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鴨共育」助增收

2020-12-2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稻鴨共育」助增收

  「稻鴨共育效益比單純種植水稻高,產品還好賣。」近日,在三臺縣蘆溪鎮鶴林村,村民蔣肅明告訴記者,自從跟著合作社發展「稻鴨共育」後,收入一年比一年高,還清了負債不說,還有了一定的積蓄。

  今年69歲的蔣肅明是鶴林村人,因患有嚴重氣管炎無法幹農活,兒子常年在外務工,兩個孫子跟著蔣肅明一起生活,一家人的開銷基本靠妻子一人支撐,家裡也欠下了不少外債,蔣肅明家因此被評定為貧困戶。為幫助蔣肅明脫貧致富,村兩委積極動員其加入合作社,發展「稻鴨共育」,這讓老人看到了希望。2015年,村兩委為蔣肅明協調土地10餘畝擴大規模,兩年下來不僅還了外債,還有了一定的積蓄。到2017年,蔣肅明家水稻種植面積已擴大到近30畝。

  為助推脫貧攻堅,鶴林村以發展「稻鴨共育」為主導產業,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大力推進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種植,並開始發展玉米制種,2016年全村從臺沃公司引進優質大米並推行「稻鴨共育」模式。在優質產業的帶動下,全村145戶貧困戶456人於2018年實現全部脫貧。截至目前,該村「稻鴨共育」水稻種植面積已達763畝。

  近年來,蘆溪鎮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目前,該鎮麥冬、生豬、藤椒等「3+2」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建成麥冬核心種植區10000畝,麥冬—生豬種養循環產業園年出欄生豬22萬頭、仔豬60萬頭,藤椒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2019年,全鎮801戶貧困戶2297人實現全部脫貧。

(文章來源:綿陽日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饒河縣:稻鴨魚共育 走上生態致富路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饒河縣在今年水稻種植結構調整中,首次引進稻鴨魚共育生態農業模式,為農民增收致富開闢了一條新路。  6月8日上午,記者在饒河縣西林子鄉靠山村萬順穀物種植合作社的稻鴨魚綜合種養示範田看到,農戶們正在設置防護網,向稻田裡投放魚苗,為接下來的稻鴨魚共育生態農業模式做準備。
  • 煙稻輪作區稻鴨立體種養共作模式
    截至2018年底,全區共建立4個稻田共育示範點,開展了稻鴨、稻蝦和稻鱉示範研究。其中,稻鴨共育示範面積11.27 hm 2 ,共放養鴨子 1 900 只;稻蝦共育示範面積 1.8 hm 2 ,共放養小龍蝦 600 kg;稻鱉共育示範面積 0.53hm 2 ,共放養甲魚 560 只。
  • 稻鴨共育—稻田養鴨生態種養技術
    稻鴨共育是指將剛出殼十天左右的雛鴨放入稻田中,鴨子會吃掉稻田內的雜草和害蟲,同時鴨子的運動也會刺激水稻生長,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鴨糞便也能作為肥料,而稻田為鴨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以及食物,還有日常活動的場所,這樣一種稻鴨相互促進的體系就叫做稻鴨共育。
  • 「稻鴨共生」種養模式助農增收
    一隻只肥墩墩的鴨子,見證了「稻鴨共生」種養模式給宏偉家庭農場帶來的豐碩成果。  四十歲出頭的石宏偉是該農場的創辦人。據他介紹,今年,在縣農業農村局、千嶺鄉黨委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扶持下,他開始實行「稻鴨共生」種養模式,農場裡種植了350畝水稻,養殖了7200隻鴨子。
  • 什邡市殘聯啟動「稻鴨共作」項目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
    四川在線消息(蔣桃 向麗 記者 古蓉媛)目前,正值水稻栽種時節,為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發展生產,5月19日,什邡市殘聯在南泉鎮柳泉村舉行「助殘脫貧 決勝小康」2020年「稻鴨共作」項目發放儀式。現場為全村100名困難殘疾人發放鴨苗1000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趕水鎮土臺村 :「稻鴨共生」闖出增收好路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趕水鎮土臺村 :「稻鴨共生」闖出增收好路子 2020-09-14 13:2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稻鴨共作 生態種養
    以往種植水稻的過程中,農民們總是千方百計地防止鴨、鵝跑進稻田裡,以免水稻苗遭到破壞,有著多年水稻種植經驗的楊利輝卻在自家的150畝的稻田裡放養了120隻鴨子,嘗試「稻鴨共作」模式。據介紹,稻田裡養鴨最重要的是把握時間節點,插秧後20天把鴨子放入稻田,3個月後再把鴨子趕回來。  「稻鴨共作」有什麼好處呢?
  • 江蘇省泰州市稻鴨共作集成技術
    江蘇省泰州市稻鴨共作集成技術王寶全 錢普祥稻鴨共作是指在水稻生育期內將鴨子圈養在水稻田中,讓稻和鴨在同一生態環境中共生共長的一種生產模式。2選用品種2.1 水稻品種稻鴨共作,一般選擇國標二級以上的品種。我區目前南粳 9108 作為稻鴨共作的首選品種。
  • 恩平創新「鴨稻共育」,鴨子成為稻田「管理員」
    這是廣東豐穗米業有限公司正在探索的一種田間管理模式——「鴨稻共育」生態種養。 恩平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水稻最怕蟲害,還怕田螺,鴨子在水田中覓食,吃的就是田螺子和蟲。另外,鴨子在水稻中穿梭,可以將水稻葉子上的蟲卵抖下來,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
  • 大悟特產「稻鴨香米」大揭秘
    稻鴨共育,利用鴨子給稻田除草、捉蟲、施肥、中耕,同時,種植綠色有機大米「稻鴨香米」 。稻鴨香米—土鴨蛋以五穀雜糧主食,不添加任何配制飼料,流水放養,全天侯放養於小溪,四面環山,原生態的環境,農家散養鴨,下蛋中的戰鬥鴨,滋補佳品!
  • 安徽涇縣:稻鴨共生 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最近,涇縣涇川鎮巧峰村的種糧大戶蔡全陶收穫了一件高興事,他帶領貧困戶種植的「稻鴨共生」生態米,獲得了中國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金獎,這更鼓勵了他種糧的信心,進一步幫助當地貧困戶增產增收。 2012年,在外做生意的蔡全陶,每次回到家鄉看到村裡農田撂荒的場景,心裡頭就不是滋味,再加上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商業敏感,讓他決定返鄉二次創業。
  • 稻鴨共育、築成漁樂谷綠色風景線
    鴨稻共生在插秧15天左右的稻田裡放養出生20天的小鴨在稻田裡發揮鴨子的「解毒禽」、「殺蟲禽」、「除草禽」的作用實現了稻鴨雙豐收在稻田裡不用化肥、農藥,用有機肥(豬、鴨、牛糞等)
  • 人民網|湖南大米綠色升級樣本:稻鴨米種植逐步推廣
    人民網|湖南大米綠色升級樣本:稻鴨米種植逐步推廣 2020-08-26 17:28:58 [來源:人民網] [作者:匡瀅 範元睿] [編輯:夏博 湖南大米綠色升級樣本:稻鴨米種植逐步推廣。受訪者供圖
  • 開陽縣:底窩壩又見「稻鴨共生」
    據了解,這是由開陽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100隻鴨子,目的是在壩區建設一個5畝左右的「稻鴨共生」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點。通過建立稻鴨共生生態系統,稻田為鴨提供生存場所,鴨通過捕食水稻害蟲減少蟲口基數,實現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氣候,促進水稻健康生長,形成天然食物鏈的良性循環。
  • 稻米、稻魚、稻鴨……這些城裡人咋跑到山溝種生態米?
    那稻田裡生產的稻米、稻鴨、稻魚給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酒好不怕巷子深!澳門的美食家來了,高爾夫球會的會員來了,商業圈的老闆來了,貴陽高檔社區的市民來了。原來是當地村民種植的富硒花青素黑米、臻香絲米豐收了,稻魚、稻鴨也長大了,這群人是來體驗收穫成果的。當天上午,在白水河村村主任盧德武家院子裡,密密麻麻地擠滿了10多輛車,大家一下車就湧到盧主任家院子裡,打開麻袋察看當地村民種植出來的富硒花青素黑米、臻香絲米是啥樣。
  • 湖南大米綠色升級樣本:「稻鴨米」種植 米好鴨美味
    吉娃米業生產的「稻鴨米」。因此稻鴨田農藥的施用量大幅減少。鴨子的排洩物幾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是養分豐富的有機肥。龔文兵介紹,目前他們養殖的鴨在一個生長周期110天裡,長到約3公斤可以產生約10公斤糞便,能有效補充水稻生長期間對養分的需求。鴨子在水稻間運動,具有增氧的效果。研究表明,稻田放鴨後能大幅度提高水體的溶解氧含量,比常規稻區增加88.18%到124.63%。因此稻鴨田化肥施用量也比一般農田要少得多。
  • 禾泱泱稻鴨原生米餅,全心呵護孩子成長!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款天然無添加的米餅--禾泱泱稻鴨原生米餅。禾泱泱稻鴨原生米餅,堅持無添加,無添加白砂糖,無添加食用鹽和無添加其他添加劑,其主要食材是稻鴨米,日本米餅工藝烘焙非油炸,入口易溶,保留原生食材的美味營養!
  • 浙江仙居:稻田養鴨助農增收
    2020年1月29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白塔鎮金店村村民以綜合利用的方式實施稻田養鴨,稻鴨共生,提高水稻有機化程度,減少化肥、農藥的公害,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優勢互補,增加經濟收入。據了解,稻田養鴨可稱之為「稻鴨農法」。
  • 江蘇太倉:「稻鴨共生」效益增
    江蘇省太倉市璜涇鎮雅鹿村「稻鴨共生」基地內,稻穀金黃、豐收在望,2000隻鴨子生長健壯肥碩,10月將迎來銷售旺季。雅鹿村今年首次嘗試推行「稻鴨共生」生態種養模式,預計稻穀、鴨子綜合銷售收入100多萬元,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 江蘇洪澤:果園去劣擇優助增收
    江蘇洪澤:果園去劣擇優助增收 2020-04-15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