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女兒節和手鞠壽司 單讀

2022-01-04 單讀

· 你喜歡美好的春天,一如你喜歡美好的食物。(真巧,我們也是。)

· 你曾經讀過《四季便當》。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我們曾經推送過冬日的可樂餅便當,和主人公一起喝過夜宵湯。如今季節交替,春天的時候我們又該吃點什麼呢?


女兒節和手鞠壽司

二月的日本,有的地方還在下雪,東京的最高氣溫也不超過十攝氏度。好在一過立春,「三寒四溫」的老話就應驗起來。連續冷上三天,就一定升溫,慢慢便暖和起來了。到了二月底,商家撤空冬季商品,換上春天的色彩,迎接三月三女兒節。

日本女兒節源於公元八世紀的平安時代。當時日本的中心是京都,宮廷貴族女子間,盛行起為人偶換著裝的遊戲,還衍生出向河中投放人偶以求吉祥的習俗。這就是女兒節的雛形。到了江戶時代,人們定於每年三月三慶祝女兒節。每到這一天,民間都會舉行盛大慶典,祈願女孩們健康成長。女兒節最大的特徵就是「雛飾」[hinakazari]人偶,所以這個節日又稱「雛祭」。又因舊曆三月三正值桃花盛開,因此女兒節也有「桃花節」的別稱。

二月底三月初的日本,到處能看到雛飾以及擺放雛飾和道具的雛壇。傳統雛壇以五層和七層為多,不過現代人的居住空間有限,七層高的雛壇簡直成了龐然大物。所以現在去看人偶店的網站,熱賣排行榜上的都是只有雛壇頂層的「男雛[太子] 」和「女雛[太子妃]」,也就是人們說的「親王飾」。兩位親王和小小的桃花屈居玻璃箱裡,節日拿出來擺放一下即可。至於頂層以下的三女官、五雛童、燈籠、梳妝檯、白酒、菱餅、牛車、侍從以及聽差等一律省略,不僅輕便,價格也實惠很多。

按照舊俗,家中若誕下女孩,第一個女兒節前必須準備好雛飾。過去是由母親一方的長輩贈送,如今變成雙方長輩包好紅包分攤費用。還有一個重點是,女兒節一過,雛飾要馬上整理收好,以備來年再用。我小的時候,每年收起雛飾都會依依不捨,媽媽回回囑咐我:「雛飾不能擺太久,否則會嫁不出去!」難怪我三十好幾才找到婆家,沒準就是雛飾們的「功勞」。你也許已經猜到,雛飾也往往算作女兒的嫁妝。有些家族的雛飾代代相傳,綿延百年以上。

和中國年畫裡的胖娃娃不同,雛飾的神情好像總有些漠然甚至哀傷。或許正是這種哀傷,啟發芥川龍之介在大正十二年[1923年]寫出短篇小說《雛》。故事的講述者是出身高貴的老太太,名叫小鶴。童年時,因為家道中落而不得不賣掉雛飾,買家是住在橫濱的美國人。雛飾要被搬走前,小鶴很想再看一眼那些華美的「雛」們。但父親說錢都收下了,東西已經是別人的,不許再提。小鶴的哥哥是手捧英文書的「西崽」,賣掉雛飾的主意也是他一手策劃,甚至還嘲笑小鶴不懂事。就在雛飾搬走前的那個深夜,小鶴髮現父親靜坐在床邊,無言地把「雛」們一個一個擺出……

芥川龍之介在創作後記中寫道,自己數年前就動筆寫這個短篇。和以往不同,這回催促他完稿的不是編輯瀧田氏,而是四五天前在橫濱的英國人家客廳裡,看到一個紅頭髮女孩擺弄著一個舊的「雛」腦袋。芥川寫道,這篇故事裡的「雛」說不定正吃著同樣的苦頭,和其他金屬、橡皮娃娃們一起擠在玩具箱裡。

這個故事實在有些哀傷,還是說回女兒節的食物吧。小時候,在女兒節前後的周末,難得父母會聯手,為我和妹妹做「手鞠壽司」。在這裡,得先介紹一下「手鞠」。那是一種線球,用文蛤等貝殼作芯,纏上一圈圈的絲綿,外面有彩色絲線的精美刺繡。手鞠曾是女孩們的玩具,也算是一種吉祥物。據說貴族家的女子會帶著手鞠出嫁,為的就是「圓滿治家」。

「手鞠壽司」像手鞠般小巧玲瓏、色彩繽紛,故而得名。因為外觀秀麗可愛,很適合在女兒節與家人共享。手鞠壽司與「握壽司」的不同在於,一是用飯量比較多[大約1.2倍]且形狀為圓形;二是花樣繁多,生魚片、鮭魚片、炒雞蛋、火腿、泡菜等都可加入。用保鮮膜包上醋飯[壽司飯]做成圓乎乎的樣子,醋飯和食材的口感會融合得很好。個人感覺手鞠壽司加油膩的東西不太合適,其他自己喜歡什麼都可以放,比一般的壽司自由度更高。

手鞠壽司,放在桌上宛若春花,餐桌一下子就漂亮起來,尤其受到女性飯局的青睞。如女兒節、女子會[年輕或自認為年輕的女性們的聚會]、年輕媽媽們聚會等。記得我家吃手鞠壽司時,最興奮的就是姐妹倆,先吃綠的,再吃黃的,熱鬧得很。父親作為唯一的男性,會先誇讚一下母親的手藝,然後默默地從冰箱拿出昨晚剩下的可樂餅,放進微波爐裡轉一轉。看得出對他來說,手鞠壽司只是女兒們吃著玩的東西。

日式小點心:手鞠便當(圖片來自於網絡)

山城和櫻花

N年前我在成都留學時,第一天就找到了人生首位中國朋友—彩霞。她是四川大學留學生樓的服務員,我到達成都的那天晚上,興致勃勃地在公用廚房「探險」時,彩霞突然冒出來說了幾句話,可惜我都聽不懂。筆談之後得知她想學日語,希望互相幫助學習語言。

彩霞與我年齡差不多,是重慶姑娘。皮膚白皙、秀髮烏黑,她常常說要減肥,但我覺得她身材正好。到成都後沒多久,我買了輛舊自行車,問她要不要一起騎車兜風。她急忙擺手說:「重慶人都不會騎自行車。」

在大部分日本人的印象中,中國就是滿街騎車上下班的人流,而且在成都我看到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也是自行車,所以我繼續熱情邀請:「我騎我室友的自行車,你騎我的車好了。」彩霞嘆了一口氣,苦笑著在留學生樓的小院子裡歪歪扭扭騎了一段,證明她真的不會騎。我聽力差,但她很有耐心,還寫字解釋:重慶是多斜坡的山城,騎自行車太辛苦,不能當交通工具。這時我恍然想起日本人也說「長崎人不會騎自行車」,因為長崎斜坡也多,騎車很費勁。

不單長崎,日本各地老百姓都有故事,最容易被拿來比較的就是大阪人和東京人。

關於大阪人的說法是:熱愛職業棒球隊「阪神老虎」、貧嘴、愛說笑話、急性子等。最有名的形象是「大阪的大媽」—愛貪便宜、濃妝、熱情過頭、大嗓門,是一種既麻煩又親切的形象。東京人則相反,被認為難以親近、謹小慎微、城府深,等等。當然這些說法都是片面的,大阪人中當然有不愛說笑話的,東京人也未必都很冷淡。

不過大阪和東京的飲食習慣確實不太一樣,大阪[或關西地方]的土豆燉肉是用牛肉,東京[或關東地方]則多用豬肉。夏天的涼粉,在東京拌著醋、醬油和芥末吃,在大阪大家會蘸著紅糖煮成的「黑蜜」,當甜點吃。

我母親出身茨城縣,是離東京不遠的關東地方,而我父親是在大阪附近長大,成年後才來東京結婚成家,他的口音與生活細節還留有關西風格。我是從小就在關東長大,但因為父母出生地不同,生活中仍會遇到關東和關西的區別。過去正月裡,父親家鄉會寄來手打年糕,白胖的圓形年糕裝了滿滿一箱,而自家附近買到的年糕都是長方形的。

到四月份櫻花開放的時候,母親會到和菓子店買櫻餅,帶給愛吃甜品的父親。但他會說,用「道明寺粉」做的關西風味更好吃。我稍微大些後才吃到關西的櫻餅,父親說得沒錯,黏黏的麻糬外皮和微鹹的櫻花葉搭配,散發出柔和清新的櫻花香味。

說到櫻花,我還有一個與彩霞的約定始終沒有實現。我騎著自行車載著彩霞在四川大學校園裡兜風的時候,背後的彩霞問我,日本是不是有很多櫻花。我點頭說是。彩霞說重慶也有櫻花,很漂亮,明年請我一起去看看。我邊答應邊想像,那些有很多斜坡無法騎車的城中落英繽紛的櫻花樹。

有時候我回憶起川大,腦子裡會浮現出在櫻花盛開的校園裡,騎車上課的自己。但仔細想想,川大好像沒有那麼多櫻花樹啊。看來是彩霞的那番話給我的印象太深。

日式小點心:若櫻(圖片來自於網絡)

- END -

本文引自《四季便當》

如欲購買,敬請輸入四季便當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本期「單讀」音頻節目。

相關焦點

  • 一枚手鞠壽司,來自掌心的溫度和關切 | COOKING STUDIO
    ……—— 岡本加乃子《壽司》與紀錄片《壽司之神》中,一郎師傅以最上佳的食材、乾淨利落的手法和「提高手藝是永遠的目標」不同,岡本加乃子所描述的「壽司」不在乎嚴謹而神聖的「職人精神」,卻透出普通家庭日常的瑣碎溫暖,孩子靦腆乖巧地吃著母親製作的壽司,嘗到應該是母親掌心的溫度和愛的味道。在日本,父母會在「女兒節」時為女孩們準備的「手鞠壽司」。
  • 霓虹國的女兒節,用散壽司迎接春天
    轉眼已經是3月3日了,眼看春天的腳步又近了一些,是不是心情也跟著漸漸雞凍了起來?估計對日本有了解的小夥伴都知道,在霓虹國今天還是一個特別的節日,它就是女兒節(雛祭り,ひなまつり),也叫桃花節、偶人節。關於這個聽上去就很美好的女兒節,對其相關習俗感興趣的小夥伴可戳傳送門回顧→元宵節過後,其實還有個女兒節!
  • 【周三便當日】少女心爆棚的粉紅手鞠飯糰便當
    祝大家愚人節快樂!(這個說起來好奇怪的感覺······)三月已經不知不覺過去啦,短暫的春天似乎也過去了一半左右了,依照往年的經驗來說,等到五一的時候,就差不多進入初夏了。春天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嫩綠色是嫩的,黃色是嫩的,粉色也是嫩的,把夏天濃烈的顏色調低飽和度,調低色溫之後就變成了春天的樣子!
  • 蔬菜巧心思,教你做迷你手鞠壽司
    蔬菜巧心思,迷你手鞠壽司 手鞠,又叫手球。
  • 京都的四季:一個壽司的時間旅行
    在京都,壽司這種尋常的米飯形態正是包裹著京都人對四季的一抹覺知和歡愉,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樣貌,1春天萬物生長的速度令京都人的思維和行動都變得忙碌起來。在京都人春季的餐桌上,季節感是唯一的主題,他們用了一個字來凝練這種季節感——「旬」。一旬為十日,「櫻花的花期不過一旬」則是京都人對美好易逝的特有表達。
  • 便當課 | 9種花式手鞠飯糰&4款好味配菜的秋遊便當
    在下廚房廚Studio的第二節便當課明天就要開課啦!這兩天實在太忙,導致這個預告似乎來的有點晚!這次手鞠飯糰的便當靈感源於十月的一次小聚會。在北京設計周期間,帶著手捏的兩盒手鞠飯糰去了北京胡同裡的一個小院子,與朋友們在柿子樹下分享。
  • 和日本婆婆嘮叨出的女兒節.-終於有一篇不是在網上雜燴出的女兒節帖子了.
    日本的女兒節是3月3日,很多有女孩兒的家庭到了2月就擺出慶祝女兒節的人形,現在網絡這麼方便打開電腦就可以查到各種女兒節的介紹,但是關於女兒節,我還是聽婆婆給我講的那些習俗更有意思。婆婆的老家在日本新瀉,也算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人家,從小受良好的教育,自己本身又曾經是一位教師,所以我特別喜歡聽她講有關日本的文化和傳統的風俗。
  • 【文馨歲時記】節日大餐:女兒節的散壽司飯,好吃好看又好做
    三月三,在日本是女兒節,為了慶祝這個節日,吃的用的擺的都美麗漂亮。
  • 日本女兒節,看日本人是怎樣「富養」女兒的!
    而原本應該流放河川的紙娃娃又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女兒節擺飾娃娃呢?原來是平安時期的宮中小女孩們經常玩耍的小人偶,和原本順著河流而下的「流雛」(流:順水而流,雛:紙人偶)結合成一對一男一女的娃娃,成為現代女兒節擺飾娃娃的原型。
  • 京都好吃又不貴的精緻和食店
    舞妓飯 首先介紹的是名為舞姬飯的天婦羅餐廳,距離祇園四條站5分鐘的距離,這家店的風格和祇園街道帶來的古典味道相同在居様你可以品嘗到當季最新鮮的食材做製作的和食,還有精緻考究的食器搭配,細節絕對滿分。AWOMB的招牌就是手織り壽し(手織壽司),店家上菜的時候並不是我們一般吃壽司的時候所看到的「成品」,就像圖片裡展示的那樣,你需要自己動一動手
  • 實拍每年三月三日日本春花浪漫的女兒節,家家戶戶擺古代人偶
    三月三日是日本春花浪漫的女兒節,是日本人為女兒祈福,慶祝女兒健康成長、一生平安幸福的溫馨日子。它曾是中日歷史上最為風雅的傳統節日。它來自中原的上巳節,與中國文人的曲水流觴、女孩的水漂人偶一脈相承。由於這一天正值桃花盛開,自古也叫桃花節。
  • 手鞠| 草木染 秋香色
    秋天的時候朋友帶著女兒          從花園採來凋零的萬壽菊          一幅秋日下午母女一起採花圖
  • 三月三日,探尋日本的女兒節——雛祭り
    其實,擺放這些娃娃的家庭,絕大多數家中都是有個小女娃的——因為這些娃娃正是為三月三日女兒節所擺放的。女兒節所用的娃娃,做工十分精緻除了娃娃本身,還包括背後的屏風,身前的祭壇等女兒節,在日語中叫做「雛祭り」,或者「上巳」,是在日本平安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去的。
  • 日本女兒節,專屬於女孩兒的節日
    今天是3月3日,日本女兒節(ひな祭り)。 女兒節在日語裡被稱為「雛祭」,又稱為雛遊、偶人節、上巳、桃花節,是專屬於日本女孩子的節日。雛祭是日本民間五大節日之一,原本與中國一樣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後改為了西曆三月三日。 每年3月3日,日本家庭會為了祈禱家中女兒健康幸福而慶祝女兒節。
  • 鹿丸終於向表白手鞠了,但是手鞠的回應讓他很尷尬啊
    《火影忍者》木葉的新智囊鹿丸是十二忍中智慧最高的一個,但是就是懶散了一點,非常討厭麻煩,不過,他倒是很喜歡和鳴人一起玩,同時還要幫助順利當上木葉的第七代火影
  • 女兒節 賞人偶
    在日本,男孩和女孩的兒童節是分開過的。5月5日是男孩節,有男孩的家庭在陽臺上插鯉魚旗。3月3日是女兒節,有女孩的家庭提前在家裡擺上做工精美、造型華麗的人偶,節日當天則會裝飾上桃花,吃什錦壽司等來慶祝。不光是家裡,外面很多公共設施也會推出人偶展,各個時代、各種風格,有華麗的,也有樸素的,觀賞價值很高。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比較有特色的觀賞設施。
  • 日本美食見聞·女兒節必吃的散壽司所包含的寓意
    公曆3月3,日本迎來女孩節(雛祭り·ひなまつり),是祝願女兒節能給健康成長的民間節日。 這一天,日本家庭必吃的美食中,不能沒有散壽司(ちらし壽司)!這是為何呢? 要知道這個答案,需要從散壽司的配料說起。
  • 三月三| 日本傳統節日——女兒節
    所以有些名門世家的人偶娃娃通過代代相傳,累計到幾十數百個,每年女兒節拿出來擺一擺,簡直就是「壕」氣沖天。但也不能因為太「壕」一直擺在那裡。據說,這種人偶要是擺太久的話,會影響到女孩的婚期。最好是三月三日女兒節一過就把它收起來,最遲也不要超過兩天。
  • 《火影忍者ol》聖誕手鞠風主怎麼配搭陣容 聖誕手鞠風主陣容介紹
    導 讀 火影忍者ol聖誕手鞠作為一個和夏裝雛田、夏裝井野類似的全名忍者,想必已經有很多小夥伴入手了,這裡為大家帶來的是聖誕手鞠的陣容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 日本女性的節日 '女兒節' 3月3日 | 日本文化
    在這裡小編祝各位女神節日快樂,說起日本的女性節日,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的女孩節| 雛祭り(ひなまつり)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女兒節(hinamatsuri),這一天是女孩子最高興的日子。日語中又把此節稱為「雛祭」、「桃花節」(因為過去女孩節是在舊曆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開之時,由此得名)、「人偶節」、「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女兒節」等。最早起源於我國古時的「上巳女兒節」。屬於「五節句」之一的「桃之節句」(桃の節句)。本來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後改為公曆三月三日。不過也就是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