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病毒肺炎在全球蔓延,各國民眾在出行辦公上課等出席公共場合時,都戴著口罩。其實這種現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人依然深陷空襲的心理陰影之中無法自拔。英國政府在整個1930年代都在尋找避免讓平民在毒氣炸彈轟炸下出現大規模傷亡的手段,最終催生了著名的「防毒面具提議」。
從左到右,核物理學家約翰·H·弗勒姆林(John Fremlin) 戴著德國防毒面具,Mr. Sander,空襲防範教官,戴著軍用面具;剩下的隨行人員戴著普通面具,這些面具當時在英國售價約為60美分。1938年8月27日,他們在倫敦的一個房間裡測試這些面具,當毒氣在面具周圍盤旋時這些面具的性能。
一家酒店的廚房,廚師戴著面具在進行空襲演習。
在「防毒面具提議」的指引下,1938年7月9日,英國的空防委員會開始為每一個英國人發放防毒面具,並且要求每個人都要隨時帶好。畫家們在野外佩戴著防毒面具作畫。
一對情侶戴著防毒面具接吻。
1941年4月5日,在一次模擬毒氣襲擊中,3名戴著新型防毒面具的指揮官,這種面具是為老年人和胸痛病人設計的。
登臺表演的倫敦豔舞女郎,依然頭戴著防毒面具。
老師和學生戴著面具上課。
1937年12月15日,在倫敦的達利奇學院學生正在學習戴防毒面具。老師正在指導他們,如果英國遭到毒氣襲擊,他們該怎麼辦。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肩上背著防毒面具,離開倫敦的英國紅十字會總部。
時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訪問南安普頓時,為了給民眾樹立一個好榜樣,他隨身帶著防毒面具和鋼盔。
1938年9月30日,在英格蘭的吉靈厄姆,新郎喬治·克萊門茨(George Clements)和新娘蘿西·特雷切(Dorothy Treache)在他們的婚禮上切蛋糕,新郎和伴郎戴著防毒面具。
英國溫莎當局認為他們地區的人們應該做好應對任何緊急情況的充分準備,並正在挨家挨戶地發放防毒面具。圖為1938年9月27日,英國溫莎,一位家庭主婦正在接受防毒面具。
在國際危機最緊張的時候,倫敦呼籲人們趕快申請防毒面具,所有中心外都排起了長隊。1938年9月26日,一家人從倫敦切爾西市政廳出發。
1939年9月10日,在南海岸度假勝地日光浴的女孩們肩上扛著防毒面具。
1941年3月29日,英國的紹森德,在民眾購物期間,舉行了一場催淚瓦斯的演習。警察警告人們戴上防毒面具,而那些沒有戴防毒面具的人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經歷。
1937年7月22日,在樸茨茅斯,一位英國母親在外出購物時聽到空襲和毒氣襲擊的警告,她很快戴上了防毒面具,又幫他的孩子戴上了防毒面具。
1940年5月6日,英國倫敦,戴著防毒面具的女孩們在訓練行軍。
1938年12月22日,在倫敦,一名戴著防毒面具的護士推著一輛嬰兒車,雖然這輛車看起來像一個戰地廚房,但裡面有一個嬰兒。
1939年3月3日,英國倫敦霍爾本市政廳,官員和母親們正在測試嬰兒對防毒氣口罩的反應。幾名兩歲以下的嬰兒都戴上了「嬰兒頭盔」。
1938年9月17日,英格蘭溫布利的一隻名叫朱迪的狗戴著防毒面具,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悲傷,好像在痛苦地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哦,朱迪,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戴防毒面具,你很快就學會了,以防戰爭爆發,他們不想把你排除在外。」
1940年3月27日,在英國倫敦,一匹馬戴著專用的防毒面具。
1938年8月13日,英國倫敦,《每日快報》記者O.D.加拉赫(O.D. Gallacher,左)和斯坦迪什·馬斯特曼博士( Dr. Standish)在測試某一種口罩時似乎被毒氣嗆到。《每日快報》報導稱,政府儲存的用於民用的口罩不起作用。
一名倫敦電話接線員演示了一種特殊的防毒面具,它配有內置麥克風和耳機,這樣即使遭遇空襲或毒氣襲擊,她也能繼續工作。
1940年6月3日,二戰期間,幼兒園的孩子們戴著防毒面具玩耍。
1940年6月3日,二戰期間,幼兒園的孩子們戴著防毒面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