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武漢一位小店店主,成了高鐵上的「明星」。
新年伊始,首列「中國小店加油」高鐵在京廣及滬昆鐵路上發車。
這列特殊的高鐵,不僅濃縮了中國小店2020年的成績單,更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店故事,被展示在高鐵,成為了高鐵上的「明星小店」。
其中就包括武漢一家小店店主——徐紅梅。
登上高鐵列車,她有著怎樣的故事?
武漢「封城」:封不住的是溫暖
85後的徐紅梅,是湖北大冶人,來武漢工作十多年了。如今,她獨自經營著一家小店——叫個炸雞寶豐路店。
「2019年8月,我盤下了這家小店。」幹起活來風風火火的她,一心想著把小店經營好,給兩個女兒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我老公是幹裝修的,平時也很辛苦,這家店就我一個人在弄。」
徐紅梅的小店,平時大部分生意都靠外賣。一來二去,和負責周邊區域外賣配送的騎手們,也熟絡了起來。
2020年春節,徐紅梅本就沒準備回老家過年,原因很簡單:春節是經營旺季。
最開始,單量還比較多,貨也銷得差不多了。正準備補貨的時候,武漢,「封城」了。
2020年1月23日開始,徐紅梅關了店,和家人一起,窩在距離小店步行約30分鐘的出租屋裡。
「那會兒腦袋是懵的,整個街面安靜得可怕。」直到兩天後的大年初一,她接到了一個電話。
電話是餓了麼小哥打來的。當下,他們正焦急地詢問:店開著在沒?能不能做點好吃的?
原來,餓了麼迪亞斯礄口站的藍騎士們,聽說大年三十醫護人員只能吃泡麵,心疼不已。「說什麼也要給他們弄點好吃的。」他們迅速聯繫平時熟識的商家。
可因為「封城」,店鋪幾乎都關門了,找好吃的這件事,一時間舉步維艱。
直到,他們打通了徐紅梅的電話。
「沒問題,明天我想辦法去店裡,你們下午來取。」徐紅梅二話不說,滿口答應了,「醫護人員在前線拼命,我想著眼淚就止不住的掉。能為他們做點事,再難也得去呀!」
第二天一早,徐紅梅和丈夫安頓好兩個女兒,讓她們千萬不要出門,夫妻倆騎著電動車就去了店裡。他們盤點了僅剩的為數不多的食材,搭配了3種套餐:炸全雞、雞翅、雞排……
大年初二和初三,兩天時間裡,徐紅梅將店裡幾乎所有的食材都做好了。
藍騎士們將60份熱氣騰騰的炸雞套餐送到醫院,接餐的護士長,哭了。她說:「吃了三天泡麵了。」
好在,有無數和徐紅梅一樣的熱心商家。大米先生、蔡林記、老鄉雞……免費供應愛心餐的餐廳越來越多,一份份愛心盒飯送到醫院,溫暖了醫護人員的心,也讓「徐紅梅們」放下心來。
網商銀行:致敬8000萬中國小店
在全國,有不少和徐紅梅一樣,暖人心的小店故事。
這些小店故事,是由網商銀行調研徵集的。
網商銀行方面表示,希望通過這一特殊專列,向中國小店致敬,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小店這一群體,感受他們的成績與故事。
中國小店群體
事實上,小店這個群體之大,超出許多人的想像,據商務部統計,全國8000萬小店,他們支撐了2億就業,相當於全國每7個人,就有1人的工作與小店有關。
網商銀行的調研顯示,他們當中,超過一半中國小店是夫妻店、親友店。開個小店、自己做點小本生意的工作方式也成為了很多人靈活就業的選擇。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即使經受疫情考驗,仍有一半小店表示計劃在明年擴招員工,多僱一些人擴大生意。
浙江杭州的淘寶店店主王丹青,將設計好的作品交給貴州媽媽們刺繡生產,5年1397位少數民族女性加入,她們不再需要出門打工,還能陪孩子們長大。既傳承了手藝,還解決了就業。
中國小店不僅是解決就業的主力軍,更是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比如南京經營夫妻店33年的尹爺爺和王奶奶,已經70多歲了,當年來店裡吃餛飩的孩子們都變成了大人,餛飩的味道依舊如初。他們還為農民工推出了自助餐,葷素搭配、10元管飽。
有人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小店也經歷了不一樣的一年,他們看似很小,實而不小。
中國小店有情有義,溫暖人間,他們關心老人、關愛殘障人士、關注農民工兄弟。
中國小店是情感的紐帶,也是傳統的延續與發揚。
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表示:「2020年小店不容易,網商銀行作為專注服務中國小店的科技銀行,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為了不起的中國小店加油,也為中國經濟發展加油。」
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丹 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