賺走口袋裡最後一分錢,必須翻臉了!
  • 日本人怎樣取名字:戰敗後對漢字的使用大加限制
    狼男死了,花從城市搬到山村,避人而居,撫養姐弟。雪喜歡做人,生來孤獨的雨在風雨之夜恢復了狼形,回歸山林。姐弟在大自然中嬉戲,人漸漸奔跑為狼,畫面很感人,過後想的是他們的名字。「花」出生時屋後的秋櫻開了,父親給女兒起了這個名,希望她像花一樣笑口常開。單名一個「花」字,近年頗流行,若是在過去,男「太郎」、女「花子」是典型的日本人名字。
  • 日本戰敗後,裕仁為何沒被懲處,還保住了天皇地位?全靠此人力保
    然而二戰勝利之後,法西斯陣營各國的戰爭罪犯悉數被送上軍事法庭,包括日本的「剃刀將軍」東條英機,本該遭受嚴懲的裕仁天皇卻為何依舊逍遙在外呢?雖然美國強調可以保留天皇制度,但作為盟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隨時可以臨時變卦罷免天皇,所以如何討好麥克阿瑟,成了天皇裕仁每天最重要的事。
  • 日本人為何愛剖腹 動不動就來一刀?
    那麼,日軍戰敗後為何寧死不降?又為何選擇「剖腹」這種極其殘忍的自殺方式?這背後究竟隱伏著怎樣的民族文化心理內因呢?被俘可恥 戰死光榮在戰敗投降的問題上,東方人與西方人,具體而言,日本人與美國人的判定思維是截然相反的。
  • 日本戰敗後的恥辱:為美軍提供慰安服務!
    RAA,全名Recreation and Amusement Association,翻譯過來就是「特殊慰安施設協會」,是日本為美國佔領軍提供性服務的專門機構,日本人稱之為「國家賣春機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以麥克阿瑟將軍為首的美軍隨即進駐。
  • 有些人,有些事,帶給南京的恥辱,我們不能忘!
    10點02分,默哀完成,在交警的指揮下道路迅速恢復。91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全家祖孫9口人中7人慘遭日軍殺害,時年8歲的夏淑琴在身中三刀之後,因為昏死過去而免於難。我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我叫夏淑琴。
  • 日本戰敗後,他衝進首相辦公室,直言要東條英機謝罪
    前言 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及對外侵略擴張觀念深深老烙印在各國人民心中。而日本這一觀念思想便是由東條英機主張,有一人曾當面質問他為何不自殺,這人便是石原莞,東條英機一生政敵。後轉入陸軍學校,逐漸嶄露頭角。因性格原因,使老師又愛又恨。1929年石原莞爾發表「滿洲土地無主論」等逐漸被大眾認識。1937年晉升為少將,最終形成「滿蒙生命線」政治理論,策劃「九一八事變」。石原莞爾被稱為戰略大師,而由於政治主張觀念不同,曾與東條英機發生嚴重衝突。在石原莞爾眼中東條英機為平庸之輩,軍事主張不可實施,將會為日本帶來無法估計的損失。
  • 這些寶貝是日本關東軍的命根,日本戰敗後,死也要帶回國交給天皇
    這些寶貝是日本關東軍的命根,日本戰敗後,死也要帶回國交給天皇 但是,令溥儀無比氣憤的是日本人讓他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的事。
  • 戰敗後的日本何去何從?一部寫實小說看日本從戰場到商界的轉型
    《不毛之地》是山崎豐子在1973年-1978年連載於《每日星期天》文刊上的長篇小說,以一位二戰戰敗軍官參謀長壹岐為主要敘事對象,看日本在戰敗後經歷的幾重困境,以及經濟增長中日本人所迷失的價值觀。01、民族精神與社會融入的矛盾山崎豐子以寫日本現實派小說為主,直面日本社會問題,輾轉於人之人之間的傾軋與交歡。1945年,日本陸軍上將阿南惟幾剖腹自殺當日,也是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