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四條屏 杜豔作品的「詩文對畫」

2020-12-21 直擊書畫
杜豔作品《仕女四條屏》

杜豔仕女四條屏的詩文對話,一曰:《海棠》,二曰:《早春》,三曰:《美色》四曰:《慶全庵桃花》。

杜豔作品《海棠》

畫面題詩為: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截取自蘇軾的《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整篇詩句的意思是:嫋嫋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裡,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杜豔作品《早春》

畫面題詩為: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出自白玉蟾的《早春》: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整篇詩句的意思是:早春時節,南面朝陽的梅枝才開了兩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場雪,我在月下雪地裡體味梅花散發的清香味,賞玩梅花潔白的顏色。那初開的白梅花,濃淡深淺有別,夜霧和月色附著在那色濃的花朵上,猶如籠罩著寒冷的水一般,附著在色淡的花朵上,就像籠罩著明淨的沙子一般。

杜豔作品《美色》

畫面題詩為:楊柳腰,芙蓉貌。嫋娜東風弄春嬌。出自愛山的作品【南呂】四塊玉 美色:楊柳腰,芙蓉貌。嫋娜東風弄春嬌,龐兒旖旎心兒俏。挽烏雲盤,掃春山淺淡描,斜簪著金鳳翹。知足兩鬢秋,今年後。著甚幹忙苦追求?人間寵辱還參透。種春風鄭子田、牧青山寧戚牛,倒大來得自由。

杜豔作品《慶全庵桃花》

畫面題詩為: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出自謝枋得的《慶全庵桃花》: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整篇詩句的意思是:尋找一處像桃花源那樣的世外仙境,以便能躲避像秦朝那樣的暴政,看到紅豔豔的桃花,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花兒凋謝,花瓣千萬不要跟著隨流而去,恐怕個漁郎看見了也會到這裡來。

杜豔作品《仕女四條屏》

詩畫同框的室內展示,書香門第的居室陳設,雅與美的時空同在。

畫家杜豔

杜豔,號扣籬人,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導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淄博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吳冠中藝術館特聘畫家。

相關焦點

  • 名家畫的春夏秋冬四條屏畫 石開老師作品
    我們可以用手機相機記錄每一個季節的美景,還可以用筆墨繪畫自己心中的四季,今日給大家帶來了當代實力寫意花鳥畫家石開的《春夏秋冬》四條屏畫,一同來體驗畫家帶給我們的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好意境,並感受中國傳統花鳥寫意畫的獨特藝術魅力吧。
  • 宋代仕女畫之仕女:理想女性的化身,男子心目中的完美主義者
    按照《辭源》上的解釋,所謂仕女,「1、畫家畫的美人,宋以後多叫士女,後又作仕女;2、官僚家庭的婦女」。顯然,宋代仕女畫中的仕女應指前者,但又與後者無法割開。李冶、薛濤、魚玄機及劉採春是公認的唐代四大才女,她們對詩文無不擅長,遺憾的是其身份不是女道士就是女妓,不過當時著名文人多與她們詩文唱和。如李冶,天資聰穎,長大後出家成了女道士,但與劉長卿等詩文大家詩書往來不斷。進入宋代,女德教育受到重視。
  • 仕女畫接近周昉的風格,而更加纖麗——名家周文矩
    周文矩作為一名多能畫家,在表現不同題材時所使用的技法也不相同,如他在畫仕女時就不使用「戰筆描」法,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鑑》說他:「至畫仕女,則無顫筆,大約體近周昉,而纖麗過之」,用纖秀流暢的線條表現仕女閨閣之態。體近周昉,是周文矩略為早期的創作風格,而以細勁曲折的震顫之筆表現布質服裝質感的創作方法,則是學習了後主書法用筆後的略晚作品。這兩種線條對於表現人物的不同身份和體貌特徵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特點。
  • 客廳背景牆掛什麼畫好?山水畫四條屏裝飾家裡的春夏秋冬
    整幅作品在色彩的使用上濃淡相間,給人以淡而不素,薄而不滯之感,而且在山水布局上遠近相間、頗有章法,給人以古典的藝術享受,為當代畫壇難能可貴的山水四季條屏佳作,用於家居裝飾中,與眾不同有獨有個性。  因此客廳背景牆掛什麼畫好?山水畫四條屏裝飾家裡的春夏秋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幾幅比較適合掛在客廳背景牆的山水畫四條屏。
  • 仕女圖
    擅長畫仕女,亦能山水、花草。所畫仕女,形象纖細俊秀,用筆輕柔流暢,創造了清後期仕女畫的典型風貌。他繪製的《紅樓夢圖詠》木刻本,流傳廣泛。他的傳世代表作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玄機詩意圖》等。 改琦 讀書仕女 鏡框 尺寸:26×27cm題識:橅新羅山人筆意,玉壺仙史。印鑑:改琦之印
  • 唐代仕女畫——張萱、周昉
    畫中的貴族婦女大都是具有曲眉豐頰、體態肥碩、服裝頭飾繁縟華麗的突出特點,故被稱為「綺羅人物」。圖中人物動作神情自然、細節生動,如扯絹者用力時的微微後仰,熨練者在熨練時的細心與恬靜,無不表現出作者觀察得細緻入微,使畫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以盛唐宮廷婦女生活為創作題材。
  • 梅蘭竹菊四條屏——花中君子 清風雅韻
    四聯畫 鄭曉京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四條屏》(作品選自:易從網)因為梅蘭竹菊具有高潔堅貞之品格、飄逸清雅之身姿,故以君子為喻。鄭曉京老師筆下的梅蘭竹菊國畫,既呈現出了一種自然美,還融合了人格力量、道德情操和文化內涵。
  • 從仕女畫看唐代社會審美思想形成的原因.
    仕女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脫胎於人物畫,既屬於人物畫的範疇,又是一個獨立的畫種。仕女畫成為一個畫種的固定稱謂則始於宋代,宋中期後仕女圖直接以「士女」命名。仕女畫具有的外表美、內在美、理想化、類型化、觀賞性等特點是制約仕女畫創作者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下,這些制約因素發生變化或消長,仕女畫也因此呈現出的時代特色。
  • 「戰筆」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古代名畫賞
    周文矩善畫道釋、人物、車服、樓觀、山林、泉石,而以人物、仕女最精。學北齊曹仲達、唐代吳道子,不墮曹、吳之習氣,卻能自成一家。他的仕女畫,繼承了唐周昉的傳統,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閨閣之態」,但也有他獨創的地方:行筆多用較瘦勁的「戰筆」(顫動的線條)來表現衣紋,以別於周昉「秀潤勻細」的畫法;在設色上不同於周昉的「秋豔」,而是「不施朱傅粉,鏤金佩玉,以始為工」。
  • 晚清民國十家仕女圖
    改琦 瑤姬獻壽圖任薰 麻姑獻壽圖任薰(1835-1893),任熊的弟弟,任頤、任預均從其習畫。任薰與任熊、任頤時稱「三任」,合任預為「四任」,為海上畫派代表畫家之一。胡錫珪 仕女圖潘振鏞 仕女圖潘振鏞(1852-1921),其畫仕女師法清代畫家費丹旭(曉樓),用筆遒勁挺秀,設色淡雅,清麗絕俗。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當含蓄的中國仕女圖遇上外放的浮世繪美人畫
    最近日本政府捐贈給武漢的物資在網上刷了屏:包裝箱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標語,讓我們看到了超越國界的人文之美。歷史典籍《東徵傳》記載,公元八世紀日本長屋親王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就繡有十六字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 他創造的「病態美人」仕女畫,開一代人物畫之風
    在清代的高崇瑞的《松下清齋集》中有一句話說:「是極天下名山勝水,奇花異鳥,惟美人可以兼之」,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清朝仕女畫的地位。
  • 「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漢宮春曉圖》
    匠人出身,一生都在畫畫的仇英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今蘇州),明朝著名畫家,「明四家」之一。 他「初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徙而業畫」。開始學畫時他沒有老師指點,全憑自己,所以他總是想辦法借名人畫作來臨摹學習,這看看,那仿仿。
  • 唐代仕女圖傳世孤本——《簪花仕女圖》
    有人說看著《簪花仕女圖》就能想見盛唐的樣貌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大唐夢今天且讓我們借著這幅畫
  • 仕女畫嫻靜娟好的「張美人」
    張大千的仕女畫堪稱民國時期的典範之作,在「求精中學」時期就常畫美人,早有「張美人」之譽。而在他的人物畫裡,也多以畫女性居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張大千認為「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畫」。在他看來,這世上夠得上「奇」的男人實在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婦人」之句。
  • 仕女畫服飾各部位名稱圖
    我們在學習古代仕女畫時,應根據史料與生活的感受來進行構思,遵循歷史性,典型性與真實性。畫仕女主要特徵在於髮型,頭飾和衣服的具體表現。服飾的基本畫法服飾是畫好仕女畫造型的重要依據,它能體現朝代的特徵與人物身份及個性特點,從而更真實地反映仕女的形象。古代服飾款式分為上衣,下衣兩類,上衣分為外衣,中衣,內衣三種,其中外衣形式最多,有服,袍,衫,背子,帔等。下衣分為裙,裳,鞋等。
  • 文房供石、漢畫像石拓片、仕女畫……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 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為趙州長史周昉所繪
    周昉善畫濃麗豐滿的仕女,又極能寫真,所畫仕女「目波澄鮮,朱唇皓齒,修耳懸鼻,輔靨頤頜」,《唐朝名畫錄》稱其「畫子女為古今之冠」。周昉的人物畫,特別是仕女畫、佛像畫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被稱之為「周家樣」,與北齊曹仲達的「曹家樣」、南朝梁國張僧繇的張家樣」、唐代吳道子的「吳家樣」,合稱為「四家樣」,是我國古代最早具有畫派性質的樣式,為歷代所推崇。
  • 49歲男子有「逆天」巧手 可在指甲上畫仕女(圖)
    家住錦業路的王小龍就有這個拿手絕活,用毛筆在指甲上來迴轉動,幾分鐘後一個端莊、秀麗的唐代仕女形象就躍然指甲之上了。  49歲的王小龍本職是一位司機,從小就喜歡畫畫,雖然沒有上過專門的繪畫學習班,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昨日上午,記者一走進王小龍的家,就看到不大的兩居室牆壁上,都是他彩繪的竹林。「我擅長畫素描、工筆,平時喜歡臨摹一些唐代的繪畫作品,看,這是我自己畫的連環畫。」
  • 精美的仕女工筆畫
    仕女在宋以後多叫士女,代表的是中國古代那些美麗聰慧的女子,也是歷代畫家熱衷描繪的對象,中國畫中還有專門的「仕女畫」類別,歷代畫家合併者按照自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