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海潮鎮流灘壩的100餘畝空心菜種植基地。王魯委攝
李傑 川報觀察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陳向前
「鄉親們,使勁兒哦,「藤藤菜」抬起來稱重!你這筐剛好116斤,下一個!」4月27日,在瀘州市瀘縣海潮鎮流灘壩村空心菜種植基地裡,一片繁忙的景象。來自瀘州周邊的種植大戶正忙著採購村裡的空心菜種苗,而農戶們整抓緊將空心菜種苗採摘、稱重、裝車,不一會兒,近2000斤的空心菜種苗就已全部裝車發出。
農戶正忙著採摘空心菜種苗,等待外地採購商家收購。李傑攝
「我們從敘永過來,專門收這個「藤藤菜」種,每年二月尾過來收,收一個半月,這裡的是小葉子藤藤菜,大家更喜歡吃,所以基本每年都在這裡收十幾萬斤。」收購大戶廖光華對流灘村裡的空心菜很滿意。僅一個下午,包括廖光華在內,就有來自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的4個種植大戶過來採購種苗近一萬斤。
村支書與第一書記走進基地田坎,幫助農戶採收空心菜種苗。李傑攝
「藤藤菜」是四川人民對空心菜的方言別稱,便宜又好吃的它,是飯桌上最常見的菜品之一,在有菜園子的家庭裡,往往都會種植一點。正因它的普通,許多人也沒有思考過「藤藤菜」還能助貧困戶脫貧。
當下正處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海潮鎮流灘壩村也打起了該村傳統農業「藤藤菜」的主意。據悉,流灘壩村因水源充足、地勢平坦,種植「藤藤菜」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當地每年在農曆正月十五以後開始下種「藤藤菜」,2月底可賣種苗,一年還可收割四季,從賣種苗到出售商品菜,都能帶來收入。流灘壩村第一書記孫建認為,如果能一改以往散賣的情況,聚集起來形成規模,小小的「藤藤菜」或許也能發揮大作用。
海潮鎮流灘壩村空心菜基地在發展之初,只有幾畝地,主要是周邊幾戶村民零散種植,經濟效益不高。近幾年,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當地村兩委通過流轉土地,集中水田種植空心菜,種植農戶也逐漸多了起來,從最初的幾戶發展到了現在的六七十戶。
基地建立起來後,第一書記孫建還將目前流灘壩村空心菜基地規模小,人員少等情況與鎮上商討,鎮村兩級商討後覺得將此前扶貧工作的「一村一策」演變為「一戶一法」解決問題——即挨家入戶走訪宣傳,引導更多貧困戶加入到基地種植空心菜,有針對性地選好「藥方」進行對症下藥,幫助每一個貧困戶「斬斷窮根」。通過挨家挨戶的走訪後,村民們對種植空心菜信心越來越足,並且已有近20餘名貧困戶加入基地種植。
農戶正在對已摘好的空心菜種苗,進行捆綁。李傑攝
如今,海潮鎮流灘壩村空心菜基地通過流轉的100餘畝耕地,創建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用水田集中種植空心菜,吸納了70餘名農戶集中種植,直接帶動近20名貧困戶增收,基地每年可收30餘萬斤空心菜,產值達60餘萬元。而根據農戶種植面積的大小,平均下來每戶每月都能增收1000餘元。
不僅如此,當地政府還多方面給予支持,給種植戶提供優質的種苗,優質的化肥,派遣專業人士進行種植技術指導,還聯繫各地的經銷商拓寬銷售渠道。目前,通過第一書記的幫扶,鎮上的農技員每個季度都會到基地指導種植技術,已送去百餘斤化肥,幫助聯繫好10餘戶採購商家。
海潮鎮流灘壩村貧困戶紹祥容說:「每年做點藤藤菜來賣,就有一萬多塊錢了,夠家裡開銷了。」海潮鎮流灘壩村村支書吳強也說,如今準備擴大空心菜基地規模,把空心菜基地做大做好,下一步將整合青花椒、龍眼、荔枝等各種經濟作物,進一步發展村集體經濟,擴展農戶的增收渠道,鼓足農戶的腰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