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4日15時50分訊(記者 趙鐵琥 通訊員 羅莎)隆冬時節,巴南區二聖鎮白象山的茶園被一層厚厚的霧氣籠罩。清晨6點,天蒙蒙亮,茶園的工人們已經開始工作。「這個季節主要就是做茶葉的原料加工……」工人劉舉英來白象山茶園打工快兩年了,對於茶葉的製作包裝這一系列的操作早已經得心應手。但曾經作為貧困戶的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月入4000的工人。用她的話來說:「這多虧了重慶茶業集團,不僅讓自己摘掉貧困的帽子,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05年成立的重慶茶業集團,前身系有著40多年發展歷程的重慶市二聖茶業有限公司,也是集茶樹種植、茶葉生產銷售、茶文化傳播、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綜合型茶業企業。作為農業茶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重慶茶業集團不斷創建高標準產業鏈,示範帶動茶園面積近20000畝,涉及周邊區縣、鄉鎮茶農3000多戶。近10年間,重茶已為當地農戶累計發放紅利170餘萬元,有力的發揮了「農業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
正在白象山重茶茶園採茶的農戶。 重茶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茶苗+技術+收購」 重茶一條龍服務
「茶葉一早就訂完了,我們種茶都不愁銷路。」鄭利是巴南區二聖鎮集體村的村民。早年間,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典型的靠天吃飯。遇上氣候不好時,農作物收成和銷售問題便傷透了腦筋。而如今,靠著重慶茶業集團這個「大戶」,鄭利不但解決了茶葉的種植技術問題,自己種出來的茶葉還在地裡時,就已經找到了買家。茶葉賣得好,年底還能分紅,這樣的好事還真就落到了自己頭上。
鄭利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每到茶葉收成時節,總有許多收購電話打進來,但她都統統拒絕了,因為她的茶葉只賣給重慶茶業集團。「要不是重茶集團,我的茶葉哪裡能賣得這麼好!」說到自己的茶葉,鄭利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茶山之上,茶農採茶。 重茶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作為當地的茶農大戶,鄭利有10多畝茶樹。多年來,一家人全靠這一片茶樹地生活。幾年前,由於氣候和種植技術的問題,鄭利地裡的茶樹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正在她心灰意冷的時候,重茶集團的種植技術人員趕來了,通過專業的指導,鄭利地裡的茶樹漸漸的有了好的長勢,順利度過了難關。從那時候起,鄭利便下定決心,要跟著重茶集團幹,科學的種茶葉!
就這樣,每到收茶時節,鄭利便提前與重茶集團籤訂收購合同,「茶葉不愁技術,不愁賣。」這便是鄭利為何要拒絕其他買家的真正原因。
重慶茶業集團位於巴南區二聖鎮,多年來,重茶集團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打造了4000畝高標準示範茶園基地,建成了領先全國的智能化生產線,創立了「定心」、「巴南銀針」、「巴渝紅茶」、「傲雪臘梅」等系列產品。
重茶集團非常重視對茶農的技能培訓,圖為重茶正在組織茶農進行農機培訓。 重茶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一家富不叫富,共同富才真富!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重茶集團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作用,率先實施「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多元化發展模式,並投資組建了「巴茶之鄉茶葉股份合作社」,通過贈送茶苗、技術培訓、訂單收購等惠農措施,帶動巴南區內二聖、惠民等鎮街以及周邊區縣及市外農戶發展良種茶園,示範帶動茶園面積近20000畝,涉及周邊區縣、鄉鎮茶農3000多戶。
重茶集團2019茶農分紅及2020夏秋茶收購啟動大會。 重茶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助力脫貧攻堅 茶農每年有分紅
「哪裡會想到,我這個貧困戶,現在是每月拿工資的人喲,跟那城裡人都是一個樣了!一個月4000元,日子真的越來越好了。」劉舉英家住在巴南區惠民街道,離二聖茶園十幾公裡的路程。2018年,在村裡的介紹下,進入到了重茶集團,成了一名茶葉包裝工人。
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剛到茶園上班的劉舉英還不太習慣,但集團的專業師傅們手把手的教導她,讓她一天天的成長起來。如今,劉舉英已經是一名動作熟練的包裝工人,說到這些年的變化,她靦腆的笑了笑說:「要謝謝這個茶園。」
據了解,為了解決附近農民的就業,重慶茶業集團每年都要吸納近1000名農民工就業,主要從事採茶、基地管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幫助農民增收致富。而且不只是提供崗位,重茶集團還通過與茶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將公司利潤5%作為紅利獎勵給茶農,這也讓茶農們更加願意跟著重茶一起幹。
多年來,重茶帶動了周邊3000餘農戶增收,圖為等待重茶集團表彰的種茶大戶們。 重茶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黃光福就是重茶集團的「鐵粉」之一。多年來,他跟著重茶集團種茶近20畝,每年茶葉的銷售金額就有10餘萬元。到了年底,他還能得到集團送出的分紅2000多元。黃光福樂呵呵的給記者算了算,現在自己種植茶葉,有專門的技術員指導,而且重茶集團還會每年給農戶送茶苗,這樣一來,茶葉不但種得好,而且也賣得好,還有額外的紅利,茶農們都幹勁十足。
據介紹,為了落實與茶農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重慶茶業集團僅2020年便已向茶農支付鮮葉款達2000餘萬元,而近十年來,重茶累計發放的紅利累計達170萬元。
同時,重慶茶業集團還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扶貧攻堅的號召,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對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幫助巫溪縣中崗鄉、城口縣、萬州區茶葉企業發展茶業產業,從種植技術、加工工藝、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方面進行指導,將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此外,重茶集團創新實施茶旅融合發展,大力推動鄉村旅遊,成功將定心茶園打造成為「中國美麗茶園」「中國茶鄉旅遊精品線路」,累計接待遊客30萬人次,有效促進周邊餐飲、住宿及農副產品銷售,為農民工增加了就業機會,為茶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疫情期間,重茶嚴格規範流程,在做好防護工作的前提下,有序組織茶農採茶增收。 重茶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戰疫情超量收 與茶農一起度難關
2020年春茶生產之際,正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地裡的茶葉還賣得出去嗎?還能在茶園打工嗎?……這些問題困擾著茶農們。
為了幫助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民渡過難關,重茶集團安全有序組織大家到基地採摘茶葉,不僅保護了他們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也保障了他們的經濟收入。貧困大學生周瑩瑩便是這其中一員。
重茶集團白象山茶園。 重茶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剛剛畢業的周瑩瑩有些迷茫,不知道該找一個怎樣的工作。3月份,重茶集團在知道情況後,將周瑩瑩招聘到了茶園體驗部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周瑩瑩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有了穩定的收入,也有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更為家裡減輕了經濟負擔,「以後一定會好好幹,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發揮自己的才能,把工作幹出彩!」周瑩瑩說。
重茶集團產品之一「巴南銀針」。 重茶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同樣由於疫情原因,當地還有許多農民無法外出務工,每家每戶採摘茶葉的勞動力大量增加,採摘下來的茶青數量也隨之大幅增加。「糧豐價跌」、「穀賤傷農」!這個道理在茶界同樣適用。
「不能讓農戶為難,他們採多少,我們收多少!」 重慶茶業集團負責人張璐告訴記者,儘管茶葉收購量已經超出了預訂的需求,但重茶並沒有向農戶說一個「不」字,反而收購了農戶採摘下來的所有符合要求的茶鮮葉,3000名茶農的鮮葉收入因此直接增長了10%。
在今年年底,重茶還將如約與茶農進行分紅,而這也是重茶集團堅持與茶農分紅的第10個年頭。張璐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我們重茶也制定了新的戰略思路,將針對夏秋茶原料開發新的茶葉產品。通過夏秋茶收購,每畝茶園預計可以增收2000元左右,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種茶收入尋找新的突破點。同時,重茶也將推進有機茶生產,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企業和農戶雙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