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瑯彩裝飾畫的生產工藝

2021-01-08 小藝說裝飾畫

掐絲琺瑯彩裝飾畫寶石般的光澤,色彩豔麗,極大地彰顯了一種高貴典雅的貴族氣質,因而深得眾多用戶的喜愛。那麼,如此雍容華貴的掐絲琺瑯彩裝飾畫,到底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感興趣的朋友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掐絲琺瑯彩工藝畫

1 傳統掐絲琺瑯畫生產工藝

傳統掐絲琺瑯畫一般要先後經過琺瑯釉的製作、掐絲、點藍、煅燒、磨光、鍍金和裝裱等七個工序流程。

掐絲琺瑯彩工藝畫

1.1 琺瑯釉的製作

琺瑯釉主要以長石和石英為主要原料,以硼砂和純鹼等化合物為助溶劑,以氧化銻、氧化鈦和氟化物為乳濁劑,以氧化銅、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鈷、氧化銻等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在經粉碎、混合、煅燒和熔融後,倒入水中快速冷卻後即可得到。

掐絲琺瑯彩工藝畫

1.2 掐絲

琺瑯師將金屬絲(銅絲或金絲)焊接或用粘絲膠將金屬絲固定到設計師預先設計好的圖案上,以勾勒出圖案的輪廓,這就是著名的掐絲工藝。掐絲需要琺瑯師精湛的手法才能精確地將金屬絲固定於既定的位置,這也是掐絲琺瑯畫生產工藝最難的工序之一。一幅精美的掐絲琺瑯畫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掐絲工序,工作量大,極其考驗師傅的細心和耐心。

掐絲琺瑯彩工藝畫

1.3 點藍

所謂的「點藍」,將前面已經準備好的琺瑯釉進行粉碎、細磨成粉,經調和後人工塗施到已掐好的圖案內,這一工藝又叫「填釉」。點藍主要用到的工具是銅質小鏟子,將琺瑯釉料一點點地鏟到圖案框架內。不同色彩的點藍順序不同,一般由深到淺、先主題後背景。一幅精美的琺瑯彩工藝畫可能需要用到幾十種琺瑯釉料,其工藝難度和工作量不亞於掐絲。

掐絲琺瑯彩

1.4 煅燒

整個圖案經過琺瑯釉填充後,拿到高爐中進行煅燒。煅燒過程中,砂粒狀的琺瑯釉逐漸熔化為液狀,等完全融化後取出冷卻。冷卻後的色釉的高度往往會低於金屬絲的高度,所以需要再次填釉、煅燒、冷卻,如此反覆進行4-5次,直至色釉高度與金屬絲相平。

掐絲琺瑯彩工藝畫

1.5 磨光

煅燒後的琺瑯彩,其畫面往往會凹凸不平,凸處需要用粗砂石、黃石和木炭分先後三次進行打磨,凹處則需需要補釉燒熔後進行反覆打磨,直至平整。

掐絲琺瑯彩工藝畫

1.6 鍍金

將磨平、磨亮的琺瑯彩經酸洗、去汙、沙亮後,放入鍍金液糟中進行電鍍。電鍍約5-8分鐘後,琺瑯彩的金屬絲上即可附上一層黃金膜。鍍金後的琺瑯彩再用清水衝淨、乾燥,這樣一件精美的掐絲琺瑯工藝畫便脫穎而出了。

掐絲琺瑯彩工藝畫

1.7 裝裱

裝裱是製作掐絲琺瑯畫的最後一道工序。根據不同用戶的喜愛,可選用鋁合金框、木質框進行裝裱。

2、現代掐絲琺瑯畫的生產工藝

現代掐絲琺瑯畫的生產工藝流程大致與傳統生產工藝類似,只是應用了一些現代科技手段對其中的一些製作工序進行了改進,簡化了工藝的複雜程度,提高了掐絲琺瑯畫的生產效率。

掐絲琺瑯彩工藝畫-屏風

在掐絲工序上,利用電腦根據設計師預先設計好的圖案來控制機器進行立線(掐絲),大大降低了人工掐絲的工作量。在點藍工序上,現代工藝仍需要人工進行點藍,但採用了新的化學材料,點藍完畢後等畫面幹透,用固沙膠固定即可,免去了煅燒環節這一繁瑣工序。固定好畫面,經裝裱後即可得到一幅精美的掐絲琺瑯工藝畫。

相關焦點

  • 銅胎掐絲琺瑯彩雙耳瓶一對
    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中國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上面,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經過再次燒制、磨平鍍金而成的工藝精品。以其燒制而成的器具釉色均勻,外觀晶瑩潤澤、色澤豔麗、紋飾精美著稱於世。
  • 「燕京八絕」之—,景泰藍掐絲琺瑯彩
    古代生產景泰藍的工廠就叫琺瑯廠。琺瑯是譯音,琺瑯的工藝最早是由阿拉伯人發現的。琺瑯自元代傳入中國,先進入西安,西安人其時把琺瑯也稱為「佛郎」、「佛林」,厥後逐漸地稱為「琺瑯」,琺瑯也傳到了日本,日本叫「七寶燒」釉質優美沉穩、堅實濃鬱、滋潤灼爍。由於許多器物多以藍釉打底,締造了以藍為主色調的威風凜凜威風凜凜,以是被稱為「景泰藍」,景泰藍隨後逐漸取代了琺瑯的叫法。
  • 雷漸耳符足金掐絲琺瑯彩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款比較有意義的高位琺瑯彩小物件。如下圖這一條琺瑯彩的小手鍊,簡單的手工編織。凸顯主題,琺瑯彩跳色的搭配更增加一抹古樸的氣質這一面是很好辨認的陰陽八卦這一面很多人就不認識了,這個主體名叫雷漸耳符上手效果是不是很棒首飾不僅僅是色彩搭配,在中國更是一種文化寄託很多小東西在設計之初都是有出處的在這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這個連體字,也就是雷漸耳符。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彩收藏界的潛力股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彩收藏界的潛力股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使用的琺瑯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歷史上對於中國掐絲琺瑯工藝的源起時間並無明確記載,但是多數中外學者、美術史家都主張掐絲琺瑯工藝是在元代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的 ,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
  • 眾籌丨令人驚豔的古法足金掐絲琺瑯彩,可傳家的東方美物
    古法金、琺瑯彩、掐絲等更是遠離我們的日常。對大多數人來說,想一品這些「金寶貝」的風姿,只能跑去故宮的珍寶館,隔著玻璃看上幾眼熱鬧。一條君尋尋覓覓,找到一套十分稀罕的古法金掐絲琺瑯彩足金飾品。由「九瀚文玩」出品,經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淑芬老師品鑑。每一款都美得令人咋舌,精妙非常。沿用了出自宮廷造辦處的古老鑄金工藝,款款皆是足金打造。
  • 畫琺瑯與掐絲琺瑯有明顯的區別,這種工藝是由外國傳入的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琺瑯的老物件,琺瑯包括掐絲琺瑯和畫琺瑯,一般凡是在金屬胎上施釉就稱為「琺瑯」工藝,其製品被稱為「琺瑯藝術品」或稱「琺瑯器」。畫琺瑯又分金屬胎與瓷胎,以金屬銅做器骨(胎),用五顏六色的瓷粉(琺瑯釉)經燒制而成;瓷胎是將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
  • 畫琺瑯與掐絲琺瑯有明顯的區別,這種工藝是由外國傳入的!!
    ,一般凡是在金屬胎上施釉就稱為「琺瑯」工藝,其製品被稱為「琺瑯藝術品」或稱「琺瑯器」。掐絲琺瑯是在金、銅、瓷胎(現在也會在玻璃大理石木質等物品上做掐絲琺瑯藝術)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再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下面把一些老工藝的琺瑯作品與大家分享一下,再加上簡單介紹,多看看沒壞處。
  • 清代時期琺瑯彩!
    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其高超的燒造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
  • 景泰藍掐絲畫工藝流程簡介(景泰藍掐絲琺瑯彩工藝製作過程)
    本號中景泰藍畫系列文章《原創—景泰藍畫(掐絲琺瑯畫)製作技術詳解》中我們詳細介紹了景泰藍金絲彩沙畫、景泰藍畫製作過程,文章有些長,可能有些人沒有耐心看完,今天就寫個簡化版的製作技術資料。一幅景泰藍畫(也叫金絲彩沙畫、掐絲琺瑯畫等),在製作時,大致有5個環節:一、畫板和畫稿:選好畫板,把圖案轉印到畫板上。
  • 黃金琺瑯彩-古法黃金燒藍工藝解密
    它就是黃金琺瑯彩黃金琺瑯彩成品效果圖黃金琺瑯彩採用的是燕京八絕景泰藍的燒藍工藝,我們可以先欣賞幾個設計實例:所謂燒藍是在金屬胎體填滿色釉後,再拿到爐溫大約800攝氏度的高爐中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後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的色釉
  • 八款琺瑯彩工藝畫,每款都有自己的寓意,家裝工裝牆壁裝飾畫
    作者:設計師毛毛裝飾畫的材料款式有很多種,今天毛毛分享一種畫,它的名字叫琺瑯彩工藝畫。我剛開始把「琺」念成了「qu」,後來我感覺不對,網上查了一下,正確的拼音是fà láng。清代瓷器釉上彩的一種。琺瑯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極為名貴的宮廷御器。
  • 看見文物|高貴大氣——掐絲琺瑯魚藻紋高足碗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件明代掐絲琺瑯魚藻紋高足碗,高10.4釐米,口徑14.9釐米,足徑4釐米。掐絲琺瑯魚藻紋高足碗 楊曉君 攝這件琺瑯器,撇口高足,配木製底座,碗內為白色地,飾以魚藻紋,碗外為天藍地,飾番蓮紋。
  • 近距離領略「掐絲琺瑯藝術」!
    近距離領略「掐絲琺瑯藝術」!——弘 ·琺瑯,近距離領略非遺傳統工藝的魅力,傳承歷史,享受美好時光,讓大家能感受到,體驗藝術生活,近在咫尺!弘·琺瑯在銅胎掐絲琺瑯的工藝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留下了拓圖、掐絲、點藍三步),讓更多的都市人可以體驗其中。在弘· 琺瑯藝術工作坊,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教大家使用傳統的景泰藍工藝,親身體驗傳統文化,在悠閒的時光中,感受非遺的無窮魅力。
  • 體驗 | 掐絲琺瑯盤
    前兩天參加了「2021 STARLIGHT·Love in KERRY 嘉裡新年公益藝術季」的掐絲琺瑯盤體驗課。
  • 掐絲琺瑯彩瓷器的價值這麼高嗎
    掐絲琺瑯彩瓷器的價值這麼高嗎 很多人都很羨慕古玩老手,任何掐絲琺瑯彩瓷器不必過手就能一眼辨別真假,這類人自帶光環,令很多古玩新手羨慕,那古玩老手與新手有哪些區別呢?
  • 清代瓷器發展的工藝奇蹟——景泰藍,最高貴的皇家用瓷
    說到大膽創新,清朝參與了瓷器歷史上最大的工藝改進,除了像景泰藍,還有粉彩、琺瑯彩等等更加鮮明的瓷器品種,相對景泰藍來說,是專供清王朝使用的,做工上十分精巧,足以在瓷器種類中傲視群雄。隨著絲綢之路的文化溝通,最早的掐絲琺瑯出現在元朝時期,隨著時間的遷移,到了清代開始被人們稱作為景泰藍。元朝時期掐絲琺瑯的品相厚重,色彩凝重,符合元朝階級統治者的喜愛,這個時期的琺瑯工藝品的樣式和工藝還保持著外來傳播的工藝樣式。
  • 中國傳統工藝-琺瑯器
    一、琺瑯器琺瑯器是以琺瑯工藝精心製作的金屬器物。琺瑯器最早是經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迄今為止,唐代銀胎掐絲琺瑯鏡是中國最早的一件琺瑯器物。琺瑯器的金屬器胎主要是銅胎,也有金胎和銀胎。琺瑯器物的工藝是用琺瑯釉料,施在金屬器胎的表面,再經過乾燥、焙燒、鍍金、磨光等一系列工藝製作完成。
  • 瓷中之尊(琺瑯彩)的前世今生
    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為「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為「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 依據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
  • 瑾德苑|宮廷秘玩琺瑯彩——經久流傳的瓷中「百歲山」
    (一)從七、八世紀的盛唐時,我國就巳經創造性地在金屬質地的鏡體上「掐焊以金絲」,並填以「琺瑯」彩料組合成圖案焼成,成為一種外觀別致、質地精美的稀有作品,這就是我國「掐絲琺瑯」工藝技術發展的初始階段,從而糾正了部分學者認為的:「元代堆邊五色花為五彩之始」。
  • 唐龍說瓷:粉彩和琺瑯彩的區別
    粉彩是受琺瑯彩製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瓷器,也頗受皇家喜愛。粉彩和琺瑯彩因為色調相仿很容易被新手混淆。陶瓷市場上由於追逐高價,賣家常常以粉彩冒充琺瑯彩。但粉彩與琺瑯彩雖然外表有幾分相似,你了解他們的區別在哪嗎?一、定義區別  琺瑯彩:瓷器裝飾手法之一,源於畫琺瑯技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