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只因不明白這個道理,侍候佛陀24年的佛弟子,墮入餓鬼道

2020-12-14 淨慧梵行

佛陀在世時,教出了非常多的大成就者,這些大成就者有些當下就成為了阿羅漢,有些則被授記未來成佛。雖然佛陀智慧廣大,但是其座下也依舊出了一些惡比丘,這些比丘僧人因為未能跟隨佛陀深入佛法,或是成為了外道,或是墮入了三惡道。

而有這樣一位佛陀的親傳弟子,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在佛陀的一再勸阻下,還不知道悔悟,結果去世後墮入了餓鬼道,受到了無盡的痛苦。而我們學佛也需要明白這個道理,才不會走偏,來看看你明白這個道理嗎?

01《佛學不等於學佛》

佛陀在世時,有一名名叫調達的弟子,在佛陀身邊服侍了佛陀24年之久。佛陀在一日對調達說道:「調達啊!你說法很棒,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是你卻沒有實際的修行證悟。在沒有實際的證悟、證 得明心見性的境界,講再多的法也是對修行無益的啊!」

調達弟子聽到了佛陀的話後非常不能夠接受,認為佛陀輕視看不起他,憤怒的說道:「我的外表看起來很是莊嚴,並且我又有著非常豐富的佛學知識,在這兩點看起來,我與您並無不同。」

「只是您身上散發了一些光輝,而我並沒有。我恭敬服侍您24年之久,而您卻沒有教與我任何的微妙法義。您不過是淨飯王的兒子,出家修行才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實際上您只是不肯繼承王位的不孝子啊!」

調達比丘說完這些話後,就憤恨離開了僧團,而當時在場的其他弟子,卻沒有因為調達比丘對佛陀的不敬,而心生毀謗。反而在這件事過後對佛陀更加的恭敬,之後來皈依佛陀的弟子也越來越多。

過了不久,調達發現了這個情況後,就覺得非常的奇怪,為什麼其他弟子在聽了自己的宣洩後沒有跟著離開,反倒是更加的恭敬,前來皈依佛陀的弟子也越來越多了呢?

於是調達便偷偷回來問佛的大弟子阿難陀,阿難陀告訴調達:「佛說您今日會回來,然後七日後壽命就會結束,之後墮入餓鬼道。」調達根本不相信這個說法,為了對抗佛陀的話,調達刻意六天不吃東西,結果在第七日時還是出現了口渴腹大的餓鬼眾生體徵。

佛陀知道後,立刻前去營救調達比丘,但調達始終背對著佛陀,不肯與佛陀相見。最後佛陀以音聲教他修法脫離苦難,但他卻以手掩耳,不願接受佛陀的教誨救助,最終業力現前墮入了餓鬼道。

02故事感悟

我們現在的學佛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把佛經佛理以研究學問的方式來學習。以批判的思想和世俗的分別念來研讀佛法,不做任何的實修,沒有任何的實際修行方法。

這就好像故事中的調達比丘一樣,雖然在佛身邊呆了24年,卻沒有實際的修行證悟,只是在思想上下功夫,在外人看起來好像很有學問很有佛學的學識一樣,但是卻是紙糊的老虎,業力的風一刮就飄散而去。

學佛,是要從實際的言行中下手,老老實實的修行,老老實實地念佛,認認真真的參禪。千萬不要在思想上打轉,只在嘴皮子上下功夫,如果不懂得真修實證,那麼對自己而言,這個佛學的就無半點實際幫助了。

希望大家都可以明白這個道理後,認真踏實的開始修行,不要再一味地談玄說妙,表現出一副智慧很高,一切皆空的樣子。如果你沒有實修實證,這樣的心態只會害了自己,最後卻回過頭來怪佛沒有幫助你,怪法沒有意義。願大家都可以老實念佛,踏實坐禪,明心見性,離苦得樂,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因此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中,問了佛陀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也是當下修行之人,皆需知曉的問題,為何?因為如果不知道這四個問題和答案,那麼你可能連經藏的真假都分不清。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為師呢?
  • 因果是不能避免的:釋迦佛的親族遭難 目犍連的母親墜入餓鬼道
    為什麼目犍連的母親會墜入餓鬼道?為什麼目犍連送的飯會變成火炭?原來其母生前不僅不信佛法,而且還毀謗佛法。此外,她還十分貪心、易怒、待人刻薄,還喜歡吃魚鱉蝦蟹,特別歡喜吃魚籽,因此種下了殺生的罪業,所以死後墜入餓鬼道。雖然目犍連有神通可以給母親送飯,但身處餓鬼道、罪業大的其母,是不被允許吃任何食物的。再好吃的東西也入不了口,這就是食物變成炭火的原因。
  • 多智欽言教|小心啊,不要掉進餓鬼道!
    這是佛經裡面寫的,只要我們相信佛陀,那麼這些是的的確確存在的。我們現在看不見,但是看不見不等於沒有。人間也能稍微看到一些餓鬼道生命。海洋中有些鳥類,為了養活孩子,得飛一個月,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找到一點食物。返回來把食物給孩子的時候,媽媽就已經累昏在那兒了。
  • 金剛經:關於吃飯,佛陀堅持「日中一食」,這究竟有什麼奧妙?
    這句經文的字面意思是:這個時候,到午時該吃飯了,佛陀鄭重地披上袈裟,手持缽盂,進入舍衛城中化緣。經文中的」世尊「,是佛陀的另外一個代號,意思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過,佛學裡所講的世界,不是我們常人平時所講的世界,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佛陀是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佛。
  • 希熱多吉居士:佛弟子在清明節如何如法祭奠過世親友?
    佛教裡沒有清明這個節日,因此佛教經卷中也沒有關於「在清明節如何如法祭奠過世親人」的記載。對於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講到要「祭奠超度亡者」,那麼每一天都可以當做清明來過。因為我們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課的功德回向給亡者就可以了。至於是否掃墓、燒紙、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這些風俗習慣更多的是出於自己情感的需求,讓自己心裡「過得去」,跟亡者的關係並不大。
  • 餓鬼道的眾生多半都在飢餓之中;真可憐、真苦
    餓鬼道1 我們世間人常講膽小鬼,鬼確實膽小。很多人怕鬼,錯了,鬼怕人才是對的。諺語常講「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你就不會害怕。4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物質、精神方面,都要明了一個道理,適可而止,不要太過分;太過分,你看餓鬼道裡頭,就受苦無窮、受苦無量,這就是他太過分了。
  • 小心:這種人是要墮到餓鬼道裡去的!
    鬼道有福德鬼,也有沒有福德的鬼,但都是造惡業所感招的。這個惡業的特點主要是慳貪、妒嫉。說到慳貪,男眾可能比女眾大方一點。比如丈夫看到一個沙門來乞食,就叫妻子:「你給他供養一點。」有些做妻子卻常常慳貪,說:「現在沒有了。」或者拿不好的飲食給修道人,留好東西偷偷地自己吃「獨食」。這些都是要墮到餓鬼道的業因。
  • 中國的「鬼節」竟是佛教中的「佛歡喜日」,這兩者有什麼不同?
    鬼節,又稱「七月半」,這個節日源於古時候的秋收祭祖,「七月半」的產生還可以追溯到人類迷濛期,與上古的自然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有關。在現代,每至鬼節,我們都會祭祖、上墳、點荷燈,並且在這天為了不衝撞鬼神,我們還會有諸多避諱。
  • 觀音化身「面燃大士」,佛陀焰口超度,「瑜伽焰口」的5種功德
    餓鬼告訴阿難說,他的名字叫做面然,他現在這個樣子是因為他生前居心慳吝,貪婪並且不知足,所以死後墮入到餓鬼道中,變成這種身形,並且遭受種種痛苦。並告訴阿難說,你在三天之後命當終結,也將會生在餓鬼道中。阿難一聽,大驚失色,急忙到世尊處哀求救度。
  • 中元普渡——盂蘭盆節的佛教起源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
  • 佛教: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卻被佛陀懲罰不得滅度,原因令人不解
    ,就懲罰他不得滅度,這個原因讓很多人無法理解,佛教當年不是講究神通的嗎?首先我們要明白神通的使用的對象,在佛陀傳法的初期,找到的弟子都是根基比較好的,所以佛陀為了讓他們能夠走入佛法修行,就施展了神通。目的是告訴他們佛陀能力和真實的身份。就單純以大迦葉為例,佛陀為了讓他跟隨佛陀修行,多次展示了神通。
  • 《覺海慈航》告訴您佛教講些什麼道理它的目的是什麼?
    佛教是專門講究解除苦惱的方法的。等到煩惱斷盡了,心裡無掛無礙、無憂無慮,這才算真自由哩。由此可知,佛教的道理不但不和現在的學說違反,並且更徹底了一些。如果人人都照著佛的說法去做,你想,世間還會有刀兵盜賊的劫難嗎?況且,這不過是頂淺近的道理,隨便拿來給你說說罷了,至於高深的理論,任你說多少年都說不完的,真是無窮盡的呢。
  • 佛教常識---我們拜祖先的牌位,如果他們已經去投胎、或登極樂,這樣拜有沒有用?
    答:基本上香叫佛使,點香就是通知佛,或是供養佛,就像佛的使者一樣,你願意點香可以,沒有規定說十二點以後不能點香。而且這個香還有兩種,叫上供下施,有些香是供養佛菩薩的,有些香加了香料、食物,可以布施給外面的眾生。因為很多鬼道眾生都是吸味道的,如果你點了有食物的下供香施食,他們會很高興。  5、門口五方五土、灶君、祖先,跟他們點燈如法嗎?
  • 佛教經典:《維摩經》淨土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甲、前言《維摩經》,為大乘佛教屬於般若中觀系統的經典。經中的主角維摩居士為一位大乘在家菩薩,智慧神通無礙。他為了啟發偏狹的佛弟子,令他們悟入無礙的大乘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於是以種種方便善巧,來對破弟子們的偏執。
  • 佛教看鼠年是「災年」的說法
    2020是生肖鼠年,也是「庚子」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之年,開年以來便各事件不斷:一上來就是「疫情」,就是澳洲山火、蝗災、偶像巨星去世、四川地震……隨著災難頻繁發生,大家不禁懷疑鼠年是災年的說法越來越正確和真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