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晨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01
察言觀色是人際交往中一項很重要的法則。
其實不難發現發現,生活中那些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往往更受別人的歡迎。
要想很好地掌握這項技能,需要有足夠多的閱歷。然而,對於一些涉世未深的人,如何能在段時間內學習到這些知識,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個求職者可能不會敗給專業技能,但是極有可能因為不懂察言觀色而不被錄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如果一個人對你作出這些行為,那你就要小心了,他極有可能是想要拒絕你。
02
對你說的話總是很輕易地點頭
心理學家說,
當一個對你的性格、目的所知不多的人,對你的請求顯示出聞一知十的態度,通常是不想讓你繼續說下去。
我們在與人交談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
當我們請求別人的幫助時,話還沒說到一半,對方就立馬回應你,表示自己知道了,其實心裡並沒有答應你,事後也會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
而正常情況下,當你向別人提出自己的請求時,他肯定會根據這件事情的難易程度,來考慮自己要不要幫忙,而不是在你話說到一半的時候,就立馬給予回應。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就不要對對方抱有太大的希望,一味地等待只會耽誤自己的事情。
所以,當你聽到對方輕易答應你的要求的時候,要給自己留點心眼,不要被這種表象所迷惑。
03
總是向你提出一些問題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
在一個心理諮詢中心來了一位求助者,他和醫生說道,
由於前段時間創業失敗,所以現在,他很害怕別人詢問他的事情。
有時候遇到熟人就假裝沒看見,實在沒辦法就不斷地詢問對方現在怎麼樣,因為一次創業失敗,他從一開始的不愛說話,變成了現在人們所謂的「話癆」。而他做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給別人開口的機會。
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健談者,都是想積極地表現自我,他們有可能是在選擇逃避問題,提前將問題重點引到你的身上,這也是他們為了掩飾自己而放出煙霧彈。
所以,既然對方有這種表現,那就順其自然,不要過多地發問,畢竟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如果你認識不到這一點,很可能會給別人帶來不愉快。
還有一種情況是,
當你在和別人講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時不時地在中間穿插一個小問題,當然,這個問題與你講的事情無關。
如果頻繁出現這種信號,你就要小心了,因為對方很可能想要提前結束這個故事。
所以,這時候就不要再繼續說了,該是換話題的時候了,因為即便是說了,也沒有多大意義,反而還容易惹得對方反感。
04
對你表現得特別的熱情
一般來說,我們對一個人熱情,傳達的是一種「你很受歡迎」的意思,是對對方予以肯定。
但如果一個人對你熱情得有點反常,那這時就要小心了,他很可能想要拒絕你。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防衛機制,我們稱之為「反向形成」,意思是指想法和行動有相反的表現。
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遇到。
一個人對一個異性感興趣,但可能對他(她)特別的冷淡;對一個人特別的憎恨,卻表現得特別的熱情。
有過這樣一個案例:
小雅初入公司,因為缺少業務經驗,所以遇到不懂的問題經常向別人請教。
小王和小雅挨得比較近,同時是公司的老員工,再加上小王看起來比較面善,所以,小雅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喜歡找小王。
剛開始還好,但是次數多了,小王難免會有點不耐煩,而且有的問題小雅之前已經問過一次。
因為幫助小雅,小王的工作進度明顯慢下來了,每天還要加班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
小王本想拒絕,但是看小雅是個女生,一個人來大城市打拼也挺不容易的。於是,他抽了個時間,主動找小雅,把之前小雅問他的問題全部羅列了一遍,邊說答案邊讓小雅記。在他看來,一次性解決問題才是眼下最要緊的事。
所以,懂得察言觀色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要。
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多注意傾聽,這不僅會成為我們情商的一個加分項,還會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
相反,如果不能理解這種心理,誤把討厭當喜愛,則會讓雙方都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
為了試探對方的熱情是真誠,還是演戲,有時要不露聲色地改變話題進行觀察。
凡事三思而後行,多給自己留點「心眼」,不要讓自己處於一種被動的局面。
關於作者 | 心理學研究者,專注於個人成長,分享各類心理學知識。喜歡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