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狗年大吉!大年初一,巴黎甜點咖給大家拜年啦~~
新年伊始,讓我們和新加入的朋友們從認識法式甜點開始,走進法式甜點的世界,感受其如同法國人那般的精緻取勝,心思細膩、情感豐富的魅力。
本期看點:什麼是法式甜點?沒烤箱也能做麵包?答案就在平底鍋裡!羽毛筆寫情詩,巧克力寄真情~ 春節聚餐輕時尚:美酒配點心
什麼是法式甜點?
「Paris-Brest 是什麼甜點,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是哪位甜點大師讓馬卡龍在甜點界變得如此普及了?Saint-Honoré泡芙的組成部分有哪些?製作橙香火焰可麗餅 Crêpes Suzette用的是什麼酒?拿破崙蛋糕有1000層嗎?製作巧克力泡芙需要哪些原料?蜜桃梅爾芭(pêche Melba)是哪位大師的創作?歌劇院蛋糕(Opéra)的結構是怎樣的?朗姆蛋糕(baba au rhum)的配方最早源於哪個國家?巧克力蛋白霜(Merveilleux)來自法國哪個地區?」
上面這10個問題來自法國費加羅報就「關於法式甜點的秘密你都知曉嗎」這一主題開展的問卷調查活動,喜歡或想了解法式甜點的朋友不妨嘗試著回答上面的問題,小咖可是答對了9題哦,快發紅包~
溫馨提示:文章最後將為大家揭曉答案哦。
回到正題,究竟什麼是法式甜點?不都是塔派和蛋糕嗎?這又和我們熟悉的英式、美式甜點有什麼差別呢?
要解釋法式甜點的內涵,有一個很容易的分辨方法,直接從法式甜點的精神出發,那就是,法式甜點超複雜!比起英美式的甜點強調樸實、直接,法式甜點和法國人一樣以精緻取勝,心思細膩、情感豐富,而且絕對注重外表的美感。
暫且不提千層派、閃電泡芙這種正宗法國血統的發明,以最基礎、歐美各國都有的蘋果派或蘋果塔為例,美式的蘋果派(American apple pie)包含派皮、切片或切丁蘋果,常見的外觀可能是樸實手作風,派皮的邊緣與形狀粗獷一些沒關係,講究點的會在派的頂端用派皮編織格紋或切出不同的形狀。但是法式的蘋果塔(tarte aux pommes)不一樣,在塔皮與新鮮蘋果之間會填入蘋果泥、增加口感與風味的變化,頂端則不會用塔皮遮住、而是使用蘋果切成極細的薄片再排成花形,力求美觀,出爐後還會在蘋果片刷上鏡面果膠增加亮度,塔皮邊緣也會用夾子夾出花紋。
經典美式蘋果派的精緻版
Cédric Grolet 在達利廳下午茶推出的蘋果派,塔頂是人工精選完好無缺的薄蘋果片、再一片一片調整位置擺上去的。這種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態度就是法式甜點的精神。
那麼,法式甜點等於烘焙嗎?
在法式甜點的專業廚房裡,這個答案肯定是 No。在英文裡,做甜點通常是使用「bake」這個動詞概括,因為在英國與美國流行的甜點型態如蛋糕、塔派等,大部分是以烤箱烘烤為主要的製作方法,但是在現今的法國,這一切很不一樣。
除了塔、派之外,法式甜點還有以千層酥皮、泡芙麵團為基礎的甜點,裡面必須填入各種奶醬或水果,另外再加上翻糖糖霜(fondant)或鏡面淋醬等裝飾;除此之外,法式的蛋糕「entremets」其實是以慕斯與奶醬為主體,再加上以巧克力為基礎做的各種裝飾等,需要使用到烤箱烘烤的部分其實佔整體蛋糕的成分不到 20%,比起烤箱,在法式甜點專業廚房內也許更重要的是冷凍庫(congélateur)與急凍庫(surgélateur)。因為法式甜點的組成非常複雜,一個蛋糕至少有四到五種元素,沒有這兩個神奇的箱子是不可能達到的。在法文裡面,「做甜點」就有一個專門的動詞叫做「pâtisser」。
怎麼樣,通過上面一些簡單的描述,有沒有解開大家對法式甜點常有的疑問與誤解了?
用烤箱做麵包,能使麵團受熱更均勻、組織更有彈性,但是……你懂的。
1 全程超長「待機」狀態…
2 沒有廚師機還得用手…
3 揉不出膜好沮喪…
平底鍋做出來的麵包,反倒有以下閃光點✨
1 更家常、方便!
2 失敗率低好上手!
3 步驟相對簡單!
4 鍋內發酵更輕鬆!
不必特地準備模具,只要家裡有基礎的麵包食材,如麵粉、雞蛋、牛奶、黃油等,便可以快手製作麵包。
也許會有人好奇,難道不需要一次發酵、二次發酵、醒面、預熱嗎?
要!
麵團的發酵時間並不是一定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預期口感來調整,其中時間和溫度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平底鍋兼備了模具和加熱這兩個功能,因此也縮短了發酵等時間,更方便實用。
通常,完成基礎發酵後的麵團,可直接放置在鍋中,開火加熱不超過一分鐘的時間,使其溫度上升到用手👋接觸鍋也可接受的程度,然後蓋上鍋蓋「燜」上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左右,加快麵團發酵的速度。
【 第一次發酵20分鐘!】
👇
【 分成16等份小麵團,繼續二次發酵15分鐘!】
👇
在平底鍋內完成發酵,兩面共煎20分鐘,便可做出一樣蓬鬆的手撕包!平底鍋也總能讓麵包烙上可愛的「羞羞」焦糖色。
總之,對於沒有烤箱的你來說,有平底鍋足矣;有烤箱的也不妨試試更簡單的做法。
羽毛筆寫情詩,巧克力寄真情
在這個悠長假期,有什麼比給心上人寄出一封手寫情書更浪漫的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裝備怎麼裝逼了?
沒錯,這又是男神的一次最新力作,由巧克力奶酥餅、雙層巧克力、冷萃取咖啡慕斯、榛子杏仁咖啡蛋糕、咖啡果仁糖組合而成的如此逼真的墨水瓶和羽毛筆究竟是如何打造的了?請撮視頻👇
想必大家都知道,Amaury Guichon 是法國新生代最具影響力的巧克力大師之一,巧克力裝飾技巧那是玩的溜溜滴,這次的羽毛筆也是做的栩栩如生。既然巧克力羽毛是常用的一種B格滿滿的甜點裝飾件,那麼一起來學一手吧。
巧克力羽毛
調溫後的巧克力(溫度19~22℃為最佳操作溫度)
尖頭水果刀
透明塑料紙
測溫槍(其他能測定溫度的也都可以)
吹風機(用途有兩個:熱風吹巧克力杯子使巧克力升溫、熱風吹水果刀切出羽毛形狀)
1、擦溼桌面(邊緣),玻璃紙平整的粘在上面。刀尖伸入調溫後的巧克力中(注意溫度哦~)5~7釐米,拔出並在杯子邊緣把刀子上一面的巧克力刮掉;
2、刀尖朝前,巧克力一面朝下;
3、輕壓刀尖並控制整個巧克力部分都能粘在塑料紙上;
4、微微提起刀子,緊接著將刀身向後拉向自己,羽毛的輪廓就出現了。注意整個操作過程刀子與巧克力都是連在一起的!
5、如果你想要彎曲的羽毛,在巧克力未凝固之前把塑料紙適當弧度捲起並保持讓其定型;
6、完全凝固後,脫離塑料紙,用吹風機把刀尖吹熱,在羽毛上輕輕割出羽毛效果即可。
啤酒,通常作為一種開胃酒,或作為一種解暑的飲品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但隨著精釀啤酒的出現和發展,啤酒漸漸被擺上了餐桌,開始與美食搭配。或許啤酒和奶酪的搭配比較常見,但其實巧克力和啤酒放在一起也能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哦。
法國甜點師Laurent Le Daniel與啤酒吧Maloan聯手進行了一次試驗。通過近百次組合搭配,總結出以下幾條搭配建議,供大家參考。
黑啤,因其獨特的「咖啡」香味,與黑巧克力、咖啡巧克力和香料巧克力很適合搭配在一起。
而具有濃鬱麥芽甘甜的英式大麥酒(Barley Wine)或比利時啤酒、蘊含桃子/百香果/芒果果香的IPA精釀啤酒(無糖、微酸)則適合搭配牛奶巧克力。
蘊含果香和藥草香的雙料IPA精釀啤酒,則適合搭配以杏仁西柚為底味的巧克力或來自南美洲頂級產地的巧克力。
總之,酒花含量較少的啤酒更適合與巧克力搭配,而帶有果香的啤酒比較適合含有相同水果甘納許的巧克力。
🍰:麵包與葡萄酒搭配
如果說麵包是法國人每天必須的食物,那麼葡萄酒就是法國人的日常飲品了。你知道嗎?這兩種法國標誌性的食物碰撞在一起,其實很有講究。
紅葡萄酒:乾紅葡萄酒,微甜的口感搭配法國麵包,年代不久的紅葡萄酒與味道樸質而又有嚼勁的麵包搭配,比如說長棍麵包等。
甜紅葡萄酒:酒體重的葡萄酒搭配分量重的麵包,含糖量高的紅葡萄酒應與沉甸甸的裸麥麵包一起食用。最好是裸麥的佔到90%以上的強酸味麵包。
帶有酸味的白葡萄酒:將硬實的麵包做成三明治,口感清爽的白葡萄酒應與用全麥粉的主食麵包夾上醋漬魚類做成的三明治一起食用。
帶有果香的白葡萄酒:選擇高脂型的甜品,那樣帶有果香的白葡萄酒應配以奶油卷或水果夾心的油酥點心。
甜味桃紅葡萄酒:用酸味來收斂甜味,沉甸甸的裸麥麵包與甘甜的葡萄酒之間有著驚人的默契。裸麥麵包的酸味能夠調整酒的甜味。
香檳:白香檳,推薦搭配質樸的帶著麵粉香味的麵包,比如烤鄉村麵包或農夫麵包的薄片。
又到了投票環節,請給與我們您的意見。
喜歡我們,就分享我們吧! 還可以給小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