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蔣旖)近日,永州市中醫醫院內五科收治一特殊「關節炎」患者。王某,男,28歲,因「多關節疼痛3月」入院,表現為雙腕關節、掌指關節、近指關節腫痛,呈遊走性,伴晨僵,僅4-5分鐘可緩解。患者在外院查RF陽性,血沉,CRP升高,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給予消炎止痛治療症狀緩解不明顯,患者幕名來到該院內五科。
這麼年輕的男性患者,表現為對稱性雙手小關節炎,又有晨僵,RF陽性,炎症指標也高,確實像「類風溼關節炎」。歐降紅副主任醫師仔細查看患者後提出了不同意見,患者雖然症狀表現與類風溼關節炎的特徵很相似,但疼痛性質為遊走性,無明顯梭形腫脹,晨僵時間也很短,這幾點就不符合類風溼關節炎的特點。仔細追問和查看患者,患者訴一年前開始出現曬太陽後顏面紅色皮疹,休息後好轉,但今年曬太陽後,顏面的紅疹就再也沒有消退。
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補體偏低,血清中ANA dsDNA(免疫螢光法)陽性,肺部及腎臟等臟器未發現受累。因患者SLE(系統性紅斑狼瘡)標誌性抗體陽性,且有關節炎及光過敏症狀,補體低,目前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可能。經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療,患者關節痛症狀消失了,顏麵皮疹也逐漸變淡。
隨著早期診斷的方法增多和治療SLE水平的提高,SLE預後明顯改善。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非常關鍵。紅斑狼瘡一旦確診,就應該個體化的制定一個初始的治療方案,然後根據治療的反應,逐步調整用藥,以達到確保疾病朝著完全緩解的目標前進,逐漸改善。
近30年來,在幾乎沒有新的紅斑狼瘡藥物,僅依靠上述治療理念的進步,紅斑狼瘡已由一個可怕的絕症,變成了一個普通的慢性病。以前治療紅斑狼瘡強調終身使用激素,現在有部分病人可以達到「零激素」,甚至達到「零用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