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醫療科技全程助力,《臨床試驗機構SAE/SUSAR報告管理流程...

2020-12-13 中華網科技
       前言:6月19日,由CCHRPP牽頭、RDPAC和太美醫療科技共同參與組建的聯合專家工作組起草並發布了《臨床試驗安全性報告工作指引(試行版)》,隨後引發了近萬名行業同仁的關注與討論。為了幫助廣大的機構和倫理老師在工作中更具體地參考和應用該指引,CCHRPP再度與RDPAC、太美醫療科技攜手合作,共同組織專家工作組起草本次SOP模板,並發布如下。

共識專家團隊:

白 楠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曹 玉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陳曉雲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陳勇川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

樊興芳 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範僑育 RDPAC PV工作組/輝瑞製藥

蔣發燁 廣東省人民醫院

吉 萍 深圳市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

江一峰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劉海濤 瑞士衛森醫藥諮詢

陸 麒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沈一峰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盛艾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沙莉莉 南京鼓樓醫院

唐 雪 RDPAC PV工作組/輝瑞製藥

萬幫喜 太美醫療科技

王美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王 靜 RDPAC PV工作組/拜耳醫藥保健

汪秀琴 江蘇省人民醫院

吳 蕾 RDPAC

熊寧寧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夏鬱松 RDPAC PV工作組/諾華製藥

許重遠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嶽 淼 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說明:1.本SOP模板由CCHRPP提供,供各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參考;2.本SOP模板中包含多種流程選擇,在有多種流程選擇時以【】進行區分;其它的流程選擇在{ }中列出;3.對SOP模板的使用說明,以斜體字在{ }中列出;4.本模板中,向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遞交SUSAR報告的流程,以申辦者向研究者報告,研究者審閱後向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遞交。

臨床試驗機構SAE/SUSAR報告管理流程

版本:

日期:2020-7-20

說明:

本SOP模板由CCHRPP提供,供各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參考;

本SOP模板中包含多種流程選擇,在有多種流程選擇時以【】進行區分;其它的流程選擇在{ }中列出;

對SOP模板的使用說明,以斜體字在{ }中列出;

本模板中,向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遞交SUSAR報告的流程,以申辦者向研究者報告,研究者審閱後向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遞交。

1.目的

本文件為滿足2020版《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及其他藥物臨床試驗相關法律法規、指南文件的要求而制定。

本文件規範了本中心開展臨床試驗時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填寫、報告,及安全性報告籤收閱讀、審查和提供回執的整體管理流程。

2.範圍

本文件適用於藥企申辦發起的,用於註冊目的的藥物臨床試驗。

本文件適用於研究者、申辦者臨床試驗相關人員(如CRC、CRA)、臨床試驗機構(稱作本機構)和倫理委員會人員(稱作本倫理委員會)。

本文件中安全性報告包括個例SAE報告、SUSAR報告及DSUR報告。

本文件適用於指導研究者填寫SAE報告至申辦者,以及研究者、本機構、本倫理委員會進行SUSAR報告的籤收、審閱及審查。

本文件不包括為處理SAE相關的調查、保險理賠等工作內容。

本文件不適用於器械相關的臨床試驗。

術語與定義

SAE(嚴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指滿足以下情形中一條或多條的不良事件:

導致死亡;

危及生命,指嚴重病人即刻存在死亡的風險,並非是指假設將來發展嚴重時可能出現死亡;

導致住院或住院時間延長;

永久或顯著的功能喪失;

致畸、致出生缺陷;

其他重要醫學事件:必須運用醫學和科學的判斷決定是否為重要醫學事件,可能不會立即危及生命、死亡或住院,但需要採取醫學措施來預防如上情形之一的發生。

SUSAR(可疑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pected Unexpecte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USAR):所有與試驗藥物或上市後藥品肯定相關或可疑的非預期且嚴重的不良反應。在一份SAE報告中如有多個事件,如其中一個事件滿足SUSAR標準,則該份報告被評價為SUSAR報告。

DSUR(研發期間安全性更新報告,Development Safety Updated Report,DSUR):依照ICH要求對研發中的藥物(包括已批准但仍在進一步研究的藥物)進行安全評估的定期報告的通用標準文件。

報告SAE:指的是研究者在獲知SAE後的一定時限內將SAE的相關信息傳遞至申辦者的過程。

分發SUSAR:指的是申辦者對SAE處理評估後,將判斷為SUSAR的報告遞交至所有參與同一個藥物臨床試驗的研究者的過程。

籤收閱讀:指的是研究者收到來自申辦者的安全性報告進行籤收和審閱,並生成回執傳輸至申辦者。

4.職責

5.流程

5.1流程圖

使用說明

本模板按以下流程撰寫:以申辦者向研究者遞交SUSAR,再由研究者向倫理與機構進行

遞交。如申辦者直接向機構與倫理遞交,需去掉上圖中的藍色線條,並將虛線改為實線。

5.2流程說明

5.2.1 SAE報告流程

在本中心開展的臨床試驗,研究者在獲知SAE後,使用標準化SAE表格,立即向申辦者書面報告。

申辦者按內部標準操作流程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判斷接收到的SAE報告是否為可疑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AR)。

5.2.2 SUSAR報告流程

申辦者將判斷為可疑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AR),不論是否為本中心發生,只要涉及的研究藥物在本中心開展臨床研究,均應快速報告給本中心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和倫理委員會,同時上報國家衛健委、藥監局。申辦者可使用標準化SUSAR表格進行報告。

倫理委員會針對收到的每一份SUSAR報告給出審查意見及建議。

【同時倫理委員會藥物安全專員應負責進行SUSAR報告的登記。】

5.2.3 DSUR報告流程

申辦者定期向研究者、本機構、本倫理委員會以及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提交DSUR報告。申辦者使用DSUR的執行概要進行遞交。倫理委員會在收到DSUR後將進行審核。

6.報告要求

6.1概述

本文件中涉及的安全性報告類型、報告途徑及時限等要求總結如下:

{使用說明:如果使用信息化系統,且信息化系統可以支持,則按以下要求執行}

6.2流程要求描述

6.2.1 報告填寫與確認

按照ICH E2B(R3)標準欄位進行SAE信息的填寫。

研究者對SAE報告進行審核,確保報告內容完整、準確,進行審閱、進行必要的修改,完成嚴重性判斷及因果評價,以供申辦者評估。

6.2.2 報告時限

研究者應在獲知SAE的24小時內(除方案另有規定)將報告發送至申辦者。

針對SUSAR報告,申辦者應當遵循7天和15天的快速報告要求向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遞交。即:

(1) 對於致死或危及生命的SUSAR,申辦者應在首次獲知後7天內遞交,並在隨後的8天內報告、完善隨訪信息(申辦者首次獲悉當天為第0天);

(2) 對於非致死或危及生命的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AR),申辦者應在首次獲知後15天內遞交。

DSUR報告按年遞交,時限與向CDE遞交DSUR相同:數據鎖定點後60天內。

6.2.3 回執確認

所有遞交動作均應有回執:

(1) 申辦者收到研究者報告的SAE後,向研究者發送收到回執;

(2) 申辦者向研究者、本機構、本倫理中心分發SUSAR報告後,均應獲得相應的回執,以作為有效送達之證明。

【接收者通過郵件進行回復,確認已收到,並審閱該安全性文件。郵件的自動回復,不可以作為有效回執。】

{當使用信息化系統時,可以使用電子籤名作為查閱的回執。【通過信息化系統進行安全性報告的分發,所有接收者按照系統操作指引進行審閱並電子籤名。電子籤名內容包括:手寫籤名圖片+籤名時間+此籤名的含義】}

6.2.4盲態保持

申辦者在向本機構、倫理委員會及研究者遞交資料時務必應保證信息的盲態(研究者破盲除外)。

6.2.5 安全性信息分析

【本機構及倫理委員會藥物安全專員將查閱整理的安全性信息Excel表了解SAE發生的總體情況,並判斷是否有預警信息。】

{使用說明:當使用信息化系統且信息化系統功能可支持統計分析時,通過系統中的分析統計功能關注潛在風險【本機構及倫理委員會藥物安全專員將藉助信息化系統功能判斷是否有預警信息。】}

必要時將召開倫理會議審查安全性信息。

6.2.6安全性報告接收路徑

7.參考文件

1) 《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2020,NMPA及衛健委

2) ICH E6 (R2)Good Clinical Practice,2016,ICH

3) ICH 《E2B(R2)安全性消息處理和個例安全性報告技術規範》,2018,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4) 《藥物臨床試驗期間安全性數據快速報告標準和程序》,2018,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5) 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關於藥物臨床試驗期間安全性數據快速報告標準和程序》有關事項的通知, 2018,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6) ICH E2F Development safety update report,2011,ICH

7) Guidance for Clinical Investigators, Sponsors, and IRBs.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to IRBs — Improving Human Subject Protection, 2009, FDA

8) 臨床試驗安全性報告工作指引(試行版),CCHRPP,2020

文章原創來於:C&R專家工作組    
文章來自:(搜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設 智能臨床試驗平臺(GCP...
    助力臨床試驗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是太美醫療科技打造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的重要一環。眾所周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藥物研發的最前線,也是確保臨床研究質量、維護受試者權益的最重要保障。要想實現藥物臨床試驗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數位化,機構信息化建設不可或缺。
  • 太美醫療科技攜手權威機構,多方共建臨床試驗全國受試者身份識別...
    2020年7月10日,廣東省藥學會粵港澳Ⅰ期&BE(一致性評價)臨床研究平臺(以下簡稱「粵港澳聯合平臺」)、湖南省藥物評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與嘉興太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美醫療科技」)三方在廣州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啟動藥物臨床試驗全國志願受試者身份識別系統資料庫聯合建設項目。
  • 太美醫療科技與復星達成信息安全戰略合作,共建企業信息安全體系
    近日,復星集團總部與太美醫療科技籤署信息安全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將圍繞雙方的信息安全能力共享與共建展開。隨著醫藥行業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諸多醫藥企業採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藥物臨床試驗的數據採集、處理、分析及存儲,極大提升了醫藥企業的研發和運營效率的同時,對信息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為一旦發生數據洩露,不僅影響醫藥企業的公眾形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還會損害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構建更強大、穩固的信息安全防線,復星集團與太美醫療科技攜手開展了此次合作。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諾誠健華首款創新藥宜諾凱®(奧布替尼片)獲批...
    近日,北京諾誠健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宜諾凱®(奧布替尼片)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適用於治療:(1)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基於與諾誠健華的長期友好合作,太美醫療科技影像科學事業部為宜諾凱®(奧布替尼片)多個適應症的臨床試驗提供全程獨立影像評估服務(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IRC),助力藥物順利獲批。
  • 邁威生物科技與太美醫療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3日,邁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與嘉興太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美醫療科技」)雙方一致同意就臨床研究系統及服務開展長期的戰略合作並籤訂合作協議。公司總裁劉大濤博士與太美醫療科技CEO趙璐合影公司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隨著對產品線的深入布局和快速推進,臨床試驗項目數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對規範化管理及信息化需求更為重視。
  • 太美醫療科技行業訪談:SMO標準化是當務之急,平臺化發展或成趨勢
    隨著中國加入ICH以及本土創新藥物研發力量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在中國開展,這也帶動了中國臨床試驗配套服務行業的繁榮,SMO就是其中的代表。SMO是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的縮寫,意為臨床機構管理組織(有文獻提到,翻譯為「現場管理組織」),主要職責是協助研究者開展臨床研究試驗。
  • 36氪首發|「太美醫療科技」獲超12億元F輪融資,騰訊、高瓴創投、雲...
    與此同時,「太美醫療科技」已於2020年9月11日由嘉興太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太美醫療科技(以下簡稱「太美」或「公司」),36氪對其有過多次報導,它專注於信息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為醫療行業提供SaaS解決方案,以加快醫藥研發速度,降低成本。
  • 24天,116項臨床試驗,國內醫療機構做哪些抗擊新冠肺炎的嘗試?
    在本文所及的最後一個工作日,臨床試驗註冊數量達到峰值18項。湖北省內醫療機構承擔近三成臨床試驗研究者單位所在省市對比全部116項臨床試驗中,研究者單位屬於湖北省內醫療機構的臨床試驗共38項,剩餘78項臨床試驗則由包括廣東省、浙江省、四川省等在內的24個省市轄區內醫療機構牽頭
  • 太美醫療衝刺科創板:累計融資超30億元,騰訊、經緯持股逾10%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Stone Jin據IPO早知道消息,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美醫療」)於9月末已同華泰聯合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今年9月11日,太美醫療已完成股份制改革,由嘉興太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的太美醫療是一家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業務覆蓋醫藥研發、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領域。
  • 南昌市第三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正式進入備案新時代
    2020年11月16日,繼醫療器械備案52個專業後,南昌市第三醫院成功在國家藥監局管理信息系統中完成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備案號「 藥臨床機構備字2020000828 」。此次備案六個藥物臨床試驗專業:腫瘤、內分泌、呼吸、小兒呼吸、心血管、消化專業。
  • 迅佳科技CDMO一體化平臺,四大核心優勢,助力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發展
    這其中每個環節都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如廠房的規範性、原材料的穩定性、樣品能否通過註冊檢驗、產品臨床試驗效果能否達到預期設計等。醫療器械企業的每一款新產品,從研發到生產、銷售,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 仁迅科技「iTrial Genies 智能數位化臨床試驗平臺「正式發布
    8月28日,上海仁迅科技與上海凌先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江蘇南京紫東創業園區在無錫舉辦首屆《智慧臨床研究論壇》,暨iTrial Genies智能數位化臨床試驗平臺產品發布會,邀請了監管機構、研究中心和企業研發的資深專家,從不同的視角分享討論臨床試驗實施過程中的管理痛點及難點
  • CDSS行業報告:從評級深入臨床流程,疾步邁向二次跨越
    在此背景下,蛋殼研究院調研了15家CDSS相關企業,結合當前行業發展階段、政策現狀、市場格局等,推出CDSS行業報告,分析商業化進程、商業模式、市場空間等,便於企業、投資機構和醫療機構更好地觀察發展趨勢。
  • 疫情下如何開展臨床試驗?解決這個問題的企業價值400億-虎嗅網
    我國在2003年頒布了《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作為臨床實驗的管理規定,之後一直沿用至今。在臨床試驗的整體流程中,除了研究者和受試者之外,實際上還有大量的其他工作人員參與其中。臨床研究管理系統(CTMS)在臨床試驗的整體管理上,臨床研究管理系統已經成為了臨床試驗開展的必備工具。臨床試驗的相關人員會根據授權上傳自己監控的相關信息,包括入選情況、隨訪情況、不良事件報告、監察情況等。
  • 飛利浦最新全流程及突破性健康醫療解決方案亮相2020 CMEF
    全球健康科技創新企業荷蘭皇家飛利浦將在展會期間展示覆蓋「精準診斷」、「介入治療」和「互聯關護」全流程的升級版數位化解決方案。該平臺可以集成到現有的科室或者醫院範圍的放射工作流程中,將嵌入在影像設備、流程管理、圖像識別、圖像後處理、輔助診斷、結構化報告、放射放療以及臨床大數據研究等各個環節的AI算法全部整合在一個平臺上,無縫嵌入臨床路徑的各個操作流程中,讓醫生和醫院的管理者可以隨時獲得充分信息,並自動匹配人工智慧工具,將數據轉化為具有意義的見解,支持診斷決策、改進流程、提高效率和質控。
  • 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市中心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進行監督檢查
    為加強全省藥物臨床試驗管理工作,加快提升藥物臨床研究水平,12月18日,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家組由山東省腫瘤醫院臨床藥物研究部劉志芳主任擔任組長,一行4人到市中心醫院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監督檢查。醫院執行院長、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李良出席,並介紹了醫院建設發展情況;院長助理、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登國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了匯報會。醫院藥學部主任、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主任司繼剛匯報了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建設和倫理委員會工作情況。
  • AI+醫療,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2月9日正式立項,2月19日這款新冠肺炎智能閱片系統就在「平安好影像」遠程診斷雲平臺上應用,2月21日起開始覆蓋到包括湖北省在內的全國各地1500家醫療機構,大幅提升了醫生的診療效率。在抗擊疫情中,平安科技的AI系統篩查出了有肺炎CT影像學特徵的疑似患者2萬多名,並輔助醫生進一步排查,累計智能閱片量超400萬張。
  • 創新醫療器械無先例可循,臨床試驗方案應如何設計?
    當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為激勵企業對醫療器械的研究與創新,2018年,國家藥監部門發布新修訂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該程序的實施,有利於促進醫療器械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推動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上市前臨床評價路徑主要有三種:免於進行臨床試驗、同品種比對、臨床試驗。
  • ...項臨床試驗「叫停」;中國新冠疫苗率先進入II期臨床試驗|醫線周報
    紐脈醫療是一家醫療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商,主要從事心血管三類植入醫療器械耗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東方華康醫療是立足於大健康產業發展前提下成立的大型康復醫療管理公司,以醫療產業投資、醫院管理為主業,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康復醫療服務。藥捷安康是一家植根於中國但具有國際視野的小分子新藥創製平臺公司。
  • 太美醫療科技新版企業LOGO正式啟用
    為了進一步增進太美醫療科技的視覺識別性,提升品牌形象,公司特邀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北京奧運委員會設計總監王敏大師為企業LOGO和視覺進行整體換新設計,在此,我們正式宣布,太美醫療科技新版企業LOGO於即日起(2020年10月21日),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