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是居酒屋的故鄉,根據平成18年(2006年)的《外食產業統計資料集》統計,東京有超過2萬3千家的居酒屋和啤酒屋,除以東京的人口數,平均546人就有一間。居酒屋這種形式的餐飲店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們得回到2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
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根據幕府的報告,有近2千家居酒屋,除以江戶的人口數,約553人有一間。這樣的比例與前述現在東京的情況十分接近,由此可見居酒屋是超越時空的存在,是東京人生活的重要場所。而江戶時代的居酒屋也反映出日本近代社會文化的轉變:外食的興起與燦爛的庶民生活。而從飲食文化來看,很多影響仍具體展現在當代的日本。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結束日本的戰國時代,開啟了以江戶為首的新時代。江戶作為一個新興的城市,很多「參勤交代」的武士必須到江戶述職。除此之外,當時各階層的人也聚集至此,其中多是招募而來的男性,這使得江戶成為一座非常陽剛的城市。男性在工作結束之後會去哪兒呢?不是到紅燈區吉原遊玩狎妓,就是找買酒的地方。
江戶販賣飲食之處被稱為「煮賣茶屋」,提供簡單的飯菜和湯品、茶類等飲料。但問題來了,當時的房子主要為木造,而營業經營餐廳必須用炭火,風勢一大,一不小心就容易燒起來,往往引起連環大火。從德川家康定都江戶之後到十七世紀中期的五十年間,大小火災不斷,這對居民而言,比戰爭還可怕。
其中最有名的「明歷大火」發生在17世紀中期,在寒冬的一月連續燒了三天,江戶城一半被燒毀。據說燒死10萬兩千百餘人,比後來的關東大地震和美軍空襲死亡人數還多。大火之後,幕府重建江戶,除了擴大道路、加強防火演練之外,還頒布了夜間營業的禁止令,規定茶屋晚上六點以後禁止使用燈火和販賣飲食。然而,幕府的宵禁阻止不了茶屋的生意,因為晚上還是得吃飯,除非大家都回家自己煮,不然禁令只是枉然。
可為什麼幕府的禁令無法執行?當時的人真的就那麼喜歡外食而討厭回家煮飯嗎?這是因為在男女比例極度不平均的江戶,外來人口大部分都租房子住,江戶時代中期的租房率高達70%(現在東京的租房率約50%),租房子本來就不方便下廚,加上當時缺乏冰箱,也沒有現代的水龍頭、瓦斯,所以江戶人多賴外食,可以說是近代以前最大一批外食的族群。
「居酒屋」為什麼不直接稱「酒屋」,而要加一個「居」字?熟悉日文的人知道「居」的意思是指在裡面,在酒屋裡面就是「居酒屋」,從茶屋獨立出來的居酒屋重點在於酒。到居酒屋的人一般收入不高,不可能喝太貴的酒,所以想喝到便宜、划算的酒,這成了居酒屋誕生的重要契機。
江戶的酒從何而來?主要從近畿,也就是京都附近運送過來。日本近世釀酒業最大的改變就是發明了「諸白」的製作方式,這是指麴米和卦米都使用精細處理過的白米。而「入火」(一般清酒在釀成後會以兩次低溫殺菌法使殘存酵母菌喪失活力)方式的發明,也使得清酒的保存期限變長。保存方式改良之後,加上使用大型的釀酒槽,開始能大量生產品質好且便宜的酒,便為清酒工業打下了基礎。
近畿地區製造的清酒要運送到江戶,以往採用陸運,但是曠日廢時,加上江戶對酒的需求量大增,便改為速度快且運送量大的海運,由關西神戶附近的「灘」(今日神戶東面的海灘)運送至江戶。除了從關西運送大量的「灘酒」至江戶,愛喝酒的江戶人也開始製造當地的「地酒」。
© oarranzli @flickr CC BY SA 2.0
19世紀前半,江戶市民每年喝掉約90萬樽的酒,如果換算成公制,超過5萬6700公升,除以當時江戶的百萬人口,每人每天喝掉了155毫升的酒。現今的東京人每天只喝掉十五毫升清酒,如果加入啤酒、葡萄酒計算,每日300毫升左右,但不管是啤酒或是葡萄酒,酒精濃度都比清酒來得低,可以想見江戶人當時多愛喝酒。
當時的大阪人賣酒賣到手軟,不僅關西人覺得關東人愛喝酒,連到日本傳教的傳教士對江戶街上的印象都是充滿了喝醉、嘔吐、倒地不醒的人。德川幕府後來發出禁令,五代將軍綱吉打算對製造酒類課較重的稅,使得酒價提升,然而受到強烈反對,令出不行,幾個月就廢止。
即便如此,德川幕府還是加強取締所謂的「酒狂」(爛醉如泥的人),如果因為酒醉而殺人者必處死,傷人者則嚴懲。要說為何打架傷人的事情如此之多,或許是因為男女比例相差太多的關係,江戶男兒只能在下班之後靠買醉度過煩悶的日子,常常互看不順眼就大打出手。
當然,江戶人大量喝酒,也與居酒屋的營業時間有關。現在很少看到早上營業的居酒屋,即使有也很少賣酒。但江戶時代的居酒屋一早就開始營業,而且提供酒。除此之外,不少通宵營業的居酒屋多開在「遊裡」旁邊,什麼是遊裡?就是官方認可的吉原,有藝妓、娼妓等,是男人晚上遊玩的地方。吉原是官方認可的場所,但還有所謂的「岡場所」(私娼寮)。歷史紀錄中,江戶有69處私娼寮,雖然沒有得到官方許可,一樣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居酒屋多開在遊裡與岡場所旁邊,供尋芳客補充體力。
「酒屋」只賣酒,而且不提供坐椅和小菜,但居酒屋則結合了飲食與喝酒的需求。現在東京的居酒屋,其菜單都各有特色,有些還有主題性,而江戶時代的居酒屋菜單又如何呢?先這麼說好了,當時的居酒屋有點像自助餐店,只是增加賣酒的服務。
© Dick Thomas Johnson @flickr CC BY SA 2.0
菜單中,「吸物」和「取餚」是最重要的菜式。現在日本料理的「吸物」指的是清湯,但是江戶時代指的是「一汁三菜」,汁指的是味噌湯,三菜則是居酒屋所準備的三道特色小菜。除此之外,還附贈飯。而「取餚」按字面的意思就是用手取來吃的菜餚,但是在居酒屋則有特別的涵義,指的是下酒菜,希望客人不會因為空腹喝酒而傷胃。
居酒屋提供的肉類就是江戶灣捕撈的新鮮漁獲。現在生魚片中的「王樣」—— 鮪魚,在江戶時代是較廉價的魚類。例如《匯軌本紀》提到:「鯛魚是獻給諸侯的,鮪魚則是下賤的食物。」
居酒屋顧客多為庶民,自然無法提供太高級的魚,所以鮪魚生魚片是屬於居酒屋的料理。另外,也流行「蔥鮪」,是將鮪魚邊邊角角的肉剁碎,混著蔥一起吃。(日本上層階級不太喜歡吃蔥這種味道較重的食物,較低階層的人才吃蔥。)而現在常見的關東煮,要到江戶時代晚期或明治時代才出現在居酒屋中。
© ajari@flickr CC BY SA 2.0
如果看文字敘述不過癮,想一窺當時居酒屋的氣氛,不妨等疫情過後到東京的「鍵屋」走走,那裡仍維持者大眾酒場的感覺。創業於明治時代的鍵屋,原建築已經完整地移到江戶東京建築園,木造的建築裡擺放著塌塌米、斑駁的桌椅,仍可感覺懷舊的古意氣氛。
居酒屋從江戶時代庶民階層(甚至略低於庶民)消費的場所,到現在成為白領階級們下班之後的去處,不管是江戶時代還是現代,居酒屋給人的氣氛總是輕鬆、自在的。那裡的食物不算太貴,也不強調珍貴或太花俏的菜式,這樣的氣氛讓人們在工作後得以放鬆心情。
編譯來源: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31839
品樂侍酒,集品樂全媒體、品樂侍酒學院、楹東貿易於一體,意在為酒類專業人士及品飲愛好者搭建酒類知識、信息分享平臺,供應鏈平臺,並提供相關問題專業解決方案。
品樂全媒體,通過線上微信公眾號、微博、各大視頻平臺官方主頁、《舌尖上的清流》系列品牌紀錄片,線下日本酒大賞、晚宴、比賽、雜誌等多方位、多層次的呈現形式,實現酒類專業知識、文化、生活方式的推廣。
品樂侍酒學院,網羅國家人社部備案中國最知名侍酒師和酒類專家逾40位,國際大師級專家顧問3名,以定期開展的清酒、燒酒、烈酒、葡萄酒等專業課程;品鑑會、大師班等面向各類群體的餐酒類活動實現專業人才培訓和酒類文化普及。
PINSAKE線上清酒旗艦店為品樂旗下酒類嚴選部門,集合超過200款風格各異日本酒、葡萄酒、烈酒等,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酒類甄選平臺。
品樂旗下楹東供應鏈公司,從酒款供應、酒單設計、成本管理、餐酒搭配等多角度,為高級餐飲、日料市場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品樂侍酒 清酒跨境品牌體驗店」是江蘇省首家日本酒體驗店,位於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內單體最大商業綜合體 —— 蘇州高鐵吾悅廣場。
目前,品牌體驗店在售日本清酒、果酒、燒酒、威士忌等共計60餘種,包含獺祭、山崎尊皇、澤田白老、賀茂鶴、黑龍、蓬萊泉等品牌,涵蓋6大不同風格產區,近20個府縣,風格多樣。
作為首家體驗店,還將定期舉辦各類線下品鑑會,為消費者提供全面了解日本酒的機會。
店鋪地址:
蘇州市相城區相城大道3188號吾悅廣場1063-2商鋪
品樂侍酒 清酒跨境品牌體驗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