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新冠病毒的命名,聊聊「名字」對品牌的重要性

2021-01-09 品牌漫談

2020年,一場新冠病毒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態度與人生軌跡。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有力控制,但國外疫情依舊在肆虐的時候,我們發現,關於如何稱呼引發本次疫情的「病毒」,頻頻成為輿論的焦點。今天,我們並不是來討論到底應該如何命名,而是由此再次提醒我們:「名字」的重要性!

為你的產品取個「好名字」至關重要

在制定品牌策略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為你的產品取一個名字,就像我們初為人父母時,為自己的「寶寶」起個「好名字」一樣。因為從長遠來看,品牌不過是一個「名字」,古人常說,做人當「名留青史」,「名字」的重要性就不必再贅述。

在「什麼是品牌?你可以這樣回答」一文中,我們聊到,著名的戰略大師麥可 波特說「企業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與眾不同。重要的,不是做的更好和爭取第一,而是創造差異與唯一。消費者記住品牌的差異與區隔就是最偉大的勝利。」那麼,消費者靠什麼記住「差異與區隔」呢?你可能說那有很多要素啊,例如產品的口味、包裝、或者是「一個會說相聲的創始人」,一種精神、一句廣告語,當然還有產品的名字、LOGO,這些都可以幫助消費者辨識不同企業產品之間的差異與區隔。

但是,從長遠來看,以上這些要素都會逐步的模糊或者消失,剩下的是你的品牌名和競爭對手的品牌名之間的不同。僅此而已!

品牌命名「七問法」

在我們聊「七問法」之前,先表達一個觀點:按照「七問法」你也不一定能起出來一個好名字,本身「什麼是好名字?」這事兒就有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有點兒像我們自己養的孩子,你怎麼看都覺得漂亮,別人看可就不一定了。那還要談什麼「七問法」呢?我覺得至少,「七問法」是一個基本得到大眾認可的邏輯體現,不一定能取出來一個「好名字」,但是至少不會取一個「壞名字」。

好,那麼具體聊聊「七問法」:

第一問,這個產品屬於什麼品類?(什麼是「品類」?這又是一個基礎且複雜的問題,以後我們再聊。)簡單的說,品類通常是指是一類商品的劃分方式,比如說餐飲、汽車、手機、電腦就是不同的品類。在小家電領域,微波爐,電冰箱也算是不同的品類,按照不同的分法,又分為大品類和小品類,當然還有細分品類,還可以自己創造出一個「新品類」。

第二問,這個產品的競爭對手是誰?釐清品類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就是「圈定」你的競爭對手,而準確的鎖定競爭對手,毋庸置疑是「關鍵動作」,從品牌名存在的根本意義來講,就是如麥可 波特所說是為了建立差異與區隔,這個我們需要去差異和區隔的對象不就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第三問,會來買我的產品的人,是怎樣的一群人?我們常說,要贏得一個人的好感就要「投其所好」,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的目標客群,是怎樣的一群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戶畫像」,然後再分析出他們「好」什麼。

第四問,我想讓我的產品以怎樣的一種形象出現在用戶面前?這個「形象」的確立,與許多因素有關。首先,品牌的形象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對外展示,某種意義上也是創始人個人精神意識的一種外在表現。同樣拿「蘋果」舉例,賈伯斯在世的時候,蘋果無論從LOGO的設計、命名、產品細節及包裝,甚至店鋪裝修無不在體現著一種「極簡與追求完美」的形象,但是當庫克出任後,雖然「蘋果」還是那個「蘋果」,但在某些產品外形設計上,我們已經不再更感受到「極致美」,雖然,這暫時還不妨礙它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手機廠商,但是一些果粉的忠誠度無疑是在逐漸被消耗的。

第五問,我認為用「幾個字」來命名,最容易被記住?這個問題,肯定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肯定不是越長越好。那是不是越短越好,或者就是一個字最好呢?我們可以自己數數你能記得住的一些著名的品牌名,一個字的?太短了,沒想到!2個字的,嗯,蘋果,小米,天貓,京東,奔馳,寶馬,LV......比較多。3個字的,海飛絲,芝華士,IBM......比2個字的少。4個字的,無印良品、哈根達斯、可口可樂、阿里巴巴、好吧,也還算比較多。5個字以上,好了,反正我是記不住了,你可以自己數數。這樣看來,選擇2個字或者4個字,比較常見。

第六問,我的產品將來要不要「國際化」?「奈雪の茶」是一家由深圳起家並快速火遍全國的品牌,為什麼叫「奈雪の茶」呢?聽說是創始人的網名,加上好像是在日本學的手藝,真實性我們不做考究。品牌推廣初期,這個小清晰的名字還是非常符合其所定位的消費人群的口味,加上淺綠色的裝修風格,感覺一個清新脫俗的小美女形象躍然紙上。但是,後來又聽聞,在他們作為代表「本土特色」產品推廣時,遇到了一些麻煩,因為多數消費者的第一感覺,這可能是一個日本品牌。所以,如果要「國際化」,那麼一些除了要考慮不要「冒犯」國際主要市場的風土人情外,特別有「特色」這個事可能會成為一把雙刃劍。

第7問,這個名字能不能達到在品類內「望文生義、與眾不同」?在考慮以上6點的前提下,再加上最後這一點,確實很容易讓人絕望。望文生義,例如「貨拉拉」,一聽就知道是拉貨的,以至於其後來的某競爭對手在由知名諮詢公司的策劃下的「快狗打車」雖說形成了一波「輿論公關造勢」,但作為一個消費者,我還是更願意記住並選擇「貨拉拉」。與眾不同,我個人覺得,只有先做,或更容易一些,「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命名這件事。微信推出並迅速並用戶所接受後,易信、飛信怎麼看都是「模仿者」,反觀釘釘,走過一路崎嶇後,至少大家應該不覺得它是「模仿者」。

關於「名字」,今天先聊到這裡,所謂「7問法」也並不全面,至少「風水」這件事還沒納入討論範疇,你可能會覺得,這怎麼還「迷信」上了,那我可能只能回答「你還太年輕。」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正式官方名字COVID-19,命名原理是什麼?
    原標題:WHO給新冠病毒起了正式官方名字COVID-19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已經擴散至25個國家,確診4萬多人後,它終於有了一個正式的官方名字——COVID-19。「現在,2019nCoV所致疾病有名字了」|WHO官推有人會覺得,給病毒起個名字有那麼重要嗎?趕緊專心搞特效藥殺死病毒才是大事嘛。實際上,尋找治療方案固然重要,給病毒起名字同樣是大事,一旦命名不妥影響重大。
  •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
    3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個別媒體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極不負責任,我們對此堅決反對。目前病毒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中,尚無定論。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示,新冠病毒是全球現象,源頭尚不確定,此時應關注如何應對遏制病毒,應避免地域的汙名化語言。
  • 新冠病毒影響下,「躺槍」的科羅娜啤酒還好嗎?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作為世界上銷量第一的墨西哥啤酒,科羅娜啤酒一直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但不幸的是,它的名字跟新冠病毒高度相似。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綜合新華社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
  • 用「新冠」命名的事物為何被建議改名?告訴你這背後的心理現象
    因為新冠肺炎,人們對「新冠」這兩個字,非常的敏感,這不,就這些天發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成都用「新冠」命名的某食品企業,青島用「新冠」命名的高架橋被網友建議改名。一、兩個被網友熱議的建議改名事件1.網友建議成都「新冠」食品改名近日,一家有著三十年歷史,名為「成都市新都區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被網友建議改名,只因為這家公司的商標為「新冠」。公司負責人劉期春表示「不考慮更名,不可能更名」。劉期春說,畢竟品牌已經有了三十年時間,不會輕易更名。
  •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新冠病毒,讀guān還是guàn,文字學角度告訴你
    病毒肆虐,及早研究病毒,找到遏制源頭最為重要,而給它命名則為關鍵一步。1967年,國際上就成立了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它專門負責給各類病毒做分類和起名字。新冠肺炎一開始只是作為一種「不明原因肺炎」在武漢出現。
  • 世衛通報:新冠病毒4種變體
    (二)2020年8至9月,丹麥發現一種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體,被丹麥相關部門命名為「Cluster 5」,具有此前未曾觀察到的變異。根據丹麥進行的初步研究,令人擔憂的是,該變體可能減少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免疫保護的範圍和持續時間,相關評估仍在進行。目前丹麥僅在9月發現了12例人體感染此變體的病例,該變體似乎並未廣泛傳播。
  • 新冠疫情國際日報(0211):WHO正式命名病毒 不與地域、動物或個人相關
    WHO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首款新冠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準備就緒。過去24小時內,新檢測的103人中有65人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目前船上已有439人完成檢測,載有3700餘人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已有135人確診感染。法新社報導稱,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境外的最大暴發地點。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對「鑽石公主」號郵輪出現集體感染高度重視,在第一時間就與日方相關部門取得聯繫,了解核實船上公民情況,積極為船上中國同胞提供幫助。
  • 世衛正式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變異病毒已在美國「人傳人」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當天,世衛將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列為可緊急使用,這是首個獲世衛緊急使用授權的新冠疫苗。「研究證實新版本的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更快,但不會使人病情加重。」
  • 變異新冠病毒傳入國內,女學生確診
    據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周刊》研究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的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據《中國日報》報導,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年12月3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國內首次報告了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 世衛組織將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央視新聞消息,此英文縮寫象徵著這是在20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研究:漱口水能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英國卡迪夫大學的一項最新初步研究顯示,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非處方漱口水,在實驗室環境下能夠在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研究人員指出,這一「令人鼓舞的跡象」可能會使漱口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防疫的重要補充。 漱口水能消滅新冠?
  • 愛滋+新冠?新病毒發現不到一周,就已經讓全世界瑟瑟發抖
    11月26日油價崩潰新冠現在仍然在全球肆虐,全世界每天平均還有五六十萬人被感染,七八千人被病毒奪去生命。疫情這麼難防,這麼嚴重,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其中在去年10月就出現一個超級變種:德爾塔。但是,這次出現的新冠病毒變體編號是B.1.1.529,可能更加兇殘。簡單和德爾塔變種作個比較。德爾塔是2020年10月在印度發現的。但實際上,直到今年5月31日,才給這個變種正式命名。
  • 深圳首次揭秘滅活新冠病毒真實形貌
    IT之家3月6日消息 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消息,近日,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從臨床新冠肺炎病例獲取生物樣本,首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新冠病毒經滅活後的真實形貌,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
  • 為啥新冠病毒總在冷凍包裝上被發現?
    但是在平滑的非多孔性表面,新冠病毒就能存活很長時間。比如,在塑料上,它能存活一周以上。顯微鏡下的新冠病毒,圖據《中央日報》新冠病毒的這個特性已經在各種實驗中得到了證明,但原因卻還沒有被研究人員們弄清楚。有觀點認為,這或許是因為研究人員在實驗過程中無法把新冠病毒從紙和布上分離開來,破壞了它的活性。
  • COVID-19是新冠病毒,外網新詞COVIDIOT又是什麼?
    2020年2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而最近外網,又冒出了一個新單詞:Covidiot其實這只是國外網友惡搞的」新單詞」:COVID-19 (新冠病毒)+ Idiot (白痴)
  • 日劇推薦:用怪獸來打敗新冠病毒?日本人的腦洞太大了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病毒襲擊了我們的國家,迫使大多數人都宅在家裡。而我們經過快樂水和各種食物的輪番轟炸,體重也日益"可觀"了起來。家裡面可以做的事是有限的,想要消磨在家無聊的時間,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想必大多數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方法。
  • 小夥《英雄聯盟》ID和新冠病毒重名,拳頭公司要求其立即改名
    新型冠狀病毒從年上開始已經影響了我們幾個月的正常生活,世界衛生組織將這種病毒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Corona(冠狀),「VI」代表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疾病發現的年份2019年。
  • 高倍鏡下:人支氣管上皮細胞中的新冠病毒
    近日,發表在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張令人震撼的圖片顯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呼吸道細胞時的特寫。該圖片是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Marsico肺部研究所的助理教授Camille Ehre捕捉到的。
  • 冷凍雞肉攜新冠病毒?新加坡食品局稱病毒不會通過食物傳播
    華輿訊 據新加坡眼報導中國於周三(12日)又發生了一起進口食品中發現病毒的案例。這是繼北京的三文魚和大連的冷凍蝦案例之後的又一案例,這次的主角是凍雞翅。據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消息,一份來自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檢測結果為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