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二戰中最後一個侵略者日本最終在盟國的合力打擊下繳械投降,這個長期頑抗不肯投降的國家當戰爭結束時,共有200多萬軍民在戰爭中喪生,其本土早已在狂轟濫炸之下變得滿目瘡痍,民眾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各大城市的廢墟和瓦礫遍布大街小巷,糧食危機讓很多人忍飢挨餓。
可是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無可救藥的國家居然在戰後短時間內便迅速恢復,成為了世界上的經濟大國,這在當時也堪稱奇蹟,那麼日本人難道真的開掛了嗎?
首先:日本人坦然面對失敗
再說今天這個問題時我們可以毋庸諱言,沒有必要掩飾什麼,日本能夠在戰後迅速恢復元氣自有眾多原因和過人之處,正視歷史才能在歷史中取長補短、繼往開來。
對於戰敗,日本人承認失敗並坦然面對,畢竟和盟國實力相差懸殊,再打下去日本會更慘。
這從當初抱著必死決心戰鬥到底的數百萬日軍能夠順利解散就是其最好的證明。
這種坦然面對讓戰敗後的日本社會並沒有出現過於不安定的狀態,即便糧食、礦產、資源都非常稀缺,部分人士也對佔領軍頗有怨言,社會也出現過短暫的混亂,但社會依舊保持著基本的穩定,這種穩定給日本戰後崛起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
其次:美國制定了嚴格的佔領計劃
在佔領日本後美國要求日本當局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美國人不僅成為了戰勝日本的主要力量,還成為了日本的實際「改革者。」
實現了日本戰後的「非軍事化」,改變了日本的社會結構,廢除了軍事機構、政治警察、思想警察等部門。對婦女給予參政權,還組織了各級工會。
在1946年以後美國還推行了教育改革、制定憲法、土地改革、解散財閥等措施,這些做法是美國實行民主化措施的重要步驟,更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措施也給日本帶來了經濟復甦的機遇,1947年日本的農業獲得了豐收,1948年以後日本漸漸從食不果腹、殘垣斷壁中開始轉向經濟建設和復甦。
此時的日本不但糧食危機出現了轉機,工業上的「傾斜式生產方式」也在極度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得到緩解。就在農業和工業開始呈現復甦趨勢時,一場即將持續三年多的戰爭也隨機讓日本經濟開始行駛在了快車道上……
第三:韓戰的爆發
在1950年6月25日凌晨的一場瓢潑大雨中,持續了三年的韓戰拉開了序幕,美國為此不惜在日本大量訂購貨物,大到軍火裝備,小到士兵的飯盒無一列外。
由於日本是朝鮮半島周邊唯一有地利之便,可以給美國人提供優秀物資,也是有能力生產這些物資的工業國家,日本獲得了美國「空前的關照。」更重要的是其能完全被美國人所控制,這導致美國人用起日本這個工業基地時非常的放心。
因此日本藉助美國訂貨的東風,抓住了黃金機遇,大力發展經濟,就連當時土耳其人不加豬肉的清真食品都由日本生產,這讓日本很快就擺脫了戰後的危機,經濟迅速發展,並融入了國際社會。
同時日本人善於服從權威和嚴格自律的國民素質也是戰後日本重新崛起的因素。
就這樣日本人在二戰戰敗時還處於食不果腹、殘垣斷壁的生活狀態下,得以迅速恢復經濟和國力,對於他們當時的做法我們毋庸諱言。總之日本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既保持了社會的基本穩定,也擺脫了戰後的危機,還成為了美國重要的盟友。對於日本在戰後的成功崛起我們是否能從中學到什麼呢?對此你認為呢?
日本戰敗時到底有多慘?到底死多少人?不說出實際情況很難知道!
一直以為清軍裝備落後,不堪一擊,直到看過這些才知道我們錯了!
最後榮光!一直以為北洋水師覆滅後清朝再無海軍,直到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