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代購品商標侵權 代購者承擔侵權責任

2021-01-10 SZNEWS

跨境代購由於商品物美價廉的特點,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商品時,應具有商品的品牌意識。1月5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一案例,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服裝時,因侵害了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被判賠償商標權人經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5萬元。該案裁判對跨境代購行為進行了合理的界定,為跨境貿易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商標權人

發現侵權商品

EVISU是一個源於日本的高端牛仔品牌,有「日本牛王」的美譽。該商標為某國際有限公司註冊取得,並授權上海某公司在國內獨佔經營並使用上述商標。2019年3月12日,上海某公司發現,瀋陽某公司利用網絡銷售平臺,以代購的方式,銷售被訴侵權商品。

上海某公司認為,「EVISU」商標經過在中國大陸範圍內長期、廣泛的使用,具有較高知名度。瀋陽某公司在網上店鋪內銷售自稱從韓國進口的「EVISU」品牌的服裝,具有混淆的可能,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或認為服務來源存在特定聯繫。且瀋陽某公司並沒有取得合法授權,其行為已經構成商標侵權。

上海某公司提出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瀋陽某公司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50萬元。

代購者稱有合法來源

瀋陽某公司辯稱,其代購的商品均非公司自行生產製作,系從韓國購進的正品商品,涉案商標在購進時已標註在商品上,而商品上所使用的商標均為在韓國已合法註冊。瀋陽某公司只是依國內消費者的指定,在收取費用後購買再發貨給國內消費者,是代為購買韓國正品商品的行為,不屬侵權行為。

瀋陽某公司認為,其沒有侵權故意,且提供了商品合法來源,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判代購者商標侵權

法院認為,在商品交易的過程中,商標發揮著重要的識別的功能,將在境外購買的商品又在境內轉售,使商品進入我國市場流通,附著其上的標誌發揮了識別的功能,如與在我國取得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標發生混淆,使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直接侵害的是我國商標權人對註冊商標的專有使用權。本案中,瀋陽某公司將境外購買的商品在境內銷售,與涉案商標發生混淆,破壞了商標的識別功能,侵害了商標權人上海某公司的合法權益。

法院綜合考慮涉案商標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瀋陽某公司實施了銷售侵權商品的行為及侵權行為持續時間,並結合銷售記錄、制止侵權所支付的費用,判決瀋陽某商貿有限公司賠償上海某貿易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5萬元。

代購者對商標

具有較高的注意義務

市法院民四庭法官吳松評析此案認為,本案涉及跨境代購行為引發商標衝突的責任認定。首先,跨境代購行為的性質應認定為是買入再賣出的銷售行為,而不應是完成委託事項的受託行為。其次,由於商標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代購者將商品在國內再次銷售,附著其上的標誌產生識別作用,與國內商標權人的商標產生衝突。最後,代購商品上的商標使用行為,並未得到國內商標權人的許可。因此,代購者應承擔侵害商標權的民事責任。

代購者可以以合法來源進行抗辯,但由於代購商品的商標在國內多是有較高知名度的大品牌,代購者應具有較高的注意義務,應當以審慎的態度審核境外商品是否侵害中國註冊商標專用權。本案中,代購者在接到商標權利人的投訴後,仍在從事銷售活動,其主觀上過錯明顯,故對其提出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抗辯理由,法院不予採信。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周賢忠 通訊員 吳松、王東陽、曹佳

相關焦點

  • 從京東商號案看智慧財產權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
    原標題:從京東商號案看智慧財產權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 【案情簡介】 因認為財富京東金融服務外包(北京)有限公司(下稱財富公司)企業字號中含有「京東」字樣等,北京京東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京東公司)認為其構成不正當競爭,並將其起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下稱朝陽法院
  • 跨境電商賣家被侵權了怎麼辦?
    2020-12-16 11:25:47 來源: 雅瑪森商務 舉報   常見的跨境電商平臺一般有三種維權方式
  • 出租人財產侵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什麼,哪些法律責任要承擔?
    那麼出租人財產侵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什麼,哪些法律責任要承擔? 網友諮詢: 出租人財產侵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什麼,哪些法律責任要承擔?
  • 擅自包裝散裝正品粽子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原告在市場調查時發現,被告在其經營的商鋪內銷售假冒「五芳齋」商標的禮盒裝粽子,經核實,相關包裝盒並非原告或其授權的公司製造,但在拆包過程中,發現禮盒內的粽子確係原告生產的粽子,但只是普通的散裝產品。原告認為,被告未經商標註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侵犯了原告的註冊商標專用權,應承擔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的民事責任。
  • 商標授權期滿後繼續使用商標,這家公司被判侵權
    故原告主張:被告北京金伯利公司在明知字號「金伯利」為公眾熟知並具有市場知名度的情況下註冊成立,公司經營範圍包含銷售珠寶首飾,有明顯攀附原告商譽的故意,侵害了原告字號權,造成了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被告北京金伯利公司在金伯利品牌授權期限截止後的上述繼續使用行為構成侵害商標權;被告關某既實施了侵權行為,又不能證明被告北京金伯利公司的財產獨立於其個人財產,應對被告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 說說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
    我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列舉了「商標侵權情形」,其中第(一)、(二)款為:未經商標註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未經商標註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 搜狐訴百度網盤侵權案二審宣判,百度不構成侵權,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搜狐最新資訊 > 正文 搜狐訴百度網盤侵權案二審宣判,百度不構成侵權,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 「菲斯曼」起訴「威世曼」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
    二原告德國菲斯曼公司、菲斯曼公司訴稱,德國菲斯曼公司成立於1917年,系世界知名供熱、製冷、空調系統製造商,德國菲斯曼公司於2001年在中國成立了菲斯曼公司,並於1998年、2009年分別註冊了第1167629號、第5809676號商標,並將授權菲斯曼公司使用上述商標。
  • 廣東美的生活電器製造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糾紛
    美的集團股份公司是 「美的」系列商標權利人,且在第11類商品上註冊了第5478887號、第5478888號、第6765872號等一系列商標,該系列商標擁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美的集團股份公司將「美的」系列商標許可給美的公司使用,並授權廣東美的生活電器製造有限公司有權進行維權活動。而XX銷售網點長期大量銷售侵犯「美的」系列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侵犯了「美的」系列註冊商標專用權。YY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處並扣押了XX銷售的案涉侵權產品。隨後,廣東美的生活電器製造有限公司將XX銷售網店訴至人民法院。法院認為:該案系侵害商標權糾紛。
  • 擅自回收"知名"二手白酒後出售的,可能構成商標侵權
    原告認為被告銷售假冒的原告商品,侵害了原告的註冊商標專用權,故訴請法院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5萬元。被告辯稱涉案酒為其從居民手中收購所得,不知道系假酒,不具有侵權主觀故意,不同意承擔責任。
  • ROMAG訴FOSSIL商標侵權案影響獲得侵權利潤賠償無需證明故意侵權
    聯邦最高法院在作出裁決時,將重點放在對商標侵權索賠可追回損害賠償的法律條文——《美國法典》第15編第1117條的解釋上。儘管該條款確實要求根據第15編1125條(c)款(商標淡化主張)獲取侵權利潤所得需要證明侵權為故意,但是根據第15章第1125條(a)款(商標侵權索賠)的規定,法院沒有也從未要求任何人在追回利潤時證明侵權為「故意」。
  • 「天娛」商標糾紛落幕,中視天娛被判侵權
    海澱法院認定中視天娛公司侵犯了上海天娛公司的註冊商標專用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中視天娛公司立即停止侵權、變更企業名稱,並承擔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的責任。對於這起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雙方各執一詞。上海天娛公司訴稱,中視天娛公司在其運營的中視天娛傳媒網、搜狐號「中視天娛傳媒」上突出使用「中視天娛傳媒」,與上海天娛名下引證商標構成近似,侵犯了其商標專用權。並且中視天娛有大量虛假宣傳的內容,構成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 商標侵權 馬鞍山集美百貨敗訴
    中國網財經7月21日訊(記者裡豫 鄧玉蕊)因侵害上海一公司商標使用權,安徽省高院判處馬鞍山集美百貨有限責任公司敗訴。中國網財經了解到,馬鞍山集美百貨並非首次發生商標侵權事件,此前也曾因侵害商標權與「一得閣」鬧上法庭。
  • New Balance告「NEW·BARLUN」案,是不正當競爭還是商標侵權?
    熊律師說:New Balance告「NEW·BARLUN」案,是不正當競爭還是商標侵權?如果前二者都難以確定,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0萬元以下的賠償。《反不正當競爭法》17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 「契爾氏」與「科顏氏」商標之爭 一審認定商家侵權天貓不擔責
    被告天貓公司辯稱,Kiehl’s化妝品來源於美國,契爾氏是對Kiehl’s的音譯,最早是由臺灣翻譯的,在「契爾氏及圖」商標註冊之前,Kiehl’s已經由消費者翻譯為契爾氏併合理使用。二原告的產品與Kiehl’s產品不具有可比性,法麗莎公司不構成侵權,天貓公司也盡到了相應的審查注意義務,不承擔侵權責任。
  • 商標授權過期仍使用,侵權官司打得漂亮
    加盟到期後侵權賠了10萬案例12011年,被告安徽某足浴店與原告揚州陸琴腳藝三把刀發展有限公司籤訂《特許加盟經營合同書》,約定被告使用「陸琴腳藝」註冊商標對外經營,加盟期限於2014年到期。2019年11月,原告訴至法院,認為被告公然使用「陸琴腳藝」商標和品牌,構成對原告商標權的侵害。同時,被告利用「陸琴腳藝」商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陸琴腳藝」作為字號登記,與原告商標文字相同,且均使用於足浴行業,容易誤導公眾,對原告構成不正當競爭,應當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消除影響,賠償原告的經濟損失。
  • 知名寵物食品起訴皇家卡瑪公司商標侵權
    因認為深圳皇家卡瑪實業有限公司擅自在寵物食品等商品上使用「ROYAL KAMA」、「皇家卡瑪」等文字商標和圖文商標,「ROYAL CANIN」商標專用權人皇家寵物食品有限公司將該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以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為由訴至法院,一併被起訴的還有該品牌生產商及銷售商。日前,海澱法院受理了此案。
  • 零售商購進假貨有進貨憑證,是否一定不構成商標侵權?
    文具零售商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雖提交真實的進貨憑證並能說明侵權商品提供者,是否屬我國商標法中規定的「合法來源」,不承擔賠償責任?庭審中還查明,被告文具經營部系個體工商戶,2005年4月註冊,其稱其與訂貨商家有多年的合作史,進貨單載明100g「一得閣」批發單價為3.5元,並辯稱其基於對進貨商家的信任,沒有查看相關證書,也沒看到商家掛有「一得閣」產品特約經銷的證書,其每次進貨都有進貨清單,但不能判斷出進購的產品系侵權產品,其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 「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商標侵權標準是什麼
    經過調查,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認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生產、銷售的腈綸毛毯、麻平織床罩、無印良品MUJI羊毛可洗床褥、無印良品MUJI棉天竺床罩等商品侵害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專用權,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被告則辯稱,良品計畫在中國未實施任何侵權行為,不應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經過調查,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認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生產、銷售的腈綸毛毯、麻平織床罩、無印良品MUJI羊毛可洗床褥、無印良品MUJI棉天竺床罩等商品侵害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專用權,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被告則辯稱,良品計畫在中國未實施任何侵權行為,不應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