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畫嫻靜娟好的「張美人」

2021-02-08 騰訊網

張大千的仕女畫堪稱民國時期的典範之作,在「求精中學」時期就常畫美人,早有「張美人」之譽。而在他的人物畫裡,也多以畫女性居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張大千認為「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畫」。在他看來,這世上夠得上「奇」的男人實在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婦人」之句。

張大千 仕女 四屏

張大千的仕女可謂清麗秀雅、別有風姿。因為他眼中的美人標準要比常人苛刻得太多,不僅要長得美,而且氣質要「嫻靜娟好,有林下風度,遺世而獨立之姿,一涉輕蕩,便為下乘」。

張大千 執扇仕女 1938年

張大千善於繪畫美人,也懂得欣賞美人,他能用妙女拈花的筆法,傳出女兒的心聲,這一點是他的藝術微妙。在他的筆下既有優雅的少婦,風華絕代的仙女,也有受了驚嚇的貴妃,各種類型、各種情緒美人的風情都被他刻畫得細緻入微。

張大千 三美圖 1930年

張大千筆下的美女端莊健康,充滿青春活力,不乏當代女性的氣息與風採。無論是觀音、山鬼、明妃、仕女這樣的古代傳統女性,還是新時代的摩登女郎,所有女性的臉部結構,特別是眼睛和嘴唇的構造,基本上是一致的,是那種張大千所欣賞的理想美類型。

張大千 弄玉吹簫圖 1934年

張大千 仿錢選仕女圖 1939年

張大千 紈扇仕女 1939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仕女畫中的女孩子都顯得弱不禁風?明清畫家的玄妙之處
    為什麼明清時期的仕女畫中的女子都是幽怨病弱之態,鮮有笑容呢??揭開小說《紅樓夢》,林黛玉被形容為有「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如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比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樣的句子。這不正是病弱之態的描寫嗎?
  • 仕女畫服飾各部位名稱圖
    我們在學習古代仕女畫時,應根據史料與生活的感受來進行構思,遵循歷史性,典型性與真實性。畫仕女主要特徵在於髮型,頭飾和衣服的具體表現。服飾的基本畫法服飾是畫好仕女畫造型的重要依據,它能體現朝代的特徵與人物身份及個性特點,從而更真實地反映仕女的形象。古代服飾款式分為上衣,下衣兩類,上衣分為外衣,中衣,內衣三種,其中外衣形式最多,有服,袍,衫,背子,帔等。下衣分為裙,裳,鞋等。
  • 宋代仕女畫之仕女:理想女性的化身,男子心目中的完美主義者
    按照《辭源》上的解釋,所謂仕女,「1、畫家畫的美人,宋以後多叫士女,後又作仕女;2、官僚家庭的婦女」。顯然,宋代仕女畫中的仕女應指前者,但又與後者無法割開。一、宋代仕女畫概況仕女畫歷史久遠,這可以追溯至漢魏時期,只不過那時的畫作多以列女為描摹對象。到了唐代,宮廷女性成了繪畫重點,宋時,題材與表現手法進一步豐富,女性形象具有多樣性。
  • 唐代仕女畫——張萱、周昉
    畫中的貴族婦女大都是具有曲眉豐頰、體態肥碩、服裝頭飾繁縟華麗的突出特點,故被稱為「綺羅人物」。圖中人物動作神情自然、細節生動,如扯絹者用力時的微微後仰,熨練者在熨練時的細心與恬靜,無不表現出作者觀察得細緻入微,使畫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以盛唐宮廷婦女生活為創作題材。
  • 《唐故張美人墓志銘》:流麗清雅,風格近歐虞
    《張美人墓誌》,全稱《唐故張美人墓志銘並序》,近年出土於西安市長安區。志呈方形,邊長60釐米,楷書,24行,滿行24字。墓誌現為私人收藏。張美人墓誌《張美人墓誌》署「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徐峻撰,秘書省楷書李九皋書」,書法風格近歐、虞,流麗清雅,精緻工穩,可作小楷臨習的範本。
  • 從仕女畫看唐代社會審美思想形成的原因.
    仕女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脫胎於人物畫,既屬於人物畫的範疇,又是一個獨立的畫種。仕女畫成為一個畫種的固定稱謂則始於宋代,宋中期後仕女圖直接以「士女」命名。仕女畫具有的外表美、內在美、理想化、類型化、觀賞性等特點是制約仕女畫創作者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下,這些制約因素發生變化或消長,仕女畫也因此呈現出的時代特色。
  • 張大千:一位山水畫高手,仕女畫中也有別樣風採!
    都知道張大千是一位山水畫大家,其實他在花鳥、人物、仕女畫上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是她的仕女畫,用筆細勁,有著寧靜淡雅之氣。首先張大千的仕女畫在服裝、色彩、圖案、花紋、髮飾、配飾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美感。其次張大千在美感表現形式上和山水畫有不同之處,我們知道他的山水畫用筆縱橫舒展,在仕女畫上又恰恰相反,所用線條細勁雋秀,但是與山水畫古雅氣息是一脈相承的。張大千的仕女畫經歷了三次改變,早年他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藝術積累,以臨摹古人為主,對前人的筆、技法、畫意都有著模仿和學習。
  • 他創造的「病態美人」仕女畫,開一代人物畫之風
    在清代的高崇瑞的《松下清齋集》中有一句話說:「是極天下名山勝水,奇花異鳥,惟美人可以兼之」,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清朝仕女畫的地位。
  • 蘇寧藝術館的仕女小姐姐居然也是個饞嘴貓
    這個,自然得靠畫家了~仕女畫,是中國傳統人物畫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題材,主要描繪上層婦女的日常生活。提起仕女畫,最有名的當屬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相信大家一眼看到這幅畫就覺得眼熟,學生時代的美術課本經常見到這幅畫呢~同樣出名的還有《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它們都出自唐代畫家張萱之手。
  • 聊聊稀世罕見的中國仕女圖!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中國的仕女畫又稱仕女圖,仕女圖顧名思義,是以仕女為描寫對象的繪畫作品,是古代畫家對於女性日常生活動作、身段、面容等精工描述。可以想像,對於沒有攝影的年代,這對於記錄當時女性的生活狀態,無疑具有突出性貢獻。魏晉南北朝是仕女圖的早期發展階段。
  • 仕女畫接近周昉的風格,而更加纖麗——名家周文矩
    周文矩 松下仕女圖(明人畫) 27.8 x 24.2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五代十國時期雖戰亂頻繁,但各地繪畫均有發展,也都有名家湧現。中原地區山水畫發展了唐人的水墨一格,出現了荊浩開創的北方山水畫派。南唐社會安定,統治者亦愛好書畫,創立了畫院。人物肖像畫、宗教畫與仕女畫均有名家。
  • 49歲男子有「逆天」巧手 可在指甲上畫仕女(圖)
    家住錦業路的王小龍就有這個拿手絕活,用毛筆在指甲上來迴轉動,幾分鐘後一個端莊、秀麗的唐代仕女形象就躍然指甲之上了。  49歲的王小龍本職是一位司機,從小就喜歡畫畫,雖然沒有上過專門的繪畫學習班,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昨日上午,記者一走進王小龍的家,就看到不大的兩居室牆壁上,都是他彩繪的竹林。「我擅長畫素描、工筆,平時喜歡臨摹一些唐代的繪畫作品,看,這是我自己畫的連環畫。」
  • 把《簪花仕女圖》放大看看,好驚豔!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圖卷(局部)《簪花仕女圖》是唐代畫家周昉描寫貴族婦女春夏之交賞花遊園情景的作品。全畫光彩照人,仕女們神態安閒,或戲犬、或漫步、或賞花、或拈蝶,在庭院中閒散地消磨著時光。唐 周昉 簪花仕女圖(局部1)採花全圖分為四段,分別描寫婦女們採花、看花、漫步和戲犬的情形。仕女們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
  • 仕女四條屏 杜豔作品的「詩文對畫」
    杜豔作品《仕女四條屏》杜豔仕女四條屏的詩文對話,一曰:《海棠》,二曰:《早春》,三曰:《美色》四曰:《慶全庵桃花》。出自謝枋得的《慶全庵桃花》: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整篇詩句的意思是:尋找一處像桃花源那樣的世外仙境,以便能躲避像秦朝那樣的暴政,看到紅豔豔的桃花,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花兒凋謝,花瓣千萬不要跟著隨流而去,恐怕個漁郎看見了也會到這裡來。
  • 唐代仕女圖傳世孤本——《簪花仕女圖》
    有人說看著《簪花仕女圖》就能想見盛唐的樣貌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大唐夢今天且讓我們借著這幅畫
  • 仕女圖
    擅長畫仕女,亦能山水、花草。所畫仕女,形象纖細俊秀,用筆輕柔流暢,創造了清後期仕女畫的典型風貌。他繪製的《紅樓夢圖詠》木刻本,流傳廣泛。他的傳世代表作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玄機詩意圖》等。 改琦 讀書仕女 鏡框 尺寸:26×27cm題識:橅新羅山人筆意,玉壺仙史。印鑑:改琦之印
  • 仕女圖是清明節前畫的 說出唐伯虎三個字就嚇到了牧羊犬
    尤其是其中一幅仕女畫,那可是唐伯虎的真跡呀。麥克鹿毫不猶豫地辦理了手續,匆匆走進了拍賣行。當拍賣到唐伯虎的仕女畫時,跟麥克鹿一起競爭的有幾個藍眼睛黃頭髮的動物。一時間價錢水漲船高,這幅仕女畫可謂是洛陽紙貴呀。麥克鹿非常想要得到這幅畫,可是同事也感到價錢太高了。它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儘量冷靜下來。
  • 唐代仕女的綽約丰姿
    仕女畫作為美人畫的同義詞,畫中女子的容貌身姿一定要符合當時人們普遍認同的審美標準。中國繪畫中最早出現的女性形象,是長沙戰國陳家山楚墓出土的《人物夔鳳》帛畫(講述豐隆、鸞鳥迎洛神的故事,據考證,畫像中應是一位女神),雖然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仕女畫,但畫中的女性體態輕盈和腰身纖細,完全是當時楚宮細腰美人的標準類型,與當時楚王引領的「好細腰」審美風尚相符。唐宮仕女圖同樣顯示了當世社會人們對女性美的定義。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當含蓄的中國仕女圖遇上外放的浮世繪美人畫
    唐時期:確立了「仕女畫」的繪畫門類「仕女畫」作為一個繪畫門類、一種繪畫題材,最早出現在唐代的記載。這一時期,仕女圖的創作對象以貴族等上層社會女性為主,描繪其生活方式和複雜內心掙扎,以畫家周昉、張萱最具代表性。
  • 精美的仕女工筆畫
    仕女在宋以後多叫士女,代表的是中國古代那些美麗聰慧的女子,也是歷代畫家熱衷描繪的對象,中國畫中還有專門的「仕女畫」類別,歷代畫家合併者按照自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