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豐收棉花打包膜 包裹著棉農們的幸福和希望

2020-12-15 昱通新材

金秋九月,新疆大部地區的棉花爭相吐絮,棉株上伏桃滿腰、秋桃蓋頂,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由於新疆地區熱量豐富,日照充足,降水稀少,空氣乾燥,晝夜溫差大和利用雪水人工灌溉,因此,新疆成為了我國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在銀白色的棉田裡,行走式採棉一體打包機留下一排排的金蛋堆滿了地頭。

在備戰棉花豐收的過程中,科技賦能農業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棉花機採面積不斷擴大的同時,採棉打包一體機發揮著重要的角色,數據顯示,2016年全疆棉花機採率為21%,到2018年增至近38%,2019年提高到42%左右。同時,新疆採棉機數量快速增長,目前全疆採棉機數量達5000——6000臺左右。在南疆地區機採棉潛力很大,隨著機採種植模式在阿克蘇、喀什等地進行推廣,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棉花機採種植面積正在逐年提升,這將對棉農增產增收、脫貧及棉花產業的提質增效,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

單臺採棉機每天可採摘150-200畝地棉花,相當於600個拾花工。科技顯示了巨大的能量!神奇的採棉機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棉農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棉農每人承包經營面積可以由30畝提升到300畝左右已成為現實,增長接近10倍,勞動生產率成倍提高,棉農的收入也隨之大幅增加。

與較為傳統的網箱式採棉機相比,打包式採棉機實現棉花採收、打包全程機械化,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採棉機在棉花轉運過程中被頭髮絲等雜質汙染的問題,大幅提高棉花品質,並解決了從棉花採收、運輸到軋花廠堆放、儲存等一系列問題;好豐收棉花打包膜設計工藝合理,粘黏層與非粘黏層分離,減少棉花汙染和浪費,並採用自主研發配方,使膠內添加在膜內,不殘留,無二次汙染,自粘性強;好豐收打包膜採用高強度材料,運用三層共擠技術,讓膜的橫、縱向拉力均衡穩定,便於託運和裝卸;棉花通過打包膜形成圓形包裹,減少地面接觸面積,並具有的「防風、防雨、透氣等作用」。 圓形棉花包被全部包裹,更加減少了在田間和軋花廠存放場地上的籽棉損失,提高了扎花加工線的工作效率。據中國棉花協會調研公布,預計今年新疆棉花單產產量為524.4萬噸,籽棉單產提高10-20公斤/畝的概率較大,同比增長4.1%。望著棉田裡一排排的打好的棉花包,棉農臉上不僅是豐收的喜悅,更有對美好前景的嚮往。

相關焦點

  • 棉花好豐收,中國膜力show
    但是,早期用於打包棉花的打包膜功能較單一,防水透氣效果不好,在夜間水汽易穿過棉花圓筒打溼棉花內部,且由於剛採摘的棉花含有水分,棉花被包裹在打包膜內悶出水汽,棉花在將棉花通過打包膜捲成圓形晾曬時,打包膜不能吸收熱量,促進棉花晾曬速度。
  • 採棉技術全面應用 讓棉花採收更智慧
    而採用採棉機卻能在幾個小時內完成,節省大量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機採棉在採收完畢後能夠自行打包儲存,既節約了人工和時間,而且打包後圓筒狀的棉包,最大限度的隔絕與地面的接觸,形成360度全覆蓋式包裹,從而使棉花儲存更加安全可靠,所以採棉機採收的棉花需要及時打包,那麼選擇合適的打包膜也很關鍵。
  • 烏蘇:做好棉花花鈴期管理助力農民棉花豐產豐收
    眼下,棉花已全面進入開花結鈴期,為確保今年棉花豐產豐收,烏蘇市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指導棉農做好棉花中後期管理技術,受到了廣大棉農的歡迎。「非常感謝專家老師為我們詳細的講解如何提高棉花產量和減少病蟲害損失,讓我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技術諮詢和政策信息,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多舉辦一些。」烏蘇市車排子鎮哈拉蘇村村民李剛剛高興地對著農技指導專家說道。近日,烏蘇市農業農村局駐車排子鎮哈拉蘇村工作隊邀請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指導專家為村民開展棉花病蟲害防治培訓。
  • 新疆的棉花又成熟了,棉農:今年再也不用河南的採棉工了
    金秋九月,又到豐收時節。祖國的新疆,更是一副色彩斑斕的喜人景色。棉花開了,辣椒紅了,稻穀黃了。尤其大片大片的棉花,潔白如雪,平鋪在新疆大地,就如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雪,長勢喜人,讓內地來的遊客大飽眼福。伊寧的金黃稻田這麼多的棉花,新疆棉農手工採棉花肯定忙不過來,所以往年一到九月,新聞上都會有關河南,山東等地的人來新疆拾棉花的報導,甚至還有棉花專列,棉花地裡也是人山人海,一片熱火朝天的熱鬧景象。
  • 加強棉花田間管理 確保棉花豐產豐收
    中新網新疆新聞8月12日電(陳世兵) 立秋一過,棉花進入了花鈴期後期,是產量和品質形成的關健時期,此時做好棉花的田間管理工作是實現棉花優質、高產的關鍵。  8月8號上午,記者來到園戶村鎮下三工村三片區看到,縣農科站高級農藝師在棉田裡給農戶指導棉花田間管理技術。
  • 2020年教棉農如何挑選機採棉脫葉劑和打藥!
    91種,登記在棉花上的乙烯利有61種。低於主流價格的脫葉劑或農肥證或無證的脫葉劑,可以判定為假農藥,有可能噻苯隆與百草枯或草甘膦混配,極易引起棉花葉片焦葉掛枝。據反映一些假冒偽劣脫葉劑與正規脫葉劑混裝,讓棉農和執法部門無法辨別,建議棉農選擇可信商戶或價格穩定的農藥購買。從市場反饋情況來看,脫葉劑和乙烯利市場貨多不缺。
  • 棉農教你選擇棉花品種以及對田間技術管理的看法
    一、對棉花品種的看法一個好的棉花新品種,是決定棉花產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選對了品種,不僅能為我們的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還能使我們在植棉過程中能減少很多因品種不當、而帶來的繁瑣勞動所以,選擇品種最主要的就是了解品種的生理性特性,結合本地氣候條件,看該品種在每個階段的生長發育情況,看它的抗逆性、抗蟲性和抗病性與抗高溫能力以及抗旱能力,而不是說種了高產品種就能高產,這是絕大多數棉農選擇種子的誤區。
  • 新疆阿克蘇地區縣域「一主兩輔」用種模式助棉農走上致富路 讓棉花...
    在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喀什貝希村,農民木臺力甫·麥木提力早早地開著三輪車來到鎮裡的巴扎購買棉花種子。經過一番認真挑選後,他選購了兩個棉花品種,新陸中58號和新海62號。「這兩個品種我種植了3年多了,不但產量高,而且棉花品質也好。」木臺力甫·麥木提力說。「棉花品種的選擇很關鍵,如選擇不好,就會影響收成。」
  • 棉花進入採摘期 科技助力新疆棉田「無人作業」
    熱孜萬古 攝 中新網新疆喀什10月6日電(熱孜萬古)眼下,中國棉花主產區——新疆迎來棉花豐收。在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伴隨著機械轟鳴聲,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當地棉農阿布都卡地爾·麥麥提說:「如今通過大型採棉機採收,效率高了很多。」
  • 視頻|棉花田裡養「奇兵」,生物技術「以蟲治蟲」
    視頻| 棉花田裡養「奇兵」,生物技術「以蟲治蟲」大眾日報記者 趙念東2020-07-15 13:36:5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第一次見到蛾子掛10到15個卡,每五至六米在棉花棵中間懸掛一卡。
  • 新疆棉花,憑什麼是世界頂級?
    同時,利用地膜覆蓋,實現膜下滴灌,提高新疆棉區水分利用率。新疆棉花種植技術也在不斷突破,2020年新疆棉花種植專利技術獲「非洲創新周」發明金獎。國家棉花栽培首席專家毛樹春介紹,新疆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提交的「綠洲棉花高產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果,較為系統地攻克了綠洲棉花高產高效生產多環節關鍵技術難題,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採摘棉花時怎樣才能保證棉花質量呢?
    近年來,許多棉農由於採摘方法不得當,採摘的棉花品質差、雜質多、銷售難、價格低,嚴重影響了棉農應有的經濟收益。那麼,棉花應如何提高棉花採摘質量呢?       第一,要適時採摘。棉花吐絮後,若採摘過早,棉花纖維尚未充分成熟,產量和品質降低;採摘過晚,棉絮經風吹日曬,會降低纖維拉力,色澤受到汙染,也會降低棉花質量。
  • 告訴你如何選好棉花品種
    所謂「保險」種,就是在當地種植至少兩年表現好的種子。所謂「新穎」種,就是在當地沒有種過,或者種植僅一年表現好的種子。不同年份、不同區域每個地方的氣候條件差異很大,近幾年隨著棉花審定品種的井噴,加上品種備案制度的推出,綠色通道的建立,棉花新品種大爆發時代來臨,品種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經銷商在選擇經銷品種時,要儘量選擇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不要跨區購買和種植所謂的新品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 【追夢人】棉花田裡的追夢人-嚴懷德
    棉農嚴懷德仍每天戴著草帽,在炎炎烈日下,一頭扎進棉田裡,開溝培土、整枝打頂……「現在棉花價格低,很多人不願種了,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還是會堅持種下去的。」他一邊忙著手裡的活,一邊堅定地說。嚴懷德家住華容縣注滋口鎮八千村,今年70歲。這麼大年紀了,為啥還要種?他笑了笑說,那是因為有個心願還未了。八千村因地勢高、土壤肥沃,當地的村民歷來以種棉為主。
  • 阿克蘇地區:棉花進入蕾期 生育情況較好
    阿克蘇日報訊(記者劉紅文)氣溫持續升高,使得棉花生育進程加快。6月16日,記者從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了解到,棉花生長發育情況第三次定點定期調查監測結果表明,目前地區棉花生育情況明顯好於歷年同期,目前要加強棉田田間管理,適時做好病蟲害防治。
  • 影響棉花纖維品質的主要因素
    2 棉花的生產栽培管理及氣候環境影響2.1栽培管理技術存在的問題2.1.1盲目追求高密度:新疆棉花產量高主要應用了「矮、密、早」的種植模式,在應用高密度栽培模式時,有些棉農盲目將保苗數增至1.8~2萬株/畝,加之頭水追肥時氮肥使用量偏多,導致棉花營養生長勢強,枝葉繁茂,田間密閉通風透光差,病蟲害加劇、蕾鈴脫落及爛鈴數增多。
  • 濱州市啟動國際良好棉花項目 打造棉花種植新模式
    據了解,良好棉花的主旨在於通過最大限度的降低農藥等保護措施所產生的有害影響,有效使用水資源,提高纖維品質,使棉業供應鏈各環節有效參與,讓棉農能夠種植和出售良好棉花,滿足市場的需求,為此濱州市按照要求先期對棉農進行了相關培訓。
  • 「寬早優」模式引發新疆棉花種植重大變革
    「種了25年的棉花,以前1畝地能產300公斤就美得不得了,哪想到現在產量這麼高?」新疆農六師102團職工賈銳軍今年以「寬早優」模式種了300畝「中棉所113」,畝產570公斤,晚採兩天的地塊產量達到580公斤。11月初,在五家渠市綠農眾力種植農民合作社裡跟棉農們討論什麼樣的棉花才叫好棉花,賈銳軍覺得自己種的就算是好棉花。
  • 新疆棉花採摘期 智能農機助力疆棉生產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目前,中國棉花主產區新疆迎來棉花豐收季。近日,陸續進入棉花採摘的高峰期。在新疆喀什等地,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統計,2020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逾3761萬畝,其中,南疆棉區超1600餘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