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人生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態度。如果一個人把玩遊戲當做獲取維持生存的來源,不敢說他能活下來,起碼不會活的很好。最近我在三流網站上看到的是「逛轟亂炸」式的「遊戲」能使人生發生改變,諸如:一夜暴富,並且還能「養活家人」,如此瘋話式的、不切合實際的「天方夜譚」胡言亂語,叫人大跌眼鏡。
網上的彩票,玩家不都是贏家。市場規律,有贏家就會有輸家。你說靠彩票富家,一天幾千、幾百的掙錢,不是依靠勞動掙錢養家餬口,而是鼓勵大家賭人生,想著黃粱美夢的生活。開豪華車,拎名包,穿戴奢侈,這套編謊言,不知坑害了多少人。
虛無主義、享樂主義,滋生了不勞而獲,攀比心理,穿金戴銀,僅僅是裝扮皮囊之外表,給別人看,顯擺顯擺,無非是證明自己有富有。那麼精神上最求高境界就會蕩然無存。
手機能夠抬舉人,這一點表現在高端手機玩家,尤其是在職場中,或者在都市麗人之中盛行。無論是看電子版小說,還是猜成語,或者是走路,包括喝水、打卡等,你會覺得能把手機拿回家。細心人會發現,你整天想著贏一部價值五六千的手機,費神費力,搞的一塌糊度,看到的是滿是廣告,把寶貴的時間都用在看廣告,最後以失望、絕望而告終。
期望天上掉餡餅的生活,有幾人能夠信其有。如果拿玩遊戲作為生活支撐,此不是頭腦混沌成粥。玩家多數都是風華正茂、精力旺盛的年輕人,這個年齡段的人,人生價值取向形成之時,媒體誇大其詞,錯誤引導,變相滲透,挖坑給人跳,必須引起社會關注。
疫情期間學生都圈在家裡,網玩就成為商家爭奪學生的唯一選項,如同遠離毒品一樣,拒絕害人遊戲傷害年輕人的心靈。人生的價值在於為社會添磚加瓦,促進社會進步,而不是關閉在個人遊戲夢裡,消弱人的意志,成為社會毒瘤,天天盡享急功近利的事情。
文化投放大放厥詞、錯字連篇,歪曲或篡改中華傳統文化,對青少年教育逆向背反作用,挑戰文化底蘊,形成不利心理影響。更為明顯的是謊言連篇,欺詐為王的惡搞充斥著眼熟,對社會文化氛圍形成衝突,不利於社會發展。
誰也不願意生活在夢幻世界裡,誰也不能活在虛擬的、不存在的世界裡。在不著邊際騰雲駕霧的幻覺中,你的一切想法都不切合實際,那麼你就有可能做一些違背常理的事情來。現實世界和遊戲玩法不是一回事,我們不應該把虛幻當做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