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個桌遊師的故事。
曾經有一個桌遊師,靈透敏慧(這四個字的分量足以令「聰明」二字瞬間失色)無人能及。
他對桌遊和小孩的熱愛是我到今天為止見過的所有桌遊師中最真誠、最深厚的。
他獨立研究遊戲的能力,能跨越說明書語種、翻譯稿邏輯混亂、個別遊戲bug等各種障礙,學習到一個別人都達不到的深入境界。
更難得的是,他在工作中不辭勞苦,不會拈輕怕重;交待給他的一些工作,他自己就會用120分的標準要求自己「交活兒」的質量。(當然是當前能力範圍內的事)
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作為長輩,對身邊這樣的年輕人,如果不生出珍惜愛重之心,那簡直可以叫做麻木不仁了。
可能是因為「聰明」吧,他在跟人交流的時候,在頭腦裡演練了太多複雜的內容,令溝通成本提升。
在集體活動的時候,也會因為他的一些興致,延緩工作的速度,大家都在等他。
針對這些事情,我們跟他談過很多次,也充分解釋這些都是為什麼。
還有其他習慣方面,比如上班的時候為什麼要穿戴整齊、乾淨,回答顧客問題為什麼不能說「你自己看立牌」,我們這個行業為什麼要求不能帶著菸酒的味道來上班等。
他的聰慧是一種魅力,能讓所有懂得的人忍不住特別喜歡他;但是他的習慣是一種拒絕,令人無法跟他進一步保持良好合作。
人在社會上,畢竟不能以自己為全部的核心。
當然,從這個年輕人的角度來說,他今年才20歲,他還有很多機會來調整自己來適應周遭的規則。
更有可能,在廣大的世界裡,他能找到一份即使不那麼費力去調整自己也能適合他,讓他有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
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社會中的所有人,都是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規則的。
我不知道他能否讀到這篇文章,時至今日,作為教他的人,我時時遺憾未能在相聚的時刻讓自己有更高的教育水平,給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但是也經常勸慰自己,因為以他的悟性,相信他一定明白了在職場上,他的價值取決於他能創造的價值,儘管相對於他的自我認知和判斷,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著誤差。
無論是淺層面的「紀律規則」還是人際方面無形的」素質規則「,可能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教養」吧。
所有的高標準、嚴要求,我們力求自己做到,員工做到,讓顧客進了店面,能感受到這是一個積極向上、服務專業的桌遊館。
讓每一個出現在孩子面前的桌遊師,都能為那些幼小的心靈提供正面的示範作用。
在這條路上,我們距離自己理想的標準還很有距離,這是一條需要常抓不懈的道路,我們一直在路上。
從事桌遊行業的人,要首先做到懂得規則,並遵守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