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故事》~叔本華

2020-12-12 水文子dxsh

十九世紀上半葉,誕生了一名影響深遠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

要了解這位哲學家為什麼悲觀,我們先來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當時正值「神聖同盟」時代,滑鐵盧戰役結束,法國大革命失敗,「革命之子」拿破崙被留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塊礁石上,在那裡苦度餘生。

波旁王朝復闢,封建貴族重返家園,奪回自己的土地,俄皇亞歷山大的和平理想主義在不經意中孕育了一個四處壓制進步力量的聯盟。

偉大的時代壽終正寢。整個歐洲轟然倒地。無數壯丁死去,大量土地荒廢;戰爭摧毀了歐洲大陸的經濟,人民不得不從頭開始,走上痛苦而漫長的復興之路。

正所謂環境造就英雄,對於這位悲觀的哲學家而言也是如此。

1805年,叔本華的父親自殺身亡。他的祖母已在他父親去世之前死於瘋癲。叔本華的父親一離世,母親便開始追求自由性愛,搬到魏瑪,因為魏瑪的社會氛圍正好契合她的這種生活方式。對此,叔本華就像聽說母親再婚的哈姆雷特,反應異常激烈。

在叔本華母親人生的最後二十四年裡,兩人一直沒有見面。在母子關係上,有著類似命運的還有出生於1788年的拜倫。在這種家庭環境下,他們註定悲觀。一個得不到母愛甚至被母親憎恨的人是沒有理由迷戀這個世界的。

叔本華讀完了預科和大學,並自學了許多。他全身心地投向愛情、投入世界,其結果深刻影響了他的性格和思想。叔本華變得憂鬱多疑、憤世嫉俗,內心充滿了恐懼,幻想著種種不幸。

他變得妄想偏執,孤芳自賞。錯過成功和名望以後,他開始轉向內心,啃噬自己的靈魂。叔本華沒有母親、沒有妻子、沒有孩子、沒有家庭,甚至沒有自己的祖國。

這位哲學家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但是這並沒有澆滅他的生活。「他是一個純粹的孤獨者,沒有任何朋友,但一和零之間存在無窮。」

1813後,叔本華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他那部日後成為曠世傑作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他躊躇滿志地把初稿寄給出版商時說,這部書絕不是對舊有思想的重複,書裡都是獨創的想法,全書結構緊湊、條理清楚,「明白易懂,充滿了活力和美感」,而且,「將來,會有一百本書因我的書而面世」。

儘管這位悲觀的哲學家生活艱苦,但是仍然對自己的事業抱有崇高的熱愛。

但是,叔本華的書在當時並沒有受到關注。世人早已貧苦不堪、精疲力盡,誰還會去閱讀書中描寫的貧窮和疲憊?

終於,這個時刻來了,雖然來得有點慢。律師、醫生、商人這些中產階級人士發現,叔本華不像那些自命不凡的哲學家,只會說些形上學、不切實際的話,叔本華能夠深入淺出地剖析日常生活的種種現象,而這正是這幫中產階級人士想要的。

對1848年革命的理想以及人們為之付出的努力,歐洲人民已經不抱幻想,他們開始熱烈歡呼叔本華的到來,因為叔本華的哲學表達了1815年歐洲的絕望。叔本華利用科學對神學展開攻擊,從社會主義的角度對貧窮和戰爭提起控訴,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人類的生存競爭。這一切為他的最終成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儘管年事已高,叔本華卻盡情享受著成名的樂趣:他貪婪地閱讀關於他的所有文章,而且告訴朋友,所有評論,無論大小,只要能找到,都要寄給他,郵資由他支付。1854年,華格納把自己的作品《尼伯龍根的指環》寄給叔本華,並附信表達了對叔本華音樂哲學的欣賞。就這樣,這位偉大的悲觀主義者在晚年幾乎成了一名樂觀主義者。

吃過晚飯,他總會忘情地吹起長笛,感謝時間讓他從青春的火焰中解脫出來。人們不辭萬裡從世界各地趕來拜訪他。1858年,叔本華七十歲生日那天,賀壽的聲音從五湖四海的各個角落傳向他的住所。時日不算太晚,但離叔本華辭世也僅剩兩年時間。

打開《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讀者便會對它的文字風格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書的展開清清楚楚、井井有條,一切圍繞著「作為意志的世界」這個中心概念,也可以說,全書圍繞著人類的鬥爭、人類的苦痛展開。而叔本華,作為一個商人的孩子,他重具體、重應用,善於旁徵博引,而且還極富幽默感。自康德以後,幽默在哲學領域成為一項驚人的創新。

「如果從外在出發,我們永遠都掌握不了事物的真正本質。無論付出多大努力,我們得到的只是一些圖像和名稱。有時候,我們像一個勾畫城堡草圖的人繞著城堡尋找入口但一無所獲。」讓我們深入內部吧。如果我們發現了心靈的終極本質,那麼,我們可能就擁有了認識外部世界的金鑰匙。

《作為意志的世界》

1.生命意志

意識只是我們心靈的表面。正如我們只了解地球的地殼,而不了解它的內部,我們對自己的心靈也知之甚少。」[插圖]其實,潛藏在自覺理性之下的是自覺或不自覺的意志——一種孜孜不怠、鍥而不捨的生命力,一種自發的活動,一種專橫地表達欲望的意志。

2.生殖意志

生命意志,而死亡是其永恆的敵人。那麼,意志能夠戰勝死亡嗎?答案是肯定的:意志能夠戰勝死亡。意志能夠通過犧牲自己、繁殖後代戰勝死亡。

父親服從母親、父母服從孩子、個體服從物種,這一切都是「愛的形上學」在起作用。首先,配偶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是否適合生育,儘管該選擇過程神不知鬼不覺地發生了。這就是性吸引法則。

個體是物種延續的工具,這種個人相對於物種的附屬關係還體現在個體生命力對生殖細胞的依賴上。

《作為不幸的世界》

究其原因,首先,意志本身意味著欲求,而且它總是眼高手低。一個已經實現的願望總是伴生著是十個沒有實現的願望。欲望是無限的,而欲望的滿足是有限的。「欲望就像扔給乞丐的施捨,今天把他餵飽,是為了讓他明天繼續痛苦

意志現象越是完整,痛苦就越是明顯。至今,人類仍未發現植物擁有感覺能力,因此,植物沒有痛苦。最低等的動物,比如纖毛蟲和放射蟲,它們能夠感到極為輕微的痛苦。即使是昆蟲,它們的感覺能力和感受痛苦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因此,我們可以說,誰增加了知識,誰就增加了人類的痛苦。此外,人類的記憶能力和預測未來的能力也能加深人類的苦難,因為我們的大部分痛苦來自對過去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預見,痛苦本身其實很短暫。與死亡相比,人類因為想像死亡所受的痛苦要多得多!

只要意志仍主宰著人類,那麼,個體的死亡就無法阻止悲慘和鬥爭的腳步,悲慘和鬥爭必須繼續進行。除非意志完全服從於認識和理性,否則,人生的痛苦便不可戰勝。

他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

叔本華是人類發展中閃耀的恆星,他的思想不應該被玷汙和抹黑,他的理念永遠值得人們去深深思索。

我是水文子,一個熱愛思考的老可愛~

相關焦點

  • 叔本華人生哲學
    #教育名師團##教育##教育那些事#《叔本華人生哲學》是叔本華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基本反映了叔本華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在叔本華看來,每一個人作為意志的一種表現,又是整個意志世界一部分,但作為主體又都有一個依賴於他自己的對象世界,這就是存在於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現象世界。
  • 叔本華遺言:希望愛哲學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獨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學
    每年的2月22日,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百年誕辰日。叔本華是唯意志論的創始者及先驅,他曾公開反對理性哲學主義,締造非理性主義哲學,理論持續影響後世紀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是世界哲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叔本華出生於富庶家庭,父親經商,母親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女作家。童年,叔本華在衣食無憂的家庭成長,但家庭能夠給予他物質卻不能為他的精神帶來給養。長大後的叔本華,先後經歷父親精神失常,投湖自盡,母親背井離鄉,拋下他獨自遠走,等一系列事故。在人生的種種痛苦之下,他將自己的精神,更好的培育起來,創立了哲學理論的新篇章。
  • 哲學大師叔本華,孤僻一生,品味這10句哲理名言,醍醐灌頂
    叔本華被譽為人類發展中閃耀的恆星,他一生充滿著痛苦與孤單,這也造就了他的悲觀主義,創造出他獨特的哲學觀點。1788年2月22日,叔本華降生,今天是他232年誕辰,就用他最為經典的10句話來紀念這位德國著名哲學家吧!
  • 叔本華經典人生哲學名言,道盡生命真諦,讓人醍醐灌頂
    ↑↑↑ 點擊「句子迷」關注,總有一句美句,觸動你的心亞瑟·叔本華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叔本華出生於德國但澤(今屬波蘭,已更名為格但斯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海因裡希·弗洛裡斯·叔本華(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因瘋狂投水自殺身亡。
  • 如果沒有海因裡希·叔本華,那麼亞瑟·叔本華早就垮掉一百次了
    早年喪父,與母親決裂,愛情又受挫,一連串的打擊之後,命運似乎要將叔本華逼上絕境。然而,叔本華並沒有倒下,沒了世俗的羈絆後,他反而能全身心地開始研究哲學。歷史上,很多哲學家都窮困潦倒。相比他們,叔本華實在太幸運。靠著父親留下的巨額遺產,他不用上班,就能過上富足的日子。
  • 叔本華:人的後半場
    為此,叔本華以西方先哲的辯證與邏輯為出發點,歸納出38種辯論招式,涵蓋哲學、心理學、邏輯學、修辭學等學科領域,以絕妙的方式引領讀者理解辯論的藝術。全書妙語如珠、睿見迭出,讀來饒富興味。 《叔本華的辯論藝術》一書位列德國、法國排行榜哲學長銷書,高中指定閱讀參考書。從每一種辯論技巧的解析,到具體的應用分析,全書結構清晰、篇幅精當、睿見迭出。無論你想學習邏輯嚴密的滔滔辯才,抑或想在思想的砥礪中找尋真理,本書都極為適用。
  • 叔本華《論女人》:女性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叔本華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還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叔本華對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哲學進行了有益的汲取,同時還對中國古代《周易》《老子》等著作中的哲學思想深有研究,對印度古代哲學也予以相應的借鑑,他站在哲學巨人的肩上,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
  • 孫一洲評《叔本華傳》︱充分厭世者的四重根
    早在1783年時,封鎖但澤的普魯士軍隊駐紮在叔本華家族的莊園中,將軍為了表達善意,提出替他免除種馬草料的進口關稅。弗洛瑞斯禮貌地謝絕了對方的慷慨:「承蒙貴意,如果我的飼料用光了,我就把這些馬弄死。」很多但澤當地人都聽過這個故事,包括叔本華的母親約翰娜(Johanna Henriette Trosiener)。
  • 叔本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精明?
    叔本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精明?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叔本華卻不這麼認為,叔本華認為人與動物的區別並不在於「悟性」這個東西。在叔本華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世界作為表象初論》中,叔本華指出:「一切動物,即令是最不完善的一種,都有悟性,因為它們全都認識客體,而這一認識就是規定它們的行動的動機。」
  • 叔本華:父母雙親對孩子的愛有什麼不同?
    叔本華:父母雙親對孩子的愛有什麼不同?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和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尼採一樣,都對女人提出了許多意見,叔本華甚至認為女人應該屬於男人的附屬品。叔本華說「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也就顯得與現時代格格不入。不知道如果讓叔本華活到現在,再讓他發表對女人的看法,是否會認為「男人應該屬於女人的附屬品」呢?這個問題誰也不得而知,不過,無論任何時代,男人女人的問題依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叔本華:年輕人為什麼必須尊重老年人?
    叔本華:年輕人為什麼必須尊重老年人?叔本華在我國有「年長為尊」「尊重老年人」的傳統。對此問題的解釋,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的哲學觀點是最為深刻的,是我最為佩服的說法。叔本華(1788—1860年),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非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其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論視覺與顏色》、《論自然中的意志》、《論道德的基礎》、《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附錄與補遺》等。
  • 西方哲學史丨羅素 :叔本華
    他的感召力向來總是少在專門哲學家方面,而是在那些尋求一種自己信得過的哲學的藝術家與文人方面。強調「意志」是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許多哲學的特徵,這是由他開始的;但是在他來講,「意志」雖然在形上學上是基本的東西,在倫理學上卻是罪惡的——這是一種在悲觀主義者才可能有的對立。他承認他的哲學有三個來源,即康德、柏拉圖和優婆尼沙曇(奧義書) [1] ;但是我以為他得之於柏拉圖的東西並不如他所想的那麼多。
  • 叔本華關於勇氣的3句精闢名言,真是激勵人心、值得背誦
    叔本華關於勇氣的3句精闢名言,真是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叔本華100多年前提出的觀點,現在還是讓許多人覺得聞所未聞哲學家是複雜的個體,像叔本華這樣的哲學家,更是讓人仰視,他的許多哲學觀點讓人聽後如雷貫耳,叔本華
  • 叔本華:人生最難得的,是看透事物本質的通透心態
    1788年,叔本華誕生於原為德國,現屬波蘭的一個小鎮,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個平凡的小鎮上誕生的這位世家貴公子,未來將會成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清醒,最喜鬧中取靜,探尋自己心中的哲學花園。
  • 叔本華:一個人的思想越是貧瘠,越是熱衷社交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研究和《雞湯》的作者都不配給叔本華鞋子。」這是很多讀者看到叔本華時的感受《人生的智慧》。那么叔本華是誰呢?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他學的是醫學,但他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先後完成了《論充足理由的四重根》、《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意志的自由》等書籍。作為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以其特殊的語言技巧和藝術打動了人們的心。《人生的智慧》是他在1850年晚年寫的一本書,這也使他成為世界著名的哲學家。
  • 叔本華的4個金句,深刻揭示了人生及其幸福的本質,可以看看
    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他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的開創者、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學看起來悲觀,實則能夠讓人更好地在孤獨中強大起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部分思想精華,被叔本華拿過來為自己所用,而康德哲學之中的更多成分則在叔本華哲學中產生了「化學反應」,所以,說康德是叔本華的老師,是可以勉強接受的。
  • 叔本華:少年老成是大壞事,品質高尚的人卻顯得愚笨
    叔本華:少年老成是大壞事,品質高尚的人卻顯得愚笨我們許多人在有一個方面極其容易犯錯誤,那就是,如果我們發現一個小孩、年輕人能夠較好地適應社會,他能夠很妥善地處理社會事務,顯得少年老成,那麼我們就會對這個人讚不絕口,認為這個人很不錯;相反地,如果一個年輕人在社會上沒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 叔本華:優秀人物難以獲得承認和賞識,主要是因為這一劣性
    他,就是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叔本華生前無比寂寞,死後卻收穫無數讚譽。他的思想影響了哲學、藝術和心理學等多個領域。深受他影響的名人有:尼採、維根斯坦、弗洛伊德、託爾斯泰、莫泊桑、博爾赫斯、愛因斯坦、等。
  • 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叔本華最扎心的10經典語錄,句句揭露人性
    叔本華是近代西方人本主義的哲學思潮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在西方哲學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叔本華的哲學理論是一種「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十分關注人類的痛苦。他從人自身出發,創造以意志和表象為基礎的唯意志論哲學體系,認為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得出了人生痛苦由意志得來的悲觀論調。
  • 叔本華:「人越庸俗越是喜歡交際,真正的高手都是孤獨的」
    幸得拜讀了叔本華的文字,才能在煩擾時,覓得一絲清淨;混沌時,求得一絲清醒。1788年,出生於德國但澤(現屬波蘭)的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之一。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叔本華的哲學繼承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有益成分,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提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的論斷。《人生的智慧》是他於1850創作的一本晚年著作,也使這本書使他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