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的一片葉子受益農戶2100多家,戶增收20000元/年

2021-02-13 客家平遠

綠水青山環繞的梅片樹基地。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一片葉子能有多大用途?天然冰片(南藥梅片)、汽車固體香水、健康按摩精油、護膚品、香薰類產品、鼻吸、驅蚊液等系列綠色健康產品都是從這片葉子衍生。

這片葉子就是梅片樹之葉。原產印尼蘇門答臘群島的梅片樹,上世紀80年代在梅州地區被發現。目前,由梅片樹種植而延伸的產業鏈逐漸形成,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其快速發展還引領山區群眾耕山致富,成為綠色經濟的一個亮點。

●湯凱鋒 黃培強

▶▷意外發現

打造中醫藥生態型產業鏈

進入平遠縣石正鎮,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南藥梅片樹種植遍山皆是,一路綠樹夾道,散發著獨特的淡香。工作人員介紹道,南藥梅片樹的枝、葉可以提取「天然右旋龍腦」,即天然冰片(南藥梅片)。「目前我們正在有計劃進行採收,大概在1.5米處截取枝葉,進行提取。」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別看這些枝葉很普通,作用可不少,是一種名貴珍稀藥材、高級香料。

南藥梅片樹提取出來的天然冰片(南藥梅片),具有促進藥物透皮吸收和透過血腦屏障的作用,在臨床上應用極為廣泛,是複方丹參滴丸、安宮牛黃丸、雙料喉風散、冠心蘇合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複方丹參片、心血寧片等60多種名優中成藥的主要成分,也是我國出口到美國的中成藥「丹參滴丸」的主要成分。

梅州地區探索種植南藥梅片樹。得從偶然的一次發現說起。上世紀80年代,時任華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朱亮鋒等人在梅州地區發現了一種陰香樹,含「右旋龍腦」,且不用砍樹,用葉子就可提煉。經相關部門檢測,發現提煉出來的天然冰片(南藥梅片)和進口的一樣。因此,科研人員將含「右旋龍腦」的南藥梅片樹在水車鎮新湖村種植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起,村裡就有六七家人種。」種植戶劉火星說。

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新湖村的劉火星已擴種至400畝南藥梅片樹。「南藥梅片樹不怕霜凍、不怕蟲子,再生能力很強,施肥少,粗放管理。今年收割了枝葉,很快就長出來,年年都有收割。」劉火星說。

凌鳳清接觸到南藥梅片樹,也認為前景廣闊,加上自己處於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階段,對南藥梅片樹就更加感興趣。「探索一個有前景的、有科技含量的行業。」一開始,凌鳳清就把公司定位為從事南藥梅片樹種植、天然冰片(南藥梅片)提取及藥物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堅持走「產學研、科工貿」一體化道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喉風散等傳統中藥需要用到天然冰片(南藥梅片)。但當時天然冰片(南藥梅片)主要靠進口,且印尼等原產地的資源越來越少。「根據科研團隊的研究,同樣的處方,如果用合成冰片,藥效只能發揮到26%。如果是天然冰片(南藥梅片),藥效能達到95%。」凌鳳清向記者透露,目前企業正在大力打造中醫藥生態型產業鏈,推動天然冰片(南藥梅片)在中成藥的使用。

▶▷突破難關

擁有多項行業專利

天然冰片(南藥梅片)需求大,用途廣,發展潛力大,是安宮牛黃丸、喉風散等60多種中成藥的重要原料,當前國內市場年需求10000噸、國際市場需求5000噸,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市場供需矛盾很突出。由於供不應求,價格較高,國內藥材市場大量採用人工合成冰片。」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令海告訴記者,天然冰片(南藥梅片)依然有很大的市場空白。

南藥梅片樹外形與陰香樹相似,我國南方有零星分布,適宜在南亞熱帶生長。其喜溫溼、土層厚、疏鬆肥沃的環境,在年平均氣溫在20℃-25℃的條件下,年生長量0.5-2米。

「目前天然冰片(南藥梅片)約4800元/公斤;合成冰片約300元/公斤。」天然冰片(南藥梅片)可以直接從南藥梅片樹的枝、葉提取,凌鳳清表示,南藥梅片樹的種植並不需要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前期種植的時候,需要進行施肥除草,這種樹沒有什麼病蟲害的。」

儘管如此,南藥梅片樹的育苗卻是一個難題,「不是每棵樹都含有可提煉的成分,要經過檢測,選擇最好的品系做母本。」基地工作人員說,為了讓南藥梅片樹可以規模種植面積,產生效益,公司在科研團隊的支持下不斷試驗,培育出優質苗,並對種植戶進行相關指導。

近年來,南藥梅片樹在梅州地區掀起了一股種植潮。「每年大約培育150萬株苗,推廣種植幾千畝。」據當地林業部門統計,目前,南藥梅片樹的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打造成全國有影響力的天然冰片生產基地。

在研發提取階段,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與科研院校建立起廣泛、深入的合作關係,以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及廣東省林科院為依託,對生產「天然右旋龍腦」的種質資源進行篩選,開發高純度「天然右旋龍腦」產品等,形成和完善了「南藥梅片樹良種培育→示範種植→南藥梅片樹新鮮枝葉提煉→藥廠生產(天然冰片深加工)→南藥梅片衍生產品健字號、消字號、妝字號、衛字號等產品研發」→「南藥梅片康養產業園」的產業鏈。產業鏈已形成產供銷一體化,先後取得了省藥監局頒發的《藥品生產許可證》《GMP認證》獲取了《適用於野外現場的天然右旋龍腦的成套提取設備》等9項國家專利,而且所種植的南藥梅片樹(龍腦型陰香樹),樟腦含量低,可提煉出符合發達國家標準的天然冰片,擴大出口市場。

▶▷生態扶貧

帶動農戶走上致富路

冬日的天空下,140畝南藥梅片樹鬱鬱蔥蔥。山林的主人凌長新望著這片「發財樹」,難掩內心喜悅,「今年進入採摘期,除去成本,一年收入20多萬元。」

2014年,鑑於父母已年邁,外出打工的凌長新決定返鄉,回到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馬山村,正當他愁著「發展啥」時,當地一個叫「南藥梅片樹」的新興產業引起了他的注意。經了解,他決定將全家140畝荒山都種上南藥梅片樹。

耕山可致富,種植南藥梅片樹。「樹需要3年成長期,每株成本大約要13元,每畝種300株,成本3900元。」凌鳳清說,農戶第3年就可以採收,每棵樹可採集枝、葉10公斤左右,每公斤的價格是1.4元,每畝可收入4200元,一次回本,產量還會逐年提高,基地工作人員說。

「把老百姓耕山致富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平遠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南藥梅片樹的種植還能有效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接,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長遠產業之一。

按人均7000元/人/年收入為脫貧計算,企業目前已經帶動脫貧群眾8500人,為社會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受益農戶2100多家,戶增收20000元/年;南藥梅片樹產業已帶動23家合作社及大批農戶種植,讓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利用山地資源,創收致富。

至2018年,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8674畝南藥梅片樹示範種植基地,南藥梅片樹產業鏈打造完成,帶動農戶種植2萬多畝,按「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農戶籤訂種植收購合同,保價收購南藥梅片樹枝葉,將繼續推廣種植3萬-5萬畝南藥梅片樹。「我們正在著手打造國家天然冰片(南藥梅片)生產基地,爭取讓梅州成為國內高端天然冰片(南藥梅片)的產供銷主要基地,打造高端的綠色經濟,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發展的新路。」凌鳳清說。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41歲的他帶領村民種植葛根 讓8000多戶農戶增收
    他從大足區智鳳鎮「起航」,種植葛根12年,現已在全國發展葛根種植基地16000餘畝,帶動了8000多戶農戶增收,讓原本平淡無奇的葛根,闖出了一片市場新天地。近日,秦衛東入選9、10月「重慶好人」榜,對此,記者向其了解了他帶領農戶增收致富背後的故事。
  • 【脫貧攻堅看廣元】一片嫩綠葉子,富裕廣元百姓!
    【脫貧攻堅看廣元】一片嫩綠葉子,富裕廣元百姓!目前,她家養了5頭牛、4頭豬、10多隻雞,栽植了一畝黃茶。每年3至8月,她就到園區採茶,每天可掙200元。「以前住在山上,每天挑水要花2個多小時,一條扁擔用了三代人。」在鄧會蘭的新家,她拿出兩端鉤環已鏽跡斑斑的扁擔說,以前趕場要走1個多小時的山路,賣豬要請4個人抬下山。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鄧會蘭住上了75平方米的新房,交通條件也徹底改觀。
  • 「田保姆」上崗 小農戶受益
    近年來,我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湧現出一批耕、種、防、收單環節託管、多環節託管或全程託管的典型,架起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橋梁,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2019年農業生產託管覆蓋11個市、81個縣(市、區),培育農業生產託管主體33.2萬個輻射帶動託管面積1850萬畝 服務小農戶87.6萬戶萬戶。
  • 「田保姆」上崗 小農戶受益——山西各地探索農業生產託管助力現代...
    原標題:「田保姆」上崗 小農戶受益——我省各地探索農業生產託管助力現代農業閱讀提示:近年來,我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湧現出一批耕、種、防、收單環節託管、多環節託管或全程託管的典型,架起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橋梁,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 瀋陽「供銷惠農·雙減雙增」試驗示範項目幫助農戶增產又增收
    李晛 攝   中新網瀋陽12月9日電 (李晛)據瀋陽市政府新聞辦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消息,瀋陽市「供銷惠農·雙減雙增」試驗示範項目經過一年的實施,已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幫助種植戶實現了增產又增收。
  • 西盟:刺竹上市農戶增收
    雲南日報訊(記者沈浩)近年來,西盟縣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產業助農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目前,西盟縣林下刺竹種植面積共7000餘畝,帶動全縣積極發展竹筍、砂仁、石斛等林下產業,林下經濟產值達4000多萬元,成為山區群眾持續增收的綠色產業。在西盟佤族自治縣的群山裡,這幾個月正是林間刺竹發芽的季節。
  • 泰興市根思鄉:多點發力,促進全鄉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來,泰興市根思鄉黨委、政府圍繞農民增收致富這個主題,切實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廣開財路,挖掘潛力,形成了多點發力,多極增長的農民增收新格局。2020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2.126萬元,同比增長8%以上。
  • 肇源縣農戶:線上春耕「火」
    東北網4月2日訊(周慧生 李宏玉 記者王亮)「喂,是孔慶東吧,咱們公司送種子、化肥的貨車已到村口了,往你家咋走啊?給老孔打電話的是鯰魚溝實業有限公司的區域經理蔡立志。今年,孔慶東與鯰魚溝實業有限公司籤訂了140畝水稻種植合同,他所用的種子、化肥等物資,企業全部免費送到家。像孔慶東一樣,在肇源縣有20000多個農戶與企業籤訂單或加入農民合作社。如今,農民坐在家裡支個嘴兒,企業和合作社就把科技、良種、物資全部送到家門口。有了貼心「管家」服務,農戶再也不用為選啥種子、用啥肥料等事情發愁了,吃下了增產增收「定心丸」。
  • 扶出一片豔陽天
    五年來,雲巖區幫扶的項目有肉牛養殖、胡蜂養殖、蔬菜經果林種植等70餘個,覆蓋帶動貧困戶12.6萬人,為幫扶地產業發展扶出了一片豔陽天。一抹清茶香 一本「致富經」一片葉子寫傳奇,一個產業富百姓。……5年來,在幫助印江縣發展茶產業的道路上,雲巖區投入財政資金485萬元,幫助發展茶葉項目6個,覆蓋鄉4個、村11個,帶動貧困戶800餘戶4000餘人。
  • 瀘縣百畝菜基地帶動20名貧困戶月增收千元
    4月27日,在瀘州市瀘縣海潮鎮流灘壩村空心菜種植基地裡,一片繁忙的景象。來自瀘州周邊的種植大戶正忙著採購村裡的空心菜種苗,而農戶們整抓緊將空心菜種苗採摘、稱重、裝車,不一會兒,近2000斤的空心菜種苗就已全部裝車發出。農戶正忙著採摘空心菜種苗,等待外地採購商家收購。
  • 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鎮加快農業園區建設 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
    目前在園區基地長期務工的群眾有110餘人,最高收入有20000元,人均收入8000至9000元。平時在該園區務工的貧困群眾不下10人,農忙時有20多人。公司還通過激勵機制鼓勵貧困戶多出工,月幹夠16天獎100元、幹夠22天獎200元、夠28天的獎300元。  南指揮鎮79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多數貧困戶在農業園區通過打工獲得報酬而脫貧。農業園區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主陣地作用。  三是加快職業農民培育,讓農民在提高素質中增收。
  • 農業發展看「龍頭」 | 10年170萬!重茶集團多元化發展帶動3000農戶...
    2005年成立的重慶茶業集團,前身系有著40多年發展歷程的重慶市二聖茶業有限公司,也是集茶樹種植、茶葉生產銷售、茶文化傳播、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綜合型茶業企業。作為農業茶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重慶茶業集團不斷創建高標準產業鏈,示範帶動茶園面積近20000畝,涉及周邊區縣、鄉鎮茶農3000多戶。
  • 一片葉子長出新故事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蔣新軍 嚴紅楓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溪龍鄉黃杜村調研,站在萬畝茶園,他充分肯定安吉白茶的富民產業,留下了這句評價。
  • 帶動當地農戶家門口增收 甬甜5號甜瓜在敦化"安居樂業"
    &nbsp&nbsp&nbsp&nbsp從2018年開始,象山陸續有農技專幹到敦化掛職,並在調研中發現,當地秋冬季氣溫低,地產水果品種少、價格高。「甬甜5號採用大棚種植,甜度高、上市時間長,冬季也可上市,能有效改善敦化市農業產業結構,填補水果季節性空白。」黃玉介紹。
  • 竹子變竹編貧困戶人均增收6000元
    從去年開始,合作社通過竹編訂單,以「公司+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周邊100多戶貧困家庭增收。初步統計,2015年,竹編產業促進貧困戶人均增收6000元。□本報記者 王成棟從賣原料到售竹編收入翻兩番實際上,在學習竹編之前,48歲的陳昇煥是地地道道的貧困戶。他的10畝責任田,有八畝是山林,長滿了竹子。
  • ...基地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小小仙人掌撐起村民「致富傘...
    「新年快到了,現在只想再加把勁,努力多幹點活,多賺點錢,過個好年!」東光村脫貧戶符有才說道。原來因村裡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本村土地曾大面積丟荒。在鎮政府的引領下,東光村流轉村裡土地約1500畝,通過「貧困戶+村委會+鎮政府+企業」的合作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2018年年底,該村仙人掌產業基地開始種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片葉子的重量 ——湖南省安化縣「聚焦產業...
    一片葉子如何激活一方產業?小小茶葉如何趟出扶貧大路徑?9月7日-9日,記者跟隨「聚焦產業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2020年全國主流媒體安化採風行調研組,走進安化。從「優」到「紅」提高公信力安化縣是集山區、庫區和革命老區於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試點縣。安化黑茶因產於此而得名。
  • 一片莓茶葉承載脫貧致富夢 智慧財產權助力打造「張家界莓茶」公共品牌
    還欠了10多萬元債務,然而秦老平所在的安平村山高路陡。以往只種紅薯、玉米等等農作物,一年下來,也就2000塊錢。2015年,安平村開始搞試點,種植莓茶,覃老平先試種4畝,結果種植的第一年,覃老平就脫貧了。而今,他在繼續擴大種植面積,脫貧致富路上走的更加平穩。一片片小小的葉子,從大山深處到杯中之茗,歷經茶農採摘、茶師炒制、茶商經銷、茶店出售等等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