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忌諱的紙紮,在法國人眼裡卻是浪漫的藝術

2020-12-22 睿途旅創

提起紙紮,時常會讓人忌諱,或許因為它是傳統喪葬祭祀用品,在我們的文化價值觀裡是陰森晦氣的。

但事實上,紙紮又名「糊紙」,是一門集合扎竹、剪紙、裱糊、彩繪、紙塑等功夫於一體的傳統工藝,從北宋就開始盛行。

今年6月,法國人用中國紙紮,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凱布朗利博物館辦了一場名為「極樂天堂」的藝術展,還被法國的藝文指南雜誌評為「今年夏天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

展覽上除了傳統中式靈厝、阻嚇惡靈的「大土爺」、龍頭獅頭等這些傳統紙紮之外,還有西式別墅、中式茶樓、紅酒西餐、火鍋點心、 懷石料理、韓國石鍋飯……裡面的一桌一凳、一碗一筷都精緻得像實物,飯菜料理比自助餐還豐富。

更讓人驚訝的是,展覽上還有最新款的電子產品、洗衣機、電視等實用家電;奢侈品衣服、鞋子、包包等時尚單品,簡直就像陰間百貨商場一般。

策展人名叫朱利安,他被紙紮這一來自東方的古老傳統深深吸引。當他得知這些紙紮最後要燒掉,送給離世的親人朋友時,讓他覺得中國人對待死亡的想法很浪漫。在他看來,中國人燒紙是為了讓亡者在另一個世界也過得幸福,為了完成他們生前未了的心願,更是為了安慰活著的人。

紙紮與古代墓葬的殉葬俑的發展演變息息相關,最早的殉葬品都是用活人活物,後來人們意識到這種行為太過殘忍,最終人殉得以廢除,改以像人的俑陪葬。

在傳統道教儒家文化,以及外來的佛教文化的融合下,中國的喪葬與祭祀用品也出現新的形式。在造紙術成熟以後,紙張被廣泛運用到民間日常生活中,到北宋時期開始流行燒紙俑、紙馬,從此紙紮成為喪葬習俗藝術之一,遍及中國各地。

生者通過火化喪葬紙紮傳遞給死者的無限情義,讓法國人覺得相當浪漫。展出物品中的紙紮靈厝,也被這座博物館作為了永久收藏。

活著的人將人世間的衣、食、住、行及奢華的生活用品製成紙紮,焚化給逝去的親人,這種飽含對逝者無限追思與感恩的儀式與物品,感動了許多法國人。

誰不曾嚮往在往生之後,仍繼續享受在人間擁有的幸福?對於中國傳統民間文化而言,紙紮祭品的功能即在於此,透過火化傳遞給逝者,可以確保他們在陰間仍享有舒適的物質生活。

此次《極樂天堂》展覽從紙紮祭品的製作技術,到紙張象徵的意義,探討這種文化傳統的根源,並展現其在當代的變化,從而向這些神秘而詩意的作品致敬。

展覽中一座半人高的中式靈厝,是吸引最多人停下腳步觀賞拍照的展品。靈厝即「冥宅」,(閩南語中「厝」意指宅屋),是由臺灣傳承四代的百年紙紮老店「新興糊紙店」製作。

紙紮靈厝有精細的雕花與龍為裝飾,一磚一瓦都是手工製作。在傳統的靈厝裡,還會置放逝者的紙糊肖像以及厝契(房產證明),另有財產清單標明家人親友所給的金錢總額,以避免祭品被餓鬼所盜取。

而靈厝無論正面做得多精緻,背後都是空空地露出竹架。這種「有前無後」的設計就是要人們直面死亡,不要回頭,要向前看。

除了靈厝,還有中元節奉祀常出現的「大士爺」(尊稱為普渡公)。

民間傳說「一個人往生之後,若沒有親友替他舉行喪葬儀式又無人供俸,則可能變成餓鬼。這些危險的魂體通常會在陽世之人的夢裡作怪,帶來災難與病痛。」每一年中元節的紙紮和祭品,便是為了安撫這些孤魂野鬼。

在傳統奉祀中,「大士爺」就是傳說負責嚇阻孤魂野鬼的神靈,在農曆七月普渡之後焚化,他會將那些遊蕩的亡魂帶往地獄或天堂。

除了傳統的紙紮樣式,展覽中還出現了由臺灣「Skea天堂紙紮」製作的新型現代化生活的紙紮。

這家不是什麼百年老店,而是幾位20來歲的年輕人在2007年開的店。他們不做紙僕人、渡河橋、中式老宅這些傳統的紙紮,而是做最新款的手機相機、時裝奢侈品、環球美食等等,按照客人的意願把當下生活還原出來。

店裡第一件產品,是老闆韓小豔給自己外公做的日式溫泉旅館。

老闆說自己的外公生前一直很想去日本的和式旅館住一住,泡泡溫泉。而大家總跟他說等身體好點了就去,但最後心願未了他就走了。為此,老闆兩天兩夜沒睡,為外公做了一個帶露天溫泉的兩層小旅館,以幫助外公還願。

滑開旅館的木門,在榻榻米上有個小木桌,桌上放著外公愛玩的骰子和撲克。飯桌上有刺身,外公在夢裡告訴她想吃。床上的被子是真的布,上面的花紋就是外公生前被單的樣子。

外婆看著紙屋裡的每個角落,幾個月來總是在哭的她笑了。然後笑著,把這座紙旅館燒去給外公。

就從那一刻,老闆決定,要盡力把每件紙紮做得比實物還精緻。這不僅是圓亡者的心願,更是幫生者還原那份回憶,仿佛逝去的親人還在身邊,讓他們帶著這份回憶和思念,笑著活下去。

一些法國人在看過《極樂天堂》展覽後,都表示很訝異:「怎麼能用紙張將房子、物件做得這麼像,而且最後是要燒掉,送給自己逝去的親人朋友,並相信這樣可以帶給往生者如同在人間時享受的樂趣,甚至是一圓在世時未盡的心願。」對他們來說,這種行為實在是太藝術太浪漫了。

「千軍萬馬一張紙,萬丈高樓一支竹」,過去的匠人將如此簡單的材料,運用糊、繪、剪、折、雕、塑、寫等技藝,加以整修和裝飾,形成一件壽命短暫卻細緻逼真的立體物件,寄託著宗教的信仰,又或是生者對逝者的思念與祝願。

但紙紮,又不應該僅僅是摻雜宗教和死亡色彩的祭祀品,它還應該被視作擁有無限創作可能性的民間藝術,值得更多人的正視和欣賞。

文章素材來源旅客草堂,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聲明: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如內容或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後臺,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海睿途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註冊商標:睿途旅創)是專注於旅遊創意研發與實踐的專業機構。公司總部設立於上海,在丹麥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設有分支機構。公司由旅遊產品創新研發中心、策劃與規劃設計中心、創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塊組成,主營小鎮/鄉村/景區等各類策劃、規劃與創意設計、旅遊創新產品研發與IP輸出。

睿途理念: 小創意改變大旅遊

睿途使命: 以優質創意內容革新中國旅遊

睿途精神: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創新意識) Innovation thinking(創新思維)Innovation ability(創新能力)

相關焦點

  • 中國喪葬忌諱的紙紮,被放到法國博物館:中國人面對死亡浪漫至極
    當造紙術純熟之後,紙張逐漸被民間廣泛應用,在北宋時期紙紮的使用達到民間流行的最高期紙紮也從此成為了中國傳統喪葬習俗藝術。 二、紙紮被放到法國博物館展覽 《極樂天堂》的策劃是法國人朱利安,他表示,此次展覽舉辦的目的是為了探索紙紮藝術的根源,展現其演變與轉化,主要還是要向這些奇妙而詩意的藝術作品表示敬意
  • 中國人最忌諱的紙紮,為什麼在法國成為了浪漫的藝術展?
    在事死如事生的角度來看,世界上只有埃及可以和中國人相提並論,但比起埃及,中國人更加浪漫。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曾提到杭州繁華市場的「舒家紙紮鋪」「獅子巷口徐家紙紮鋪」。當時的人們可以私人定做各式各樣的「鮮花果品」「宮殿房屋」「僕人侍從」,其製作之精糧,叫人感慨萬千。
  • 我們忌諱的紙紮,卻被法國人放進了博物館:中國人的死亡是浪漫的
    傳統中式靈厝、阻嚇惡靈的「大土爺」、龍頭獅頭等等這些傳統紙紮少不了。圖片|PALACE PARADIS極樂天堂-臺灣祭祀紙紮文化還有西式別墅、中式茶樓,裡面一桌一凳、一碗一筷都精緻得像實物,紅酒西餐、火鍋點心、懷石料理、韓國石鍋飯……比自助餐還豐富。
  • 在中國令人驚悚的「扎紙」,被外國人看作浪漫
    主要指用於祭祀及喪俗活動中所扎制的紙人紙馬、搖錢樹、金山銀山、金鬥銀鬥、花圈等焚燒的紙紮品,它是為滿足民眾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種形式。扎紙作為獨具中國特色的民間文化,傳承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成為喪葬禮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哀喪、祀祭時,人們往往要借它來寄託對已故親人的哀思和美好的祈願。其實說起扎紙,也不全是哀傷,它也有喜慶、歡樂的一方面。
  • 中國人忌諱的紙紮爆紅巴黎!法國人拿它辦展覽,600萬老外搶著去打卡:太浪漫了!
    還是即使沒見過,但一提起就感到忌諱的存在?或許因為忌諱,除了逢年過節祭祖祭神我們會燒紙錢、紙紮,平時生活裡我們幾乎與它們無交集,中國民間流傳上千年的傳統工藝,正逐漸沒落。但今年,中國紙紮在法國火了。說到這,你一定也很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紙紮作品竟在法國這麼受歡迎?說實話,象君看完這些作品,一改以往對紙紮的「偏見」。
  • 中國紙紮——緬懷死人的藝術!卻登上巴黎時裝周,成為他們的珍品
    特別是紙紮沒到特殊時候是不會去買的,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平白無故買這東西很不吉利,也有著屬於它自己的禁忌。因為存在著這種觀念,所以無論是多麼漂亮精緻的紙紮,在中國人眼裡都是忌諱之物,難登大雅之堂,畢竟是燒給「死者」在底下用的。但是就是這樣一種讓人覺得晦氣的紙紮,在外國居然被認為是一種藝術,甚至紙紮還登上了巴黎的設計展覽!
  •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在國外火了,法國人觀後感嘆:中國人太浪漫了
    「紙紮」是我國古老的民俗,但因為傳統觀念裡碰這種東西被認為是不吉利,從而很少出現在市中心裡,估計很多人都沒親眼見過。不過在一些偏遠一點的鄉下地方,尤其是在清明重陽祭拜先祖逝者的日子,各式各樣的紙紮能讓人看花了眼。
  • ​中國人最忌諱的紙紮,竟被搬到法國國立博物館上展覽?這個在國內逐漸消逝的手藝,被老外評為「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
    Musée du Quai Branly是由法國總理席哈克提議,法國著名建築師Jean Nouvel設計的一座國家博物館,也是法國四大國立博物館之一,與艾菲爾鐵塔僅一步之遙。該館主要收藏和陳列的是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帶有原始藝術風格的文物,因此也是歐洲最大的非歐洲藝術博物館。
  • 燒給死人的紙紮,登上巴黎設計周,老外:中國人太浪漫了
    對於「死」,或跟「死」有關的東西,中國人一向十分避諱,這種避諱呈現在我們的車牌、手機號、辦喜事的日子裡,而且連諧音4也不行,因此更別說燒給已故之人的紙紮了,無論紙紮的外形有多麼精緻多麼好看,都難登大堂之雅,然而,如此被中國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紙紮,卻要登上
  • 中國上墳用的紙紮,榮登巴黎設計展!感嘆:中國人太浪漫了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文章字數|917字,閱讀約2分鐘卡布裡利博物館是法國四大博物館之一,緊鄰艾菲爾鐵塔。1996年開始規劃,歷時10年才正式建成。它也是法國唯一的「非西方藝術博物館」。匯集了來自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的原始藝術品,以及罕見的中國展品。最引人注目的中國展品是紙領帶。
  •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曾登巴黎設計展,外國人感嘆:中國人太浪漫
    甚至喪葬文化中的紙紮藝術竟然也流傳到國外,還曾經榮登了法國的巴黎設計展。當一群外國人看到中國葬禮用的紙紮品時,還發出連連感嘆,中國人太浪漫了。形態各異的紙紮品中國的紙紮藝術源遠流長。古時候,人們迷信,認為人死後,可以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所以棺木中常會放上死者生前喜歡的物品作為陪葬,越是富貴人家陪葬品越多,也越加的奢華。紙紮也是葬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在紙紮店買房買奢侈品,現實版尋夢環遊記攻略
    不同於以往的藝術展覽,今次這個藝術展的內容居然是國人忌諱的「死亡」話題,展出內容則是來自中國臺灣的百年老店「新興糊紙文化」和年輕品牌「Skea天堂紙紮」兩個團隊製作。但出乎意料,法國的展覽吸引了大波觀眾,他們對於中國殯葬事宜的一系列程序及道具產生了極大興趣。展覽中除了展示葬禮上會用到的各種紙紮道具,在結尾還有圍繞著祖先祭祀、以及免於受「餓鬼」騷擾的必行儀式,以科普眾人,例如中元節奉祀常出現的大土爺(尊稱普渡公)也出現在了展覽上。展場亦設有多媒體裝置,呈現喪葬紙紮祭品的製作過程與火化儀式,讓參觀者更能深入體會喪葬紙紮習俗的深遠意義。
  • 【寶盒諮詢】​紙紮||中國人的死亡是浪漫的
    紙紮,讓我們有機會去彌補。時至今日,看到紙紮我們也會覺得陰森晦氣。甚至碰到相關做這些的店也會低頭匆匆而過。但是2019年6月,法國人用中國紙紮,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博物館辦了一個叫「極樂天堂」的藝術展,被法國的藝文指南雜誌評為「2019年夏天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傳統中式靈厝、阻嚇惡靈的「大土爺」、龍頭獅頭等等這些傳統紙紮少不了。
  • 去法國工作就為了掙錢買奢侈品,對法國的浪漫藝術根本不必想
    其一、法國人瞧不起外來打工者!法國巴黎可謖世界上的浪漫之都、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革命之都,奢侈品之都,最吸引人的奢侈品才是國人的眾望所歸。但到那工作後,所謂的奢侈品似乎都將遠離打工者,基本上沒有任何關聯。
  • 中國人忌諱的紙紮在巴黎火了!法國人拿它辦展覽,600萬老外搶著去打卡:中國人太浪漫了
    ,有人當成寶」02「我們避而遠之的紙紮,變得越來越新潮了」每一件物品都格外精緻又逼真,看著它們仿佛在逛著大型百貨商場。為了兌現這個承諾,她想找人製作紙紮溫泉燒給外公,但是怎麼也找不到滿意的店,於是就自己動手,三天兩夜不眠不休,做好了一套擁有露天溫泉的小別墅。
  • 最忌諱死亡的中國人 卻把喪葬辦成了世界第一浪漫
    表示懷疑祖宗能否看懂中文而紙紮和花圈,更是走進了國外的藝術殿堂。憑藉精湛的神秘技藝和栩栩如生的造型,迷倒了一片老外。其實小的時候,我就對祭祖上的紙紮極為著迷。不僅紙紮,中國的花圈還被日本人開發出全新的用途——店慶。如果你在日本的街道上,看見一家店門口擺放著整整齊齊的花圈。千萬別急著害怕,那只是人家新店開張而已。
  • 中國人紙紮冥幣,登上巴黎時裝周?老外驚嘆:有這好東西咋不早說
    更是有的人,運氣好到沒朋友!中獎到手軟!新鮮事也是一件接著一件得來!對此你表示還認為這只是個例?殊不知這網站上幾十萬幾十萬的點擊量早已告訴你這從來不是例外!然而外國人對我們中華文化的熱衷程度可不僅僅局限在「紙錢「這一個上哦!這不我們同樣認為陰森晦氣的紙紮,在法國人眼裡可是「浪漫「的最佳表現形式!
  • 紙紮:關於紙紮的一些文化,你了解嗎?外國人為啥把它搬去展覽館
    但是,對於城市人而言,紙紮可就是個新鮮詞彙了,尤其是年輕一輩,幾乎很少有人知道紙紮是個什麼玩意。紙紮又名糊紙、扎作、扎紙庫、扎罩子,指的是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用紙糊成的紙人、紙馬、紙房子、紙搖錢樹等等。在迷信思想中,紙是陰間用物,用紙糊成的各種器具,都是為了讓死者的鬼魂在陰間使用。
  • 紙紮人遊歐洲!百年糊紙店驚豔巴黎設計師周
    對於紙紮人,大部分的人都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因為這種傳統工藝常常都會連結到關於死亡、喪禮等議題,但其實這個一般被認定為「禁忌」的事物,是一種需要耐心與巧勁的技藝,而且這樣高超的藝術設計,連外國人看到都讚嘆不已!不相信嗎?拜託,紙糊屋已經紅到巴黎設計師周啦!
  • 冥幣、紙車、紙屋:國人看見躲著走,老外看見不撒手
    時過境遷,那些長輩所忌於談論的祭祀習俗早已擁有姓名,成為學者研究的文化現象,精緻的紙紮也成為民俗藝術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轉載自: Design360°過去不久的中元節是否勾起了你童年記憶中燒香拜拜的場景?逢年過節祭祖祭神,不光燒香,還燒紙錢、紙屋、紙車…活著的人需要什麼,就燒什麼。民間通過燒紙質仿品的方式給遠在天堂的祖先們送去物質享受,以此表達後輩的追思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