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花和金龍魚提價 食用油迎漲價潮

2020-12-15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見習記者 馬嘉 文/圖)魯花、金龍魚(300999)等食用油頭部品牌近日宣布上調產品價格。此外,道道全(002852)等其他食用油企業相關負責人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其後續確有擴產、提價計劃。食用油要迎來一波漲價潮?

  北京朝陽區一家京客隆超市中售貨員表示,今年9月至今,部分品牌食用油漲價幅度超過9%。

  食用油迎來漲價潮

  近日,魯花、金龍魚先後宣布旗下食用油產品提價。金龍魚公開表示,近期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部分產品的價格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魯花高層管理人員公開表示,相關產品有提價的計劃。

  北京朝陽區一家京客隆超市的售貨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9月以來,在售的食用油產品幾乎都漲價了。以魯花食用油為例,之前5升/桶的食用油價格在每桶73元左右,現在已經漲到約80元。

  食用油要迎來一輪漲價潮?道道全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其產品的原材料主要是菜籽原油。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會順價到終端,但終端價格的調整會滯後於原材料市場。

  「今年截至第三季度末,我們的成本端提升了約30%左右,產品銷售價格約提升了15%左右。如果後續原材料持續上漲,也不排除產品再度提價的可能性。」道道全相關負責人表示。

  西王食品(000639)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其食用油產品的出廠價及終端市場價格沒有變,但後續也會根據成本進行調整,如減少產品附帶的贈品。

  原材料價格上漲

  多位食用油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食用油漲價受玉米、大豆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自今年5月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啟動以來,東北、華北的玉米平均收購價已分別達到2150元/噸和2400元/噸左右,比年初上漲約30%,同比漲幅也將近25%。今年7月,小麥、玉米等集貿市場均價已達到122.4元/百斤,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7%。

  另外,今年前三季度,金龍魚、道道全、西王食品、京糧控股(000505)四家食用油頭部企業在收入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卻出現了增長緩慢甚至下滑的狀況。糧油巨頭金龍魚旗下擁有「金龍魚」「胡姬花」等明星品牌,根據其遞交的上市招股書,金龍魚去年淨利潤同比僅增長5%,淨利率為3.26%。近日,金龍魚交出了上市後的首份「成績單」,淨利率也僅增長到3.89%。此外,根據財報,道道全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減少29.02%;西王食品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下滑14.24%。

  對此,西王食品、道道全相關負責人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淨利潤下滑確實是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很多大型企業採用全渠道銷售布局,大型商超佔到其銷售的很大一部分。相關企業上調產品價格也是提升利潤的方式。」

  提價幅度有限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宅經濟」的帶動和餐飲行業的恢復,今年食用油銷量有所增加,但目前市場上的食用油提價幅度有限。

  「食用油企業業務布局較廣,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規模越大的企業針對產品調價的困難就越大。」朱丹蓬表示。

  除了漲價,食用油企業也在積極尋找降低成本、擴大業務布局的途徑。金龍魚在回答投資者提問中表示,公司除了持續擴大現有的麵粉和大米加工等業務,也正拓展新的業務,如冷凍麵團、酵母、中央廚房等。

  延伸產業鏈或能控制成本。近日,道道全在公告中公布了產能擴張計劃,擬定增加10億元擴大包裝油產能。根據財報,其擴產後預計將達到年銷售94.3億元、淨利潤5.17億元。道道全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我們在茂名投產的食用油項目也是我們向產業鏈上端的延伸。項目達產後,我們就會自己初榨菜籽原油,再進行精煉加工。」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頭部品牌提價 食用油要迎來一波漲價潮?
    原標題:頭部品牌提價 食用油要迎來一波漲價潮?食用油要迎來一波漲價潮?   食用油迎來漲價潮   近日,魯花、金龍魚先後宣布旗下食用油產品提價。
  • 格局趨穩的小包裝食用油迎來漲價潮,或蔓延至其他品類
    原創 茅石 調料家 近日,繼食用油巨頭金龍魚國內上市之後,「食用油漲價」的消息也在圈內傳開。 據中國商報今日消息,金龍魚、魯花等食用油巨頭先後宣布旗下食用油產品提價。
  • 食用油漲價了
    新快報訊 近日,多個食用油品牌宣布上調產品價格。金龍魚(300999)公開表示,近期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部分產品的價格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魯花高層管理人員公開表示,相關產品有提價的計劃。道道全(002852)等其他食用油企業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其後續確有擴產、提價計劃。
  • 金龍魚3800億市值下的榮光與隱憂
    高端醬油成為金龍魚當前的發力點。一方面,消費升級浪潮下,高端醬油市場有著巨大發展機會;另一方面,金龍魚在醬油銷售渠道和原材料上有極大優勢。目前金龍魚已經推出主打黑豆和「無添加」概念的丸莊高端醬油,但從產品本身來看差異性並不算大,消費者也很難信任一個完全陌生的調味品品牌。另外,金龍魚還要面對老競爭對手魯花的精準狙擊。
  • 千億的營收,30億的利潤,這是你眼中的金龍魚嗎?
    很多投資者和機構把金龍魚稱為「油中茅臺」、「下一個海天味業」等等,呼聲不斷。金龍魚食用油目前市佔率是最高39%,比中糧集團、山東魯花和西王食品三者加一起都多。金龍魚自上市以來股價表現也還不錯,但貝殼投研發現也不乏一些不看好金龍魚的投資者,這是為什麼呢?
  • 金龍魚福臨門食用油價格下調10% 短期難回升
    業內人士表示,從10月到明年農曆春節之間,沒有傳統假日,無論是家庭用油還是餐飲用油的量,都不會有明顯提升,尤其在推崇清淡飲食的健康理念之下,食用油市場價短期很難回升。    降價主要是調和油等三類    25日,國內最大的糧油巨頭益海嘉裡集團確認,益海嘉裡旗下品牌金龍魚已在全國率先降價,降幅在10%-13%左右。
  • 調和油綜合測評,金龍魚、魯花、福臨門上榜,哪個牌子最好?
    這9款食用調和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有金龍魚食用調和油、金龍魚黃金比例調和油、魯花、龍大、九三、長壽花、鷹嘜、多力、福臨門。主要測試的指標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6脂肪酸、歐米伽-3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三氯丙醇。
  • 可知民族「驕傲」魯花、金龍魚,早被外資滲透成篩?
    上世紀90年代初,ADM就與中糧共同做油脂業務,包括發展「福臨門」品牌食用油。在1995年,ADM就在中國大連建立了獨資子公司,隨後在廣州和成都等地擁有了其他業務的工廠。從2000年開始,ADM開始大規模進軍中國市場,並通過參股的方式進行全面布局。ADM還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30%的股份。
  • 中國糧油戰爭:金龍魚一哥是如何練成的?
    離開中糧,金龍魚似乎甩開膀子大幹了一場。2001-2002年,金龍魚在秦皇島、周口、防城港、連雲港和煙臺的五家油籽壓榨及食用油精煉廠投入運營。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金龍魚在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65 個已投產生產基地。
  • 包裝油全景掃描:豆油掛帥葵花油快跑,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一超兩強
    —行業規模食用植物油可分為散裝油、中包裝食用油以及小包裝食用油。小包裝油消費量呈穩健增長態勢,散油消費逐步退出零售和批發市場,中包裝替代散油消費不斷增加。中小包裝油佔據食用油市場的主要地位。—發展階段中國包裝油市場始於1991年:「金龍魚」推出了第一桶小包裝食用油;從市場規模看,2005-2012年是高增速期,CAGR(年均複合增長率,下同)為12.5%;2013年後開始進入平穩發展階段,2013-2019年CAGR
  • 1:1:1的金龍魚,到底在比什麼?
    「1:1:1」和「大自然的搬運工」無疑是中國電視廣告史上最成功的兩句廣告語。一個月之前,「大自然的搬運工」把自己「搬運」到了港股,而今天,「1:1:1:」的金龍魚也越過IPO的「龍門」,正式登陸了創業板。同時,金龍魚還憑藉著138.7億元的募資金額,創下了創業板的最高IPO融資紀錄。
  • 金龍魚到底是不是中國企業?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國內的製造業可以說是發展迅猛,中國製造在全球名聲也是響噹噹的,國內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我們國家自己生產的產品,這些產品和一些國外進口或者生產的產品相比,被稱之為國貨。為了支持國家經濟事業發展,大家也紛紛購買國貨,但是卻有很多商品明明是國外企業生產創立的,卻一直讓大家誤以為是國貨。
  • 益海嘉裡金龍魚登陸A股:繼食用油之後,米麵空間大有可為
    與深圳特區40年共同跨越發展1991年,中國第一瓶小包裝食用油在深圳誕生,益海嘉裡金龍魚自此引領我國食用油行業進入精煉化、品牌化時代。適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耕中國市場30餘年的益海嘉裡金龍魚,再度回到熟悉的地方,開啟它資本市場的新徵程。
  • 又一個海天味業,金龍魚,萬億食用油行業的絕對龍頭,長線品種
    為什麼說金龍魚是又一個海天呢?首先,從前文大家不難發現,油和調味品基本屬於生活必需品,這兩類產品的消費場景是十分相似的,市場也是同樣的巨大。海天,是調味品行業,尤其是醬油領域絕對的龍頭,金龍魚,是食用油領域絕對的龍頭,咱們後文慢慢說金龍魚,你會發現,他真的和海天特別像,可以說,看懂了海天,你就能看懂金龍魚;看懂了金龍魚,你就能看懂海天。
  • 創下了創業板的最高IPO融資紀錄,金龍魚實力幾何?
    而金龍魚在廣告中大舉「平衡營養更健康」的旗幟,為當時同質化非常嚴重的食用油市場引入了「健康」這一新方向。不得不說,這個手法也和用「礦物質水」衝擊了「純淨水」市場的農夫山泉如出一轍。但是,「1:1:1」概念在衝擊了食用油市場格局的同時,也對金龍魚品牌產生了反噬。
  • 金龍魚要上市了:營收遠超茅臺,老闆是馬來西亞首富
    單聽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其旗下的「金龍魚」品牌,可謂家喻戶曉。正是一瓶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讓益海嘉裡變成了一個糧油帝國。 2019年,益海嘉裡營業收入高達1707.43億元,而伊利股份和貴州茅臺分別為900.09億元、854.30億元,益海嘉裡幾乎是兩家之和。
  • 互跨品類,海天、金龍魚「戰事」升級
    也許海天不會想到,有朝一日,金龍魚會成為自己的大敵。 也許金龍魚也不會想到,海天的反擊會來得如此之快。 近日,海天於天貓旗艦店悄悄上線了兩款食用油,並為此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油司令」。且未來一兩個月,海天還會繼續推出米、面等跨品類新品。 顯然,其瞄準的,是金龍魚的腹地。
  • 糧油龍頭金龍魚,未來路在何方?
    將散裝油進行深度精煉、包裝,推出主打「食用安全」概念的金龍魚品牌小包裝食用油,既滿足了消費者的口味需求,又改變了散裝油抵檔雜亂的形象,推動了中國從散裝油到小包裝油的消費升級。南海油脂至今仍是金龍魚重要的利潤來源,2019年度,南海油脂實現淨利潤2億元,在金龍魚旗下161家公司中淨利潤排行榜上排第7位。
  • 消除反式脂肪酸 金龍魚零反食用油助力產業升級
    10月24日,由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及益海嘉裡主辦,金龍魚陽光零反式脂肪食用油協辦的「5G糧油時代 零反式脂肪食用油國際論壇」在金龍魚大廈啟幕。會上,金龍魚企業代表與各領域專家從人類的日常飲食角度出發,圍繞 「5G好油,從零開始」 探討在食用油中消除反式脂肪酸的研發與技術及零反食用油如何助力飲食健康,探索新興產業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升級。
  • 金龍魚即將上市,登上質量黑榜單,菜籽油檢出轉基因成分被拒入境
    來源:五穀財經在IPO獲批之後,作為食用油巨頭之一的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龍魚」)即將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但是,在上市前夜,益海嘉裡卻先上了質量黑榜單。業界人士告訴《五穀財經》,在轉基因問題上,金龍魚一直都被備受質疑,如今又檢出轉基因成分卻沒有標示,這對於金龍魚不是一件好事兒,恐怕將影響金龍魚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