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稻鴨共育」助增收
「稻鴨共育效益比單純種植水稻高,產品還好賣。」近日,在三臺縣蘆溪鎮鶴林村,村民蔣肅明告訴記者,自從跟著合作社發展「稻鴨共育」後,收入一年比一年高,還清了負債不說,還有了一定的積蓄。
今年69歲的蔣肅明是鶴林村人,因患有嚴重氣管炎無法幹農活,兒子常年在外務工,兩個孫子跟著蔣肅明一起生活,一家人的開銷基本靠妻子一人支撐,家裡也欠下了不少外債,蔣肅明家因此被評定為貧困戶。為幫助蔣肅明脫貧致富,村兩委積極動員其加入合作社,發展「稻鴨共育」,這讓老人看到了希望。2015年,村兩委為蔣肅明協調土地10餘畝擴大規模,兩年下來不僅還了外債,還有了一定的積蓄。到2017年,蔣肅明家水稻種植面積已擴大到近30畝。
為助推脫貧攻堅,鶴林村以發展「稻鴨共育」為主導產業,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大力推進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種植,並開始發展玉米制種,2016年全村從臺沃公司引進優質大米並推行「稻鴨共育」模式。在優質產業的帶動下,全村145戶貧困戶456人於2018年實現全部脫貧。截至目前,該村「稻鴨共育」水稻種植面積已達763畝。
近年來,蘆溪鎮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目前,該鎮麥冬、生豬、藤椒等「3+2」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建成麥冬核心種植區10000畝,麥冬—生豬種養循環產業園年出欄生豬22萬頭、仔豬60萬頭,藤椒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2019年,全鎮801戶貧困戶2297人實現全部脫貧。
(文章來源:綿陽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