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億歐導讀 ] 如今,咖啡已經成為人們喜愛的飲品之一,而天天見咖啡的你真的了解咖啡麼?哪裡產的咖啡豆磨出來的咖啡味道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億歐盤點了全球著名的30大咖啡產地,帶大家去看一看,咖啡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億歐網 / 馬西騎
如今,咖啡已經成為人們喜愛的飲品之一,在家裡、辦公室、各種社交場合,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並且已經與時尚、休閒、現代新生活密不可分。而天天見咖啡的你真的了解咖啡麼?哪裡產的咖啡豆磨出來的咖啡味道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億歐盤點了全球著名的30大咖啡產地,帶大家去看一看,咖啡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種植咖啡的環境條件:
咖啡樹的原產地在非洲的衣索比亞。咖啡樹在植物學上,屬於茜草科咖啡亞屬的常綠樹,而一般所俗稱的咖啡豆,其實是咖啡樹所結果實的種子。氣候是咖啡種植的決定性因素,咖啡樹只適合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所以南北緯25度之間的地帶,較適合栽植咖啡。而這個咖啡生產地帶,一般稱為「咖啡帶」或「咖啡區」。
但是,並非所有位於此區內的土地,都能培育出優良的咖啡樹,除此之外降雨量也對咖啡的種植影響極大,咖啡種植區整年的降雨量必須達1500-2000毫米,同時降雨的時間也必須配合咖啡樹的開花周期。當然,除了季節和雨量的配合外,還要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海拔等。栽培高品質咖啡的條件相當嚴格:陽光、雨量、土壤、氣溫,以及咖啡豆採收的方式和製作過程,都會影響到咖啡本身的品質。
世界30大咖啡產區:
1)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是著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的誕生地,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至今一直保持著採收野生咖啡豆的傳統。經過了千年的開拓與適應,衣索比亞至今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咖啡風土。而在野生環境下生長出來的衣索比亞咖啡被稱作「曠野的咖啡」,保留著咖啡豆原始、自然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中南美洲的咖啡已多數是引進品種,衣索比亞卻是咖啡真正的原產地。
在衣索比亞的9大咖啡產區中,希達莫和耶加雪菲較為出眾。耶加雪菲原屬希達莫的子產區,由於風味特殊被獨立出來。獨特的果香令它幾乎在一夜之間爆紅國際,成為行家的追捧對象,當然價格也不菲。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埃塞爾比亞咖啡年產量達39.6萬噸。
2)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的塔拉蘇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產地之一,所產咖啡清淡純正,香氣怡人。哥斯大黎加的火山土壤十分肥沃,排水性好,是中美洲第一個因商業價值而種植咖啡的國家。咖啡是該國的主要出口商品。1729年,咖啡被從古巴引入哥斯大黎加,至今,其咖啡工業已是世界上組織較完善的工業之一,產量高達每公頃1700公斤。哥斯大黎加人口僅有350萬,而咖啡樹卻多達4億棵,咖啡出口額佔據該國出口總額的25%。在國內消費的咖啡大約佔總產量的10%,而當地人均咖啡消費則是美國的兩倍。
3)古巴
1748年,咖啡由多米加傳入古巴,古巴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溼潤,雨水充沛,堪稱咖啡種植的天然寶地。古巴咖啡的代表是圖基諾或特級圖基諾。圖基諾是一個咖啡級別而不是一個地名,正如藍山咖啡一樣。這種咖啡風味純正,顆粒適中,因為種植在海拔較低的地方,所以其酸度低於種植在中美洲其它產地所產的許多咖啡。另外補充一句,如果不是政治的原因,古巴也應該是目前美國和日本咖啡的供應商。
4)瓜地馬拉
安地卡島是咖啡的著名產地,豐富的火山土壤,低溼度,強烈的太陽光是安地卡地區的特色。三座活火山──阿瓜、雅克提尼瓜和富埃戈形成一條山谷美景。每隔30年左右,安地卡島附近地區就要遭受一次火山爆發的侵襲,這給本來就富饒的土地提供更多的氮,並且充足的降雨和陽光使這個地方更適於種植咖啡。安地卡島的咖啡產於卡馬那莊園,該處以愛爾普卡咖啡為代表,它不僅質量好,而且如果拿來與其它拉丁美洲的咖啡作比較,這種咖啡可說是相當完整。而瓜地馬拉安地卡咖啡也因其濃鬱而豐富的口感和獨特的炭燒香味被稱作「香菸咖啡」。
5)印度尼西亞
印尼不僅有倍受爭議的麝香貓,還有蘇門達臘的曼特寧咖啡濃香醇厚,爪哇咖啡甘醇順口。印尼是一個廉價咖啡與精品咖啡並存的產區,量產的咖啡使當地咖啡給人一種整體水準偏低的感覺,而事實上,印尼的精品咖啡一直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著名的貓屎咖啡便是印尼咖啡中的典型代表,這種稀有的咖啡,每年只出產500磅。而也因咖啡的原料難以獲得,製作工序異常複雜,而且還必須經過嚴格的衛生程序處理,導致貓屎咖啡成為了較為昂貴的咖啡之一。
6)宏都拉斯
宏都拉斯是中美洲出口量僅次於瓜地馬拉的第二大咖啡產地。宏都拉斯的咖啡是從薩爾瓦多傳入的,屬於高酸性優質咖啡。與其它地方一樣,宏都拉斯的咖啡等級是依據海拔高度而定:在海拔 700~1000米地帶種植的咖啡屬於中等;海拔1000~1500米地帶種植的咖啡屬於上乘;海拔1500~2000米的咖啡則屬於特等。在經歷了1975年巴西霜凍之後,宏都拉斯的咖啡產量顯著提高,20年內從50萬袋增加到180萬袋。宏都拉斯的咖啡大多出口到美國和德國,成為了高品質咖啡的代表。
7)牙買加
牙買加的藍山咖啡無疑是目前所能得到的較好的咖啡。 據說,真正的藍山咖啡是由當地最好的生咖啡豆製成的,具有風味濃鬱、均衡、富有水果味和酸味的特點。1725年,尼古拉勞斯爵士將第一批藍山咖啡種從馬提尼克島帶到牙買加,種植在聖安德魯地區。今天的聖安德魯產區、波特蘭產區和聖託馬斯產區並稱為藍山咖啡的三大產區。因為牙買加的天氣、地質結構和地勢條件,使得藍山咖啡擁有了優越的生長條件。
8)墨西哥
墨西哥是世界第四大咖啡生產國,年產咖啡約500萬袋。農民的貧窮造成了大多數墨西哥咖啡靠自然條件生長(不使用除蟲劑或化肥等化學製劑)。據說,墨西哥最好的咖啡產地是該國南部的恰帕斯,這裡種植的咖啡品種包括塔潘楚拉和維斯特拉。而瓦哈卡地區也出產上等的咖啡豆,靠自然條件生長的普盧馬科伊斯特派克咖啡豆是其中的極品。瓦哈卡地區還出產阿爾圖拉奧裡薩巴咖啡和阿爾圖拉瓦圖斯科咖啡。墨西哥巨型咖啡豆的代表是利基丹巴爾咖啡豆。目前墨西哥是北美地區主要的咖啡供應商。
9)巴拿馬
巴拿馬咖啡的特點是柔滑、重量輕而且酸味均衡,口味純正、極富特色。該國每年出口的第一批咖啡在11月份啟運,幾乎全部優質咖啡豆都將運往法國和芬蘭。上等的咖啡種植在巴拿馬的北部,臨近太平洋一帶。奇裡基省博克特區生產的咖啡享譽世界,另外還有大衛區,瑞馬西門圖區、布加巴區和託萊區。目前據有關數據統計,巴拿馬每年的咖啡產量達6000噸。
10)巴西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巴西的咖啡產業那就是「大」。巴西是世界的咖啡中心,其咖啡具有低酸度、中度烘烤的特點。巴西被形象地比喻為咖啡世界的巨人。在巴西,全國大約有39億7千萬棵咖啡樹,而巴西從事咖啡生產的人數是哥倫比亞的2倍甚至3倍,而哥倫比亞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生產國,而咖啡佔國民生產總值的8%~10%。在二戰前,巴西咖啡的總產量佔全世界的50%甚至更多,現在接近30%。巴西有21個州,17個州出產咖啡,其中巴拉那州、聖保羅州、米拉斯吉拉斯州和聖埃斯皮裡圖州4個州佔全國咖啡產量的98%,而巴拉那州的產量更為驚人,佔總產量的50%之多。雖然巴西咖啡具有多樣性,但巴西咖啡卻非常適合大眾的口味。
11)哥倫比亞
據數據統計,哥倫比亞是世界上優質咖啡的最大生產國,也是繼巴西後的第二大咖啡生產國,年產量1300萬袋,每袋60公斤,而巴西的產量則是2200萬袋。1808年,咖啡首次引入哥倫比亞, 那是由一名牧師從法屬安的列斯經委內瑞拉帶來的。哥倫比亞咖啡是少數冠以國名在世界上出售的原味咖啡之一。在質量方面,它獲得了其它咖啡無法企及的讚譽。據數據統計,該國是世上最大的阿拉伯咖啡豆出口國和世界上最大的水洗咖啡豆出口國。該國的咖啡生產區主要位於安第斯山脈,那裡氣候溫和,空氣潮溼。哥倫比亞大約有27億株咖啡樹,其中66% 以現代化栽植方式種植在種植園內,其餘的種植在傳統經營的小型農場裡。而全國25%的咖啡豆則出口德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哥倫比亞咖啡的質量。
12)肯亞
肯亞的咖啡歷史並不長,二十世紀初開始引進阿拉比卡咖啡品種,後更多地培育來自巴西的波本品種。高海拔的肯亞山區氣溫較低,延長了咖啡豆的成熟期,進而可以充分地積累果實複雜的香氣。酸度,芳香的水果味成為了肯亞咖啡成熟的特點。肯亞更注重咖啡品種的培植,經專業團隊研發出的SL28是波本咖啡豆的直系分支,也是肯亞咖啡品質和風味的優質代表。而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肯亞咖啡的年產量達4.8萬噸之多。
13)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是羅百氏特咖啡的主要生產國。該島自1989年以來,咖啡業逐漸走向私營化,其咖啡總產量每年高達100萬袋。由於馬達加斯加人對咖啡的喜歡,所以咖啡的國內消費量很高。該國的羅百氏特咖啡質量極佳,目前主要出口法國市場。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國內大量的需求也成為了支持馬達加斯加咖啡產業的強大後盾。今天,馬達加斯加的咖啡在國際市場上享有極高的評價。
14)南非
南非咖啡的特點是味道芳香而且酸度較小。南非的東北部是該國主要的咖啡生產地區,從賴索托和莫三比克之間的納塔爾,一直向北延伸至德蘭士瓦最南邊的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南非的咖啡樹源於肯亞,質量優異。1975年在南非用於種植咖啡樹的耕地只有1000公頃,但是到了1987年就已經增加到了7000公頃,當然這與政府的支持和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有趣的是,該國咖啡豆更具有中美洲咖啡豆的特點,味道香卻酸度小。
15)烏幹達
在烏幹達,阿拉伯咖啡豆的產量只佔全國咖啡總產量的10%,而烏幹達好的咖啡主要出產於北部的沿著肯亞邊界的埃爾貢山區和布吉蘇山區以及西部的魯文佐裡山區。因為赤道橫穿烏幹達,適宜的氣候使它成為了世界上羅百氏特咖啡豆的主要產區。20世紀60年代,烏幹達咖啡產量保持在每年350萬袋。而到了80年代中期,主要由於政治原因,咖啡產量下降到每年250袋。但是現在咖啡生產又有回升趨勢,目前大約是每年300萬袋。而阻礙烏幹達咖啡產業的主要因素就是落後的交通系統,這使得烏幹達雖為咖啡的主要產地之一,卻沒有在世界上產生很大的影響。
16)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是中美洲的小國之一,人口十分密集。其咖啡的特色是均衡度極好,口味溫和,而咖啡出口佔全國出口量的40%,其中質地較優的咖啡豆會出口德國。90年代初,戰爭大大地破壞了該國的國民經濟,使咖啡的產量從70年代初的年產350萬袋下降到1991年的250萬袋。而薩爾瓦多的咖啡也一直被看作是中美洲的特產,體輕、芳香、純正、略酸也成為了薩爾瓦多咖啡的特點。與瓜地馬拉和哥斯大黎加一樣,薩爾瓦多的咖啡依據種植地的海拔高度進行等級劃分,海拔越高,咖啡越好。
17)多米尼加
多米尼亞共和國與海地相鄰,曾有過革命和貧窮的歷史,但現在已經實行了民主選舉,國家也相對穩定。在18世紀早期,咖啡開始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種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產地是位於西南部的巴拉奧納地區。在洪卡力託和奧科亞也出產一種上等的咖啡聖多明各咖啡,其特點是清新淡雅、顆粒飽滿、酸度極佳、香味怡人。與海地生產的咖啡不同,多米尼加種植的咖啡大多數都被洗過,這也是高品質咖啡的象徵。
18)象牙海岸
就數量而言,象牙海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之一。但象牙海岸卻從未產出過質量最佳的咖啡。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象牙海岸曾是世界上第三大咖啡生產國,年產達500萬袋。而在今天該國仍然是世界上第五大咖啡生產國,年產440萬袋。就羅百氏特咖啡的產量來看,象牙海岸僅次於印度尼西亞。80%產自象牙海岸的咖啡將出口歐洲,主要以法國和義大利為主。
19)聖赫倫那島
拿破崙認為,這個小島上唯一的好東西就是咖啡。聖赫倫那島位於大西洋,距非洲2000公裡,距巴西3500公裡,人口約5000人。該島因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拿破崙被放逐於此而出名。1732年,咖啡在聖赫倫那島首次種植,儘管19世紀60年代後其它一些引進的植物均栽培失敗,但咖啡卻在這裡很好地生長。該島還經歷過一次咖啡改良運動,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衛亨利開始致力於發展島上的咖啡業,目的是生產出更優質的咖啡。
20)葉門
葉門是世界著名的咖啡之鄉。公元6世紀前,葉門一直被稱為阿拉伯,因此從葉門運至其它地方的咖啡樹也被稱為阿拉伯咖啡樹。但是這些樹的原產地是衣索比亞,荷蘭人把這些咖啡樹種子散播到世界各地。摩卡咖啡豆比絕大多數咖啡豆更小更圓,這使得摩卡咖啡豆看起來很像豌豆,摩卡咖啡豆的外形與衣索比亞的哈拉咖啡豆相似,它顆粒小、酸度高,還混合著一種奇異的辛辣味道。葉門的咖啡絕大多數是靠自然條件生長的,這主要是因為資金的緣故。
21)印度
印度咖啡因其咖啡的加工過程而出名。在過去,乘客或貨物搭乘帆船往來印度,大約需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歐洲,而在漫長的運送時間使得咖啡豆的口感和質量都與原產地相差甚遠。為了能再造出原來那種咖啡的風味,印度的咖啡生產者們就採用了「季風」處理過程。而因為早期印度政府對咖啡行業的政策非常不利於咖啡業的發展,導致印度雖為亞洲咖啡的主產區之一,但是卻一直沒有高品質的咖啡品種產生。而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並努力改善,直至1992年才經過研究獲得了著名的瓦利納吉茨咖啡。
22)菲律賓
19世紀早期咖啡被引進菲律賓,到1880年菲律賓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咖啡出口國。然而由於咖啡銹病的蔓延,1880年後不久,菲律賓就成了咖啡進口國。今天,經過緩慢而穩步的發展,菲律賓的咖啡業不斷成長且發展優質品種的潛力很大。事實上,菲律賓是能夠種植羅百氏特、利伯瑞卡、埃克塞爾沙和阿拉伯咖啡4個咖啡品種的少數國家之一。菲律賓南端的第二大島棉蘭老島也是出產優質的阿拉伯咖啡的重要產地之一。
23)越南
也許是受法國殖民統治的影響,越南種植的咖啡更具有法國風味,阿拉伯咖啡由法國傳教士首先帶到越南,1865-1876年40多萬株咖啡樹被引入越南,種植在東京灣附近,大都是爪哇或波旁品種。目前,越南的咖啡產量在不斷增長,現已成為第二大出口產品。越南出產的咖啡品種主要以羅百氏特咖啡為主,,96%的羅百氏特咖啡來自小農場。越南的咖啡每公頃產量高達950公斤,就產量上來看,越南咖啡的產量與哥倫比亞交替世界第二,但是因其種植的是羅布斯塔的樹種,在咖啡豆品質上還是和哥倫比亞、巴西這類國家有不小的差距。
24)澳大利亞
1788年咖啡首次從海上進入澳大利亞,1950年後,隨著移民的大量湧入,高品質的意式濃縮咖啡也隨之進入澳大利亞,隨著咖啡機的引進,咖啡文化在澳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從環境來看,澳大利亞並不在「咖啡帶」中但是因人工因素以及澳大利亞大量的咖啡需求使得人工種植咖啡在澳大利亞非常普遍。澳大利亞主要有4個咖啡產區,分別是:南威爾斯州北部、中昆士蘭海岸區、昆士蘭北區以及諾福克島,而墨爾本也因其濃厚的咖啡文化成為了澳洲的咖啡之都。
25)夏威夷
夏威夷產的科納咖啡豆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咖啡豆,其具有完美的外表,果實非常飽滿,而且光澤鮮亮。咖啡的口味濃鬱芳香,並帶有肉桂香料的味道。夏威夷的咖啡是以美國本土為主要市場。在所有的咖啡生產者中,夏威夷的咖啡產業管理處於較嚴格之列。多數夏威夷咖啡被種植在冒納羅亞山坡。冒納羅亞原本是座火山,位於夏威夷島科納地區的西部。該咖啡產區的長度約為30公裡,其種植區主要集中在該地區的北部和南部。肥沃且含有火山灰的土地也是較適合咖啡生長的土壤條件。正是如此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科納地區的阿拉伯咖啡產量比世界上大多數種植園的產量都高,而且保持著高質量。
26)巴布亞紐幾內亞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咖啡種在海拔1300-1800米的高地,因此質量普遍較高。雖然在一些低地也有咖啡種植,但是相對來說,產量極少。當地種植的咖啡大都是靠自然條件生長的。咖啡業在該國的經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直接和間接從事該行業的人有100多萬。1975年的霜凍毀壞了巴西的大多數咖啡作物,但卻刺激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咖啡的發展,到1990年,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咖啡年產量已突破100萬袋。
27)留尼旺
1715年,第一批咖啡樹由葉門的摩卡港被運至留尼旺,但不幸的是只有2棵存活了下來。直至1719年,留尼旺咖啡種植園開始走向繁榮並售出了第一批咖啡豆。後來的幾年,政府採取了一項硬性措施:「該島居民不論黑人白人每年必須栽種100棵咖啡樹」,而且任何人損壞咖啡樹也會被處死。那時候的留尼旺是法國的一個殖民地,叫做波旁島,而在此地出產的阿拉伯咖啡樹樹種也被叫作這個名字。時至今日,」波旁籍「的阿拉伯咖啡樹已在世界範圍廣為種植並受人青睞,但在留尼旺本國卻幾乎不再種植任何咖啡了。
28)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的咖啡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豆形漿果咖啡的出產量很大。總體來看,坦尚尼亞的咖啡豆的質量較高。其中以在臨近吉力馬札羅山的莫希區出產的上乘坦尚尼亞查格AA咖啡為代表。但由於政局不穩,加之病害蟲猖獗,坦尚尼亞咖啡業遭到破壞,導致咖啡整體水平下降,這些問題又導致價格的降低,而價格降低的結果通常就是使得咖啡業進一步滑坡。在今天,雖然坦尚尼亞咖啡業有所好轉,但是依舊受限於經濟、政治等因素。
29)中國臺灣
1884年英國人將咖啡引入臺灣試種,後來日本人佔領臺灣,看臺灣氣候土壤適合咖啡的種植,遂自從國外引進阿拉比卡咖啡,在北部試種成功,後來便在知本,瑞穗兩地大量投資種植。十九世紀是咖啡在臺灣的全盛時期,不久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咖啡銷售成了問題,大量的男丁入軍導致莊園荒廢,農人改種稻米,後來日本戰敗撤退,咖啡在臺灣便沒落了。後來,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咖啡文化又得以在臺灣復甦。今天,臺灣的咖啡文化已經被世人所熟知。
30)中國雲南
雲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處北緯15°至北回歸線之間,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為主且起伏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豐富、晝夜溫差大,這些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雲南小粒種咖啡具有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的特點。早在五十年代,雲南小粒種咖啡就在國際咖啡市場上大受歡迎,被評定為咖啡中的上品。咖啡在雲南的歷史可追溯到189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從境外將咖啡種子帶進雲南,並在雲南省賓川縣的一個山谷裡種植成功,隨後,咖啡種植業便在雲南省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7年末,全省咖啡種植面積已達7800公頃。據數據統計,目前全省種植面積佔全國咖啡種植面積的70%,產量佔全國的83%,無論是從種植面積和咖啡豆的產量來看,雲南咖啡已確立了在中國國內的主導地位,分布在雲南南部和西南部的思茅、版納、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區。
◆ ◆ ◆
咖啡起源於非洲東北部的衣索比亞,而關於咖啡的由來一直也存在多種說法,至今以牧羊人的故事較為流行。在衣索比亞西南部的咖法地區,有一個牧羊少年卡爾迪,在一次放羊的途中,他偶然發現,山羊吃了一種紅果子後會異常興奮,即使是老山羊也是如此,於是,他自己吃了一些,發現自己也興奮的奔跑跳躍。咖啡果可食用並可以提神就這樣被人們發現了,後來,人們就用當地的地名咖法來命名這種果子,經過了數千年的傳遞、演變就成了今天的「咖啡」。
咖啡樹所結的果子就是咖啡果,而咖啡果的種子就是咖啡豆,將咖啡豆進行研磨、加工就成為了我們餐桌上喝到的咖啡。而咖啡的種植條件也是造成咖啡口味上差異的重要原因,種植在高海拔地區的咖啡樹,所結出來的咖啡果含糖量高、口感醇厚,果體堅硬、質密;而生長在火山周圍地區的咖啡因火山灰所帶來的更多的氮也使得土地更加肥沃,從而咖啡樹能夠更好地生長,豆體更將飽滿,口味更加醇香。值得注意的是亞洲雖不是咖啡的原產地,但是因其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以及幾個主要產地較為穩定的政治環境,使得咖啡種植業在亞洲也得到了很好地發展,其中中國的雲南所產的小粒種咖啡不僅產量高,更是世界高品質咖啡的代表之一。
本文作者馬西騎,億歐網專欄作者;微信:mxq741852963(添加時請註明「姓名-公司-職務」方便備註);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億歐網」;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網對觀點讚同或支持。
推薦閱讀:
亞馬遜市值首次突破3500億美元,超阿里、京東總和 | 億歐讀數
2016上半年,餐飲行業並不冷,只是風向變了
移動端購物佔比68%,PC端電商時代真的要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