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是喜涼怕熱作物,生長發育最適宜溫度為17-21℃,溫度高了會抑制薯塊的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高產。南方地區夏季氣溫高,不適宜夏季種植馬鈴薯,一般冬季種植馬鈴薯,3-5月份收穫。種植也要考慮前後茬作物及氣候對馬鈴薯出苗結薯影響,避免爭地情況,避免播種過早氣溫高導致馬鈴薯爛種而影響出苗。根據江西、廣東兩地的主推技術看,廣東地區冬種馬鈴薯適時時期為10月20日至12月30日,江西贛南、贛中地區12月中下旬-1月上旬,贛北、贛東北等地區1月上中旬-2月上旬。
1、水稻冬閒田可種植馬鈴薯嗎?
水稻冬閒田是可以種植馬鈴薯,也就是水稻與馬鈴薯輪作,宜選取地下水位較低,排灌便利,肥力良好、適合水旱輪作的稻田。其次,要注意馬鈴薯是忌氯作物,氯離子對水稻來說是微量元素,水稻生長期間不能施高氯肥料,減少氯離子殘留而影響下茬作物馬鈴薯生長。
2、冬種植馬鈴薯選什麼品種較好?
品種宜選擇結薯早、塊莖膨大快,高產、穩產、優質、抗耐病的早中熟馬鈴薯品種,如中薯5號、華薯1號、華薯9號、興佳2號、費烏瑞它、中薯3號等。
種薯要精選,將病薯、爛薯、畸形薯等剔除,最好是合格脫毒種薯。可用25克左右的小種薯整薯播種,若是用大種薯要切塊,切成30-40克大小的切塊,每個切塊要有1-2個芽,切塊要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浸泡一下,稍晾乾後拌草木灰播種,預防地下蟲害蚜蟲可60%吡蟲啉懸浮劑拌種。若誤切病薯,切刀必須消毒後再用。
3、如何種植管理?
首先,合理整地、播種。用機械整地,做到土碎地平,採取地膜覆蓋起壟栽培模式,用高壟雙行(壟寬80-90釐米、壟高 20-30釐米、溝寬 20-30釐米)。播種密度為每畝用種4000 -5000 株,播種深度8-10釐米,播種後覆蓋整平畦面噴封閉除草劑,壟面上覆蓋0.012-0.02毫米的地膜,覆蓋整個壟面。在南方也有採用稻草覆蓋,稻草放置於壟向平行,秸稈頭尾結合處要用土壓住。
第二,科學施肥。根據馬鈴薯需肥規律合理施肥,忌用含氯肥料。有條件的基肥可施5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施用三元複合肥50-80公斤,追肥以無機肥為主,齊苗後可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現蕾期追施硫酸鉀型複合肥 20-30公斤。
第三,中耕培土。為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有利於薯塊膨大和防止薯塊青頭。在地膜覆蓋馬鈴薯畦間溝出現雜草要及時進行人工或機械中耕,結合中耕除草,一般在馬鈴薯5-6片葉和薯塊膨大期各中耕1次,若不揭膜,一般不需要後期培土。稻草覆蓋其整個生育期培土2次,一次是齊苗後5-10天,苗高15-20釐米時培土,厚5-8釐米;第二次在封行前進行,培土使整個種薯以上的土層厚度達15-20釐米,培土時要防止傷到農作物。
第四,病蟲草防治。起壟時每畝用茶枯餅肥20-25公斤撒施防治地下害蟲,蓋膜前噴封閉除草劑。齊苗後注意田間觀察,切實抓好以疫病為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出現發病中心,及時噴藥防治,晚疫病可選用68.75%氟吡菌胺·霜黴威懸浮劑700倍液或25%的甲霜靈可溼粉600-800倍液,早疫病可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或77%氫氧化銅可溼性微粒粉劑 400-500倍。同時做好缺鈣等缺素症的診治和溝底田邊雜草的消除。
第五,加強栽培管理。進入結薯期生長苗弱的田塊,應及時追肥膨大肥;對生長旺盛有徒長的田塊,應噴施150-200mg/kg矮壯素,控制旺長。馬鈴薯塊莖膨大期,也可噴施2-3次磷酸二氫鉀、硼砂,促進薯塊膨大。要注意清溝防漬,塊莖快速膨大期要加強水分供應,後期注意排水逐漸降低土壤水分,減少裂薯芽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