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鄉村的幸福模樣

2021-01-09 上饒新聞網

  脫貧,希望之所在。1986年戴上的「貧困帽」,何時能摘掉?12.48%的貧困發生率,怎樣能降低?擺脫貧困是橫峰32個「十三五」貧困村、22912名貧困人口的日夜牽掛,也是22萬老區幹群的心之所盼。

  攻堅,力量之所在。這是一條沒有現成經驗的路,脫貧攻堅路在何方?伴隨著創建「秀美鄉村、幸福家園」、「個十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橫峰找到了一條豁然開朗的新路,成為全國率先脫貧摘帽縣之一。

  小康,目標之所在。貧困帽子摘掉了,奔小康的路該怎麼走?「歡歌將代替悲嘆…明媚的花園將代替悽涼的荒地」,當方志敏「八個代替」的憧憬照進橫峰變為美好現實時,一連串通往幸福生活模樣的升級密碼也逐漸解開。

  升級

  路

  從鄉村小道到「美麗經濟路」

  1

  橫峰地處上饒西部,雖是一個地域、人口小縣,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這裡是方志敏精神的首創地和清貧精神的發源地,也是《可愛的中國》描述的「八個代替」實踐地。如何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不僅是歷史責任,更是時代要求、人民期盼。

  2015年8月,橫峯縣召開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動員大會,立下了「不脫貧就脫帽,要脫貧就脫皮」的錚錚誓言。在理清難在體系標準、難在幹群認識的「兩個難點」之後,2016年5月,橫峰步履鏗鏘地展開了「個十百千萬」工程。「重點發展以葛業為主的『1+N』特色產業;建設10條農旅精品線;實施『雙百』工程,打造100個景點亮點村、100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培育100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協會;全面提升22萬橫峰人的生活品質。」回想起當時縣委、縣政府大刀闊斧的部署,橫峰扶貧辦主任黃先河仍是激情澎湃。

  在「個十百千萬」工程的推動下,「秀美鄉村、幸福家園」戰略全面實施,脫貧攻堅戰號角全面吹響:聘請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業團隊,精心編制《秀美鄉村全域規劃》,對環境提升、經濟建設、文化繁榮、人居建設等實行統籌規劃,做到村莊、產業、土地、旅遊、環境、公共設施配套「六規合一」。

  實施《規劃》過程中,橫峰發現,交通的滯後影響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2015年以前,橫峰25戶以上自然村大部分通的都是砂石路,村與村之間更別提串珠成線了。先修路,打開鄉村發展大門!5年來,橫峰在農村公路建設、危橋改造等工程中向貧困村傾斜,並大力實施「四好農村公路」建設,如今已實現全域達標,完成行政村通5米寬的水泥路(瀝青路)、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班車率「三個100%」,獲評「四好農村公路」全國示範縣。

  驅車行駛在長達22公裡的姚家鄉產業環線,平整的公路像一條黑色緞帶將鄉內建作、七甲、百家、琯山、蘭子、後佔、上畈等7個行政村相連,荒蕪的土地變成了產業基地,美麗的景色吸引來了遊客,村民收入也不斷提高。村村通公路、組組能通達、戶戶有便道,橫峰形成了內暢外聯、溝通城鄉、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

  每天一大早,葛源鎮崇山頭村的陳清華就把家裡4個用於民宿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再到鎮上採購食材招待遊客。「現在的日子衣食無憂,一天比一天好!」世代居住崇山頭村的陳清華上有生病的父母,下有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夫妻離異,生活貧困,想要做點事情又苦於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多虧政府把路修到村裡,以前那真是窮山溝,路不通,大家基本都不出村。」看著家門口的路通了,村裡越來越漂亮,2017年3月,陳清華向親友借錢辦起了「沁源陳家園」農家樂。隨著葛源崇山頭梯田油菜花旅遊文化節的接連舉辦,遊客越來越多,農家樂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客人來了,點名就要吃葛菜。」陳清華說,葛粉蒸肉、葛根排骨是他家的招牌菜。「每個月餐飲收入有3000多元,我再賣些土特產,收入也有1000多元。」好學的陳清華還自學了網絡知識,打算幹起直播賣貨。

  暢通的農村公路串起了一個個景點亮點村,搭載油菜花節、油桐花節、葡萄節、荷花節等節慶活動掀起了農村自駕遊熱潮。近年來,該縣打造景點亮點村148個,創建3A級以上景區4個、3A級以上鄉村旅遊點27個,形成6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獲評全省鄉村旅遊工作先進縣。「網貨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也日益暢通,該縣電商眾創園入駐企業突破百家,電商交易額突破25億元,成功入選全國「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示範縣。

  一條條瀝青路將村村相連,變身「美麗經濟路」,裝點著充滿希望的鄉村大地,撐起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新希望,老區大地正煥發起熱潮湧動的勃勃生機。

  升級

  產業

  從自產自銷到「大領辦大參與」

  2

  在橫峯縣蓮荷鄉丁家村有一個叫夏陽的小村莊。幾年前,這裡少人問津,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與孩子守著村莊……

  如今,夏陽村變了——臭水塘變成了景觀池,閒田變成了牧場,走過棧道,穿過樹林,羊駝、矮腳馬、小香豬等動物恣意悠閒,整潔的瀝青路繞村而過,路兩旁綠樹蔥蘢、鳥語花香,村民們有的熱情地在家門前招呼遊客,有的來到了家門口的產業基地變身「上班族」,徐雙仔就是其中之一。

  初冬時節,姚家鄉千畝標準化果園內,成片的馬家柚樹上掛滿了金燦燦的果實,散發出誘人的清香。早晨7點,貧困戶徐雙仔準時騎著電動車來到基地,除草、施肥,和他一起在基地裡長期務工的貧困戶有近40名。「一年的收入有2、3萬元呢!」看著2018年栽種下的樹苗,終於迎來了初掛果,徐雙仔的心裡喜滋滋。這個投資700餘萬元的扶貧項目,是鄉裡扶貧產業升級的「大動作」,基地位於姚家鄉姚家村、七甲村和百家村,佔地1100餘畝,卻是由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領辦建設的。

  何為領辦?「我們發現,之前有產業直補資金落實到貧困戶個人身上後,由於自身技術知識的缺乏或者等靠要等思想作祟,有的貧困戶出現了難以持續性地發展產業的情況。」縣扶貧辦主任黃先河解析道。於是,橫峰因地制宜,探索發展多元化利益聯結機制,其中之一便是「大領辦大參與」的產業扶貧模式。由縣裡成立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組建11個鄉鎮農業公司,大力發展「1+N」特色農業。「目前已經建設了以果業為主的集體經濟扶貧產業基地82個,總面積近1萬畝。」高級農藝師出生的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峰說:「公司提供資金技術建立扶貧產業基地,再聘請貧困戶到基地工作,銷售收入又分紅給村集體,為無力無業的貧困戶發放補助,提供公益性崗位,形成了良性循環。」

  不僅如此,縣扶貧開發公司還推進了「一筆光伏收入、一片竹果林、一畝花草藥、一頃有茶山、一個人就業、一桌農家飯、一桶愛心蜂」的「七個一」產業發展,建設了26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6.95兆瓦村級光伏電站,1110戶屋頂光伏;完成了1.5萬畝以葛為主的中藥材種植,1萬畝水稻制種、籽蓮、甘蔗等特色產業,1.6萬畝馬家柚、水蜜桃等果樹種植,高產油茶新造5000畝,形成了鄉鄉有產業、村村有基地的農業產業格局,打開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樂、四季有效益」的生動局面。

  基地建好了,農產品生產好了,銷路怎麼打開?該縣還建立了扶貧農產品運營中心,成立了消費扶貧協會,將全縣147家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等生產的產品放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銷售。「目前幫助銷售了100多個產品、35個品類。你看,這裡擺放的就是貧困戶產品專區。」在縣扶貧農產品運營中心,負責人楊月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展廳裡的產品。記者注意到,每一個用牛皮紙袋裝著的農產品上都印有二維碼。「這是產品溯源碼,掃一掃就可以知道產地、貧困戶信息。」據介紹,橫峯縣扶貧農產品運營中心在全縣10個鎮級中心以及63個行政村都建有綜合服務點。目前,橫峰直接從事農村電商的企業和個體戶達500多家,實現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2019年村集體收入均達20萬元。 

  升級

  鄉村

  從「一時亮」到「長久美」

  3

  再往姚家鄉西邊走,在與弋陽縣交界處,有個僅27戶104人的王家村。這裡山貧田薄,曾是遠近有名的貧困村。11月24日,記者來到揮別了昔日苦澀的王家村,只見七彩民居錯落有致、村容乾淨整潔,鄰裡和睦、村風文明。這幾年,村裡集體經濟得到大發展,村民生活節節高,成了聲名遠播的文明新村、富裕新村、幸福新村。

  年過七旬的村民理事會理事長王有財是村裡最忙碌的人。「所有村務不論大小,都是由理事會召集決定的。」在探索富民興村的路上更少不了理事會。為讓有限土地生金吐銀,村裡將全村土地流轉到理事會,每年給村民每畝300元租賃費,實行統一規劃、開發。在村北,建起果園、苗木基地;在東部,種植無公害綠色蔬菜,四季採摘;在南部,建設100餘畝葡萄園。藉助秀美鄉村建設東風,該村以「好客王家」為主題打造青少年成長基地和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全村27戶村民共同籌資48萬元入股成立農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又新建攀巖區、燒烤區、真人CS活動區、野外活動拓展區,拓展鄉村體驗、康體娛樂、團隊聚會、農產品銷售等,所有村民均安排到種植、農家樂、小吃小賣、民宿接待、衛生保潔等崗位,還有村民辦起了家庭農場和農家樂。如今,村集體年收入突破100萬元,家家戶戶都開起了小車,60歲以上老人還享受雙份養老金,婦女每年可以免費國內遊一次。

  在橫峰,秀美鄉村並不是「千村一面」:葛源鎮崇山頭村白牆青瓦勾勒出一幅獨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水墨畫」;新篁辦事處早田村潺潺流水自山谷划過;蓮荷鄉亭子上村慢時光剪紙文化留住遊客的腳步;司鋪鄉風情火車小鎮仿佛時空穿越……「我們先做減法,再做上加法,對空心房、廢棄危舊房等該拆都拆,再因村制宜,重新進行村莊布局打造。」黃先河興奮道,不久前,橫峰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被授予第一批「美麗宜居示範縣」。

  外在「靚」了,裡子也「亮」了起來。「過去村裡雞鴨鵝亂飛,雖然道路硬化了,但路上畜禽糞便還是不少,在辦紅白喜事時還比著放鞭炮、煙花,既鋪張浪費,又產生大量垃圾。」姚家鄉後佔村村民李興旺告訴記者,現在整潔乾淨的村容環境,是靠《村規民約》「約」出來的。2018年以前,後佔村是個軟弱渙散村,人居環境髒亂差,衛生評比次次全鄉倒數第一。2018年7月,新任後佔村黨支部書記王華從制定村規民約入手,徵求黨員、群眾代表意見,制定了切實可行、方便易操作的村規民約十二條,形成「群眾制定、群眾遵守、群眾監督」的局面,增強了村規民約的「硬約束」。

  「黨員帶領群眾幹,將美麗宜居環境『帶』出來;制定村規民約,將美麗宜居環境『約』出來。」橫峰農業農村局長李惠民告訴記者,圍繞打造幸福家園的目標,該縣讓村規民約「活」起來、文明鄉風「立」起來,把家風文化「種」進群眾心間。同時,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建立了「1+4」鄉村治理新模式,通過黨建引領,組建理事會、促進會、監督委員會和互助會「四會」組織406個,建立群眾發動好的優先、成立理事會的優先、籌資踴躍的優先「三個優先」定秀美鄉村點機制,開展黨建引領進萬家、文明新風進萬家、鄉村治理進萬家等活動,推動村莊從「一時美」到「長久美」。

  5年來,貧困發生率從12.48%到0%,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997元升至13100元,一減一增背後兌現的「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莊嚴承諾,完成的是一份來自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脫貧攻堅,富民強縣,行走橫峰,所見的每一處山川無不升騰出新鮮的氣息,每一座村落無不刷新著幸福的容貌,每一張笑臉無不展現著美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秀美鄉村 引客富民 餘干「從無到有」 發展全域旅遊
    近年來,楊埠鎮以建設「文旅小鎮、美麗楊埠」新農村為目標,先後建成了塔尾、湯源、箬源、河埠老街等美麗鄉村示範點,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鄉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和旅遊產業有模樣的多贏效果。主持人:除了沿湖的精品旅遊線路,餘干的鄉村遊近年來也成為一大亮點,楊埠鎮便是其中的先行者。這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呢?
  • 三鄉鎮以秀美村莊建設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該鎮大力推進秀美村莊建設,2018年又以榮獲「中國最美村鎮」為契機,按照特色精品村、美麗宜居村、乾淨整潔村三個層次,實施三鄉「1+1+1+6」鄉村振興計劃。如今的三鄉鎮,17個村(社區)全部創建成為市級生態示範村(社區),可以說個個衛生整潔,生態優美,留住了鄉愁,又與現代建設相得益彰。
  • 豐城市榮塘鎮彭家村秀美鄉村建設讓群眾嘖嘖稱讚
    今年,彭家村確定為秀美鄉村建設點後,村裡鄉賢、江西省建築集團總公司第七總承包公司總經理彭衛,一直關心家鄉秀美鄉村建設,他找到村幹部說:「要建設好村莊,就一定高標準規劃設計,全力打造一流的秀美村莊。如果缺少資金,我個人帶頭捐款。」
  • 宜興張渚第五屆「美麗鄉村﹒秀美庭院」創建活動啟幕 已打造80多戶...
    7月29日,宜興市張渚鎮第五屆「美麗鄉村﹒秀美庭院」創建活動啟動儀式在五洞村和園新村籃球場舉行。宜興市副市長周峰,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許夕華及張渚鎮黨委書記張敏等相關領導參加活動。作為「美麗鄉村連片示範帶」建設的重要內容,秀美庭院創建要持續擴大範圍、提高標準,使一處處秀美庭院成為鄉村旅遊的靚麗景點,為示範帶建設添磚加瓦、持續發力。同時將豐富「秀美庭院」創建內涵,持續創新形式,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推動美化庭院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建設鄉風文明的良性循環。
  • 宜興秀美庭院扮靚鄉村 張渚鎮庭院評比推動全域旅遊、促進文明鄉風
    據了解,今年,像朱志軍一樣被評上星級「秀美庭院」農戶共有20戶。開展「秀美庭院」評比,宜興張渚鎮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屆。「這不僅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助推器』,更是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發展全域旅遊的重要舉措。」張渚鎮黨委書記張敏坦言。從庭院的一草一木,到大美村莊,再到打造美麗鄉村連片示範區,小小庭院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價值。
  • 幸福花開滿田園 步履堅實鄉村興
    西鄉塘區利用生態環境優勢打造的「美麗南方」,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圖為西鄉塘區金陵鎮金陵村大林坡。環境秀美,宛如人間仙境。圖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後的西鄉塘區石埠街道忠良村1隊。西鄉塘區重點打造生豬全產業鏈項目。
  • 肅南縣大河鄉:紅色畫筆渲染鄉村振興秀美長卷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 >> 肅南 肅南縣大河鄉:紅色畫筆渲染鄉村振興秀美長卷
  • 秀美鄉村,風景這邊獨好
    10月下旬,由省人大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牽頭組織實施的助推鄉村振興人大代表視察和新聞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撫州、萍鄉。記者一路隨行,深入兩市多個村組基層一線走村看點,圍繞鄉村振興主題進行實地採訪,與當地幹部、百姓暢談農村新變化、新收穫,挖掘我省鄉村振興的新亮點、新經驗。
  • 2020湖北省考申論解析(鄉鎮):「良計」為筆 描繪鄉村振興秀美畫卷...
    2020年湖北省公務員考試已落下帷幕,中公教育專家團隊對申論試題進行解讀,具體如下:一、主題選取:「良計」為筆 描繪鄉村振興秀美畫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2020衡陽年度熱詞·小康:美麗鄉村,幸福足跡
    本報特別選取我市發生顯著變化的12個鄉村,一起盤點衡陽人闊步奔向小康的「幸福足跡」。  衡南縣怡海村:「來我們村的,都說太美了」  (記者周瑞華)  2019年12月底,怡海村榮登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榜單,成為衡南縣唯一入選的村。
  • 閩侯鄉村的幸福「三重奏」
    【光榮榜】青口鎮後福村獲得全國第一屆美麗宜居短視頻擂臺賽「環境優美型」優秀作品獎,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鄉村;荊溪鎮仁洲村獲評2019年省級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白沙鎮林柄村獲評「福州十大魅力鄉村」;(福州市委鄉村振興辦供圖)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陶淵明筆下如真似幻的桃花源。記憶中的鄉村,鄉愁中的田園,如今在八閩首邑依舊可以探尋。
  • 李秀美——以物性及其表現意義撫慰世界
    李秀美如是闡述她的創作。李秀美的創作大致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以作品相關的物性出發,將金屬這種冰冷強烈的物性迂迴轉化為柔軟的感性,其中包括,用金屬製作的蕾絲和用金屬填補古家具和古木縫隙的創作;二是從具化的形象性和隱喻出發,進行的以骷髏和螞蟻為主題的創作。
  • 福建莆田打好鄉村建設「振興牌」 :開拓民生幸福路
    昔日貧困村華麗轉身蛻變成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村,農作物豐收開啟振興鄉村經濟新模式,改善水環境共享山鄉生態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暢通民生幸福路......初冬時節,行走在福建省莆田市的鄉村裡,蒼翠的樹木,汩汩的流水,寬敞的步行棧道和儼然的屋舍仿佛在訴說著村莊的發展和振興,處處呈現出一派幸福小康生活的新氣象。
  • 東陽:小康路上曬幸福 美麗鄉村入畫來
    中村村山美水美,風光好,如今家家戶戶都過上幸福的日子,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小康生活。」單金瑞說,這些年,他每次回家鄉,都有新變化,村民的舊屋變新房,村莊綠化十分美麗,居住環境及村民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村民單有水今年71歲,他說,苦日子早就過去了,現在想吃什麼就有什麼,但因為年紀大了,他更注意養生,清淡飲食、早睡早起,每天都要鍛鍊身體。  年輕的時候,單有水喜歡聽戲唱戲。
  • 電影《秀美人生》江西觀影式舉行
    11月19日,由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主辦的電影《秀美人生》江西觀影式在南昌舉行。這部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為角色原型的電影,感動了現場100多位扶貧幹部。
  • 沿著她的足跡走好新時代長徵路——電影《秀美人生》在我市廣大...
    「你問我為什麼回到鄉村來,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有些青春總得在遙遠的鄉村秀一秀,年輕人的態度就是鄉村的未來……」這是電影《秀美人生》主題曲中的一段歌詞,也是第一書記黃文秀在脫貧攻堅一線傾情投入、揮灑青春的感人宣言。電影《秀美人生》海報。
  • 八月五蓮,品品秀美的綠水青山
    天藍地綠、水清花紅中的每一處景觀都承載著她怡人的夢想"奇秀不減雁蕩"的五蓮山奇峰、怪石、飛瀑、幽潭神工鬼斧,氣勢不凡若你想邂逅雲海雨停的瞬間或許就有一場浩瀚雲海為你呈現清晨九仙山霧在山間遊動奇幻縹緲更顯朦朧之美宛若仙境秀美的大青山
  • 幸福著你的幸福 鄉村「春晚」唱響美好生活
    衡陽市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 提供及時、權威的衡陽新聞信息精彩內容繼續來關注《幸福著你的幸福》系列報導。今天的主人公是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的村民楊志毅。楊志毅的村裡今年舉辦了衡陽縣首屆鄉村「春晚」。大家載歌載舞,在田間地頭歌唱新時代,歌唱幸福生活。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幕
    新甘肅客戶端康縣12月22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薛硯 陳多)今天,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康縣,甘肅省政府聯合農業農村部、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共同舉辦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以「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為主題
  • 興國:幸福「小積分」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11月6日,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村民鄧海秀說,她拿著剛剛領到手的「文明幸福卡」,特別開心。村民鄧海秀領到文明幸福卡開心不已。  為充分發揮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動員和激勵全縣幹部群眾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匯聚鄉村全面振興合力,興國在全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行文明幸福卡家庭積分制,實施對象為全縣各行政村(社區)所有村(居)民家庭。村民拿著用文明幸福卡兌換的消費券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