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吐了,吃飯難以下咽

2020-12-06 弋說歷史

漢族作為農耕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極為重視「孝道」,而《孝經·開宗明義》有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因此漢族便將蓄髮作為「孝道」的象徵,絲毫不敢損傷!

然而漢族根深蒂固的「毛髮情節」卻在清軍入關後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清朝統治者遊牧民族出身,為了便於狩獵,經常會將頭髮剃光,沒有蓄髮的傳統。

因此早在崇禎十七年,清兵入關時就頒發了《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剃髮令」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宣揚女真族的剃髮傳統,摧毀漢民族的自尊心,以此便於滿清統治者的封建統治,

因此有清一代267年間,華夏大地的男子都留著不倫不類的「陰陽頭」!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清朝統治者作為「異族」之人,深怕受到漢文化的同化,因此一入關就不遺餘力的推行「剃髮令」,口號十分嚴厲:「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很多不願剃髮的人都受到了清軍殘酷的鎮壓!

在清朝統治者的「暴力威懾」下,漢族男子不得不違背祖訓,剃髮留辮,以求生存!值得一提的是,清宮劇中所演繹的「陰陽頭」並不是清朝最初的髮型,「剃髮令」所規定的標準髮型是「金錢鼠尾」式!

所謂「金錢鼠尾」就是頭顱周圍的頭髮盡皆剃去,只留下一錢大小的「一小撮」,然後編成細辮,粗細要正好能夠通過「孔方兄」中間的小孔,看起來就像是一根細細的老鼠尾巴,秦世禎在《撫浙檄草》中有過形象的描述「結辮下垂,形如鼠尾,不堪入目」!

那麼清宮劇中的「陰陽頭」是何時出現的!

「陰陽頭」出現的時間很晚也很短,清政府「日落西山」之際正是陰陽頭「遍地開發」之時,這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突然改變的!

據史料考證,1799年之前,也就是乾隆帝之前,清朝的髮型變動不大,頂多就是所留頭髮從一錢大小變為三四錢大小,依舊是細細的一縷!

1799年之後,髮型的變動就比較大了,很快就從三四錢大小變為五六錢,八九錢,留髮面積越來越大,直至變為我們在清宮劇中看到的「陰陽頭」。

大家有沒有發現,蓄髮的多少與清朝統治的強弱正好相反,乾隆是「分界線」,乾隆之前,國勢鼎盛,剃髮嚴苛,乾隆之後,日漸衰微,蓄髮增多。這說明「剃髮令」是極其不得人心的,是違背歷史趨勢的,清朝統治力強大時,尚能以暴力威懾,一旦統治衰弱,人們的頭髮就慢慢的多了起來。

整個過程是一個自發的演變過程,大家心知肚明,就連統治者也漠然允許!

儘管如此,直到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前,人們依然留著「辮子頭」,而這種「辮子頭」最大的問題不是醜,而是髒!

那麼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呢?

受思想觀念和社會生產力的影響,古人是很少沐浴的,一來當時沒有自來水,取水非常耗時費力,二來古人的房子密封性不好,冬天室內溫度很低,達不到沐浴的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古人認為洗澡會有損身體健康!

《古今醫統大全》所載:頻浴者血凝而氣散,體雖澤而氣自損。故有癰疽之疾者,氣不勝血,神不勝形也」!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封建社會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少沐浴,據史料所載,清朝時王公大臣大概一個月才洗一次頭!而普通的勞動人民經常一年才洗一次!

古人在清朝之前雖然也甚少洗頭,但頭髮好歹是散開的,可以時常用梳子梳理一下,不會「積攢」太多的灰塵和垃圾,而清朝的「辮子」纏在一起,無法梳理,為垃圾、泥垢、跳蚤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達官貴人每隔十天半個月還會解開稍微清理一下,普通勞動人民整日忙於勞作,無暇打理,一年也不會解開一次,裡面積攢的垃圾估計堪比一個「小型垃圾場」!

一個到過清朝的英國女子曾「有幸」見過清朝人洗頭髮,據她回憶,辮子一解開就有一股惡臭襲來,裡面的泥垢、小蟲子悉悉索索掉了一地,看的她當場就吐了,事後好幾天都吃不下飯!

這畫面「太美」,簡直不敢想像!

小結:

知道了這些,恐怕我們再難直視清宮劇中光鮮亮麗的「陰陽頭」,當然,「辮子頭」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我們不能站在當下的高度對其過多苛責,這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所提倡的「歷史分析法」!

當然,我們可以將「辮子頭」作為研究清朝歷史的一個切入點,通過分析「辮子頭」的演變過程來研究清朝統治力的強弱程度!

參考資料:《孝經·開宗明義》《古今醫統大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人的「辮子」,和非洲「髒辮」哪個髒?英國女子:直接吐出來
    清朝人的「辮子」,和非洲「髒辮」哪個髒?英國女子:直接吐出來!一、更難處理的骯髒的三股辮對於女孩子來說,夏天每天洗頭是很痛苦的事情。因為女孩子的頭髮一般都很長很難處理。但是,比起這個,世界上有髮型的人更難處理,很多人無法接受。
  • 清朝男子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女子:臭氣燻天,噁心到吃不下飯
    清朝人以留長辮為榮,從留髮開始就不曾剪過,然而頭髮越長就越難清洗,拖著那麼長鞭子的清朝人,他們的辮子幾個月不洗都是有可能的,曾經有一個英國女子就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到,當清朝人解開辮子的時候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噁心的我幾天都沒胃口
    其實古代時候,在秦漢時期,人們對自己的衛生還是非常在意的,基本上三天就會洗一次頭髮。 老百姓洗次頭的周期更是長的讓人無法接受,有的一年才洗一次,也就是每一年的夏天。因為長時間不沐浴,身上散發著一種怪味, 而且頭髮上會長蝨子,非常噁心,一般人根本忍受不了。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 眾所周知,清朝人的髮型特點十分明顯,往往能夠令人一眼就無法忘記,這主要是因當時的髮型都是頭前半部為光頭,後半部卻留有長長的頭髮,最終紮成一個長辮。許多人認為清朝人留有如此長的頭髮難道不難打理嗎?並且清朝人的辮子究竟有多髒呢?
  • 清朝人留的「辮子」有多髒?頭髮解開時,當場嘔吐
    清朝前期國力還算是鼎盛的,經過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大王朝,大清的根基基本算是穩固,髮型已經固定下來,老百姓們也基本適應了這種髮型。乾隆時期,清朝人的髮型變化基本是不大的,改變的是所留的頭髮由原來的一錢大小變成了三四錢大小,依舊是鼠尾的形狀。
  • 清朝人辮子令英國人噁心?滿清去入關之後,華夏禮儀之風盡喪失!
    朝末年的時候,有一個英國女人到北京旅遊。這一天她在街上溜達,看到有一個清朝男子在那裡洗辮子,這個女人非常好奇,湊了過去看,於是,她就有了一段難忘的回憶。這個英國女人後來回憶說,當那個清朝男人的辮子被拆開的時候,剛一拆開她就聞到了一股惡臭撲鼻而來,非常的噁心,一下子就差點把自己給燻的吐出來。她忍住惡臭繼續去看,發現從那個清朝男人的辮子裡爬出來了許許多多的蟲子,還掉下來很多黑黑的汙垢。看到這裡,那個英國女人再也看不下去了,回去之後她一連幾天都吃不下飯。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邋遢?
    然而這個傳統被清朝的統治者連根斬斷,由於他們統治者本身是遊牧民族,為了方便,他們會將頭髮剃光,或者是只留一根辮子。在清朝建立後,為了穩固統治,頒布了《剃髮令》:「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於是清軍開始逐步排查,只要看見街上的男子沒有削髮垂辮,就會把他們集中處死。經過血腥的鎮壓,不過多久全國男子的髮型都變成了滿族人的樣式。
  • 清朝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不敢靠近
    所以,清軍入關時有不少人反抗「剃髮令」。但清軍一句「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徹底打消了反抗者的念頭。 剃髮垂辮被清朝統治者視為「臣服」的標誌,所到之處,男子都要改變自己原本的裝束。有一個問題,或許很多人都沒想過,清朝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曾表示:清朝男子髮辮散發出的氣味讓人嘔吐,夏天不敢靠近他們。
  • 清朝人辮子有多髒?有人1年洗1次頭,頭髮解開時,當場嘔吐
    在古裝劇中,我們看多的那些王室的王爺們幾乎都是留著長長的辮子,只不過額頭是光溜溜的,因為演員的顏值高,所以看起來也並不違和。那麼真正清朝人的辮子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古代是不可隨意剃髮的,甚至剃髮在古代算是一種重刑,所以在頒布《剃髮令》後,很多人都產生了牴觸情緒,為了留下跟隨自己幾十年的辮子,舉起了反抗的大旗,喊著: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口號。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很多人最討厭的就是清朝了。
  • 清朝男人「前髡後發」,他們的辮子有多髒?忍了267年的臭味
    因為過於愛惜,連頭髮長長了都捨不得剪掉,尤其是男子,但並不會顯得女氣,反而有種俊雅的美感,加上飄飄欲仙的服飾,不好看也好看了,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清朝,清朝開始剃半頭,這被稱為「後發」,(kun)指的就是剃髮光頭,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前面剃光頭,後面續頭髮。而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方便,便於做事,並且比較容易打理。
  • 清朝時大男人都留辮子,到底如何打理,髒了怎麼辦?
    我們和古代之間的時間距離從清朝結束開始算起,也只有一百多年而已,看似只是短短的百年時間,不過我們的生活卻和古人的生活相關不多。也就是說,現代社會中的一個普通人和百年前的清人之間,遠遠比一個清朝人和數千年前的秦漢人之間的差別要來的大的多,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科技的飛躍已經讓我們的社會絕然不同於古代,我們看似順理成章的東西,在古人眼中就可能是不可思議的。
  • 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為何髒到讓英國傳教士直呼噁心?
    說起清朝時期男子的辮子,大家也許會覺得很髒,但其實清朝人的髮型,比起前朝男子的髮型來說,算是比較清爽乾淨的了。 我們都知道,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時期中原王朝的男子,基本都留著長而密的頭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古人將隨意剪髮視為不孝,但也不是不修髮型。
  • 清朝人的「髮辮」有多髒?美國女傳教士:氣味臭氣燻天,令人作嘔
    清朝中前期的髮型就是沿髮際線四周都要剃光,只留著中間的頭髮,等頭髮變長,編起辮子。意味著滿人削平四夷,定鼎中原。清軍攻下南京、蘇州、杭州後,認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髮令,強制剃髮,《江陰城守紀》就記載,清軍在佔領地區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
  • 清朝男人都留有辮子,但為何人們都說它又臭又髒,難道他們不洗頭
    清朝的女人裹小腳,以畸形為美;清朝的男人剃一半頭髮,留著一半長辮子,以另類為美。對於清朝的上流人士來說,辮子有人打理著或許還會好一點,但對於那些底層群眾來說,狀況就不太一樣了。他們的辮子往往會散發出一種可以令人作嘔的味道,這其實與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條件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 秦漢人民愛乾淨,清朝辮子「味道重」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將頹廢的「喪文化」發揚光大,很多人打著「避世」的旗號放浪形骸,豪放不羈。尤其是著名的「竹林七賢」,經常在竹林中喝酒、唱歌、上演著「消極頹廢」的戲碼。如此醉生夢死的生活,又怎麼會經常洗頭呢?
  • 清朝人身上一東西,長期以來成為英國人取笑的對象,說:太難聞了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古國,男子都梳著長辮,其梳洗衛生狀況令人堪憂,讓我終身難忘。」「連老鼠聞到都會噁心。」麥羅德曾這樣形容。
  • 晚清小夥辮子到底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絕不能靠近
    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族人,在入關前,都是遊牧民族,在草原上隨時遷徙,沒有固定的住所,滿頭的頭髮難以打理,把前面頭髮剃光,後面頭髮紮成辮子就逐漸變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後來就變成了遊牧民族的標誌。至於為什麼要留這種髮型,相傳是努爾哈赤在統治女真部落的時候,束機能是女真族人都尊敬的人,束機能兩鬢與前額天生禿髮,由此有個外號叫禿髮束機能,努爾哈赤想了辦法,就讓所有人都留辮,大家既不會排斥,也實現了女真各部落的團結。清軍入關以後,為何讓漢人也要留辮呢?
  • 從「金錢鼠尾」,到「牛尾巴」,清朝男人是如何打理辮子的?
    清朝的辮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英國傳教士麥羅德來中國時,專門對清朝男人的辮子進行了描述: 這大概是上帝對男人最可怕的一種懲罰了,讓他們每天都拖著一根骯髒又散發異味的辮子
  • 清朝男人辮子粗又長,多久洗一次頭?
    需要注意的是,這還是平頭,清朝人的大辮子可想而知。清朝的辮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起初是「金錢鼠尾」,「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其後是「豬尾巴」,頭頂留巴掌大的頭髮,辮子也粗了許多;再後來就是晚清時期的髮型「牛尾巴」,留的頭髮更多了,男人們普遍拖著一根又粗又長的大辮子。
  • 晚清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根本不能靠近
    清朝是中國多個古代封建王朝中,少數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建立清朝的民族是北方的滿族,按照滿族的要求,清朝的中國人都必須留長辮,因此在平常生活中,清朝時期的中國人都是將頭髮往後紮起來的。雖然在中國其它的封建朝代,人們也是大部分留長髮,但是其它朝代大都是所心所欲,沒有什麼髮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