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世界到思想世界——讀《古代宗教與倫理》
好書推薦
★★★★★
「賢者學習歷史,獲得真啟發和新思想;智者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父親與我討論《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一書時說道。這本書是當代中國國學大師、哲學大師陳來先生的代表作,它不僅為解碼早期中國文化的發展軌跡、澄清中華民族「精神氣質」的形成根源,提出了一系列獨到創新的觀念、看法和解釋框架,而且為後來的治學者研究古代思想史開闢了極具啟示性的思想路徑。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是一部長銷不衰的學術經典,全書分為導言、巫覡、卜筮、祭祀、天命、禮樂、德行、師儒、儒行(增訂本新增此章)九章。作者綜觀歷代論儒、釋儒、說儒的看法和考釋,交叉使用人類學、宗教學、歷史學等方法,不僅對夏商周時代的宗教與倫理觀念作了綜合性的思想史研究,而且創造性地闡釋了古代中國思想的特徵和發展模式,對晚近古代思想起源的研究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與影響。
陳來教授以歷史眼光繼往開來、秉筆直書,廣泛吸收了世界學術前沿研究成果,把對中國前軸心時代文化發展研究置於世界歷史的宏觀框架中比較考察,給出了如何以現代人視角去理解、探究我國文明的線索。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涵蘊富而義類宏」,所列參考書目不下百種,涉及《尚書大傳》《中國思想通史》《歷史的起源與目標》等中外經典學術論著。作者善於引用點綴,穿插其間「金玉不相傷,精魄不相妨」,且條分縷析、言之有序,越讀越覺甘之如飴。我們既不需鑿壁偷光,也不必皓首窮經,只需用心參悟,理解作者對歷史、世事的詮釋與闡發,就能從中學有所獲、研有所得。
「儒家思想並非只是春秋後期孔子及其弟子所創立的一個門派,它本身所代表的其實就是在中華文明中佔主流思想的價值觀念自身的發展」,作者希望通過軸心時代與前軸心時代「連續中的突破、突破中的連續」關係,以及夏、商、周三代文化模式的差別,尋找儒家思想的起源或根源。同時,作者從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家雷德菲爾德的「大傳統」與「小傳統」切入,指出大傳統為整個文化提供了「規範性」的要素,形成了整個文明的價值內核,認定大傳統發展的結果即是早期儒家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文明愈加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增訂本)重新解讀、建構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以自己的智慧為當下中國思想界注入了新鮮血液。我們不僅應該以古為鑑學誦經典文字,更應該從浩浩湯湯的典籍文獻中理出線索,探源中國文明的基因和思想歷史。正如陳來教授在一篇報導中所說:「我是打通五千年的,不是只做這一千年的。我想對中國思想史、哲學史從頭到腳做通貫的研究。我的視野也是面對全世界的……」
(陳白雲)
長安街直播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陳佳妮;初審:程子茜;覆審:李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