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藤菜」變「脫貧菜」!瀘縣百畝菜基地帶動20名貧困戶月增收千元

2021-01-10 騰訊網

瀘縣海潮鎮流灘壩的100餘畝空心菜種植基地。王魯委攝

李傑 川報觀察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陳向前

「鄉親們,使勁兒哦,「藤藤菜」抬起來稱重!你這筐剛好116斤,下一個!」4月27日,在瀘州市瀘縣海潮鎮流灘壩村空心菜種植基地裡,一片繁忙的景象。來自瀘州周邊的種植大戶正忙著採購村裡的空心菜種苗,而農戶們整抓緊將空心菜種苗採摘、稱重、裝車,不一會兒,近2000斤的空心菜種苗就已全部裝車發出。

農戶正忙著採摘空心菜種苗,等待外地採購商家收購。李傑攝

「我們從敘永過來,專門收這個「藤藤菜」種,每年二月尾過來收,收一個半月,這裡的是小葉子藤藤菜,大家更喜歡吃,所以基本每年都在這裡收十幾萬斤。」收購大戶廖光華對流灘村裡的空心菜很滿意。僅一個下午,包括廖光華在內,就有來自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的4個種植大戶過來採購種苗近一萬斤。

村支書與第一書記走進基地田坎,幫助農戶採收空心菜種苗。李傑攝

「藤藤菜」是四川人民對空心菜的方言別稱,便宜又好吃的它,是飯桌上最常見的菜品之一,在有菜園子的家庭裡,往往都會種植一點。正因它的普通,許多人也沒有思考過「藤藤菜」還能助貧困戶脫貧。

當下正處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海潮鎮流灘壩村也打起了該村傳統農業「藤藤菜」的主意。據悉,流灘壩村因水源充足、地勢平坦,種植「藤藤菜」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當地每年在農曆正月十五以後開始下種「藤藤菜」,2月底可賣種苗,一年還可收割四季,從賣種苗到出售商品菜,都能帶來收入。流灘壩村第一書記孫建認為,如果能一改以往散賣的情況,聚集起來形成規模,小小的「藤藤菜」或許也能發揮大作用。

海潮鎮流灘壩村空心菜基地在發展之初,只有幾畝地,主要是周邊幾戶村民零散種植,經濟效益不高。近幾年,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當地村兩委通過流轉土地,集中水田種植空心菜,種植農戶也逐漸多了起來,從最初的幾戶發展到了現在的六七十戶。

基地建立起來後,第一書記孫建還將目前流灘壩村空心菜基地規模小,人員少等情況與鎮上商討,鎮村兩級商討後覺得將此前扶貧工作的「一村一策」演變為「一戶一法」解決問題——即挨家入戶走訪宣傳,引導更多貧困戶加入到基地種植空心菜,有針對性地選好「藥方」進行對症下藥,幫助每一個貧困戶「斬斷窮根」。通過挨家挨戶的走訪後,村民們對種植空心菜信心越來越足,並且已有近20餘名貧困戶加入基地種植。

農戶正在對已摘好的空心菜種苗,進行捆綁。李傑攝

如今,海潮鎮流灘壩村空心菜基地通過流轉的100餘畝耕地,創建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用水田集中種植空心菜,吸納了70餘名農戶集中種植,直接帶動近20名貧困戶增收,基地每年可收30餘萬斤空心菜,產值達60餘萬元。而根據農戶種植面積的大小,平均下來每戶每月都能增收1000餘元。

不僅如此,當地政府還多方面給予支持,給種植戶提供優質的種苗,優質的化肥,派遣專業人士進行種植技術指導,還聯繫各地的經銷商拓寬銷售渠道。目前,通過第一書記的幫扶,鎮上的農技員每個季度都會到基地指導種植技術,已送去百餘斤化肥,幫助聯繫好10餘戶採購商家。

海潮鎮流灘壩村貧困戶紹祥容說:「每年做點藤藤菜來賣,就有一萬多塊錢了,夠家裡開銷了。」海潮鎮流灘壩村村支書吳強也說,如今準備擴大空心菜基地規模,把空心菜基地做大做好,下一步將整合青花椒、龍眼、荔枝等各種經濟作物,進一步發展村集體經濟,擴展農戶的增收渠道,鼓足農戶的腰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四川瀘縣:小小「藤藤菜」助農走上致富路
    近日,在瀘縣海潮鎮流灘壩村的空心菜種植基地,那裡是瀘州遠近聞名的空心菜種苗基地,每年二月至五月,都有瀘州市各區縣的種植大戶過來採購空心菜種苗。這一顆顆小小「藤藤菜」,正帶領著村民們走上致富之路。在當下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該村兩委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針對田多、人少、勞動力缺乏的實際,流轉100餘畝耕地,創建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發揮水田集中種植空心菜的優勢,吸納了70餘名農戶集中種植,直接帶動近20名貧困戶增收。「我們每年就做點藤藤菜,摘點來賣,總共有一萬多塊錢,還是可以,夠家裡開銷了。」
  • 紅高粱紅辣椒 瀘州瀘縣東林觀村扶貧產業園紅了村民的日子
    人民網成都8月13日電 盛夏時節,瀘州市瀘縣百和鎮東林觀村扶貧產業園內,高粱穗壓彎了腰,朝天椒紅紅向著天空,照亮了村民的笑臉。一派豐收的景象。連日來,貧困戶們抓緊天氣收割,把脫貧的希望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 「甜蜜區長」為昭化土蜂蜜代言 中蜂產業帶動500餘貧困戶增收
    龍泉新聞網訊(記者 王蘇珍)3月21日下午,「花開天府、美麗四川」主題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廣元市昭化區桃博園,我市副市長、昭化區副區長(掛職)廖旭青現場化身主播,與廣元電視臺主播一舟帶領網友賞桃花、嘗蜂蜜,為昭化土蜂蜜代言。  春暖花開,來給生活加點「蜜」。
  • 文昌加美村:「小地瓜」成就「大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脫貧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3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加美紅」地瓜是文昌文教鎮加美村今年重點打造的扶貧產業之一,這一產業直接帶動了500多人次的就業,僅一個多月的收穫期,「加美紅」地瓜銷售額就達到11.3萬元。
  • 巾幗脫貧|陝西扶風:「真假玫瑰」成為貧困戶「脫貧花」
    「家裡4畝地流轉給了苗圃基地,每天在這裡打工,一天60塊錢,老漢有病也能照管上,也能照管上孫子,對於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她告訴記者,眼下正是玫瑰花春季施肥的高峰期,村上的百畝時令鮮花種植基地裡含苞待放的玫瑰樹苗亟待除草施肥,每天都有40多名和自己一樣的當地農民在這個基地務工,不用出遠門就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
  • 中國農網|兩個「全覆蓋」鼓起貧困戶腰包
    漣源市對每年吸納10名及以上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扶貧車間,額外給予每年2萬元的資金獎勵;對全年就業時間不少於6個月的貧困勞動力給予每月300元的補貼。全市企業產業幫扶貢獻突出,被評為省「千企幫千村」先進縣市,其「扶貧車間」建設有力推進了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成為資水河畔、雪峰山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打好組合拳 走穩脫貧路
    張振光家的變化是電白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今年4月,省扶貧辦督戰電白脫貧攻堅工作。電白舉一反三進行排查,打好戰貧組合拳,狠抓各項問題整改,提升脫貧質量。截至目前,電白建檔立卡貧困戶11586戶26510人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並辦理退出手續,35條省定貧困村已全部達到出列標準並辦理手續。
  • 延壽確保847名未脫貧人口如期脫貧
    延壽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洪岐介紹,延壽縣未脫貧人口已經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延壽正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發起最後總攻,確保年末未脫貧人口如期全部脫貧。張洪岐說,依託龍頭企業定產業、依託資源特色定產業、依託市場需求定產業、依託村戶特點定產業,確保項目準、能增收、可持續,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 在家種黃桃一年賺十幾萬 湖南農業產業化帶動更多鄉村貧困戶脫貧
    全省擁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60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85家,上市公司20家。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湘字號」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影響力不斷擴大。小小黃桃讓光棍娶上了媳婦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因地制宜、靶向施策。炎陵縣平樂鄉鑫山村村民藍才洪告訴記者。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酸奶廠大部分來自附近困難村民,員工月收入2000-2600元,隨著酸奶廠日耗新鮮牛奶逐年增加,通過「賒牛給養殖戶」的模式進行「造血式」幫扶,解決了有勞動能力和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脫貧
  • 「金字招牌」變「脫貧王牌」
    該村的扶貧攻堅工作得到了市區鎮三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關注,他們多次帶隊調研指導,查找致貧原因,結合當前政策方向,從基礎設施到產業布局,再到貧困戶的脫困施策,制定了三年脫貧攻堅具體項目任務、目標。2016年6月,王家源村引進投資5000萬元的荷樹坪農業開發公司,建成江西省最大的肉羊養殖基地,以飼養本地黑山羊、青海藏羊及波爾山羊為主。
  • 樺南縣土龍山鎮攜手企業助力農民增收脫貧
    為進一步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土龍山鎮黨委政府在扶貧模式上積極探索,深耕扶貧產業市場,鼓勵企業到我鎮創業,把扶貧工作與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有力結合,帶動貧困戶增收渠道,實現了雙方共贏。土龍山鎮為企業找到最佳契入點,鼓勵黑龍江互聯細緻農業有限公司在戰生村承包375畝土地,種植高粱,並且每公頃承包費高於市場價2000元,承包期限10年。黑龍江互聯細緻農業有限公司是土龍山鎮引進的一個民營企業,這家企業採用純綠色,無公害的高粱釀酒,需要進行人工田間除草來完成。
  • 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鎮加快農業園區建設 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
    經過幾年努力,現已建成82個規模化基地共計26500畝。通過農業園區示範引領促進農業集約化發展,帶動農戶在發展高效特色農業上增收。目前在園區基地長期務工的群眾有110餘人,最高收入有20000元,人均收入8000至9000元。
  • 雲陽泥溪鎮16萬斤黑木耳 成脫貧增收「法寶」
    泥溪鎮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去年生產出黑木耳50萬段約16萬斤,帶動全鎮貧困戶466戶1748人脫貧增收;香菇40萬袋,帶動65戶貧困戶脫貧。  望著窗外薄霧嫋嫋的大山,李服菊感慨地說,祖祖輩輩倚靠著大山的泥溪老百姓,曾因大山的阻隔而貧困,而最終給泥溪鎮帶來福祉的,也是大山。
  • 縣區丨寧遠:臺企助力千餘名貧困戶就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9日訊( 通訊員 單明海)3月21日,由臺灣大力卜集團投資建設的華榮鞋廠,在寧遠縣柏家坪鎮開辦的扶貧車間正式投產,可安排38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這是繼華榮鞋廠在該縣九嶷山鄉和平村建立扶貧車間以來,開辦的第二家扶貧車間。
  • 「網聚美好安徽」一樹芳容碩果來 「富硒」藍莓扶貧基地因地制宜...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北緯31°,海拔220米的廬江縣礬山鎮樂華村牛頭山上,有安徽省內最大的「富硒」藍莓產業化種植基地——「富硒」藍莓扶貧基地。9月21日,「網聚美好安徽·決戰脫貧攻堅」媒體採訪團來到廬江縣礬山鎮,探訪「安徽富硒藍莓第一村」。
  • 帶動約7000人增收,韶關樂昌紫秋葡萄助力村民脫貧
    近日,筆者在韶關樂昌市譽馬葡萄酒莊園種植基地看到一串串紫秋葡萄掛滿枝頭,烏黑飽滿、圓潤透亮。當天正是該基地第一屆大型葡萄採摘節的第一天,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採摘、遊玩。據了解,該基地種植的葡萄名為紫秋葡萄,其主要有抗病性極強、產量高、掛果時間長、營養豐富等特點。為助推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增加貧困戶收入,該公司培育一批紫秋葡萄產業基地,為當地帶來標準化葡萄種植管理技術和「公司+農村合作社+農戶」的基地運營模式,推動本地葡萄種植業的發展,達到扶貧幫扶的效果,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 蘄春艾草帶動3萬人脫貧
    蘄春艾草帶動3萬人脫貧發布時間:2020年11月02日 10:43 來源:湖北日報 10月10日,蘄春縣管窯鎮荷林村村民張桂鳳領到今年的蘄艾收購款。老伴去世、兒子智障,2015年張桂鳳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幹部的幫襯下,她種了十幾畝蘄艾,賣艾葉每年收入過萬元,2019年脫貧摘帽。  在蘄春,蘄艾從一株小草成長為縣域支柱產業,種植、加工、研發、銷售、康養全產業鏈發力。
  • 【潮湧天山】莎車「小瓜菜」帶動9萬農戶增收
    近年來,莎車縣堅持增菜、優果、興特色發展思路,將瓜菜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實現了種得下、賣得掉、收入有保障。2020年,全縣瓜菜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年產商品果菜40萬噸,實現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帶動全縣9.3萬戶農戶增收。
  • 東方市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有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如今,東方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成為該市脫貧攻堅工作中強有力的帶貧主體。有了龍頭企業帶動,還要構建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東方市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機制,引導扶持培育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共享農莊、致富能人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科技幫扶、勞務用工等五類帶動措施,把單個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變盲目生產為有計劃的按訂單或合同生產,實現「項目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產業扶貧之路,讓貧困戶依託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