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籤上的深夜溫暖:關東煮,串串香和麻辣燙 食物志

2021-02-17 十五言
當華燈初上、裹著厚厚地圍巾從單位加班歸來時,終於還是為便利店裡發出的一陣陣香味駐足了。方形的鍋裡嵌著許多鐵格子,格子裡盛著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丸子或蔬菜,而咕嚕咕嚕的煮沸聲則暗示著讓人期待的溫度——是的,關東煮。在冬天的都市,沒有什麼比一杯關東煮更能驅散人們案牘勞形的疲憊了。

(十五言『吃喝周』進行中,冬季暖心徵文(見文末),歡迎投稿~)

色香味形俱全的關東煮。(圖/hcrboy)

比起那些需要四平八穩堂吃的菜餚,關東煮以其便捷得以飛入尋常便利店,成為冬日裡幾乎唯一能契合都市節奏的街頭美食。便利店老闆不需要刻意準備一間廚房,只需在收銀臺旁邊擺一臺十八格的關東煮機就可能經營起來;顧客們也不用花時間等,如同在觸控螢幕上點幾下,一杯連湯帶乾貨的美食就捧在了手心裡。幾口下去,丸子入肚,湯汁飲盡,自動門外的冬天似乎在一瞬間便不那麼冷了。

在關東煮的故鄉日本,這種討人喜歡的街邊小吃還打造出了專屬「美食節」。2007年開始,日本本州愛知縣中南部的小城豐橋每年冬天都會推出一列「關東煮電車」——在一輛外表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的電車裡布上長長的流水席,中間盛的是各種各樣的關東煮。乘客們一邊趕路一連舉著啤酒觥籌交錯,電車穿梭在整齊的路燈下如同一個移動的深夜食堂。

豐橋的「關東煮電車」。

然而,暖腹之餘,一個讓食客們糾結的問題卻出來了:這一串串的丸子、土豆、白蘿蔔,不就是串串香麼?日本自古受中華文明影響,這所謂的關東煮,會不會就是串串香流傳到日本的變體?如此說來,帶有異域色彩的關東煮,故鄉豈不是在中國?

關東煮:「關西人」呼喚出的「關東美食」日本的確有很多美食都是源於中國,然而關東煮,卻是純正的「大和血統」。

關東煮在日語中的寫法是「御田おでん」(讀音為oden,記住這個讀音後文中還會講到),「田」是「田樂」的簡稱,指的便是日本家常菜餚「田樂豆腐」。所謂「田樂豆腐」,其實就是醬烤串豆腐——把豆腐切成長方形,用竹籤依次串起而後塗上味噌小火翻烤,待豆腐烤至橘黃便大功告成。那麼,這種燒制方式極為普通的豆腐為如何會冠以文藝的「田樂」之名呢?

烤田樂豆腐,有點像江南常見的鐵板豆腐。(圖/娜塔)

其實「田樂」是平安中期至室町末期流行的日本傳統舞樂,而串了兩根竹籤的豆腐頗有些像踩著高蹺、穿白衣的田樂藝能人,所以人們戲稱其為「田樂豆腐」。日本人愛吃豆腐是出了名的,而「田樂豆腐」得燒烤之香又無油膩之虞,自然廣受日本人的歡迎。江戶時代的作家曲亭馬琴——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靠稿費生活的職業作家——曾經寫過一篇《田樂豆腐贊》,言及四時風物時感嘆:

花以吉野的最好,月以武藏野的最清澈,譬如梅花對黃鶯、紅葉對秋鹿,茶泡飯要配雜煮湯,菜飯要配田樂。

由此,也可看出這田樂豆腐非但不欲,反而是個風雅之物了。

日本人嗜食豆腐,松藤莊平還著有《豆腐百珍》一書。

在江戶時代的後期,「田樂豆腐」逐漸演變為不烤而加入醬油進行燉煮的「煮田樂」,即與現在煮法類似的「煮田」,而這便成了當下關東煮的雛形。「煮田」之謂源於江戶時代,幕府末期時才傳至關西,為了同以前的關西「燒田樂」相區別,而叫做「關東燒」(寫作關東煮時也按關東燒的讀音讀),之後才又與關西風味相融合,最終演變成現在的關東煮。

也就在這一時期,除了豆腐以外,人們也把摩芋、蘿蔔、芋頭等放在海帶湯裡煮後塗上豆醬作成「田樂」,並稱其為「豆醬御田」,而這個名字也隨著「御田」在民間普及開來而成為專有名詞。以生活節奏快而聞名的日本工薪族喜歡在下班途中就著一壺清酒來點「御田」,這種風潮漸漸在日本各個城市催生出了眾多的「御田」街攤,久而久之竟成了日本市民文化的組成部分。

還記得文章的開頭提醒注意「御田」的讀音為oden麼?最先將關東煮引進到中國大陸的是日本便利店「羅森」,而其最初給關東煮起的名字正是「熬點」。「熬點」通常材料包括煮雞蛋、蘿蔔、魔竽、竹輪等,這些材料都放在昆布或者鰹魚湯裡煮。可以用來佐飯,也可以當作小吃來吃——當然,沒有了清酒相伴左右,「熬點」在中國通常不會被當做主食,而其快捷方便的特性倒是適應了中國大都市的生態環境,於是立刻流行起來。

天婦羅中也有美味的「竹輪卷」。(圖/xwl-1991)

關東煮的發揚者居然是一家主要在關西營業的便利店,這倒是一個文化上的幽默。同時也不得不說,「熬點」這個音譯運用得頗為信達雅。在臺灣,關東煮被稱為「黑輪」,因為「おでん」的讀者跟閩南語「黑輪」的發音一模一樣,這個譯名就與信達雅三字恐怕完全沾不上邊了。

不是每一份「麻辣燙」都叫「串串香」

把你的菜我的丸串一串,放到湯料裡劃一個同心圓……如果說這代表日本關東煮的內涵,那中國則有一個形式上幾乎一致的小吃——串串香

串串香裡一片中國紅。 (圖/hohovan)

中華文明的歷史較日本文明久長許多,但是直到清末民初,中華料理才真正奠基起來,這樣的時代背景使得很多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傳統美食」其歷史都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悠久——串串香也是如此。作為川菜的標誌性小吃,串串香直到近代中國才正式定型,而其起源,則又與麻辣燙百轉千回地纏繞在一起。

麻辣燙據傳起源於重慶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朝天門一帶。重慶一直以來是水運重鎮,當地百姓多以縴夫為生。水運路程多與城市相距較遠,自宜賓到三峽一帶水勢湍急,縴夫在勞動之餘並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集市上購買食物果腹,於是索性在江邊壘起石塊,支起瓦罐,江水為湯,乾柴引火,再捕些遊魚拔些野菜再放入隨身攜帶的調料一起煮沸,這便是麻辣燙的雛形。好吃的食物自己會走,很快麻辣燙就從江邊傳到了岸上,碼頭的小商販們嗅到商機改進了菜品與爐具,最終使這一味小吃成為川人的家常美食。

重慶朝天門,為聖旨經南宋長江傳來之地,故名。

江邊的縴夫土法烹製的麻辣燙可以將食材一股腦扔進瓦罐裡,但走街串巷的商販們卻沒法滿足食客們堂吃的要求,於是他們用竹籤將豆乾、兔腰之類食材先行串起再放入滷鍋中燙熟,食客們一手交錢一手拿起竹籤便可以邊走邊吃,這種具有更大靈活性的飲食模式就催生出了串串香。

從時間上來看,麻辣燙大約成型於二十年代的重慶,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重慶城內已經出現了較為高檔的麻辣燙店;而串串香則興起於改革開放初期成都市裡諸如商場、影劇院、錄像廳附近的熱鬧場所,無論從地域還是飲食文化上看,兩者之間都存在著蓋然性的傳承關係。事實上,在很多人眼中麻辣燙就是串串香,串串香也正是麻辣燙——它們之間還有什麼區別?

麻辣燙,串串香,傻傻分不清楚。

菜如其名,區別就在串上。麻辣燙在烹製之前也會將食材串在竹籤上,但「燙」時卻會用筷子一捋,把竹籤上的肉和菜統統放進熱氣騰騰的湯料中,再加上海椒、花椒等調料,最終還是要「快到碗裡來」的。而串串香則直接得多——串著煮,串著吃,吃完打著飽嗝數串串……

串串香可謂是麻辣燙的分支,而事實上麻辣燙不僅僅是串串香的「祖師」,同時也催生出了四川火鍋——當然,考據的專家們又有一說,認為麻辣燙的發源地不在重慶而在四川瀘州,而在這個版本裡,縴夫們行經的江岸則由三峽轉到了一個叫「小米灘」的地方,不過其發展過程倒是如出一轍。

值得一提的是,麻辣燙在商業化的最初階段,為了方便食客,其烹具倒是分格的。把不同的食材切成小塊分別放入爐上分格的大鐵盆裡,食客們看中哪格便自行取用,這個模式與關東煮可以說是不差毫釐了。

中日「煮義」

由此說來,關東煮與串串香/麻辣燙雖然顏值趨同,但的的確確是日本家的孩子,如果硬要說有什麼聯繫,那只能說關東煮的前身「田樂豆腐」源自於中國人發明的豆腐了。那麼,又如何區別關東煮與串串香/麻辣燙呢?

細究起來,還要從中日兩國飲食文化的差異說起。

日本料理追求「旨味」,以自然鮮美為特色,關東煮也不例外。以海帶柴魚熬製的高湯為湯頭,將新鮮的食材小火慢煮,成品或濃鬱或清淡而少有大鹹大辣。關東煮的食材也相對單一併以海貨為主,最常見的是玉子(半熟雞蛋)、大根(白蘿蔔)、土豆、昆布卷(海帶製品)、白滝(魔芋絲)、魚丸、竹輪等,所用的蘸料也多是芥末、味噌,在日本原味關東煮的擁躉也大有人在。

而串串香/麻辣燙在取材上海納百川,在味道上更是大開大合了。質地嫩脆、頃刻即熟的食材都是串串香/麻辣燙的常客,比如鴨腸、腰片、豌豆苗;質地稍密的,多燙一會也無妨,比如毛肚、菌肝、牛肉片。任它飛禽走獸龍肝鳳髓,統統可以在這一鍋熱湯中煮沸。調料則更為琳琅:甘菘、八角、茴香、砂仁、草果、三奈、白豆蔻……串串香/麻辣燙簡直是一個小型動物園、水族館加植物園,只是色彩更鮮亮、味道更濃厚了。

串串香啥都能煮

中國大陸所見的關東煮大多在便利店,為適應都市男女的生活節奏自然幾乎清一色地被一根根竹籤串起來以方便食用。而在緯度偏高的日本,在工作之餘到居酒屋裡點上一壺清酒再加一份關東煮,絕對是忙碌生活中非常愜意的享受。

以提供關東煮為主要飯菜的居酒屋被直接稱為「御田店」,裡面的關東煮依然放置在鐵格子中,但基本不用竹籤串起來,而是經客人點後直接放到客人的盤子裡——這樣一來,關東煮就更像極了麻辣燙,只是既不「麻」也不「辣」唯獨剩下一個「燙」字,倒也跟「煮」字相契合。關東煮的食材多為富有彈性、質地鬆軟的丸形,而日式箸的底部較尖,很適合刺、挑與切割,搭配起關東煮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與中日兩國的飲食精神相吻合,關東煮發韌於室町時代,成形於江戶時代,在五百年的演變中,其形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日本人對其的發展多集中在對食材本身的精化上,致使幾個世紀之後的關東煮依然保持著較為古樸的表現形式;而中國的麻辣燙正式成形不過百年,卻發展出了包括串串香在內的諸多流派,食用方式也越來越「跳脫」,甚至出現了冰鎮麻辣燙這樣的「黑暗料理」——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體也能區分出關東煮與串串香/麻辣燙的區別了吧。

居酒屋裡的小神龕離鋪滿鵝卵石的玄關差不多一米寬的信仰

從歷史角度來看,日本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的關東煮比近代中國才定型的串串香/麻辣燙要古老,那中國傳統料理中還有沒有比關東煮歷史更悠久的「同道中食」呢?這又要提及另一個與麻辣燙傻傻分不清楚的美食——火鍋了。把各種可食用的菜與肉放到鍋中一邊煮一邊吃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烹飪方式,而這種吃法其實和火鍋已經非常相似。因為麻辣燙的典故,很多人都認為火鍋也源於清末民初的四川,但其實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銅火鍋的雛形「溫鼎」了。五代時,還曾出現過五格火鍋,已然與現代的關東煮或是麻辣燙神似——不過,僅僅以當代的視角相比,串串香與麻辣燙見到關東煮,叫一聲「老前輩」,倒也不算吃虧了。

結語:醉花宜晝,醉雪宜晚,能吃就行

以世界之大,不同地區誕生出相似的美食並不奇怪,形式上的趨同也並不當然意味著傳承關係,關東煮與串串香/麻辣燙之間正是如此。火鍋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但真正縱橫大陸的重慶火鍋,其起源卻未必是源自於古法燒制的「撥霞供」——這便是飲食文化的緣分。

日本料理求簡,簡單有簡單的奧義

同樣是煮,關東煮自有它的純粹渾厚,串串香/麻辣燙亦有其香辣多變,也沒有什麼高下之分。正如王家衛談及張國榮和梁朝偉時所說:

「醉花宜晝,醉雪宜晚,是不同的味道。」

的確是不同的味道。關東煮歷五百年其味不變,如同痴情男子一段守護著中古時代的「旨味」;而串串香/麻辣燙在幾十年裡萬象萬千,又同百變天后一樣勾引著不同饕客們的味蕾。在嚴冬中踉蹌跌進一身北風的你,喜歡的又是哪一種呢?

(本文來自今日頭條籤約原創號:你真的知道嗎)

AI說:關於冬天,你有什麼難以忘懷的美食嗎?

作者往期文章

泰國國湯冬蔭功,到底是什麼意思? | 食物志

奧特曼打小怪獸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嗎? | 推敲迷

來一籠加了中國龍肉的小麵包! | 食物志


最後還是要安利一下我們最近的美食有獎徵文,戳下面的『標題』查看詳情

吃在冬季,食有正統 | 有獎徵文

戳「閱讀原文」,有作者更多文章~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聚集地,讓知識更有文藝範兒。我們愛美好、怪異或獨特的東西,愛推敲細節,歷史,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歡迎一切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印跡。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長按關注,暢讀知識的文藝範兒。

相關焦點

  • 冬夜裡的關東煮,那些年的溫情陪伴,學會也可以在家做
    對於現時生活在六線小城市的我來說,冬天想要再去外面,隨時吃上一回正宗的關東煮,真的只是一個念想了。喜歡關東煮不僅僅因為它是可以裹腹的美味,而是三五好友下班後相約一起開開心心,圍坐著你一串我一串的那種溫情陪伴氛圍。許久以來,關東煮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就是,多個四方格裡的湯汁中浸煮著或菌類、或肉丸子類、或雞蛋和其它蔬菜類……的一種類似麻辣燙和串串香形式的煮食方式。
  • 火鍋是一群人的狂歡,關東煮是一個人的放空?
    ▲日本便利店裡的現煮關東煮(上圖)和微波爐關東煮(下圖)關東煮真的不是麻辣燙!深夜下班走進去來幾串、和久不暢聊的親朋聚聚、和投契的同事聊聊……關東煮對他們而言,就像憋許久的潛水員終於可以獲得的氧氣一樣,是自我情緒的轉換器。校閱女孩河野悅子就把家樓下的關東煮店當做都市生活療傷的治癒場所。每一集都能看到石原吃著關東煮幸福滿足的笑臉。平日裡打扮潮流的校閱女孩,夜晚也會穿著舒適,去點上自己最愛的關東煮夜宵。
  • 別再問我火鍋、串串、冒菜、麻辣燙、缽缽雞的區別了,自己拿及看..
    【蘸料】:一般來說都是油碟,最常見的是香油碟裡面配上蒜泥,也有幹油碟。【吃法】:一般以煮和涮為主,從鍋中撈起以後,放在自己的油碟裡沾一下,然後放進嘴裡咀嚼。火鍋還有很多搭配的小吃,例如南瓜餅餈粑或者飯後水果等等。串串,全名「串串香」,也非常受大家追捧。檔次比火鍋低一檔,常常開在街頭巷尾、菜市口等地方,更草根。
  • 一碗關東煮背後的溫情
    吃完以後,便利店門外的寒冬好像沒那麼可怕了。老一輩的人不理解我們對關東煮的熱愛,總覺得不過是蘿蔔海帶魚丸的大雜燴。只有我們自知,這種溫暖的食物就像一盞自己為自己點亮的燈,每當被現實刺痛的時候,看看內心的光亮,便不再惶恐,繼續往前走。
  • 為啥日本最火的關東煮就是幹不過麻辣燙?因為關東煮太講究了
    關東煮自打從日本過來,就在大街小巷邊的便利店裡生根發芽。有時候去便利店裡買包紙巾,剛走進去,就被這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的關東煮香氣所吸引。前幾次總是能抵禦住誘惑,但是時間長了,心裡總是覺得痒痒。或許是想在乾冷的秋夜裡給打顫的身體一絲溫暖的慰藉,也許是想像偶像劇裡一樣,坐在便利店的落地玻璃窗前,一面看著外面的風景,一面吃著關東煮,說不定等著等著,一段緣分就從天而降了呢。
  • 食物紀 澱粉丸子味精湯,你在便利店買的算得上關東煮麼?
    說起關東煮,它大概是日料中最獨特的存在。從便利店到路邊攤,它的門檻不高,是大眾化的平價快餐。冬夜裡在711買個杯裝好燉,吃完了一路捧著杯子,餘下的熱湯還能用來暖手,這是一代人的情感記憶。但或許正因如此,比起壽司、刺身、烏龍麵,它又在中國承受著大眾最深刻的誤解。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一種日料,也總有人分不清,它和土生土長的麻辣燙、串串香,到底有什麼區別。
  • 便利店深夜暖心美食——關東煮
    對於很多夜歸人來說,深夜仍亮著燈在街頭巷尾開門迎客的便利店,就像一座座溫暖的島嶼。前幾年,妮子還掙扎在上一份工作中,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飯,有時候到家的時候覺得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更別提為自己做頓食物了。
  • 麻辣燙和關東煮到底有什麼不同?
    其中,讓人傻傻分不清的麻辣燙和關東煮深受廣大學子們的喜愛。到飯點就去吃麻辣燙或關東煮,似乎成了部分同學們的日常選擇。麻辣燙是起源於四川樂山牛華鎮的傳統小吃,而關東煮則是一種源於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麻辣燙一般是放在一個大圓中鍋中烹飪,而關東煮則是用四方形的鐵架。兩種不同的器具展現的是中日不同的文化底蘊。儘管日本的許多文化都傳自中國,但中日雙方將文化融入於生活中的程度與方面卻不同。於中國而言,「圓」即圓滿,既代表著團圓、闔家安康,又意味著和諧與完美。
  • 這個冬天 就用關東煮(おでん)溫暖自己
    我跟女神一樣——「就算關東煮的滷蛋卡在我喉嚨裡也無所謂」。真的不會咽死嗎?關東煮源自「味噌田樂」,是將煮熟或烤熟的豆腐或茄子等材料沾上味噌食用的料理。1997年中國大陸的日資便利店羅森把關東煮引入大陸。現在很多便利店都打著關東煮的名字賣著各種丸子串。湯底也不是昆布高湯。幾乎沒有一樣與關東煮有關。還不如直接叫串串香,或者麻辣燙。關東煮製作簡便,材料可以隨時放進湯裡煮。因此冬天的時候,這種料理尤其受歡迎。透明金黃的湯頭充分進入食材,而所有食材的美味又濃縮在關東煮的湯頭裡。所謂相得益彰便是如此。
  • 同樣是街邊攤,為何「關東煮」沒有「麻辣燙」這麼受人歡迎?
    如果說起路邊的小攤子,不管你喜歡吃的是鐵板燒還是涼皮,大家都一定看到過擺在路邊街口處的關東煮,關東煮裡頭有很多蔬菜和不少種類的丸子,感覺上吃起來有點像麻辣燙,但是口味卻比較的清淡,關東煮再挑好食材之後,需要放在特殊的鮮湯裡頭進行水煮,吃起來味道很鮮嫩,但是因為日本口味的,所以它會比較淡,人氣也不像是其他小吃攤那麼高!
  • 來一碗日式關東煮,感受寒冬深夜裡的一道光
    日本有一句話:「去日本人家裡吃一碗關東煮,就知道主人的家鄉在哪裡。」拖著下班疲倦的身軀,看著琳琅滿目的櫃檯選擇,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關東煮,馬上幫你驅趕一天的不快和委屈。關東煮是日本冬天最具人氣的美食之一。
  • 當關東煮加入了千頁豆腐,神奇又搞笑,吃關東煮你必點的是什麼?
    關東煮是源自日本的一個叫關東地方的料理,好吃的秘訣在於湯底,然後加入各種豆腐,腸之類的小吃煮上入味,就可以吃了。相信大家都吃過關東煮,這也是便利店必備的小吃,你們吃關東煮,最喜歡點的是什麼呢?現在好多街頭小吃也有關東煮,尤其是冬天,點上一份熱氣騰騰的關東煮吃著感覺特別溫暖,我最喜歡點的是海帶,豆腐串,還有魚丸,覺得關東煮還是挺貴的,那麼一小串有的還要幾塊錢,簡直是吃不過癮啊。
  • 關東煮,帶著溫情的食物才好吃
    對一種吃食印象深刻,大多數是因為這個食物背後藏著一段小小的故事,或者是溫情的,讓人想起來就心間一暖。比如關東煮。這種賜予人溫暖的食物,很神奇。或許在不懂的人眼裡,這不過是一鍋湯煮的蘿蔔魚丸。然而曾經在深夜或者寒冬街頭捧過一碗熱騰騰的關東煮的人,才明白,手中捧得不僅僅是蘿蔔魚丸,是一份繼續生活下去的撫慰,是再難再苦都不能放棄的鼓勵。日劇中也頻繁出現,似乎是社畜們疲勞一天的加油站,對著熱氣騰騰的關東煮,仿佛就收穫了第二天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 兒子請爸媽在家門口吃了一鍋串串香,吃完數竹籤算帳,真划算
    兒子說,冬季和火鍋很搭,是吃火鍋的好時節,晚上咱們一家人吃串串香吧。 他家小區附近飯店很多,像什麼鰻魚黑牛炭火燒肉、陝西羊肉泡饃、金笊籬老太太水餃等等。到了晚上街頭上霓虹閃爍,香氣四溢。
  • 麻辣燙車 關東煮小吃車 街邊美食車哪裡買
    麻辣燙車 關東煮小吃車 街邊美食車哪裡買我公司 專業生產銷售流動售賣車流動 ,廠家直銷,現貨直發,當天發貨,全國聯保、價格便宜、基本出廠價都在5萬左右。諮詢歡迎撥打電話...多功能小吃車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流動汽車小吃車,我們見到的一些小吃車中也擺放了各種小吃,如果是早餐小吃車,會有保溫鍋、蒸籠、鐵板,這裡的鐵板也是多功能的,可以製作鐵板燒、鐵板魷魚等,但由於是製作早餐的小吃車,這裡的鐵板會賦予一個製作油煙少的食品,如煎餅、雞蛋灌餅、肉夾饃等,這些既營養豐富,又是現做現賣的食物
  • 中國99%的關東煮都是假的
    換言之,日本的關東煮,是精心燉出來的美食。在中國的關東煮,則是一種快餐類零食,方便快捷,但經不起細品。目前在中國,可能還沒有幾家賣的是真正意義上的關東煮。最明顯的就是形式差異,日本的關東煮是用鍋燉煮,而中國的關東煮,也許我們更應該稱呼它們為【串串】。在日本,沒有多少人會說【關東煮】,他們更願意稱之為【御田/おでん】(讀音為Oden)御田翻譯過來其實就是烤豆腐。
  • 什麼是關東煮,便利店關東煮製作
    無論是中國的串串香,還是日本的關東煮,其實這些同屬於「小吃」。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文化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 吃貨寶典:自製麻辣燙,這個絕對夠味兒!
    與其你還在糾結深夜樓下的麻辣燙乾淨不乾淨,倒不如自己開張動手做!自製麻辣燙2)生薑,大蒜炒香。3)下麻椒,辣椒炒香,吃得特麻辣可多加放麻椒和辣椒。4)加上兩小勺辣豆瓣炒香。5)加入高湯或清水煮沸,如果菜多可多加點湯或水。6)鍋內倒進凍豆腐,牛肉,魚丸子,蝦餃煮。7)煮得快好時下素菜。8)加入自己喜歡吃的素小菜。煮好後起鍋,可隨意添加自己喜歡吃的任何想吃的菜。
  • 冷嗎,關東煮你吃不吃?
    關東煮是在日本很受歡迎的小吃之一,源自日本關東地區,它常規的食材包括雞蛋、蘿蔔、魔芋、魚丸、竹輪(魚肉或豆的製品)等。
  • 日本傳統美食關東煮,到了中國卻備受冷眼,你喜歡吃嗎?
    關東煮是日本的傳統美食,如果如果日本的話,應該會發現在日本街頭,有很多關東煮的店鋪。關東煮店的門面非常小,而且通常都是晚上營養,甚至能開到第二天零食,所以很多人晚上都去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夜宵。日本的關東煮門店通常特別小,而且店裡只賣關東煮,即使四五個人就能坐滿,但是店主還是非常樂意。關東煮又被叫做關東炊、黑輪,口感豐富,營養也比較高,大多數都是海鮮和蔬菜。後來傳到了中國,因為其口感比較豐富,製作方便,作為夜宵非常合適,所以流傳甚廣。現在在我們國家的各個地區,也能買到關東煮,但是沒有聽說哪一家店鋪專門賣關東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