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胎和窄胎哪個好?有什麼差別?這篇文章來給你答案!
車企會根據不同的車型,配備相應尺寸的輪胎,輪胎越寬不代表她適合所有車型,只有兼顧舒適性、節油性的輪胎才是最合適的。
寬胎與窄胎的優缺點
越寬的輪胎抓地力越強,舒適性越高,操控性越好,剎車效果更好,承載力更高,但是油耗也相對高一些;與之相反的,較窄的輪胎油耗更低,抓地力較弱,操控性較差,剎車距離相對較長,承載力較低,舒適性也不及寬胎。理論上寬胎優勢更明顯,但是實際應用中,需要結合具體車型予以配備。
不同車型配備不同尺寸輪胎
比如鈴木奧拓這種微型車,排量1.0L,自重七八百公斤,車身尺寸極其小巧,就應該配備較窄的輪胎,奧拓輪胎寬度僅為155mm,其實這個尺碼完全夠用了,兼顧動力上限和節油性,再寬了會造成油耗升高,起步提速會略微遲滯;熱賣小車飛度,配備185mm寬度的輪胎,自重一頓多一點,這套輪胎主打舒適性和節油性,但是飛度搭載的高性能1.5L發動機,其實可以配備更寬的輪胎,我們也經常看到改裝愛好者把飛度更換超寬胎,不僅炫酷,操控性肯定提升不少;而絕大部分緊湊級車型多配備205mm輪胎,高配的會提供215/225mm寬胎,君威GS這類注重操控性的運動轎車也會提供245mm寬胎,類似途觀等SUV會配備245mm寬胎,跑起來更穩,抓地力更強,也更適合野外跑。
輪胎寬度與性能、用途有關
通過以上列舉的一些典型車型所配備的輪胎來看,性能越強配備的輪胎越寬,適用範圍越廣輪胎越寬,高性能發動機配備超寬胎,一方面可以提升操控體驗,一方面能保證剎車效果,類似越野車配備寬胎則可以適應不同的路況需求。
綜上所述,汽車輪胎沒有越寬越好的說法,對於跑車、專業越野車來說可能需要更寬的輪胎,但是對於普通車型來說,出廠配備的輪胎就足以應付日常駕駛需求了。
窄輪胎和寬輪胎之間的主要區別是耗油量,地面牽引力和汽車穩定性。比較窄輪胎和寬輪胎的汽車配置。對於窄輪胎,使用窄輪胎的汽車幾乎是一些低成本的車身,大部分是汽車型號,而汽車價格卻是低成本的。另一方面,寬輪胎通常用於豪華車,大型乘用車或大型車身中,並用於防止汽車底盤過高而導致車輛不穩定,但燃油消耗也顯著增加。
如果您安裝不同寬度的輪胎,則可以檢查輪胎的摩擦力,並且如果不考慮車輛的樣式和輪胎的質量,輪胎越寬,汽車的抓地力就越高,汽車的穩定性就會得到改善。由於不易控制,因此此功能使寬輪胎更適合在越野車和SUV上使用。因為這種類型的汽車具有最佳的抓地力。
當然,這種輪胎具有某些缺陷,因此並不適合所有汽車。否則,所有汽車都使用寬輪胎。因為寬度較寬,所以在增大摩擦面積後摩擦力增大,因此該輪胎的輪胎噪音也增大。即使不是跑車,也會產生很多噪音。開在路上會有一種在開拖拉機的感覺。另外,在增加摩擦之後駕駛汽車需要更多的燃料消耗,這不適合家用汽車,因為隨著便秘汽車的成本增加。
使用這種輪胎窄輪胎時,最明顯的效果是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小。因此,減少了汽車的燃料消耗,顯著降低了產生的輪胎噪音,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窄輪胎更好。
窄輪胎具有很好的經濟適用性,價格相對來說更便宜一些,而且車輛行駛起來會更輕盈,胎面越窄與地面產生的摩擦力就小,加速性能就會好一些,產生的胎噪小,油耗也更低,但在剎車性能和操控性上窄輪胎明顯比不上寬輪胎。而且窄輪胎缺點比較明顯,那就是剎車距離會增加,並且下雨天更加容易打滑。
而寬度越寬,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就越大,而且能更好的增加汽車的抓地力,就像我們見到的平常的SUV越野車,輪胎都是非常寬鬆大的。
而反過來說,寬輪胎的摩擦面積比窄輪胎的大,所以噪音方面就不怎麼佔優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