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人生為哪般,談談網玩的心理價值取向

2020-12-21 騰訊網

遊戲人生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態度。如果一個人把玩遊戲當做獲取維持生存的來源,不敢說他能活下來,起碼不會活的很好。最近我在三流網站上看到的是「逛轟亂炸」式的「遊戲」能使人生發生改變,諸如:一夜暴富,並且還能「養活家人」,如此瘋話式的、不切合實際的「天方夜譚」胡言亂語,叫人大跌眼鏡。

網上的彩票,玩家不都是贏家。市場規律,有贏家就會有輸家。你說靠彩票富家,一天幾千、幾百的掙錢,不是依靠勞動掙錢養家餬口,而是鼓勵大家賭人生,想著黃粱美夢的生活。開豪華車,拎名包,穿戴奢侈,這套編謊言,不知坑害了多少人。

虛無主義、享樂主義,滋生了不勞而獲,攀比心理,穿金戴銀,僅僅是裝扮皮囊之外表,給別人看,顯擺顯擺,無非是證明自己有富有。那麼精神上最求高境界就會蕩然無存。

手機能夠抬舉人,這一點表現在高端手機玩家,尤其是在職場中,或者在都市麗人之中盛行。無論是看電子版小說,還是猜成語,或者是走路,包括喝水、打卡等,你會覺得能把手機拿回家。細心人會發現,你整天想著贏一部價值五六千的手機,費神費力,搞的一塌糊度,看到的是滿是廣告,把寶貴的時間都用在看廣告,最後以失望、絕望而告終。

期望天上掉餡餅的生活,有幾人能夠信其有。如果拿玩遊戲作為生活支撐,此不是頭腦混沌成粥。玩家多數都是風華正茂、精力旺盛的年輕人,這個年齡段的人,人生價值取向形成之時,媒體誇大其詞,錯誤引導,變相滲透,挖坑給人跳,必須引起社會關注。

疫情期間學生都圈在家裡,網玩就成為商家爭奪學生的唯一選項,如同遠離毒品一樣,拒絕害人遊戲傷害年輕人的心靈。人生的價值在於為社會添磚加瓦,促進社會進步,而不是關閉在個人遊戲夢裡,消弱人的意志,成為社會毒瘤,天天盡享急功近利的事情。

文化投放大放厥詞、錯字連篇,歪曲或篡改中華傳統文化,對青少年教育逆向背反作用,挑戰文化底蘊,形成不利心理影響。更為明顯的是謊言連篇,欺詐為王的惡搞充斥著眼熟,對社會文化氛圍形成衝突,不利於社會發展。

誰也不願意生活在夢幻世界裡,誰也不能活在虛擬的、不存在的世界裡。在不著邊際騰雲駕霧的幻覺中,你的一切想法都不切合實際,那麼你就有可能做一些違背常理的事情來。現實世界和遊戲玩法不是一回事,我們不應該把虛幻當做現實。

相關焦點

  • 探索人生腳本:心理遊戲
    心理遊戲有幾個典型的特徵,具有重複性。有一些遊戲會重複的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心理遊戲是在成人自我狀態覺察不到的情況下去玩的。心理遊戲最終會以玩心理遊戲的這些玩家產生了一些扭曲感,以這樣的扭曲感的產生為結局。第四個特徵就是遊戲是玩家的雙方做出的一個隱藏的溝通導致的。最後一個特徵就是在遊戲當中玩家總是會出現很驚訝很莫名其妙很困惑的時刻。那我們就會問了,既然遊戲呢最終都會產生很不舒服的感覺,那為什麼人們還要玩遊戲?
  • 關於同性戀性取向的心理諮詢要點
    在科學沒有弄明白「性取向是如何形成的」的情況下,只能有一句話是可以參照的:無論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性取向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句話,幾乎是廢話,並沒有說出具體的產生機制。但是,這句話,其實也是有用的。比如,當有論文報告說「發現了同性戀的基因」時,我們就可以說,同性戀不能簡單地還原為「基因」這樣的生物學因素,而是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男性婚前恐懼症是為哪般?
  • 他們告訴你,玩遊戲的人生不等於遊戲人生
    快樂人生其實很簡單,尤其在網際網路++的時代,玩遊戲成為很多人放鬆消遣的方式。iWeekly專訪了幾位善於樂享遊戲人生的快樂達人,請他們分享如何通過玩遊戲獲取技能、補給知識、啟發靈感,獲得快樂人生。比如MOBA多人競技類,這種類型的遊戲會和你的隊友一起操作不同的遊戲角色和對手對抗,除了個人實力還講究戰術配合。比如RPG角色扮演類,這種類型的遊戲你會處於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裡扮演屬於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色,體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遊戲有不同的魅力~Q:如果你身邊有朋友或家人反對你玩遊戲,你會怎麼說服他們?
  • 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執政價值取向與治國理政旨歸的統一
    基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密切聯繫人民群眾的根本組織路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成為我們黨執政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共產黨員,作為黨的幹部,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才能把群眾裝在心裡,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 【心世界】常見的心理遊戲,你有玩嗎?
    如果你「不小心」給人家提了建議而遭到對方的抱怨而令自己深陷自責的時候,那麼你要好好想想,你是不是也在玩遊戲,在玩「我不過是要幫幫你」的遊戲。在我們的人生裡,處處都可以看到像這樣喜歡挑撥離間的人。他們不斷地在背後議論別人的是非,但卻不直接表達自己心中對那人的不滿。如果有人跟你玩這個遊戲,挑撥者其實是為了從你那裡得到安撫。
  • 漫談 | 張鳴:一個以吃為價值取向的民族的讀書生活
    也許可以這麼說,一個「吃」字和一個「家」字,體現了中國人基本的價值取向。什麼都可以丟開,就是這兩個東西丟不得,實在被逼到牆角了,高尚一點的人可以為了家而犧牲吃,而品性差一點的則往往為了吃而犧牲家。「吃」作為價值取向,主要表現在多數人活著是為了吃,而不是看起來更為合理的吃是為了活著。
  • 讓人慾罷不能的心理遊戲,原來可以這樣「玩」
    談到心理遊戲,大家一定會問:「心理遊戲,是心理有問題的人才玩的遊戲吧?」「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大家都這麼忙,有時間都玩手遊,誰還傻呵呵聚一起玩遊戲啊?」「玩完了也就忘記了,能起什麼作用?」……屏幕前的小夥伴,你是不是你也有同樣困惑呢?如果你是基層心理骨幹,想好怎麼回答了嗎?看完下面的「乾貨」,你就知道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了。
  • 【情感心理】熬夜上網 痴迷網購 「老年人網癮」為哪般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梁佳求助,稱75歲的父親每天熬夜上網,凌晨了都不休息,一玩就是幾個小時。張先生擔心過度上網會危害父親的身體,父親又不聽勸,於是,他只好向心理諮詢師求助。 張先生說,當初教父親用手機上網,本是擔心老人平日裡無聊。張先生的母親去世後,父親獨自一個人生活。為了方便父親與他人溝通,他特意給父親買了智慧型手機,父親還到老年大學的智慧型手機班學習。之後,父親平日裡有時間就在網上看新聞,或者用手機玩玩鬥地主、象棋之類的簡單遊戲。
  • 關於「性」的心理遊戲
    這裡要說明的是,首先,這個遊戲的發起者一般是女性,但男性也可能玩這個性冷淡遊戲。妻子玩這個遊戲時,會拿感情來要挾;而男人玩這個遊戲時,會拿倫理道德來威脅妻子,大概意思就是對妻子說:表現出性慾望的女人一定不是好女人。其次,並不是所有的性冷淡都是「性冷淡」遊戲,只有出現了「轉換」的情況才是心理遊戲。比如就像上面表現的那樣,性冷淡的妻子,卻用性來勾引丈夫,勾引了之後,又拒絕。
  • 如果人生是一場蹺蹺板遊戲,你會怎麼玩呢?
    每個人的生命一出生就會帶著這個蹺蹺板,有的人看見了,並有意識的去玩它,讓它在生命中儘可能變得好玩,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在玩,無論開心、傷心,好和壞也都湊合的玩了一輩子。在這段「蹺蹺板」遊戲中,我們沒有任務的背負,也不需要像誰證明,更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我們還沒有開始進入學校,沒有人給我們要如何玩的規矩,我們有自己的玩法,為自己生命體驗創造喜歡的玩法,沒有輸贏、沒有對抗、沒有好壞、更沒有評價,只為自己而玩,為體驗而玩,為樂趣而玩。
  • 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遊戲-(第一節)
    B:嗯,好……(同樣鬱悶中)這個遊戲是不是感覺有點熟悉,那這個遊戲叫什麼名字呢?我相信一定有小夥伴想到了,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第一個遊戲:「你為什麼不—是啊,但是」遊戲。在前一個例子裡,我們是以「失眠」為例子,這裡的例子是「最近累死了」。
  • 《人生模擬器》遊戲怎麼玩 遊戲特色介紹
    導 讀 人生模擬器:中國式人生是一款有趣的模擬養成遊戲,遊戲中VIP很重要,那麼vip該怎麼玩,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自我認識的五個心理遊戲
    這並不是我的無情,你可以不玩這個遊戲,可是人生的遊戲你不能不玩。     第五步,命運又在捉弄你,現在你又遇到了人生的重大變故,在你剩下的四樣最珍貴的東西中,你還得去掉一樣,實在是沒有辦法。不管你有多少怨言和不情願,請你遵照遊戲規則,用你的筆,把四樣當中的某一樣塗黑。
  • 極地萬米高空傘降 俄空降兵如此拼命為哪般
    極地萬米高空傘降 俄空降兵如此拼命為哪般 2020-06-19 10:30:01 解放軍報中國青年網 小 大
  • 人生是場遊戲
    人生是場遊戲,快樂是目的,過程是本身,結果怎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玩得精彩,玩得開心。每次坎坷挫折都是命運為你準備的鎧甲,一次次增強生命的抗擊打能力,一次次應對生活更大的暴擊,若沒有了這些殘酷的考驗,當生活的苦難忽然來襲,沒有人生的盔甲,沒有一點防護裝備的你,那顆裸露的心怎能承受人生狂風驟雨的侵襲?人要學會在逆境中崛起,在挫敗中強大 才能在人生這場遊戲中遊刃有餘,從容不迫。
  • 3款讓你玩了之後懷疑人生的黑暗遊戲
    很多人玩遊戲是讓自己在閒暇時間得以放鬆,是一種娛樂方式。
  • 遊戲人生,人生遊戲!
    近幾年,由於電子競技的火爆,再加上手遊不斷的創新,相信「遊戲」這兩個字你一定聽過,也許你現在還在玩著一款或者幾款遊戲,那麼你認為遊戲和人生是怎樣的關係?你又是怎樣對待遊戲的?①遊戲人生遊戲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學習生存的第一步。
  • 閒看雲起:「退而不休」,汲汲名利為哪般
    原標題:閒看雲起:「退而不休」,汲汲名利為哪般  2月9日下午,中央第二巡視組組長劉偉、副組長李熙向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巡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反饋了專項巡視情況。巡視中發現,幹部人事工作不規範,有的幹部「退而不休」。
  • 年輕人:我想當網紅,不,你不想
    隨著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近年來「網紅」興起,直播帶貨也在行業風口獲得了很多的紅利,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年輕人的價值取向,很多年輕人,包括很多大學生都嚮往自己畢業後不找工作,當網紅來謀生,做一個自由職業者。甚至還有高校專門設置了網紅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