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民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是懷著複雜的情感的,在現代社會全球經濟交融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沉迷於日漫和日本文化的影響之中,又有多少青年能夠記得當年侵華戰爭中對中國犯下的罪行。當年日本憑藉一己之力發動戰爭,雖說戰績可觀,但是本國人口也是死傷無數,那日本當年到底是用什麼辦法迅速恢復人口的呢?
降低法律之中的結婚年齡。
古代社會之中,人們成家結婚的年紀很早,往往都是男女十六歲,但是到了近代社會,生育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結婚年紀大大延後。
日本古代結婚年紀和我們國家是一樣的,也是差不多十六歲左右,可是到了明治維新以後,因為全面學習西方的原因使得他們把結婚年紀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從過去的16歲推遲到了男20,女18歲。
但是好景不長,日本在對中國宣戰以後,需要大量士兵奔赴戰場,而士兵的主要來源又只能依靠國內女性生育,所以當時通過戰爭法又將女性結婚年紀改到了16歲,還強行規定到了年紀不結婚就要罰款。
後面日本戰敗以後,因為在戰爭之中死亡了高達二百多萬的日本士兵,國內人口極度匱乏,無論是發展工業還是農業都陷入了一種困境,當時的日本內閣又通過修改憲法將女性結婚年紀降低到了13歲,這一政策極大的刺激了日本人口的增長。
規定借種政策合法化。
日本為了自己國家強大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他們早在唐宋時期就經常從優秀的中國人身上借種生育來改良他們的基因。
到了二戰失敗以後,日本人把美國當做奮鬥的目標,他們認為美國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因此經常派遣大量妓女去服侍駐紮在日本的美軍士兵,把生下來的孩子作為日本的新一代。
因為當時打仗日本的男人死了很多,所以這些女性和美軍生下來的孩子都沒人供養,對於這種情況,日本政府又制定法律,通過建立育兒院來撫養這些孩子,等他們長大之後必須反哺國家。
鼓勵多生優生,默許一夫多妻制度。
多生優生這項國策並不是我們國家早在計劃生育時期首創的,其實早在古代許多文獻之中就有記載,後人對於它的頒布只不過是反覆利用罷了。
日本在二戰後損失了大量的人口,為了刺激人口增長無所不用其極,一方面降低結婚年齡,一方面鼓勵日本的女性多多生育子女,對於生的多的女性家庭會給予獎勵,還聯合醫院免費為生育婦女接生。
極大的減輕了女性生育負擔。 默許一夫多妻制度,因為日本男人實在是不剩多少了,如果按照明治維新時期的一夫一妻制度進行結婚的話,日本恐怕要多出許多找不到對象的女子了,只有實行一夫多妻制度才能更快的使每個女性懷孕生子。
二戰後的日本靠著多方面的政策促進了國家人口的迅速恢復,再加上韓戰美國對於日本的扶持使得日本在短短幾十年再次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