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約7000人增收,韶關樂昌紫秋葡萄助力村民脫貧

2020-12-12 瀟湘晨報

近日,筆者在韶關樂昌市譽馬葡萄酒莊園種植基地看到一串串紫秋葡萄掛滿枝頭,烏黑飽滿、圓潤透亮。當天正是該基地第一屆大型葡萄採摘節的第一天,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採摘、遊玩。

據了解,該基地種植的葡萄名為紫秋葡萄,其主要有抗病性極強、產量高、掛果時間長、營養豐富等特點。為助推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增加貧困戶收入,該公司培育一批紫秋葡萄產業基地,為當地帶來標準化葡萄種植管理技術和「公司+農村合作社+農戶」的基地運營模式,推動本地葡萄種植業的發展,達到扶貧幫扶的效果,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種植戶吳任貴從去年開始便種了60畝,「接下來可能到了豐產,看到效益可觀,我們還想擴種一兩百畝,想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吳任貴表示,想要帶動觀望的農戶種植紫秋葡萄,從而提高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

據悉,該基地規劃帶動農戶釀酒型葡萄種植面積30000畝,分期分批進行。目前已帶動30多個經濟合作社、22個村級集體。15個「基地+公司+貧困戶+代管代銷」模式發展葡萄種植業約4100畝,覆蓋帶動人數約70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00戶以上。基地項目全部完成後,預計可帶動當地農民約10000人就業,帶動8000-10000人脫貧增收。

基地負責人表示,樂昌籤約了5000畝的種植面積,今年的產量大概是五六百噸,同時還給農戶籤了保底的收購價,並提供技術支撐,給農戶發家致富提供了保證。「就是為我們家鄉人民能夠脫貧致富,儘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

【全媒體記者】唐音

【見習記者】 葉志強

【通訊員】 曹塾文 陳武林

【作者】 葉志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Plu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甕安中坪鎮新土村:紫王葡萄串起群眾致富夢
    要脫貧產業發展是關鍵,李林通過與村裡面其他幹部實地考察後,深入謀劃,細化措施,發現紫王葡萄項目是一個很不錯的致富產業。說幹就幹,李林通過與單位協商溝通,2018年向上級黨委申請定點扶貧專項資金6萬元,積極助力中坪鎮新土村紫王葡萄種植項目,還積極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致富產業紫王葡萄面積,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多渠道帶動群眾增收。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 香草助力,大莊科鄉穩增收!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 香草助力,大莊科鄉穩增收!沙門村完成育苗55萬株實現產值190萬元目前香草園一棟棟整齊的大棚裡種植著天竺葵、香蜂草、薰衣草檸檬香茅等十來種香草苗人們從山外走進山谷立刻會感覺到空氣中彌散著陣陣的幽香產業落戶直接帶動了沙門村村民就業
  • 紫雲:「五朵金花」開滿山 產業革命助脫貧
    火花鎮紫葡萄種植基地裡,葡萄架上掛滿了熟透的葡萄,葡萄又開始採摘了。猴場鎮辣椒種植基地裡,辣椒紅滿坡,公路邊擺放著一筐筐剛採摘的紅辣椒。壩羊鎮新山生態茶葉園裡,村民們胸掛竹簍,雙手嫻熟地採摘著秋茶。同時,白石巖鄉為做大做強紅芯紅薯產業,以幹水井壩區為種植核心區,帶動輻射全鄉各村種植紅芯紅薯,今年全鄉紅芯紅薯種植面積達2萬畝。目前,栽種的第一批紅芯紅薯全面進入挖收期。8月29日,火花鎮興合村村民韋小輝正請村民幫忙採收紫葡萄,將採好的紫葡萄運銷到紫雲格凸紅酒莊。
  •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電商扶貧活動 走進涼山8縣市助農增收
    11月29日至12月13日,涼山州「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走進雷波、美姑、金陽、普格、冕寧、德昌、鹽源、西昌8個縣市開展活動,歷時半個月,行程2100多公裡。
  • 晴隆光照鎮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助力當地村民脫貧
    晴隆光照鎮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助力當地村民脫貧 發布時間:2020-12-14 11:35:19      來源:黔西南日報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當天一大早,沙灣村村辦公室裡,村民們排起了長龍,每個人臉上都笑開了花。隨著村黨總支書記張禹梅一聲宣布,2020年洛磧鎮沙灣村村集體經濟分紅正式開始。沙灣村這次分紅金額共計174400元,每股可分到200元。沙灣村村民劉貴彬反覆數著手裡的錢說:「他家有7.5畝土地入股,這次分紅得到1500元,可以購買新家具了。」
  • 稅收優惠助力農企振興發展 帶動廣大農戶脫貧增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今年來,各地稅務部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幫助農企振興發展,帶動廣大農戶脫貧增收。秋分時節,全國各地的農企和農民喜迎「豐收季」。
  • 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做強集體經濟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自2018年以來,察右中旗科布爾鎮永和村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以合作養殖模式成立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助力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錦上添花。並新打機電灌溉井18眼,旱改水近6000畝,畝均增收800元。同時,爭取扶貧資金,購置基礎母牛。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委派駐永和村駐村工作隊的真情幫扶下,永和村的村民生活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可是怎樣才能有力發揮當地優勢,走產業化發展之路,讓貧困戶真正脫貧、長效脫貧,是市委辦派駐察右中旗永和村第一書記王衡一直思考的問題。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 「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京蒙協作」124個項目助力奈曼旗3.6萬人脫貧增收
    2017年以來,實施京蒙扶貧項目124個,幫扶資金1.95億元,助力3.6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三年來,奈曼旗依託通州區對口支援幫扶,落項目、強產業、惠民生,助力奈曼旗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進入七月,義隆永方家營子村建檔立卡戶王利昌在葡萄園大棚裡正忙著採摘「金紅娃」葡萄。
  • 東源這個鎮的聖女果了不起,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近年來, 東源縣藍口鎮老埔場村 因地制宜發展聖女果產業, 不斷完善帶貧益貧聯結機制, 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小小的「聖女果」
  • 大學生村官王天祥:用葡萄託起村民小康夢
    怎樣帶動村民致富增收?」是王天祥時刻思考的問題。  為搞好園區基礎建設,王天祥投資7萬元鋪設水管5千餘米,並架設噴灌設備,直接受益沿路農民群眾的耕地約100餘畝。同時,他還投資4萬元建設蓄水池一座,讓旱田變水澆田,為發展蔬菜水果種植實現增產增收夯實基礎。  為實現機械化耕作,王天祥投資8萬餘元購置拖拉機及配套旋耕、播種、秸稈粉碎機,並架設高壓低壓電線和50KVA變壓器。通過前期堅實的準備工作,讓農業園的雛形初顯。
  • 浦北:文化科技下鄉 助力脫貧成效鞏固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戰役中,欽州市浦北縣委縣政府認識到,只有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才能真正「拔窮根」「摘窮帽」,實現持續增收、鞏固脫成果貧。為了活躍村裡的文化氛圍,助推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他和兩名村民自費購買樂器成立農民樂隊,閒暇時間,農民樂隊便在村裡的空地上舉辦演出,周邊的村民便是觀眾。九梅麓村理事長容興俊說:「以前村裡沒有文化活動,農閒時村民選擇打牌喝酒,自從有了農家書屋,有演出看,大家的精神生活便豐富了。」
  • 熊嶽鎮:庭院經濟促增收 帶動致富奔小康
    近年來,熊嶽鎮將庭院經濟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作為實現農民增收的一項舉措。隨著熊嶽鎮庭院經濟的發展,很多村民都利用閒置的庭院土地種起了苗木、葡萄,辦起了民宿,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麗幸福的鄉村,共同致富奔小康。
  • 「高粱+大頭菜」產業新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有著「大頭菜之鄉」美譽的貢井區成佳鎮,近年開始大面積推廣高粱種植產業,不斷探索致富增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如今高粱加大頭菜輪種的產業發展格局日趨成熟,為今年全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近年來,成佳鎮徐家村開始大搞產業結構調整,號召貧困戶種植高粱增收。
  • 脫貧攻堅的民企擔當:中天金融集團10年捐資30億元 助力貴州決戰...
    農旅基地目前已經建成精品民宿、星空木屋、社邊林酒店、雨山前餐廳等旅遊一期項目,旅遊基地啟動至今,使得500餘人直接或間接受益。與此同時,中天金融團結村精準扶貧項目還帶動村民發展生態豬養殖、中華蜂養殖項目,優質水稻、優質黃小米、精品黃桃、有機蔬菜種植項目,投入金額約4000萬元,預計五年將累積帶動村民增收1.6億元。
  • 冬天採柑橘春夏釣龍蝦,四川自貢沿灘這個地方帶動村民增收有路子!
    大巖村養殖基地是自貢市榮鑫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第一個養殖基地,此外,還在周邊瓦市、沿灘等鄉鎮建有養殖基地4個,專業合作社小龍蝦養殖總面積達3000畝,每年產出的數十萬斤小龍蝦,遠銷成都、重慶、上海、江浙等地,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養蝦,幫助12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今年初,曾遠還被授予「全國『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24個項目助力奈曼旗3.6萬人脫貧增收
    王利昌說,今年的「金紅娃」葡萄價格非常好,每斤售價達到了8元,而且不用自己採摘,5個棚純收入能達10萬元。僅此一項,全家人均純收入約達1.7萬元。   看到村民種植大棚葡萄致了富,方家營子村決定將這一產業成熟經驗向全村推廣,計劃利用村內空地建成大棚後向村民承包,既可富民又可強村。就在村裡為基礎設施資金犯難時,100萬元京蒙扶貧資金為他們救了急。
  • 「稻鴨共育」助增收
    近日,在三臺縣蘆溪鎮鶴林村,村民蔣肅明告訴記者,自從跟著合作社發展「稻鴨共育」後,收入一年比一年高,還清了在優質產業的帶動下,全村145戶貧困戶456人於2018年實現全部脫貧。截至目前,該村「稻鴨共育」水稻種植面積已達763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