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居民「知」分類、「善」分類、「樂」分類,念好垃圾分類「三字經...

2020-12-18 瀟湘晨報

5月15日,蘇州市相城區漕湖街道開展了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讓老百姓知分類、懂分類。老百姓將閒置物品拿上「集市」獻出愛心,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先鋒商戶、愛心企業等參與垃圾分類,帶頭養成主動分類、自覺投放的行為習慣,引領「愛護環境、從我做起」文明新風尚。

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生活垃圾分類,漕湖街道在完善硬體設施、優化管理方式、增強環保意識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讓居民「知」分類、「善」分類、「樂」分類,念好垃圾分類「三字經」,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參與全民化、管理長效化,人居環境得到大大改善,居民文明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今年以來,漕湖街道積極推進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小區建設,目前建設垃圾分類亭99座,小區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用房6座,垃圾分揀用房1座,各村 (社區) 樓道口配備有害垃圾收納袋726隻。

全民參與宣傳「廣」,讓居民「知」分類

一段時間以來,漕湖街道通過小區電子屏、宣傳欄以及「十裡漕湖」微信公眾號等載體,線上線下多渠道大力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進一步擴大居民知曉率;充分發揮黨員引領作用,組建垃圾分類黨員志願服務隊,通過帶頭垂範、包片包幹,形成各黨組織、物業等合力抓實的工作格局,推動低碳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街道還充分發動轄區內青少年廣泛參與,組建「綠洲小分隊」,為社區居住的老人講解垃圾分類有關知識。定期開展專題科普講座培訓,寓教於樂向居民群眾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大家自覺培養分類意識。同時組織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人員走出家門「取經」參觀學習,爭創自身特色,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細。

作為漕湖街道首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衛星村通過上門入戶宣傳、發放倡議書、垃圾知識講座等一系列宣傳活動,大大提高居民對於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與參與度。

防疫期間組建「雙語」宣教隊,「百姓名嘴」衛星文藝隊成員自創垃圾分類說唱詞,通過小喇叭錄播普通話和蘇州話版本,在小區內循環播放,提高居民知曉率。在永昌涇社區廣場內,一群青年志願者將時下的流行歌曲改為垃圾分類宣傳曲,以「快閃」的方式進行推廣,希望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

「定時定點」投放「準」,讓居民「善」分類

去年12月,漕湖商業廣場推進「撤桶並點」垃圾分類工作,在漕湖農貿市場後方收集點內設置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垃圾桶,推行定時定點投放。商戶可在三個時間段將垃圾分好類投放至投放點,在投放時間段內,漕湖環衛站安排收集車定時定點至收集點進行收集,另外還有垃圾車穿梭在商業街大小店鋪之間,進行上門收集,方便日常運營。

漕湖商業廣場在2019年進行了全方位升級改造,通過對建築立面、店鋪招牌、停車場地等進行提質改造,全面提升了漕湖商業廣場的形象。

「以前垃圾桶就放置在我門店不遠,有部分店家連湯帶水就往裡面倒,髒水流得到處都是,一到夏天難免有異味。」在商業廣場內開店多年的王老闆感慨,「現在,設置垃圾分類收集點後,大家都自覺分類投放,異味沒有了,環境也改善多了,而且每天都有人在固定的時間段上門收集垃圾,很是方便。」

觀塘社區彩疊灣花園是商品房小區,目前建有垃圾分類亭11個,對生活垃圾實施「定時定點」投放。「我們每天都要把垃圾分類亭收拾乾淨,收拾得越乾淨,居民越容易遵守規定,越願意分類投放垃圾。」社區物業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小區將建設兩個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點,每日定時定點開放,並安排志願者講解,讓「定時定點投放」成為居民的習慣。「小區綠化美,現在垃圾分類了,小區的顏值更美了,每天帶著孫子在小區裡散步,舒心!」住在小區的王大媽說。

大數據管理「精」,讓居民「樂」分類

漕湖街道創新開設垃圾分類信息平臺,通過平臺大數據可以掌握整個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精確到戶。

疫情期間,通過對投放垃圾頻次等具體數據的比對,對新增返蘇人員、群租戶、空置房等進行初步判斷,提升社區工作人員走訪效率,實現社區精細化管理,做好垃圾分類的同時助力疫情防控。

衛星村還在 5座垃圾分類房新增監控探頭,通過大數據平臺監測以及志願者引導,可以監督居民,防止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循序漸進推進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街道還推行「戶內垃圾分類」和垃圾分類「積分」投放方式,助力小區垃圾分類全面管理。居民領取個人專屬二維碼,通過手機註冊垃圾分類家庭帳戶,完善個人信息。在投放廚餘垃圾時,將二維碼讓分揀員掃一掃,便能獲取積分,積分可用於兌換洗潔精等生活用品。目前,使用二維碼投放廚餘垃圾的小區居民達 90%以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堆堆樂 社區環保我先行——中山東路街道開展垃圾分類主題...
    垃圾分類堆堆樂 社區環保我先行——中山東路街道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2020-08-2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形成分類處理體系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
    日前,市垃圾分類辦收到好消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三季度垃圾分類工作考核通報中,南寧在4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檔,工作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南寧已形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6.55%……這是所有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 垃圾分類知多少?趣味活動中學起來
    垃圾分類知多少?為進一步規範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昨天(10月20日)上午,夏陽街道界涇港社區開展垃圾分類趣味宣傳活動。此次趣味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現場以模擬垃圾分類為主要內容,通過「搖骰子抽獎、趣味套圈圈」來獲取相應獎品。活動期間共吸引了100多位居民前來參與,居民們邊做遊戲邊學習分類知識,有些居民直呼還沒有玩夠,繼續排隊參加。
  • 【垃圾分類 重在行動】小分類 大作用」垃圾分類我先行
    「小分類 大作用」垃圾分類我先行12月16日,新城區垃圾分類辦公室在橄欖城小區物業辦公室開展了「小分類,大作用」垃圾分類我先行的主題培訓活動,橄欖城居民、富華物業人員及西苑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 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 居民自製家庭分類垃圾桶既實用又方便
    「咱們居民家裡的主要是乾濕垃圾,這個超級方便,袋子往瓶口一掛,相當牢靠,做飯的菜葉或者擦完手的紙巾隨手就可放入分類桶中,也實現了廢物利用。」家興小區居民張淑清一邊介紹著她自製的分類垃圾桶一邊演示著。日前,記者來到玉泉區三裡營東社區的家興小區,就生活垃圾分類做法採訪了居民張淑清。
  • 海口今日起試行垃圾分類 各區探索垃圾分類好經驗
    海口8月1日起試行垃圾分類,此前已準備一個多月  海口各區探索垃圾分類好經驗  根據《海口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兩年行動方案(2020-2021)》,海口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
  • 合肥的垃圾分類怎麼樣?探訪:垃圾「一包裝」分類桶形同虛設
    生活小區是「生產」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渠道之一,合肥一些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做的怎麼樣?7月18日,通過走訪發現,一些小區的垃圾桶在明顯位置上貼有「可回收垃圾」與「其它垃圾」標識,但實際情況卻是「分類形同虛設」。
  •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垃圾分類這麼幹 讓筧橋「清」起來
    網點開始營運以來,本著配合提高小區垃圾分類質量的原則,社區、物業廣而告知居民,對平時很多隨手丟棄的低價值可回收物,網點進行應收盡收。目前,網點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的同時,也會向小區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促進了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提升了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養成了垃圾分類好習慣。
  • 擺上垃圾分類桶,就是完成分類覆蓋率了嗎?
    據有關消息顯示,目前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垃圾分類#第一批試點城市等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7700多萬個家庭,居民小區覆蓋率86.6%,其他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已全面啟動。可是擺上垃圾分類桶,就是完成分類覆蓋率了嗎?
  • 踐行垃圾分類 東城區多方參與垃圾分類「雲」洽會
    據悉,東城區自新條例實施以來,紮實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帶動作用,藉助「雙報到」「周末衛生大掃除」等載體,號召黨員、志願者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各街道也積極將垃圾分類工作融入到社會治理之中,充分利用社區議事廳等社區自治平臺,廣泛動員轄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在指間,漷縣鎮舉辦垃圾分類進鄉村系列宣講會
    為進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類理念,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倡導廣大居民和家庭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和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12月17日下午,漷縣鎮環境辦和「小巷管家」志願者們來到軍屯村,開展了垃圾分類專題宣講活動,為社區居民帶來了一堂生動全面的垃圾分類科普課。
  • 域外視點·垃圾分類 | 我們在日本古都京都體驗垃圾分類
    垃圾投放收費制:購買官方指定垃圾袋京都市從2006年開始實行垃圾投放收費制,即居民分類投放垃圾須購買並使用京都市政府指定的垃圾袋,從而實現垃圾處理部分費用由居民承擔,進而起到時刻提醒居民意識到垃圾處理所需巨大成本的作用,進而促使居民遵守垃圾分類規則並強化其垃圾排放減量意識。
  • 右安門街道評選垃圾分類文明家庭 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竇珍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蘆婉華發出倡議書,志願者們還為大家帶來垃圾分類精彩節目,把垃圾分類理念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生動活泛的表演展現出來。活動中,垃圾分類文明家庭代表還向參加居民們介紹了垃圾分類實用技巧,分享了家庭堅持分類的心得體會。
  • 入戶宣講垃圾分類 萬個垃圾桶送居民
    日前,道裏區城管局組織50餘名在職黨員深入群力新城小區,開展「垃圾分類、黨員先行」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免費為居民發放小型垃圾桶,入戶宣傳垃圾分類,進一步提升轄區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能動性。近萬個小型垃圾桶將發放到轄區居民手中。
  • 「垃圾分類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 淳安垃圾分類工作再升級
    近日,排嶺南路天橋下的火爐尖再生資源回收站正式營業,吸引了許多小區居民前來交易。在這個再生資源綠色回收站內,回收物資按照「塑料」「紙板」「金屬」等標識牌,分區域分類擺放,每周六、日、一,實施定點定時全封閉式有償回收,不產生二次汙染、噪音、異味。廢品回收明碼標價,讓居民更加安心。
  • 石景山區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展開,日產日清、分類運輸
    收運公司統一從固定存放區中收運垃圾,可有效避免混裝混運。據介紹,垃圾分類指導員會全天值守,指導社區居民正確投放垃圾。其中每日有兩個特殊的時間段,居民可攜帶分好類的生活垃圾到回收站投放,正確投放後可由指導員為居民們積分,積分可換購洗滌靈、衛生紙生活用品。這樣的積分獎勵制度,可培養居民們定時定點的投放習慣。
  • 垃圾分類黨員先行
    「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在《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即將正式實施之際,財政部天津監管局和天津市河西區大沽路社區聯合開展以「垃圾分類,黨員先行」為主題的黨日共建活動,以豐富的活動號召黨員幹部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當好宣傳員,做好踐行者,共同開啟「綠色生活」。
  • 垃圾分類「動起來」
    新版「生活垃圾分類LOGO」社區亮相5月6日早上8:30,聽濤雅苑小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馮彥飛已換好工作服,在居民樓前設置的幾個廚餘垃圾投放點開展廚餘垃圾檢查、轉運工作。不同以往的是,伴隨著《條例》的正式實施,投放點也迎來了新面貌,增添了帶有新版「生活垃圾分類LOGO」的公示牌。
  • 銅川垃圾分類宣傳畫
    銅川垃圾分類宣傳畫招募垃圾分類督導員,加強督導員崗前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技巧,提高廚餘垃圾分揀純淨度。充分利用黨建聯建等方式,發動公司黨員幹部和職工志願者,結對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志願服務行動,引導居民掌握分類常識,普及分類理念,指導居民正確投放,切實把「要我分」轉變成「我要分」,進一步使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 垃圾分類,北京準備好了嗎?
    家住北京市回龍觀龍騰苑小區的姜女士這些天從網上買了一個垃圾分類桶,並開始和家人一起使用。「5月1日就要開始正式垃圾分類了。以前在家,什麼垃圾都直接丟到垃圾桶裡,從現在開始,這個習慣要改一改了。」姜女士說,垃圾分類是件好事情,每一位市民都應該為城市的乾淨整潔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