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價值線綜合
作者 | 海榮
據3月13日證監會官網顯示,證監會第十八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定於2020年3月19日召開2020年第33、34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
其中,第33次發審會將審核: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聚合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聚合順)、重慶百亞衛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亞股份)、盛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第34次發審會將審核: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洛陽新強聯迴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在當日上會的6家企業中,價值線研究院發現,聚合順的主打產品尼龍6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可能致癌,並且其超九成無形資產被抵押;百亞股份的最大客戶被《人民日報》點名涉嫌傳銷,其實控人馮永林還涉嫌侵佔國有資產。
聚合順
主打產品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可能致癌
超九成無形資產被抵押
註冊地:杭州市
主承銷商:廣發證券
擬上市地:上交所主板
主營業務:
聚合順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聚醯胺6切片(俗稱:尼龍6切片)領域,針對不同應用,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包含纖維級切片、工程塑料級切片、薄膜級切片三大類,被廣泛應用於尼龍纖維(包含民用纖維和工業纖維)、工程塑料和薄膜製造領域。
募資投向:
本次聚合順擬發行不超過7,888.7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3,154.70萬股。募集資金將用於建設「年產10萬噸聚醯胺6切片(尼龍6切片)生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財務數據:
關注點一:主打產品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可能致癌
據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自1971年以來就對900多個致癌因素進行評估,其中有400多個被確定為對人類致癌或者可能致癌。這些致癌因素又分為4個等級,即一類致癌、二類可能致癌、三類未知和四類可能不致癌四個級別。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品清單中,將有機高分子材料、尼龍6列為三類致癌物品,將己內醯胺列為四類致癌物品。
2019年9月29日,證監會反饋意見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品清單中,將有機高分子材料、尼龍6列為三類致癌物品,將己內醯胺列為四類致癌物品,要求聚合順補充披露:公司產品和原料是否致癌?是否有毒?公司生產經營是否取得了所有必備資質?
2019年11月1日,聚合順在更新後的招股書中回復證監會稱:
1、公司產品及原料雖然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品清單,但均系致癌證據不明確的較低級別,且上述類別中包含或低於常見飲用類物資。其中,公司產品尼龍6屬3類致癌物品,與膽固醇、茶葉等類似,即「對人類致癌性可疑,尚無充分的人體和動物數據」;公司產品原料己內醯胺屬4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
2、根據《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公司產品及原料均不屬於應申請相關資質的種類。
關注點二:超九成無形資產被抵押
據《投資時報》報導,報告期內,聚合順主要採取以自有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及土地使用權提供抵押擔保的方式獲得銀行借款。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擁有的帳面價值為1.2億元的固定資產被抵押,佔固定資產帳面價值的30.24%;帳面價值為 2777萬元的土地使用權被抵押,佔無形資產帳面價值的99.28%。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若公司不能及時清償到期債務,存在銀行變賣抵押資產的可能,從而引起公司生產經營不穩定的風險。
百亞股份
最大客戶被《人民日報》點名涉傳銷
實控人涉嫌侵佔國有資產
註冊地:重慶市
主承銷商:廣發證券
擬上市地:中小板
上市進程:
在2010年、2016年百亞股份曾試圖A股上市,但IPO均失敗;2017年,公司第三次提交的IPO方案仍被否;2019年,再度提交上市招股書,擬在中小板發行不超過5250萬股新股。此次保薦券商為廣發證券,而上次IPO申報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
招股說明書顯示,百亞股份以生產與銷售衛生巾系列產品為主、嬰幼兒紙尿褲與成人失禁產品為輔的格局,並擁有「自由點」「妮爽」「好之」等多個品牌。
募資投向:
財務數據:
關注點一:第一大客戶被《人民日報》點名涉嫌傳銷
據《領航財經》報導,2018年,百亞股份第一大客戶為蘇州綠葉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蘇州綠葉),公司共向其銷售了1.14億元,佔公司總營業收入比重的11.85%,比公司第二大客戶永輝超市和第三客戶重慶商社新世紀百貨總和還要多。
蘇州綠葉究竟是怎樣一家公司呢?資料顯示,蘇州綠葉成立於2011年,註冊資本1.398億元,實控人為徐建成,其控制公司50%以上的股份。2016年3月16日,蘇州綠葉正式獲得商務部直銷經營許可證。
不過,商務部批准蘇州綠葉直銷區域僅在蘇州市,但蘇州綠葉卻在全國設立了20多家分公司。啟信寶顯示,蘇州綠葉在湖南、安徽、河南、陝西、上海、廣州、海南、雲南、福建、等設立了分公司。
2018年3月,蘇州綠葉在湖南省涉嫌傳銷被查,最終認定蘇州綠葉涉嫌傳銷。當時,湖南省邵東縣有關部門以《我局查處「綠葉」涉嫌傳銷案》為題對外披露了這一消息。
2019年1月,權健事件爆發後,《人民日報》曾披露了統計的102個傳銷組織名單。其中蘇州綠葉赫然在列。
2019年3月,華夏時報以《蘇州綠葉直銷還是傳銷?拉人頭層層返利曾因涉傳被查》為題,報導了蘇州綠葉涉嫌傳銷的情況。
面對汙點眾多的大客戶蘇州綠葉,百亞股份不僅沒有及時劃清界限,反而加深了合作,並將10項專利授權給蘇州綠葉使用。
依靠有傳銷嫌疑的蘇州綠葉,百亞股份2018年業績大增,如果一旦蘇州綠葉被查,公司業績或出現重大風險。實際上,目前當地政府已表示要加大對蘇州綠葉的監管力度。
關注點二:實控人涉嫌侵佔國有資產
據《金色光》報導,據有關資料,百亞股份最早的資產可能是來自另一家國資背景的企業華盛紙業,而這個信息在招股書中沒有任何披露。
招股書顯示,百亞股份的上市資產來自於百亞有限,而百亞有限的主要資產是來自於在2010年12月5日收購的重慶絲爽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絲爽)。重慶絲爽屬性為中外合資企業,中方股東日用品公司是百分之百的國有企業。
2002年5月,日用品公司將所持重慶絲爽48%股權分別轉讓予培新機械和自然人謝幼紅。就是這個關鍵性的一步,導致重慶絲爽徹底與國資背景脫鉤,變成百分之百的民營企業。最為關鍵的是,這次轉讓僅僅取得了日用品公司當時的上級公司重慶輕紡控股(集團)公司的同意,而沒有取得當時重慶市國有資產相應管理部門的批文。
在國資徹底退出之後,百亞股份現在的實際控制人馮永林才開始正式「粉墨登場」。
馮永林通過幾次認購新增股份和股份受讓,控制重慶絲爽75%的股權,正式成為實際控制人。在此過程中,馮永林始終以1元對應1元註冊資本金的價格參與增發或受讓股權,最終獲得重慶絲爽75%股權。
在百亞股份的招股書中,對於馮永林的工作經歷只有簡單描述,而記者發現馮永林在1995年至2000年,任重慶華盛衛生紙業有限公司(下稱:華盛紙業)總經理,而重慶絲爽註冊時間正好在2000年。
有關信息表明重慶絲爽創建於1993年,前身為華盛紙業,為中臺合資企業。也就是說,馮永林曾是百亞股份前身華盛紙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現在成為百亞股份的實際控制人,這其中的一系列操作涉嫌國有資產的流失。
從上可以看出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百亞股份的歷史沿革是很不清晰的。
或許正是源於歷史沿革不清晰,2017年才使百亞股份IPO暫緩表決。
關注點三:固定資產大增產能卻下降,涉嫌隱瞞實際產能
據《投資有道》報導,從2014年開始,百亞股份其實就已經開始大規模地擴建廠房、購置生產設備,固定資產為此增加了3倍多。
奇怪的是,2016年的總產能225,667.2萬片還低於2014年的總產能264,084.48萬片,下降幅度超過10%,這完全違背正常的邏輯。
招股書也語意含混地披露了一些生產線的新增情況,但具體信息不明。
正因為百亞股份沒有充分披露公司生產線新增的具體情況,所以無從了解產能增減的真實數據,但僅僅從固定資產與產能匹配的角度推測,該公司存在隱瞞實際產能,虛增產能利用率,以此達到上市要求的重大嫌疑。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