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由省人大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牽頭組織實施的助推鄉村振興人大代表視察和新聞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撫州、萍鄉。記者一路隨行,深入兩市多個村組基層一線走村看點,圍繞鄉村振興主題進行實地採訪,與當地幹部、百姓暢談農村新變化、新收穫,挖掘我省鄉村振興的新亮點、新經驗。
生態加持,村莊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
「美麗村落是我家,農村不比城裡差」,毛澤東舊居旁的照壁上,是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姚家巷麻嶺下村村民對家鄉的期望,更是一種自豪。沿著撫河的脈絡向下遊走,一條溪水從麻姑山深處逶迤而來。麻崗河邊,河水清澈見底,幾隻水鳥正在水中嬉戲。
看著村莊內外乾淨整潔,村黨支部書記梅衛星介紹:「每年有上萬名遊客來村裡旅遊,大家都是衝著我們的好生態來的。」麻崗河系麻源水庫順流而下形成,在麻嶺下村全程約3公裡。幾年前,因無人管理和生活生產汙水影響,水中的魚兒不見了,慢慢變成了一潭死水。2016年,麻嶺下村結合生態鎮村示範點建設,在河道清淤的基礎上,對麻崗河進行了生態修復。同時,對村內進行雨汙分流、垃圾外包,並配備6名保潔員,設置1個黨員服務驛站,村幹部、村民理事會成員、老黨員攜手宣傳推廣環保理念。
在距離麻嶺下村300公裡的萍鄉市蓮花縣良坊鎮田心村,一幅鄉村的生態畫卷也在徐徐展開。徜徉在良坊鎮田心村,河水潺潺、楊柳依依、綠草茵茵,處處奼紫嫣紅,令人心曠神怡。近年來,該村全方位開展環境整治工作,重點打造了生態綠道、智能環保小屋、家風家訓館、非遺民俗藝廊、音樂主題餐廳等遊覽體驗項目,現已成為一處集鄉村度假、生態觀光、民俗體驗、休閒娛樂、康體養生於一體的綜合鄉村旅遊地,先後榮獲國家森林鄉村、江西省文明村鎮、江西省省級生態村、江西省水生態文明示範村、江西省鄉村森林公園、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點等稱號。
近年來,萍鄉市建立了「全鏈條布局、高密度暗訪、強落實整改、高效率推進」工作機制,持續推進全市635個村開展美麗生態宜居新農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面貌實現了大變樣。
作為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市的撫州,長期以來立足於治山理水,有序發展,實施了一批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留住了良好的生態家底。在撫河沿線36個村鎮示範點,按照「水生態文明+特色小鎮+綠色生活方式」理念,實施生態村鎮示範工程,把生態村鎮示範點打造成特色小鎮、鄉村旅遊景點和生態村鎮建設的示範。
產業入駐,鄉村自身有了「造血」功能
在蓮花縣高洲鄉高灘村紮根多年的江西吉內得實業有限公司,通過種植傳統水稻直接帶動120餘戶農戶、間接帶動600餘戶農戶增收;
入駐撫州市東鄉區鄧家鄉花果山生態園的江西老金果業有限公司,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模式,帶動當地160餘名村民參與果樹種植;
坐落於蓮花縣良坊鎮清塘村的江西勝龍牛業有限公司啟動「扶貧牛」項目,良坊鎮18個村與勝龍牛業籤訂了扶貧產業合作協議,解決了350餘名貧困人口的就業難題;
…………
年近半百的鄧家鄉稽坊村村民稽海平在外打工多年,對於能在家門口就業很是興奮:「在外打工20多年,沒想到老了還能回到村裡做事,賺錢顧家兩不誤,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鄧家鄉副鄉長梁志強向記者介紹,鄧家鄉按照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常年有綠的發展理念,實行招商引資,撬動社會資金近1000萬元,初步建設完成了苗木培育區、採摘體驗區、休閒垂釣區、展示購物區的一園四區構架,花果山生態園年接待遊客逾10萬人次。據統計,目前,撫州市1810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其中超100萬元的達23個。
省級扶貧龍頭企業江西勝龍牛業有限公司,帶動1092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目標,讓貧困群眾搭上「幸福快車」共同致富。在蓮花縣坊樓鎮沿背村,這種可喜的變化正在發生。近年來,沿背村以建設甘祖昌幹部學院、打造全國黨員教育基地為契機,投入資金3300餘萬元用於甘祖昌幹部學院建設及村莊整體打造,全村實現華麗轉身。隨著一座「沒有圍牆的學院」聲名鵲起,沿背村眾多村民通過開辦民宿走上了致富路。
從贛東的撫河大地到江西「西大門」萍鄉,記者一路採訪,看到越來越多的村莊有了自己的產業,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鄉村振興有了產業支撐,自身造血功能逐步增強。(李耀文 劉啟紅)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