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園路街道龍翔路老舊小區停車難,居民提建議

2020-12-15 京報網

路側施劃斜列停車位,設置立體停車設施,拆除地鎖……為了解決龍翔路兩側老舊小區停車問題,街道社區想了各種招兒,可停車資源仍捉襟見肘,居民眼巴巴盯著拆遷騰退後的一大片空地,希望空地上規劃的公園能夠配建停車設施。

居民希望拆遷空地能規劃出一塊停車場。

馬甸公園的地下停車場入口。羅喬欣攝

投訴焦點

小區沒地路邊違停被貼條

「龍翔路一帶停車特別困難。」日前,市民撥打12345市民熱線反映:「這條路兩側都是居民樓,附近沒有停車場,亂停車現象嚴重。現在這有兩個市場給拆除了,說是要跟京藏高速西側的公園連上,我們希望建公園的同時能考慮增設停車場。」

記者發現,相關的投訴接連不斷。「我家住在花園路街道的龍翔路小區,入住八年了停車一直非常難,小區內停車位數量有限,外面停車會被貼條,下班回家晚了總是找不到地兒停車,希望小區周邊增設停車場。」

據負責解決停車類問題的街道城管辦介紹,12345市民熱線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投訴關於車位不足問題案件245起,2020年因前半年疫情原因,投訴量有所下降,但截至12月也有197起,大約佔他們部門收到的總訴求量的兩成。

此外,龍翔路為花園北路次幹路,因前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就醫的病患量大,導致花園北路非常擁堵,接診日上午車流甚至會堵至龍翔路路段。有市民反映,「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停車位不足,每次進停車場都需要等待很長時間。在等待過程中還被拍違停,前幾天自己排隊又被拍了。如果附近能停車我怎麼會違停啊。」

陷入困局

全力挖潛車位仍缺八千個

「這不前兩天,有小區居民因為拆除地鎖的問題,抓傷了現場工作人員的脖子。」花園路街道城管辦的工作人員愁眉不展,為了解決停車問題,他們沒少下功夫。

據介紹,周邊臨近龍翔路、小關、乙28號院、花園路、牡丹園、北極寺等6個社區共計38個小區,涉及戶數13115戶,人口31646人。初步統計各小區及路側可用正規車位4000餘個,停車位缺口保守估計達8000個。

解決停車難,街道首先採取措施,協調物業或產權單位在這些小區內部挖掘停車空間。可是除了新建的高層住宅中鑫嘉園(二期)建有地下車庫,車位勉強自給自足外,該區域大多數小區都為老舊小區,當年配建的車位數量較少,而且小區空間狹小,能夠改造停車位的空間非常有限。有個別小區在街道的協調下,本來準備建設小型的立體停車設施,但由於居民對噪音、安全、遮擋視線等因素的擔憂,結果不了了之。

為了提高小區內停車空間的利用率,街道綜合執法隊試圖清除私設的地鎖。但有小區的地鎖拆了裝,裝了拆,竟然反覆了十多次。地鎖也一度成為引發居民矛盾的導火索,投訴量居高不下。

與此同時,花園路街道盡力挖掘小區外部停車空間的可能性。2019年,根據交管部門的意見,街道重新規劃了龍翔路的路側停車位,由平行式改為斜列式後,增加了30個正規車位,才達到201個車位。

雪上加霜的是,牡丹園東街西側原本有停車位,街道打算規範收費停車秩序,但從北京市河道管理處了解到,由於路面下方有暗河,不宜長期停車,於是取消了近百個車位。

最近,龍翔路的一棟辦公建築E園進行空間改造,建設立體停車設施,街道與其溝通,希望物業能把部分車位讓出來,和居民錯時停車。

 轉機乍現

騰退出6萬平方米空地

「海澱區牡丹園東街東側疏解拆除批發市場等建築後空地2年多未使用,而附近經常佔道停車造成擁堵,此處空地什麼時候可以利用?是否可以規劃出一片停車場,緩解附近小區停車難?」

帶著居民的建議,12月2日記者來到現場。龍翔路與牡丹園東街呈「L」形連接,拆遷騰退的幾塊空地集中位於這一區域,空地上都圍著藍色鐵皮圍擋。龍翔路北側的空地上停放著幾十輛旅遊大巴。門衛告訴記者,這些旅遊大巴暫時在這裡停放,晚上就會開走,目前不讓附近居民進入停車。

而在牡丹園東街東側的一條狹長空地上,有的地段挖掘機正在作業,有的地段覆蓋的綠色網布已經破爛,看來閒置已有些時日了。雙向通行的牡丹園東街十分狹窄,雖然沒有施劃停車位,但路西側幾乎停滿了車。

記者了解到,龍翔路目前的三處地塊原為東升鎮集體土地,因規劃京昌路楔形綠地,於今年徹底完成拆遷騰退。現為公園用地,處於待建狀態。原泰翔商務區拆遷騰退地塊面積約4.38萬平方米,龍翔市場的面積8676.2平方米,吉祥天地7661.96平方米,三處拆除的建築面積合計約6萬平方米。

為了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屬地街道曾向園林局呼籲,希望能藉助本次建設公園契機,將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考慮進去,在建設綠地同時,挖建地下停車場,可以增加超過3000個車位。然而,該建議並未被納入設計方案。

記者電話諮詢了海澱區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介紹,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園林部門必須按照規劃性質建設公園和綠地,並配套建設一些服務於遊客的停車位,但這些停車位數量非常有限,不可能滿足周邊社區的停車需求。緩解停車難的問題還是得由交通部門和屬地街道綜合考慮。本報記者 羅喬欣

專家分析

公園配建停車場可行嗎

居民關於公園綠地修建地下停車庫的建議是否具有可行性?記者調查發現,同樣為京昌路楔形綠地一部分的馬甸公園,其地下就建有一個停車場。

12月2日記者來到該公園。雖然氣溫逼近0℃,但夕陽下公園裡鍛鍊休閒的市民仍絡繹不絕。簡介上寫著該公園建於2003年11月,佔地面積8.6萬平方米,所屬海澱區園林綠化隊,為免費公園。

記者繞行一圈,在公園外圍的西南角找到了停車場的出入口,不時看到車輛出入。停車場的保安介紹,該地下停車場共有車位500個,屬於中冶置業運營管理,暫不對外開放。

據花園路街道的責任規劃師介紹,複合利用城市空間,比如在公園綠地下面建設停車庫,是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大城市進行城市規劃的一種趨勢。但在具體實施上需要因地制宜。比如祁家豁子綠地項目,為了不影響大型喬木的根系發展,要保證局部土層厚度至少5米,如果是修建兩層的地下停車場就要繼續下挖至少6米,建設造價會很高。這片空地的規劃性質是綠地,是園林局留白增綠計劃的一部分,目前報批的項目設計方案並沒有地上或者地下車庫。但是可以考慮,在公園裡增設立體停車設施,但需要充分考慮如何減小對公園景觀的影響。

規劃建設領域的專業人士也告訴記者,從技術上看,下挖地下室建停車場沒有太大難度。相比普通的建築物地下室,如果地上物是園林綠地,需要加厚土層。但建設的前提是先要進行地質勘探,要充分考慮地質結構、地下管線等複雜的情況。更實際的阻力可能來自於工程造價,行內有一種說法:「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意思是粗略估算地下建設一層的成本是地上的三倍。而且一個大型停車場是需要單獨立項進行規劃審批的,項目主體是誰?由誰來投資和運營?這些具體問題需要一一突破。

記者查詢獲知,今年10月26日,北京市發改委披露,「回天地區」明年5月將新增兩個地下停車場,共提供停車位1203個。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地下停車場均選址於綠地景觀地下。項目介紹顯示,這樣做是為了充分挖掘地下空間增加車位供給,實現空間的集約利用。

(原標題:龍翔路老舊小區停車難,居民建議

騰退空地能否建個停車場)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羅喬欣

流程編輯 u003

相關焦點

  • 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家園美麗居民受益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未成年犯管教所主生活區居民餘女士的心聲,同時也是青秀區紮實推進老舊無物業小區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   連日來,為給居民創造舒適、和諧的居住氛圍,青秀區以老舊無物業小區治理為契機,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轄區多個老舊無物業小區實現了華麗轉身。
  • 珠海這老舊小區大翻新咯!快看有沒有你家
    作為獅山街道的第一個試點小區 12月25日 在小區居民們的殷殷矚目下 隨著推土機響起第一聲轟鳴 獅山街道東風社區 東風路110小區環境整治提升工程
  • 揚州市寶應老舊小區改造,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加上後期管理的滯後,帶來了諸多如停車難、環境髒亂等情況,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2020年,我縣共對翔宇花園小區、世紀園欣梅園、大昌苑小區、老縣委縣政府宿舍樓4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共整治住宅樓33幢,面積約12.8萬平方米,惠及住戶近1000戶,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  這裡是剛剛改造完畢的翔宇花園小區。進入小區,寬敞整潔的門前大道與幾個月前完全兩樣。保安梁兆祥說,因為以前老小區沒有停車的地方,搶車位、違規佔車位現象隨處可見。
  • 這是不是杭州第一個「無車化小區」?杭州保俶花園裡沒有一輛機動車...
    小區只有一個大門,正對著保俶北路。進小區後,有一條大約50米長的主路,由此延伸出3條支路,通往各幢居民樓。3條支路間不相通,路面上隱約還能看到褪色了的車位線框。  保俶花園是老小區,上世紀80年代初建成的,有6幢居民樓,123戶居民。  小區停車位滿打滿算有20個,車位不固定,先到先停。「有的人下班早,就一直有車位。有的人下班晚,就一直沒車位。」
  • 老舊小區「逆生長」百姓生活更宜居
    甜水園東裡小區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此前,小區存在路面坑窪、綠化缺失、休閒配套缺失、停車佔道等諸多問題。楊尓豐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退休後,他希望能跟小區裡的同齡人一起到樓下走走、坐坐,活動下身體,也相互聊聊天、解解悶,可是小區的整體環境不如人意。
  • 海鹽老舊小區「逆生長」,居民住得更舒心!
    民生實事「交卷」 今年,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被列為海鹽縣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近日,記者從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已順利完成。實施綜合改造提升後,該項目涉及的老舊小區居住品質明顯提高。
  • 西城區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出幸福新天地!
    僅有三棟六層住宅樓,共計24個單元382戶,戶均使用面積49平方米的小區,存在停車難、違建多、設施老舊等問題。小區安裝電梯從2013年開始,廣外街道每年都會拿出一部分專項資金,統籌考慮多方面因素,選擇3-5家老舊小區,用於包括拆違整治、停車施劃、綠化布置等在內的綜合改造。
  • 山東城市觀察|上百個老舊小區列入改造計劃,青島執行難在哪?
    相較於其他區市數量少,涉及街道眾多的現象,例如市南區8個改造項目,分布在不同的7個街道(八大峽街道、江蘇路街道、金湖路街道、八大湖街道、香港中路街道、金門路街道、珠海路街道),西海岸新區數量最多、聚集度最高,多達59個項目主要集中在隱珠街道和珠海街道。據悉,2020年青島改造工作涉及居民樓600座,建築面積達160萬平米,惠及居民超2萬戶,項目計劃總投資約6億元。
  • 文化路街道老舊小區改造 改出美好新生活
    本報訊 去年,文化路街道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樓院共6個,已於2020年7月底全部完成改造任務,目前正在準備竣工驗收資料,等待竣工驗收。 今年,街道納入計劃系統改造老舊小區30個共284棟樓,涉及居民3251戶,建築面積104.528萬平方米。
  • 景甌小區老舊小區改造 居民建議增加「屋頂防水」
    景甌小區老舊小區改造 居民建議增加「屋頂防水」 2020/12/03 00:06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1116
  • 南陽市宛城區五裡堡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幸福生活如蜜甜
    南陽市宛城區五裡堡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幸福生活如蜜甜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袁永強 周欣「如今我們小區裡外真是大變樣,環境漂亮了,停車規範了,走在小區,心情舒暢。我退休了閒來無事愛養點花草,小區改造後社區還幫我弄了花架,生活幸福感越來越強。」
  • 渭城區新興街道老舊小區改造讓居民共享創文成果
    老舊小區改造,了解百姓需求是基礎,也是關鍵。鳳凰嘉苑片區老舊小區大部分建於上世紀80年代,該區域共16棟樓、68個單元、850戶居民。片區改造準備階段,街道和社區幹部首先入戶調查,聽居民反映「小區最需要改什麼?」
  • 2020年漳州老舊小區改造進行時!37個小區已開工!大波進度圖來了
    以「新」換「心」 漳州老舊小區改造進行時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千家萬戶,以「新」換「心」,長期居住的環境有了極大的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上升了好幾個臺階,這就是老舊小區改造的最終目的。
  • 今年嘉興經開區要改造24個老舊小區,有你家嗎?!
    改造項目2019年9月底開工,總投資約1490萬元,受惠居民2134戶約7000人。 改造前小區路面破損且較窄,停車場地明顯不足,內部河道欄杆老舊、存在安全隱患,雨汙水管局部斷裂、堵塞,雨天積水、雨汙混流,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居住品質和周邊生態環境。
  • 2020年北京第一批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 (綜合整治)
    2020年北京第一批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 (綜合整治)【導語】:2020年北京第一批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 (綜合整治)2020>51朝外街道項目(包含雅寶裡、芳西小區、三豐裡、體南路3號樓小區)12171641.652裕民路四號院13965
  • 「疏整促」從「扮靚」到「安居」,六裡屯老舊小區改造引居民點讚
    「老」居民享受「新」生活甜水園東裡小區改造之前環境比較凌亂,堆物堆料隨處擺放,道路坑窪不平,特別是遇到雨雪天氣時,居民走路「深一腳淺一腳」,特別不安全,大家心裡難免有怨氣。老舊小區如何換新,這是所有老舊小區的「通病」,也是居民們的「心病」。
  • 西安老舊小區改造為何遭遇「防護網」難題?建議:先完善安防
    科技路太白花園小區:展板上列有43項改造項目4月11日,記者在西安市科技路太白花園小區看到,小區裡的人行道上堆放著施工用的建材,施工人員正在樓上施工,樓下圍著圍擋。向榮小區:不想拆防護網 有人建議先整治環境1996年建成的向榮小區位於新城區自強路街道,改造涉及15棟多層建築1685戶。改造具體包含拆除各類違章建築、修繕路面和路燈、維修和更換老舊汙水管道,進行雨汙分流改造、完善消防設施和增設門禁系統、粉刷樓道和建築外立面、線纜落地等項目。
  • 舊院變新院 居民了心願 廣武門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實施老舊小區改造...
    地處市區核心位置的廣武門街道是我市院落小區發展最早,也是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速度的加快,廣武門街道因起步較早而呈現出了老舊小區佔比過大,居民對居住環境迫切需要改善的實際問題。為此,廣武門街道以打造「黨建五融陣、惠民新廣武」特色品牌為抓手,將轄區創建工作與改善人居環境相結合,從「軟」、「硬」兩方面齊下手,使轄區人居環境得到了「質」的提升,贏得居民交口稱讚。
  • 今年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提升,100%完工!
    今年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提升,100%完工!據市建委統計,截至10月底,全市已改造的老舊小區實現新增停車泊位9655個、健身場地約12.1萬平方米、養老託幼等服務設施約8.59萬平方米,改造無障礙及適老性設施3591處;老舊小區改造還推動各市級機關事業單位盤活86處存量房屋,無償提供給所在社區用於公共服務。
  • 漢屯街道:老舊小區改造要「面兒」、更要「裡兒」……
    今年,西工區漢屯路街道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通過深入了解群眾訴求,廣泛發動居民參與,不斷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成效,真正把老舊小區改造幹成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