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人生哲學

2020-12-18 教育方法踐行者

#教育名師團##教育##教育那些事#

《叔本華人生哲學》是叔本華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基本反映了叔本華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在叔本華看來,每一個人作為意志的一種表現,又是整個意志世界一部分,但作為主體又都有一個依賴於他自己的對象世界,這就是存在於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現象世界。生存環境只不過是對我們產生一種間接影響,每一個人的心靈也並不全合乎他周圍的環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靈世界中。至於所處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們以什麼方式來看待。這是一次走近大師的心靈之旅,或許會改變你的一生。哲學是人生觀的學問,哲學是心靈的完善,哲學是生命的詩。

1、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個人表現出聰明和思想只能激起別人對他的憎恨和反感。顯示自己的聰明智慧其實就是間接地指責別人愚蠢和無能。對於人來說,最值得我們引以為豪的莫過於精神思想素質,因為人正是基於這方面的優勢才優於動物。所以,在社會上,地位和財富可以期望獲得人們的尊崇和愛戴,但精神的優勢卻永遠不可以期望得到這種待遇。

2、如果一個年輕人很早就洞察人事,擅長於與人應接、打交道,這可是一個糟糕的跡象,它預示這個人屬於平庸之輩。

3、驕傲就是確信自己擁有某一方面的突出價值,但虛榮則盡力讓別人確信自己擁有某一方面的突出價值。驕傲是發自內在的、直接的自我敬重;而虛榮則是從外在、因而是間接地努力試圖獲得這一自我敬重。直接地說,虛榮就是博取他人的讚許,以便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對自己的良好評價。因此,虛榮使人健談,但驕傲卻讓人沉默。

4、對自己適時的小小約束會在以後的日子裡避免了許多外在的桎梏。自我約束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與此相比,來自外在的約束卻是嚴峻和殘忍的,沒有絲毫的憐憫之情。

5、幾乎所有的人畢生不息的奮鬥,歷經千難萬險,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人們拼命追求、頭銜、證書,還有財富,其首要目的是為了贏得別人對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們掌握科學、藝術,也是從根本上處於同樣的目的。

6、人們常自我陶醉並且還理直氣壯,要知道一個人真正能夠了解和欣賞的,到頭來還是那些與他氣味相投的東西。在一隻狗的心目中,世上最好的東西還是一隻狗,其他可以以此類推,這就證明了「物以類聚」的道理了。

7、假如你在現實生活中碰到某些特別粗俗或愚昧的人,你也千萬不要為此而感到煩惱或痛苦,而應當把它僅僅看作對你獲取知識的一種補充——既在人類品性的研究中一種值得考慮的新事實。你應當像一位偶然發現了一種罕見礦石的礦物學家那樣對待他。

8、一般來說,你與他人的關係越密切——無論這種關係是工作關係還是私人交情——你的生活就越糟糕。

9、要做到溫文爾雅並非易事,它要求我們對每個人都表現出極大的尊重,而大多數人卻根本不值得我們這樣做;而且,它還要求當我們為擺脫與人們的關係而興高採烈時,還要裝作對他們有極大的興趣。

10、人性中最壞的特點是對別人的不幸遭遇幸災樂禍,這是一種非常接近殘忍的感情。幸災樂禍所帶來的笑罵,簡直是來自地獄的笑聲。

11、在高朋滿座的隆重場面,表面上看,人們興高採烈,沉浸在一片高貴的愉快氣氛之中,但通常,拘束、尷尬和無聊才是到場的真正客人。眾人聚合的地方,也就是無賴之處。真理通常都拒絕在這些地方出現而另投別處。

12、我們應該牢牢記住時間的作用,以及事物曇花一現的本質。所以,對於任何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都要清晰地想像到其相反的一面。一個明智的人就是一個不會被表面現象所欺騙的人,他甚至預見到了事情將往哪一方向變化。

1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唯一能夠達到超然境地的方法是讓人們了解到你是獨立於他們的。讓你熟識的每一個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經常感到沒有他們你也能生活得非常好,這種做法是可取的,它將會使友誼更加牢不可破。

14、抱怨卑賤的目的毫無用處,因為無論人們說什麼,都是他們支配著整個世界,我們用不著抱怨世俗目的的低下。

15、人們交談的內容大都是一些輕浮、幼稚的東西,它趕走了有分量、嚴肅的話題。事實上,深刻理解力的存在本身就使狹窄、愚昧的人驚慌和難受。

16、庸俗的人是指那些沒有心靈渴求的人,在他們的生活中,不曾有對知識和見解本身發生的欲求,也無體會與它們相近的美感快樂。若逢美感樂趣正值時尚,他就為了追求時髦,也會試著去品嘗此種樂趣,但他並不真正喜歡這些東西,甚至對它們很反感。庸俗的人真正喜歡的是感官的享受,還有就是虛榮心的滿足,他們相信這些完全可以補償其他方面的損失。

17、事實上,每個人的內心都藏有一頭野獸,只等待機會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別人身上,或者說別人對他有所妨礙的話,還要殺害別人。一切戰爭和打鬥欲望,都是由此而來。

18、無憂的閒暇和極高的智慧,能重合在某人身上,那是極大的幸運。這樣的人終其一生,只求每時每刻都能成為他自己。他除了不受打擾的閒暇以外,不再需要向外界索求任何東西,他只需要閒暇時光,發展和成熟自己的智性機能,並享受生命內在的寶藏。

19、我們的最大樂趣在於得到別人的讚嘆;但儘管羨慕者有充分的理由羨慕別人,但他們並不願意表露自己的羨慕之情。所以,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夠做到真正讚嘆自己的人。

20、身體的健康是幸福的首要因素,其次重要的是一種獨立生活和免於憂慮的能力。

21、每逢有傑出的東西出現,偽君子和一般大眾都會聯合起來排斥甚至壓制它。連那些本身已有薄名的人也不喜歡新的聲譽人物產生,因為別人成功的光輝會將他投入黑暗。

22、一個人在其人生旅途中隨時準備做並且也能夠做到以下兩件事:防患於未然與豁達大度。前者使他避免損失和傷害,後者使他避開衝突和爭吵。

23、世界上命運好的人,無疑地,是指那些具備天賦才情,有豐富個性的人,這種人的生活,雖然不一定是光輝燦爛的生活,但卻是最幸福的生活。這樣的人不會為了功名利祿,或為了博取同胞的喜愛和歡呼,來犧牲自己來屈就世俗低下的欲望和趣味。

24、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有價值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那些無足輕重的人卻備受賞識。於是,隱退立刻成為一個人具有高尚品質的證明和結果,並且,還將是那些自身具有某種價值的人所表現出來的真正的智慧。

25、患難之交真的那麼稀有嗎?恰恰相反,我們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開始患難了,就向我們借錢了。

26、誰要是完整地接受了我的哲學的教誨,並因此知道我們的整個存在其實就是有不如無的東西,而人的最高智慧就是否定和拒絕這一存在,那麼,他就不會對任何事情、任何處境抱有巨大的期待;不會熱烈地追求這塵世的一切,也不會抱怨計劃的落空和事業的功敗垂成。

27、一個人自身直接擁有的東西才具有絕對的價值,因而,偉大的心和偉大的頭腦所具備的價值和幸福全在於他們的自身。如果一個人的自身本性欠缺價值,那他這個人也就欠缺價值。

28、憎惡和發怒的關係,就像慢性病與急性病之間的關係。

29、只有當人掙脫了所有各種可能的期望,從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領會到精神上的安寧,而精神的安寧卻是幸福的構成基礎。

30、悲觀而充滿憂鬱個性的人所遭遇的困厄苦難多半是想像的,而樂觀又漫不經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卻是實在的。

相關焦點

  • 《哲學的故事》~叔本華
    1805年,叔本華的父親自殺身亡。他的祖母已在他父親去世之前死於瘋癲。叔本華的父親一離世,母親便開始追求自由性愛,搬到魏瑪,因為魏瑪的社會氛圍正好契合她的這種生活方式。對此,叔本華就像聽說母親再婚的哈姆雷特,反應異常激烈。在叔本華母親人生的最後二十四年裡,兩人一直沒有見面。
  • 叔本華經典人生哲學名言,道盡生命真諦,讓人醍醐灌頂
    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叔本華出生於德國但澤(今屬波蘭,已更名為格但斯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海因裡希·弗洛裡斯·叔本華(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因瘋狂投水自殺身亡。
  • 叔本華遺言:希望愛哲學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獨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學
    每年的2月22日,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百年誕辰日。叔本華是唯意志論的創始者及先驅,他曾公開反對理性哲學主義,締造非理性主義哲學,理論持續影響後世紀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是世界哲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叔本華出生於富庶家庭,父親經商,母親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女作家。童年,叔本華在衣食無憂的家庭成長,但家庭能夠給予他物質卻不能為他的精神帶來給養。長大後的叔本華,先後經歷父親精神失常,投湖自盡,母親背井離鄉,拋下他獨自遠走,等一系列事故。在人生的種種痛苦之下,他將自己的精神,更好的培育起來,創立了哲學理論的新篇章。
  • 叔本華否定了人生,尼採則充分肯定了人生
    人們在叔本華的遺稿中發現這樣的文字:「我一直都希望死得輕鬆……我將懷著已經完成自身的使命,為回歸於那賦予我如此之高天資的來處而感到滿心喜悅。」在旁人看來,叔本華活得似乎並不成功而且還充滿著痛苦。他幼年時就過上舉家漂泊的日子,父親的自殺更使生活蒙上了陰影;他患有多年的鬱抑症,哲學作品不被世人認可,是無名的滯銷書作家;在柏林講學時還慘敗給了黑格爾。
  • 叔本華:人生最難得的,是看透事物本質的通透心態
    1788年,叔本華誕生於原為德國,現屬波蘭的一個小鎮,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個平凡的小鎮上誕生的這位世家貴公子,未來將會成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清醒,最喜鬧中取靜,探尋自己心中的哲學花園。
  • 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叔本華最扎心的10經典語錄,句句揭露人性
    叔本華是近代西方人本主義的哲學思潮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在西方哲學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叔本華的哲學理論是一種「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十分關注人類的痛苦。他從人自身出發,創造以意志和表象為基礎的唯意志論哲學體系,認為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得出了人生痛苦由意志得來的悲觀論調。
  • 叔本華《人生智慧箴言》:特別適合中年人讀的一本書
    《人生智慧箴言》是叔本華六十三歲發表的兩卷本《附錄與補遺》上卷的後半部,由於智慧冷俏,禪意雋永,很快就單獨出版,成為他流傳最廣的作品。在本書中,年逾花甲的叔本華把自己的人生經驗、佛教的基本信條與歐洲的人生哲理熔於一爐,創立了悲欣交集的獨特人生哲學。全書由導言和六章組成。導言開宗明義,指出人生智慧就是幸福生活的藝術。
  • 叔本華的4個金句,深刻揭示了人生及其幸福的本質,可以看看
    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他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的開創者、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學看起來悲觀,實則能夠讓人更好地在孤獨中強大起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部分思想精華,被叔本華拿過來為自己所用,而康德哲學之中的更多成分則在叔本華哲學中產生了「化學反應」,所以,說康德是叔本華的老師,是可以勉強接受的。
  • 哲學大師叔本華,孤僻一生,品味這10句哲理名言,醍醐灌頂
    叔本華被譽為人類發展中閃耀的恆星,他一生充滿著痛苦與孤單,這也造就了他的悲觀主義,創造出他獨特的哲學觀點。1788年2月22日,叔本華降生,今天是他232年誕辰,就用他最為經典的10句話來紀念這位德國著名哲學家吧!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叔本華認為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痛苦和無聊。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叔本華坦言,只有那些知道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的人才算得上是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他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不好,加上父親的逝世,叔本華自幼生性孤僻。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並不是完全的隱逸避世,相反還是每天關注著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
  • 叔本華:人生就像擺鐘,搖擺於痛苦和無聊之間,沒有真正的幸福
    叔本華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他曾公然反對德國理性主義哲學,宣揚非理性哲學主義,對現代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眾多哲學家和文學家,都受到了叔本華哲學理論的引導和幫助,尼採作為他的學生,在他的後半生傳授哲學知識的過程中,始終有著其師揮之不去的影子。
  • 叔本華:人生要淬鍊成金,不能缺少磨難,不能缺少強大的對手
    叔本華:人生要淬鍊成金,不能缺少磨難,不能缺少強大的對手比起需要朋友,我們更加需要敵人,更加需要強大的對手;有著強大的對手,自己的生命將會更加有價值、有意義,活著就會更加充足。人生道路中充滿了失望和各種各樣的欺騙,但是我們就是在失望當中、被欺騙當中,才具備了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如果人生每一個階段,自己所有的願望、欲望都能輕而易舉實現,這個人活著就感覺沒有意義了。尼採是繼承了叔本華的哲學觀點。尼採曾經寫過一本《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的著作,這本著作成為尼採哲學的重要代表作品,其中就談到叔本華的許多觀點都對尼採產生了重大影響。
  • 如果沒有海因裡希·叔本華,那麼亞瑟·叔本華早就垮掉一百次了
    自立門戶後,叔本華愛上了一位女演員。當他鼓起勇氣向對方表白時,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這件事讓年輕的叔本華很受傷,此後,他再也沒有談過戀愛。早年喪父,與母親決裂,愛情又受挫,一連串的打擊之後,命運似乎要將叔本華逼上絕境。然而,叔本華並沒有倒下,沒了世俗的羈絆後,他反而能全身心地開始研究哲學。
  • 叔本華:人的後半場
    選自 叔本華《人生的各個階段》轉自《哲學王》微信公眾號,ID:zhexueking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徵是對幸福苦苦追求
  • 叔本華關於性格與人生的10句精闢名言(解析)
    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哲學的開創者叔本華,是現代哲學不可繞過的「高峰」,對尼採哲學、維根斯坦哲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叔本華關於性格、關於人生的如下10句精闢名言,可以說是一句頂一萬句,如今讓不少人聽來都感覺受益良多。1.一個人會在細節小事上疏於防備,從而表露出自己的性格。
  • 叔本華:一個人的思想越是貧瘠,越是熱衷社交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研究和《雞湯》的作者都不配給叔本華鞋子。」這是很多讀者看到叔本華時的感受《人生的智慧》。那么叔本華是誰呢?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他學的是醫學,但他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先後完成了《論充足理由的四重根》、《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意志的自由》等書籍。作為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以其特殊的語言技巧和藝術打動了人們的心。《人生的智慧》是他在1850年晚年寫的一本書,這也使他成為世界著名的哲學家。
  • 叔本華:優秀人物難以獲得承認和賞識,主要是因為這一劣性
    他,就是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叔本華生前無比寂寞,死後卻收穫無數讚譽。他的思想影響了哲學、藝術和心理學等多個領域。深受他影響的名人有:尼採、維根斯坦、弗洛伊德、託爾斯泰、莫泊桑、博爾赫斯、愛因斯坦、等。
  • 叔本華:「人越庸俗越是喜歡交際,真正的高手都是孤獨的」
    幸得拜讀了叔本華的文字,才能在煩擾時,覓得一絲清淨;混沌時,求得一絲清醒。1788年,出生於德國但澤(現屬波蘭)的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之一。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叔本華的哲學繼承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有益成分,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提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的論斷。《人生的智慧》是他於1850創作的一本晚年著作,也使這本書使他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家。
  • 叔本華:人越庸俗越是喜歡交往,真正的高手從來都是孤獨的
    幸得拜讀了叔本華的文字,才能在煩擾時,覓得一絲清淨;混沌時,求得一絲清醒。1788年,出生於德國但澤(現屬波蘭)的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之一。叔本華的哲學體系集中體現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中,對薩特、尼採等人的哲學產生重大影響,對《邏輯哲學論》的作者維根斯坦也有著深遠影響。
  • 叔本華|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是哲學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本文選自他的《悲喜人生》,原題為《人生諸階段》。人生諸階段都有其獨特意義。正如叔本華的比喻:人生像一件刺繡,前半生是刺繡的正面,後半生是反面。反面雖不如正面精緻漂亮、生機勃勃,但它揭示了線是如何被繡成圖案的,更有啟發性,更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