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

2021-03-01 肇東市圖書館

《浮生六記》是沈複寫給妻子芸娘的絕美情書。從初見的怦然心動到婚後的舉案齊眉;從談詩論畫到賞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將清貧的日子過成了一首詩。他們遭逢家庭變故,半生坎坷,顛沛流離,卻一直相扶相依,不離不棄。

芸娘病故後,沈復用清麗典雅之筆,作《浮生六記》六卷,以慰生死隔離之相思。

《浮生六記》有著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自晚清至今,已流傳一百餘年。

《浮生六記》作者簡介:沈復

清代布衣文人、畫家、園藝師。字三白,號梅逸。生於蘇州書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遊幕為生。中年之後家庭頻遭變故,與愛妻芸娘顛沛流離,歷盡坎坷。饑寒交迫中,芸娘病故,沈復悲痛欲絕,後隨友人四處遊幕。

46歲時,他寫下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筆墨之間,纏綿哀婉,真切感人。自光緒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百年來流傳海內外,至今已有兩百多種版本,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

《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特點

1、無需古文基礎,也能完全讀懂。一個詩人獻給你的白話版《浮生六記》。

2、本書譯註者系詩人周公度,2016年秋冬兩季,他隱居沈復故裡蘇州,歷時半年將《浮生六記》譯成現代白話版,真正保留古文韻律之美,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3、首次糾正歷年版本中的160處常識性錯誤,新增1306條翔實注釋,融合了豐富系統的人文知識;獲得新水墨畫家張朝暉靈山系列繪畫授權,人氣插畫師堯立為本書繪製5幅精美插圖;為方便您和更多讀者無障礙閱讀,原文全新排版設計,清晰疏朗,精心劃分小篇目,獨創性新增簡潔小標題153則。

4、《浮生六記》問世百年流傳海內,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兩百多種版本並行於世。

5、「此次譯註,所依底本為民國十三年霜楓社版。此版為俞平伯根據光緒四年《獨悟庵叢鈔》版與光緒三十二年《雁來紅叢報》版校勘。同時參考了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5 年『幽蘭珍叢』版、中華書局 2015 年苗懷明評註版。」——周公度

6、從一見傾心,舉案齊眉,到不離不棄,睹物思人。沈複比中國文學史中塑造的任何一個男人都更為深情、真實。何況他是一個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翻開本書,細雨微風的句子,觸摸可聞的日常,就像此人即在身邊。

7、「我真誠地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林語堂

書友書蟲的評價

對於傳統文化,我一直是特別熱衷。讀了名人傳記《大清首輔張廷玉》,感懷士大夫的家國情懷後,我又迷上了古代知識分子那種純真的愛情,這在當代是很難尋覓的。

《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小說。文章寫得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逍》。

四記穿插相聯,所記所敘雖然都是日常瑣事,平淡無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衝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徐徐拂面。沈復,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於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後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饑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芸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遊,聚友,烹餚,興趣昂然,意興飛逸。而後來,終於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芸娘死後,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浮生六記》記錄著作者一生經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於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沈復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痴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雲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

於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芸娘自是多了一份內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悽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芸娘雖思想高超,卻在處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盡人皆知,小夫妻的恩愛往往成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禮儀很嚴肅的,父母,兄弟媳婦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處處小心翼翼,後來漸漸放鬆了,在公開場合也和三白並起並坐,當然就有人看不順眼,慢慢起了閒話。有一年,三白隨父親在外任職,沈父說芸能筆墨,就代沈母寫信。後來家中有了些閒言,沈母以為芸娘寫信不清楚,就不讓她寫。沈父怒道:「想汝婦不屑代筆耳!」 芸娘怕沈母不高興,便不解釋。超然大度的芸娘,獨在家事上唯唯諾諾!可見封建家教之害人啊!就篇幅所佔的比例來說,《浮生六記》應該是快樂、幸福、積極的,這些都應和了我曾經的人生觀:充滿光明的人生。

然而就是那隻佔了六分之一篇幅的「坎坷記愁」,改變了我的看法。開篇的「閨房記樂」和「閒情記趣」所描寫的夫妻恩愛,歡樂融洽,使我的心情十分舒暢,也再次讓我充分的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耳鬢相磨,親同形影,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這是怎樣的幸福生活!也許就是因為這太快樂,太幸福了,所以當我讀到妻子芸「受責於公」、「失愛於姑」後與作者四處流浪,最終客死異鄉時,我的眼淚無可抑制的流了下來。生活在今天,我不會經歷戰亂、飢餓、孤苦,但誰能保證,我不會遇到其他的不幸嗎?疾病、失去親人、沒有工作·····這並不遙遠,每天都有那麼多人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奔波於各類人才市場。顯然,我的人生觀過於理想化了。對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我料想的不夠充分,不夠深刻。想來這也是我過去多次失敗的原因所在一一忽略、輕視了事情的困難面,過分樂觀,冒冒失失,失敗後又沒有及時總結經驗,只是一味地將過失歸咎於客觀原因,從未檢查過自己的錯誤。

重新打開《浮生六記》,看到「閒情記趣」,再看到「閨房記樂」,沈復在經歷了妻死子散後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細微妙之美的心,實在令我感慨,快樂是什麼?痛苦又是什麼?我想也許就是以一份寬容恬淡而又有情趣的心,去接愛生活中將要到來的一切喜怒樂吧。我想我已經明白了我以前對於生活的過於膚淺的理解。那麼我能做什麼呢?改變我的人生態度,在做事前全面的考慮,無論是好的情況還是最壞的情況。困難挫折破壞了生活的快樂,但我們可以將它轉化成另一種快樂,我們不僅要自己戰勝困難,也要盡我們所能幫助他人,為他人創造快樂與幸福。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
    讀《浮生六記》,一千個人大抵便有一千種感受。買下這本《浮生六記》的同時,還買了幾本明清小品文,諸如《板橋雜記》《幽夢影》《小窗幽記》,但是,最先看的是《浮生六記》。它被很多名人作家推崇,都說是一本可錯過的好書。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它曾散落坊間,如同它的作者般,一度顛沛流離。
  • 《浮生六記》:「浮生」短促如斯,卻有著自在自為的藝術美感
    讀《浮生六記》,我認識了可愛、可憐又可嘆的陳芸。可愛,是因為她恪守婦道之餘,有著孩子般的天真;可憐,是因為她顛簸的婚後生活和坎坷的人生際遇;可嘆,是因為她與丈夫中途分離的遺憾令人唏噓不已。二十三年的婚姻,彈指一揮間,匆匆了結。陳芸既沒有等到女兒青君出嫁的那天,也沒有看到兒子逢森長大成人。
  • 讀《浮生六記》:浮生難得是清歡
    如果以六篇筆記來囊括你的一生,你會選擇哪六件事?起初買這本書的緣由,是在封面上的一句話「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曾過於執迷眼前之事,徒增煩惱,嚮往古時文人瀟灑不羈的心境,揮筆間洞悉人生百態。何為浮生,古代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清代乾隆年間,文人沈復離家漫遊,所著《浮生六記》,在遊歷期間,追思過往,記錄生活。淺顯的比喻,就像在看清代文人的朋友圈,看他夫妻舉案齊眉,插花品茗,遊歷人間。文章的基調大多是閒情逸緻,對妻子早逝的緬懷,讓人既心疼又欣慰,即便命途多舛,依然可見文人的胸襟與見地。
  • 《浮生六記》:一部殘書迷倒了魯迅、陳寅恪等文化大家
    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偶然發現了一本名為《浮生六記》的書稿,只有四卷,雖為殘稿,卻心喜不已,隨後他把書稿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六記》篇幅不過四萬字,卻無法用"有趣"、"精緻"、"傷感"將其簡單概括。《浮生六記》共包括六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但《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已失傳,今僅存其餘四記。
  • 《浮生六記》:審美觀照中的江南日常生活
    《浮生六記》,一本繾綣溫柔的個人回憶錄,四百年前誕生於江南文人沈復之手,記錄自己與夫人陳芸的愛情生活故事。《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且影響頗大的自傳體散文,在筆記體文學中佔有重要位置。在當代,它的人文美學意義進一步凸顯。沈復與妻子芸娘二人的生活地域空間,集中於當今長三角一帶。書中以優美的文筆,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普通市民的江南生活圖卷,令人神往。
  • 直道相思了無益,看一看《浮生六記》
    笑完又覺得不該笑,想起來這是我以前看《浮生六記》的時候,準確一點大概是芸娘去世之後,隨手在筆邊的紙片上寫下來的。我就這麼保持著要笑不笑的奇怪的表情管理,拿著那張缺了一角的紙片,跪在灑滿一堆書的書桌上,不曉得笑還是不笑,也不曉得該踩在哪個著力點從書桌上下來。就這麼著,跪著想了很久。
  • 胡歌和汪涵都力推的《浮生六記》,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而這樣以公道護妻子,妻子亦知書明理,不畏清貧的愛情,無非是沈復窮極一生所著書《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創作的自傳體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卷,後兩卷已失傳。該書最令人難忘處非《閨房記樂》莫屬,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與妻子芸自幼相識,兩情相悅。
  • 「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浮生六記》譯後感
    清人沈復在自傳體筆記《浮生六記》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以歡愉始、哀戚終,伉儷情深、生離死別的愛情婚姻悲劇,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名噪一時,俞平伯為此書加標點並作序,林語堂也將其譯成英文,數百年來譽享海內外,後來還被改編成各類戲劇在舞臺上演出。
  • 《浮生六記》:芸芸眾生皆不如你
    引言:《浮生六記》是清代乾隆、嘉慶時期一個姓名叫沈復,字三白的人所做的敘事散文著作,主要記錄了他與妻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其詩、酒、遊玩經歷。此書極受後來文人雅士的珍愛,其原因不止在於沈復極具生活氣息的行文,更在於此書的靈魂人物,沈復的妻子——陳芸。
  • 《浮生六記》中沈復與陳芸「名不副實」的傳奇愛情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不會陌生,它是出自《浮生六記》中的節選(童趣),也是我們初等教育中必須背誦的課文。在《浮生六記》中,沈復對憨園似乎並無情意,只是陳芸非常喜歡她,希望能得這一個妹妹,甚至最後憨園離開,陳芸竟然悲痛至一病不起,期間意識不清時還反覆喃喃:憨園為何負我......這不禁引人遐思。從古至今妻妾總是不和,但陳芸和憨園之間的感情竟比對沈復的感情還要深,如果陳芸真的愛沈復,又怎麼主動會為他納妾,並且在妾室離去後還傷心欲絕呢?
  • 沈復:《浮生六記》
    因為許多人讀《浮生六記》,是要從裡面讀到一種淡然的生活情趣,一種幸福感,一種理想的快樂的生活圖畫。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所希望的,無非是這些生活情趣,這些幸福感,這些快樂的圖卷能夠更多一點,更久一點。既然生出了這種想法,也就因此不免提出一些看法,設想說如果能如此如此,這樣這樣,想必就會更好一些。
  • 《浮生六記》中的名場面,林語堂將其譯成英文也十分有趣!
    今天,雙語君為你推薦一本適合夏天讀的書——清代文學家沈復所作的《浮生六記》。這本書的畫風是這樣的:漸見風帆沙鳥,水天一色……輕羅小扇,並坐水窗。閱讀這本書,似有一陣閒適之風吹過,隨手翻開一篇便是清涼。《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集,「浮生」二字出自李白的詩句「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浮生六記》12句經典語錄,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汪涵和胡歌曾推薦過一本書,叫《浮生六記》。「浮生」二字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篇駢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字三白,生於乾隆年間,這本書是他大半生的回憶錄。書中主要記錄了他和妻子芸娘兩人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 《浮生六記》:沈復一個比世俗還世俗的男人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沈復的作品《浮生六記》。
  • 《浮生六記》驚豔的10句話:餘生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所著的自傳體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浮生六記》33句名言,出自肺腑感人至深
    《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作者沈復,字三白,號梅逸,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據其所著的《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子陳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願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但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理想終未實現,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妻死後,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後情況不明。該書的特點在於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在書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筆調敘了夫妻閨房之樂,寫出了夫妻間至誠至愛的真情。
  • 浮生六記速讀|是否為你的浪漫一生
    《浮生六記》是沈復的自傳體,寫於嘉慶年間,記錄與其妻的閨中趣事、遊學經歷以及家道中落等事跡,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這六記,被稱為小紅樓不僅是因為後兩記原稿丟失而後被後人重新編撰;更因為文中也記載了其家族由盛轉衰的紀實。
  • 《浮生六記》經典的10句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清朝時期,有一位落魄的文人,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了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這本書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 讀一本書|《浮生六記》摘抄語錄
    19、置之簷下與芸品題:此處宜設小閣,此處宜立茅亭,此處宜鑿六字:「落花流水之間」,此可以居,此可以釣,此可以眺。20、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即事不可留住,聽其自來,應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懼,好樂憂患,皆得其正,此養生之法也。《浮生六記》是唯一一部將一位平常的女子寫得如此妙趣橫生的一本生活日記。
  •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竟然是個渣男!網友驚訝:真讓人意想不到
    若你初讀《浮生六記》,你會欣喜於那清新的文筆,平淡細膩的敘事中見出真摯的情感,感嘆沈復何以能夠抓住生活中那麼多的細節,尤其是那些觸動人心的細節,越讀越喜愛裡面的人物,嚮往清代人的生活——活潑、灑脫,充滿情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