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可謂是天壤之別,對於一般的老百姓來說,我們對於歷史的了解和感官,多數是基於影視作品中,而在其中所能夠窺看到的歷史,往往是經過藝術的加工和演繹的,就算是一些強調「紀實」的影視作品,也無法真正地傳遞出古人的日常生活面貌。
我們和古代之間的時間距離從清朝結束開始算起,也只有一百多年而已,看似只是短短的百年時間,不過我們的生活卻和古人的生活相關不多。也就是說,現代社會中的一個普通人和百年前的清人之間,遠遠比一個清朝人和數千年前的秦漢人之間的差別要來的大的多,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科技的飛躍已經讓我們的社會絕然不同於古代,我們看似順理成章的東西,在古人眼中就可能是不可思議的。
不用說太久遠的歷史,還是從清朝說起,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西方的科學技術開始突飛猛進的時候,中國也是受到了這種變化的影響,只不過這種影響全部局限在上層社會。在康熙帝的書桌上,就擺放著各種的啟蒙課本,不論是天文還是物理,或者是幾何學,康熙都是十分諳熟的。
只不過這種現代文明的思潮以及變化,並沒有在中國社會中從上至下的影響下去,而是僅限於金字塔的塔尖,對於底層社會來說,老百姓還沒有康熙那麼卓越先見的學識。他們還認為世界是天圓地方,不知道中國之外還有什麼樣的國家,當慈禧老佛爺坐著火車以及用著電燈時,老百姓家裡就連取水做飯還是和中古時期的中國老百姓沒有什麼兩樣。
當現代人用自來水和洗髮膏洗頭時,卻無法想像這種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哪怕就在清朝,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大事。首先來說,清朝入關時為了能夠鞏固自己的統治,便下令天下男人都需要剃髮留辮。在清朝之前,對於老百姓的管制不觸及自身的容貌打理。一個人想要留髮還是光頭,想要扎辮子還是披頭散髮,這些官府是全然不管的,只要不太影響社會風俗,都是屬於個人的事情。
可是當到了清朝時,男人就必須要留下辮子,沒有了披頭散髮以及光頭的權力。可能對於現代人來說,留辮子也不是什麼難事,好像並不影響個人的生活。但是在古代,除了有權有錢人的生活,老百姓的裝扮都是儘可能的怎麼方便怎麼來。寬衣大袍,束髮踏屐,看起來的確是舉止瀟灑,風度翩翩,只不過這樣的裝扮只能夠在書房中搖頭晃腦,在客廳中迎來送往,你讓他下地幹活,那是斷然不行的。
所以不論是什麼時期的老百姓,都不追求什麼容貌上的瀟灑,特別對於男人來說,頭髮是越短越好,因為方便打理,每天雞曉出門,日落而歸,累得筋疲力盡,誰還有時間和興趣去整理自己呢?因此老百姓看起來都是質樸的。不過這樣方便的「質樸」到了清朝卻被削髮令給打斷了,按照官府的要求,不管你是什麼樣的營生,都要留辮子。
官府的政令下的容易,對於有錢人來說除了自己彆扭,生活也沒有多麼大的影響,畢竟他每天有的是整理容貌的功夫,洗頭是丫環們來伺候,一天一洗都不覺得麻煩。可是一個老百姓留著齊腰的辮子,那是多麼的讓人覺得累贅。
古人洗頭一般是用草木灰或者柏樹葉,這種還是女人才會用,男人一般都是清水洗洗就行了,可是頭髮一旦留長,光用清水洗,不要說洗乾淨,反而就好像是「和面」一般,髒兮兮的頭髮遇到了水,立馬就成坨了。而要用其他的輔助東西洗頭髮,每天早出晚歸的老百姓,哪裡有這樣的精力和財力,因此很多人乾脆就不洗頭,睡覺之前將頭髮中的枯葉子和蟲子和抖落出來,就這樣「湊合」著,實在是髒到了有味道時,才會洗一遍,然後又是半年不理不睬。
因此清朝的男人,大多數人的面貌跟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髒和亂是常態,有味道也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官府只能夠強制性的讓人們留辮子,卻完全不顧給老百姓一個體面的形象,這大概就是古人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