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年輕人的潮流聚集地,
匯聚著外表硬核內裡柔軟又沁甜的人。
這裡有最前沿的新潮趨勢,也有最獨特的的小眾文化;
這裡有新人類的新觀點,也有以設計引領文化專業分享;
這裡有這個時代的紅與黑,也有屬於青年的燃與喪。
青春是一顆硬糖,甜蜜也硬核。你是什麼口味?
立秋已至,夏天真的真的過去了。
從盛夏時期出道的兩組女團,就在初秋,即將發行她們的第一張EP。
在THE9和硬糖少女303的宣傳照中,她們不約而同的使用了黑白色系。從成員們的造型,宣傳照的設計,到成員們的表情,都充滿態度。酷和帥氣,是她們首張EP在視覺上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這就讓我們不禁開始期待,屬於中國女團的Girl Crush風格要來了嗎?
什麼是Girl Crush
Girl Crush,在英文本義中指的其實這個詞在英文中代表的是一種女孩兒之間的欣賞,是一個女孩對另一個女孩的仰慕和喜愛之情。但這個詞在韓國文化中傳播得更加廣泛些,也歸功於韓國將Girl Crush風格走出來的女子團體們。
而產生這種女生之間仰慕之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比如說鮮豔張揚的發色,霸氣的妝容,個性前衛,大膽獨特的穿著等等,都是Girl Crush風格體現。
但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打動粉絲的一點,往往是女團們身上與生俱來的性格魅力,而這些魅力往往是與「由內而外的自信、灑脫的帥氣、有態度的酷」相關聯。
這些魅力,已經完全從傳統的女孩魅力的定義中跳脫出來,女孩魅力不再僅僅是甜美、安靜、溫柔等等,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自由態度,更加能引起女孩對女孩之間的欣賞之情。
(2NE1)
(BLACKPINK)
2NE1被認為是第一個為這種風格開疆拓土的女團,隨後師妹BLACKPINK也繼承了這股Girl Crush的勁兒。
(Red Velvet)
Red Velvet則是出道就貫穿了red和velvet兩種概念,但每一次的回歸red和velvet風格也不完全割裂,甜酷皆有。
直到現在,Girl Crush風也不僅僅是帥,能打動女孩的甜酷人格魅力也是其特質之一。
THE9和硬糖少女303的
Girl Crush
摩登,描摹反叛印象,是THE9黑白預告寫真的明顯風格。
而MV預告復古與未來交織的風格,成員們展現的更是帥氣有態度的一面。
劉雨昕、陸柯燃這樣中性氣質的偶像在THE9剛剛出道的時候就激起了討論。
像安崎這樣辣妹風格的女孩身上,我們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到的是「性感不是原罪」。
趙曉棠的「美杜莎」髮型,更是與乖巧的女性氣質背道而馳,長相甜美的孔雪兒在造型上也不完全是「甜」的。
以「框架無邊 守則無界」為概念的成團首張EP《硬糖定律》就充滿了衝破框架桎梏的理念。
硬糖少女303成團曲《BONBON GIRLS》概念先導Intro則是將「甜」和「酷」貫穿始終。喊出了「She is more than just young and beautiful, she is more than just a girl」的口號。
而girl crush風格不僅僅體現在視覺上,音樂上也與清新的、甜美風格的輕型音樂不同,電子舞曲與說唱是Girl Crush風的音樂載體,在聽覺上是更酷,更有態度的。
THE9的《斯芬克斯X謎》和《Not Me》,鮮明的電子舞曲風格和貫穿歌曲中的rap,無不展現著Girl Crush。
硬糖少女303的《BONBON GIRLS》也在甜與Girl Crush之間中和。
我們需要Girl Crush
文化反映社會,而流行文化更是可以快速直觀的體現社會的發展變化及需求。
探究Girl crush風格的風靡及其原因,和女孩們更加愛自己、體會到了自信的重要、逐漸擺脫男性凝視、以及女性主義的主張逐漸深入人心都緊緊相連。Girl crush風格的女團,就是這些觀念的一個展現(representation)。
約翰伯格在《觀看之道》中寫到:
「從孩提時代開始,她就被教導和勸誡應該不時觀察自己。於是,女性把內在於她的「觀察者」(surveyor)與「被觀察者」(surveyed),看作構成其女性身份的兩個既有聯繫又是截然不同的因素。
她必須觀察自己的角色和行為,因為她給別人的印象,特別是給男性的印象, 將會成為別人評判她一生成敗的關鍵。別人對她的印象,取代了她原有的自我感覺。」
也就是說,長久以來,男性被權利賦予了「看」的特權,而女性往往是「被觀看」的一方,於是,被觀者會體會到觀看者目光帶來的權力壓力,從而用觀看者的喜好和審美來要求自己,以衝擊掉這些權力壓力。
長久以來男性凝視的後果之一,也正是一部分女性開始通過內化男性的喜好和審美進行自我物化。
而Girl Crush風格的女團出現,就是衝破了迎合男性審美的女性藝人風格,為女孩的多元氣質賦權,吸引的也大多是女性粉絲。
女團成員們身上的氣質,是突破性的,是女性們仰慕和想要得到的。在女性主義相對沒有那麼的發達的東亞地區,Girl Crush風格女團會是衝破桎梏的推動者嗎?
撰文/編輯:Joy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