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畏布施!

2021-02-08 阿彌陀佛微課堂

    善業難積,懷疑為病始;惡事易往,貪慾是根源。佛說施有三種:

    一財施,即以錢財及衣、食、住,救濟貧窮苦困者,始生歡喜;

    二法施,對不知善惡邪正,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人,方便善巧為宣說,或將佛、菩薩、祖師、善知識,所說契理契機之善書,善言,善行,印送流通。使見聞者生正信心,漸次深入,轉顛倒是非為清涼智慧,利己利他,超凡入聖,皆名法施;

    三無畏施,一切眾生好生怕死,勸導有緣之人,戒殺護生,安住當下。奉事師長,孝養雙親,團結手足,和合大眾,不生抱怨之想,常做有益之事。能使迷茫之人有怖畏心,所有之前不如理之事,不敢在造。過往之業,則發心懺悔。愛護自己,慈悲他人,是名無畏施。因心量大,願力大,行持大,不畏外在種種障礙,亦名大無畏布施。仁者,不懷疑為財施之本,不夾雜為法施之行,不退轉為無謂施之根。不管地老天荒,只管行去,就是大無畏布施之踐行。

    無畏布施,是屬於精神力量的布施,即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眾生的恐懼心理,以仁愛慈悲使眾生獲得安全感。一切眾生皆有畏死之心,持戒之人無殺害之心,能使眾生沒有畏懼感,稱為無畏施。給予苦難者以精神上的慰藉,使他遠離恐怖畏懼;或者自己持戒忍辱,不侵犯他人,使對方免於畏懼。譬如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使眾生遠離怖畏,便是施無畏。

    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這些感受。這一類的布施叫做無畏布施。愛護自他的生命,在機緣成熟的情況下保護眾生的生命,這也屬於是無畏布施。比如愛護我們身邊的這些眾生——蒼蠅、蚊子、螞蟻、蟑螂等等。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很多蟑螂,你可以愛護它們的生命,把它們放生,這就是無畏布施。夏天蚊子來咬我們,那個時候我們能忍受,然後去愛護它的生命,這也是無畏布施。

    還有,我們都非常討厭蒼蠅,它飛來飛去染汙我們的食物,但是我們可以忍受,然後將它放生,這也是愛護生命,做無畏布施。隨時隨地都可以愛護生命。有時,我們發誓發願愛護自他的生命,雖然在實際行動上暫時還沒有落實,但是你有這種決心和願力,就相當於做無畏布施了。

    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無畏施。別人絕望的時候你給他勇氣,這就是無畏施。無畏施不用投資,誰都可以辦得到。別人絕望想自殺時,你給他勇氣和希望,這叫無畏施。只有消除眾生的恐懼和疑慮才是佛法的無畏施。

    每個人都可以做無畏布施。我們要效法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消除眾生的恐慌,做眾生度迷津苦海的舟航。

文章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告知刪!

此文諸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布施的好處,以及布施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很多大師解釋說,這句話是布施的最高境界。在理解這句之前,讓我們先看了解一下,什麼是布施?修行布施有什麼好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出入,敬請指出。什麼是布施?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布施,梵語dāna,意即布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給予他人福祉。
  • 佛教中所說的「布施」是什麼意思?「布施」又有何功德?
    可見,布施作為佛教修行的突破點,可以歷煉自己的身心,增長自己的福慧,以此積累自己成佛的資糧。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種類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一、財布施:分外財與內財。身外之物叫外財,衣服、財產、金銀珠寶、動產、不動產、妻子兒女皆是外財。內財是我們的身體。
  • 《金剛經》: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佛陀回答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這實際上是佛陀指導修行成佛的方法,如果現實中的我們能夠把要求放低一點,對於尋求心靈解脫的我們來說,同樣具有重要啟迪意義。佛法無論哪一門,都主張通過切實踐行來修行,而不能靠空想。這和現在的「實踐出真知」的概念相類似。
  • 《金剛經》淺釋: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這是講你所布施的東西。布施就是財物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用錢財布施這屬於色塵,法布施屬於色、聲、香、味、觸、法的法塵。眾生遭了災難你去救,是無畏施,但還是不能離開這六塵。無論你行財施、法施或無畏施,都離不開六塵的境界。你要行布施,你要不著相即不住六塵的境界,也就是不住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
  •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布施要「無所住」?
    《金剛經》有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應該「無所住」而布施呢?首先說一下什麼叫「無所住行於布施」。如果說你家財萬貫,但是你僅僅拿出三毛兩毛的去幫助別人,沒錯,形式上的的確確算得上財布施,但是呢,實際上來講意義不大,因為什麼呢?它並沒有牽動你的利益,並沒有影響你,並沒有改造你的習氣,並沒有去除貪慾,所以起不到什麼作用。
  • 佛教的布施有分三種,還有十項利益功德,你知道幾種?
    在佛家的文化中,一個人的運氣好不好並不是取決於老天爺,倒是與你的福報有關,而福報是來源於培植福田,廣種恩田、敬田、悲田,通過布施、供養才會有福報。在佛教的思想中,學佛者都懂得布施的意思,但在佛家的經典中佛家的布施還有分三種,且還有十項利益功德,你知道的有幾種?這在各經典中都有提到。
  • 佛教:放下對布施的執著
    佛陀所有言教最終都是讓我們放下執著,菩薩道的六度首先就講布施,那麼菩薩的布施是要求做到三輪體空的,就是要求我們放下對布施的執著。布施要三輪體空,並不是教我們不要布施,而是教我們布施的時候不要執著有個「我」很偉大在做布施,也不要執著我布施了多少,也不要執著我布施給了誰。所以,我們要用清淨平等的心去布施,才能真正捨棄內心的貪念。在布施時對布施的財物、布施的對象、對布施的『』我」的執著都舍掉。不執著一個「我」在布施,不執著「我」所布施的對象,也不執著所布施的財物,這叫三輪體空。
  •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是什麼意思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是什麼意思就是堅持到底的這個品格。當然,這個品格和成佛六度中的精進有關係,但是精進指的是正向精進。而且在成佛六度中是排名第三的。前兩個是布施和持戒。所以布施持戒沒做好,或者也沒有開始修行等,單純論精進沒有那麼大意義。成佛六度第一個是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為布施財富,修橋鋪路,興建大利,建寺院佛像,齋僧,其中都包括一些。法布施為正法布施,將那些勸善的文章,勸人行善積德的文章多多轉發,或者多多勸身邊人行善積德。都是可以的。
  • 南懷瑾老師講述:千萬別勸人家布施
    「不知布施及施果報」,這個世界眾生不曉得什麼是真正的布施,也不曉得布施的果報是什麼,以為出了錢就有功德,以為幫助了人就應得回報,說什麼有舍才有得,這種心態不是布施,這是作生意嘛!在號稱佛國的西藏,我看到兩個奇怪的現象,一個是拉薩社會的婚姻制度,有多妻制,有多夫制,也有一夫一妻制。
  • 布施的最高境界---釋惟意
    小編微信 | sh47sh47對治方便中,以布施最勝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意思是說,如果有人以散亂心在佛的畫像前供養一朵花,以此功德也能逐漸值遇無數如來。
  • 佛法常識:什麼叫六波羅蜜?
    那麼佛法教學的課程都有什麼內容?在具體的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遵守哪些標準呢? 佛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對人、對事、對物,我們要遵守六個原則,就是佛門常講的六波羅蜜,也叫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能夠按照這六個原則去生活,去為人處世,就是真修行。
  • 天生無畏 | 生活,是一場無畏的旅行
    這一切,都要我們保持一顆無畏的心,迎接那些接踵而來的無盡挑戰。    以無畏,探索都市;以無畏,發現樂趣;以無畏,結識同盟;以無畏,升華日常。「無畏」,應該是我們應對生活的最大力量,我們用「無畏」致敬人生旅程,用「無畏」感知美好生活。在充滿創意和想像力的挑戰中不斷突破自我,大膽撕下標籤,敢作自己就是要FUN開活!
  • 電影《誤殺》,無相布施,才有無限功德
    電影一開始,李維傑找僧人布施,陽光溫暖明媚,所謂布施,其中一種便是將自己的財務奉獻出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當這一切都發生後,再去找僧人想要布施時,陰森的場景讓人不寒而慄,僧人拒絕了他,「無相布施,才有無限功德。」
  • 無畏印
    再教一個無畏印:原來教這麼打的,現在這麼打也行,右手只要下垂的,這叫與願印,也叫接引印,左手立在胸前,叫無畏印,師父在麒麟顯聖的磁帶上,就有這樣的姿勢,師父的腿是這麼支起來,咱們這樣坐也行。這無畏講什麼呢?
  • 佛教: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布施,而應該懷著清淨平等心、慈悲心去做
    在生活中,有的人布施會有分別之心。打個比方,看這個人穿得體面有身份,就有心去幫助,而看那個人穿得破破爛爛,則不屑一顧。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抱著這樣的心態所做的布施是「不淨布施。」佛經有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就是說,在布施的時候,應離一切相,心中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沒有分別心,而懷著平等心去布施。
  • 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
    那功德和福德有什麼區別呢?今天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一、功德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修行有功,身心清淨就是德;滅除內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現前就是德。也就是說,功是修因,德是果報,你有真實的修行,才有真實的果報。
  • 海濤法師:做這種簡單省錢的布施,諸神守護,人財兩旺!
    布施不是要非要花錢,如布施水、布施微笑,布施勞作。比如我自己很少存錢,但是我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每次用到錢的時候,剛好有人要布施,而且錢還來的越來越多,所以就一直做善事。因為會覺得,錢從這邊出去,會從那邊回來更多,舍一得萬,有舍才有得,這是財富的因果。
  • 《無畏契約》需要注意什麼 常見異常問題解答
    導 讀 無畏契約新人要注意什麼?
  • 佛教常識:什麼叫做六度?
    01布施六度的第一條,就是布施。貪嗔痴三毒煩惱,最後歸納起來,就是一個「貪」字,修布施對治的就是慳貪。布施是舍,就是讓你學會放下,放下的越多,習氣就越少。布施通常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財布施,凡是以物質利益施與大眾,包括身外的財物和自身的頭目手足和生命,這都叫財布施。第二個是法布施,凡是以真理告知大眾的叫做法布施。第三個是無畏布施,凡是保護大眾的安全,使他們免於怖畏的叫做無畏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