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當今生活壓力越來愈大,以前只要吃飽穿暖就能滿足,但現在月薪上萬都不敢說自己很厲害。
壓力是導致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當下很多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陷入焦慮會出現這些表現:
過度擔心
有人說抑鬱症是對過去的悔恨,焦慮症是對未來的擔心。
他們容易把一些發生概率很低的事件,轉化為經常發生,總覺得自己會出現各種不好的事情。
廣泛性焦慮症的特點就是思慮過多,如果一個人過度擔心超過兩周,就可以考慮是否患上焦慮症了。
睡眠質量下降
幾乎所有的神經症都會出現睡眠質量下降的情況,而焦慮症更是如此,失眠最大的問題就是「焦慮」,所以一個人出現嚴重的焦慮時,最可能表現出失眠問題。
總是處於一種高度警覺的狀態
一項研究表明,社交焦慮症患者往往存在與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類似的重溫傷害現象,比如腦海中反覆重現以往被人嘲笑的畫面。
這些人總會覺得他人不懷好意,其實這是嚴重認知扭曲的表現。
缺乏自信,甚至自卑
一個人越沒有自信,他就越容易在困難和問題面前躊躇不前。
自卑、敏感的根源是在自己內心有個「我不夠好」的種子,害怕別人認為你不好。
如果別人認為你好你就認為自己好,如果別人認為你不好你就覺得自己不好,所以會害怕別人給你負面的反應和評價。
長期出現精神焦慮的人,大多數都有這樣的問題,自卑和自責長期困擾著他們。
總是在腦海裡幻想「萬一呢?」
焦慮症患者會不斷尋找確定感,而且有時候甚至是病態的。
對待問題總是需要絕對安全的感覺,常常他已經知道了答案,但他並不真的相信,至少沒有完全相信,預警性注意還在不斷地搜索「萬一……」,他也在不斷地防範或否定「萬一……」。
他們會把事情想的絕對糟糕,自己常常可以編導出一部恐怖片了。
認知絕對化,非黑即白
在《控制焦慮》一書中,埃利斯博士把所有導致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概括為了一種,就是絕對,應該,和必須的信念。
而這個絕對、應該和必須的信念,在生活中,會有三種具體的表現。
第一個是,對自己的必須信念
第二個是,對人際關係的必須信念
第三個是,對客觀世界和環境的必須信念
比如一女生被渣男耍了,然後就會偏執的認為所有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當一個人只能用單純的二元對立思維看待世界時,如果他沒有發生不好的事情還好,一旦有不好事情發生很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多數焦慮症患者都秉承這樣的思維模式。
那麼知道了這六種模式後,我們該怎麼解決呢?
1、學會接納焦慮
一個人越抗拒自己的負面情緒只會更加痛苦,負面情緒有時候是想告訴我們一些不良習慣,一味排斥只會把問題掩蓋的更深,所以學會接納痛苦是非常重要的。
2、調整不良認知
上述我提到了,認知扭曲是導致焦慮症的一大原因。
多種認知扭曲中,絕對,應該,和必須的信念是導致焦慮症最嚴重的扭曲思維。
解決這種思維也很簡單,就是把絕對的信念,調整為包容的,允許多種可能性的
把應該和必須,這種強制性的,控制的想法,調整為充滿希望的,充滿期待的。
3、尋找朋友幫助,說出來總比憋在心裡好
把痛苦講出來非常重要,看心理醫生起效的一大因素就是:傾訴。
有研究表明:心理諮詢師其實就是一個傾聽者,來諮詢的人把自己的遭遇敘述清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了。
4、參加運動,尤其是慢跑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強調慢跑對緩解神經症有巨大幫助,當我們參加體育運動時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而且還會促進分泌多種健康腦神經遞質,對緩解焦慮非常有幫助。
你經常焦慮嗎?上面的幾點,你佔了幾條?#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