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島藝術群落:烏託邦式的藝術群島

2021-01-15 藝術中國


尼斯之家美術館屋頂

瀨戶內海上的烏託邦

瀨戶內海上的直島,是一座人口不足四千的小島,位於日本香川縣高松市的北側。作為一個交通還不是那麼便利的孤島,卻每年都有非常多的藝術愛好者專門來「朝聖」,是的,朝聖,這是李青志在他的《空間革命·新世紀美術館進化論》中對直島藝術群落的描述。

一座不大的孤島上卻有印象派大師莫奈、理察·朗、宮島達男、草間彌生、蔡國強、小沢剛、韓國藝術家李禹煥以及後現代主義攝影師杉本博司等眾多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但這還不是它最獨特的地方。

這座小島上的主體建築大多是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一手打造的,其中尼斯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都是安藤忠雄的作品,李禹煥美術館則是他和藝術家李禹煥合作完成的。安藤忠雄也在此實現了他一直以來的理想——自然和藝術相融合的「環境美術館」。一座遺世獨立的島嶼,一個高於現實的藝術計劃,安藤忠雄一手將這個烏託邦變成現實。所以也有人稱直島為安藤忠雄島。順帶一提他的博物館也坐落在這座小島上。

之所以說這是一座烏託邦式的孤島,除了整個藝術群落本身之外,還因為它的歷史。瀨戶內海有3000多個島嶼,曾經是日本工業奇蹟的核心地帶,但隨之而來的是整個海域的環境汙染和黃金時期過後的蕭瑟。直島最近二十幾年,倍樂生公司(BenesseCorporation)開始對這裡的幾個島嶼進行藝術開放,並舉辦了三年一屆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才重新將這片海域帶入國際視野。其中最早開發的島嶼就是直島,目前藝術項目最密集的島嶼也是直島。

和瀨戶內海大多數島嶼一樣,1917年三菱集團開始在直島修建銅冶煉廠,這給予了直島前所未有的繁榮,在此之前直島以捕魚為主業。島上居民人口迅速增長,現代化的速度也急劇加速,醫院、劇院等隨之建起。但是幾十年後,由於環境汙染和工業衰退,島上人口數量開始減少,青壯年大多離開了直島。直島的新歷史始於1987年,日本福武集團(也就是現代的倍樂生公司)董事長長福武總一郎買下直島南部地區進行開發。事實上是直至上世紀後半,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安藤忠雄受邀設計島上的酒店和博物館開始,這座島嶼才有質的改變。


尼斯之家

整座島嶼的改造都是以「直島貝尼斯藝術之地」(BenesseArtSiteNaoshima)為主題,這個項目的精髓是藝術、建築與大自然以革新式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在改造的同時,規劃中也儘量保持了當地的原生態生活區域,在碼頭北面就散落著大量民居,這裡還保持著濃鬱的地方生活氣息並沒有商業開發的痕跡,但是散落在街角的各種裝置藝術品卻又昭顯著島嶼的獨特之處。比如在碼頭上的深紅色南瓜,這是草間彌生的作品。她的另一件黃色南瓜在尼斯之家的堤岸上,也算是直島的標誌性藝術品了。事實上,在直島上,大量藝術品以一種自然的狀態散落在島上的各個角落,蔡國強、小沢剛、片瀨和夫等藝術家的作品就在其中。「因為當代社會正淹沒在物質和信息當中,我想要製造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天地,在這裡,人們可以細品『樂活』的意義。」直島的開發者福武總一郎曾經這樣說。

直島近年來已經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生態圈,越來越多的建築師為直島專門設計建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也為它量身創作藝術品。

尼斯之家美術館


理察·朗《石圓之滿月》

1995年島上第一所美術館「貝樂思之屋美術館」落成。這是由安藤忠雄設計融合了住宿設施的現代美術館。整個建築貫徹了他建築與自然相融的設計,比如建築的一部分橢圓旅店的客房都是圍繞中央的水池所建,水面如鏡,沒有一絲波紋地倒映出天空,安藤忠雄稱之為「水之雕塑」。

在2000年十月,瓦爾特·德·瑪利亞完成為它量身而作的作品《所見/未見、已知/未知》,這是一組相當有氣勢和哲學意味的作品,其中每個黑球直徑184.2釐米,重九噸。而山坡上則有喬治·裡奇的《三枚正方形》的裝置藝術品,此外他還有一件作品《傾斜的四條交叉線2》也可以在附件看到。


安田侃《天空的秘密》

美術館中央在展出布魯斯·瑙曼的《100個生和死》,而美術館延伸出的牆壁上則能看到杉本博司的《波羅的海呂根島》等攝影作品。一樓有英國大地藝術的代表藝術家理察·朗,1997年創作的《石圓之滿月》。負一樓中庭中有安田侃的《天空的秘密》,藝術家標註它的感受方法是躺下來看星空。推門進去則是弗蘭克·斯特拉的《鯊魚大屠殺》。

開放的結構設計,讓客人即使在房間中仍然能充分感受到自然的存在,也可以真正的住進藝術中,散落在各處的藝術品對於住客而言永遠沒有閉館時間。

地中美術館

地中美術館2004年落成,如今已經是島上的地標建築。這裡在設計的時候就決定要永久展出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睡蓮》,美國兩位裝置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的《敞開的天空》和瓦爾特·德·瑪利亞的《時間、永恆、無時》。


瓦爾特·德·瑪利亞《時間、永恆、無時》

所以三件作品的展廳都是安藤忠雄根據作品而設計的,作品+展廳,可以說是一次再創作,成為了一個全新的獨特藝術品。比如《睡蓮》展廳外是以莫奈本人在法國吉爾韋尼的公寓花園為藍本。陳列睡蓮畫作的展廳地面上則是由兩釐米大小的手工雕刻出來的70萬個白灰色小石塊組成。瓦爾特·德·瑪利亞的作品《時間、永恆、無時》則被安置在一個相當有儀式感的房間內,黑球在多級臺階之上,天光從建築的空隙中漏下,氣勢撼人。

「家」計劃

「家」計劃是藝術家對本村的古民居村落的改造計劃。本村是直島上自古以來便傳承下來的村落,是城牆遺蹟、寺廟、神社等老式建築集中的區域,但近年來受到人口稀疏化和高齡化影響,許多建築都成了無人居住的空屋。藝術計劃就是將這些廢舊的老屋,進行保護性修繕,並將其變成一件裝置藝術品。


杉本博司 護王神社項目

角屋是「家」計劃最初的作品,由宮島達男製作,整個藝術項目分布在民居之間,穿行在當地原生態的低矮木屋組成的街區,寂靜、自然,經過改造的裝置藝術品和居民的自有住宅形成了一個奇異的和諧共生。

攝影師杉本博司則設計製作了護王神社項目。護王神社是供奉島上氏神的重要神社,它承載某種精神的寄託。杉本博司以伊勢神宮的神社建築為原型設計了護王神社,其中通往正殿的階梯用的是製作眼鏡的一種稀有玻璃材料,這段樓梯經常被大家叫做玻璃樓梯。神社下還有一個密室,狹小的通道只能單人行進,四周都是石制的牆壁,能看到的只有出口處的光線。但是從石室出來迎面而來的卻是遼闊瀨戶內海海景。壓抑與釋放,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杉本博司 護王神社項目

安藤忠雄設計的南寺項目,是家計劃中唯一不是房屋再利用的項目,因為這是專門為美國藝術家詹姆士·特勒爾的《月球的背後》特意建造的,二百多平米的空間只為一件藝術品。南寺的牆面使用了與島上大多數木質建築相同的燒杉板,這也是安藤作品中少見的木質建築。建築追尋了人們對於古舊廟宇的永恆記憶。藝術與建築,當下與過去,這件作品很好的詮釋了這一切。

李禹煥美術館

李禹煥《石頭與柱子》

直島的另一個重要博物館是2010年六月開幕的李禹煥美術館,它是藝術家本人與安藤忠雄合作的結晶。建築還是安藤忠雄一貫的水泥建築風格,在正方形的前廳中擺放著李禹煥的作品《石頭與柱子》。其實他們兩個人的合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李禹煥是「物派」的代表人物,而「物派」的作品注重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關係、物體或者物體表面所涉及的空間,將空間視為作品因素之一來考慮,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場」的變化。這和安藤忠雄的設計有了某種契合。

結語

正如安藤忠雄所說:「唯有花費如此長久的時間,一邊建造一邊思考,或者是一邊使用一邊思考,經歷這種永續發展的過程,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製造者與使用者沒有對話,只是一味的生產、消費新東西的社會結構,無法創造出像直島這種『活著』的場所。」

讓直島「活著」的不止是每年不斷增加的建築和藝術品,還有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藝術節目前在瀨戶內海七個島上舉行,在三個半月的節日期間有來自日本及外國的藝術家展出接近100件傑出的藝術品。為了打造更完整的藝術生態環境,倍樂生公司在瀨戶內海的其他島嶼上也在大力推進各項當代藝術項目,犬島、豐島等等都在其列。

相關焦點

  • 日本那個當代藝術聚集的直島 連碼頭都是雲朵形的
    一座因工業而盛、又因工業而衰的小島,現在通過藝術找到了新的活力。如果沒有聚集這麼多當代藝術,日本這座僅 8.13 平方公裡的小島,將和其它散落瀨戶內海的數千島嶼一樣普通。但它現在卻成了「藝術改變社區」的完美詮釋。
  • 直島,藝術環島處處都是感官震撼
    搭船來到直島,感受到整個島就是一座美術館。即便是當晚入住的Benesse House本身也像是一座藝廊,不只是因為建築本身是由安藤忠雄所設計,可以在旅館前海一般隨風起伏的草地散步,漫步到草間彌生的黃色大南瓜旁, 看海浪拍打岸邊;也可以在旅館內欣賞杉本博司的針孔成像、海景系列的寫真作品與庭園設計;再過分一點還可以通過旅館的接駁專車,晚上九點夜訪直島美術館,享受一人飽覽美術館作品的美麗夜晚。
  •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之旅:從荒島變「逃城」,淺談直島的前世今生
    日本瀨戶內海有一個地方,叫做直島。這個地方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這裡卻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一個旅遊地,特別是2019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落幕後,直島作為藝術祭的重點島嶼,建築師安藤忠雄、藝術家草間彌生、美國大地藝術家 Walter De Maria 等人合作,將直島從荒島變「逃城」,開啟藝術之島的序幕,如今直島已成為不需藝術祭的光環,成為了建築與藝術美學雙重結合的文化之島。
  • 去日本藝術聖地「直島」2天1夜行程推薦
    小編這篇要為大家深入介紹以草間彌生的圓點南瓜聞名的日本瀨戶內海小島「直島」,前往地中美術館、直島錢湯、家計畫,來場淨化身心的藝術之旅!在藝術祭時段通常一大早就要衝去抽整理券,且常常供不應求,非藝術祭期好處是遊客比較少,可以直接進入美術館監賞!
  • 日本的直島及其他
    福武希望改造三個 島嶼,這些島嶼的承載超過了該國快速工業化的公平份額 - 煉油廠建在直島和犬島,非法廢物被傾倒在手島--然後被遺忘。他決定通過當代藝術來實現這一目標,並說服建築師安藤忠雄(又名混凝土之王)在直島的貝樂思之家博物館進行合作。博物館標誌著福武的願景規模,超越了經濟重啟,創造了一個烏託邦,不僅展示了世界一流的藝術,而且展示了一種更簡單,更慢的生活方式,遠離「怪異的城市」。
  • 對話|瀨戶內海「島主」福武總一郎:用藝術與大城市「對抗」
    這幾年在國內不少地方都在探索以藝術參與鄉村建設,其中不乏借鑑日本瀨戶內海諸島的鄉村藝術振興項目。1987年起,日本福武財團理事長福武總一郎開始在瀨戶內海的直島、豐島、犬島等島嶼上開展藝術活動「倍樂生藝術場直島」(簡稱BASN)。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藝術在這片昔日被荒廢的群島上生根。
  • 直島黃南瓜,草間彌生的波點魔咒
    如果只去瀨戶內海的一座島嶼,那一定要去直島。直島是瀨戶內海的靈魂。世界盡頭的南瓜南瓜在人們的第一印象裡通常是又矮又胖,有著一個圓滾滾的大肚子,但是對於草間彌生來說南瓜胖嘟嘟的肚子就是她最中意的一點。草間彌生說她覺得南瓜的形狀能給予她一種強大的精神安定感。所以我們在她創作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南瓜的元素。
  • 活動¦ 藝術烏託邦國際青少年繪畫大賽(AIYAC)啟事
    由藝邦俱樂部發起,聯合加拿大、中國、美國等經歷了和正在經歷新冠疫情重創的國家中的藝術院校團體,共同發起「藝術烏託邦國際青少年繪畫大賽(Artopia International Youth Arts Contest)。本屆的大賽主題為「敬重生命,珍愛世界」(「Revernce for Life Cherish the world」)。大賽全程網上進行。
  • 【世界大不同】094期 俊男靚女的狂歡 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原住民藝術
    [我要自薦] [<<<往期回顧] [關注作者微博]" /> 【世界大不同】094期 俊男靚女的狂歡 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原住民藝術_網易旅遊
  • 當太陽的紅色光芒往宇宙的盡頭探索,最後的化身就是直島上海中的赤南瓜
    是的,「巧虎」之父在二十多年前,把「藝術改造計劃」引入直島,讓這座人口不足四千,基礎設施極少的小島嶼,變成了「世界上最值得旅遊的七個文化名勝」之一(來自英國著名旅遊雜誌《Traveler》),被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列入朝聖計劃。
  • 【大集合】藝術生活,建造我的烏託邦
    烏託邦:Utopia.原意為:沒有的地方。現在,我要用牆紙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烏託邦。
  • 韓國藝術家用佛香在宣紙燙洞 創作烏託邦式風景畫
    樸志賢稱,自己在閱讀《格列佛遊記》、《烏託邦》以及《埃瑞璜》等書,並觀看日本動畫電影《天空之城》後,受到很大鼓舞,並開始尋找烏託邦概念與繪畫的關係。他的畫作都具有一種烏託邦式的和諧感。樸志賢表示,他的作品既有自然景色,也有對過去的回憶。其中最傑出的一幅作品就是描繪他在夢中所見的街道,命名為《23》。
  • 日本直島 兩隻南瓜讓你從「文藝流氓」進化到「文藝犯」
    在日本的瀨戶內海,分布著525個大小不一的島嶼,其中的12座島上留有各種大師的藝術作品。其中直島是瀨戶內海所有島嶼中的No.1,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藝術之島。這座海上孤島曾經荒蕪一片,但後來卻因為一項「藝術改造計劃」而為全世界的人所熟知。
  • 攻略|瀨戶內海直島,這裡才是日本最美最迷人的地方
    而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更是吸引了無數熱愛藝術渴望了解藝術的人前往。在瀨戶內海眾多的島嶼中,直島無疑是最有名、最文藝的存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直島,走進瀨戶內海。它主要將直島已廢棄的民宅與寺社,進行改造,將其化身為藝術作品,來更好的承載島民生活過的時間與記憶。家計劃公開的展品,除了內藤禮的「きんざ」需提前預約外,另有6處可購買1030日元的通票,一併參觀。通票內外,其中最不可錯過的,是護王神社、南寺、Ando Museum。
  • 圓桌|瀨戶內海鄉村復興30年:用藝術「縫合」土地與居民
    、建築師安藤忠雄、藝術家李禹煥從瀨戶內海直島項目展開,講述藝術如何介入島上的鄉村,將工業化進程留下的廢墟變成藝術的勝地與島民的安居之地。以下為「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整理的講座摘錄:福武總一郎:振興農村的「直島模式」在日本瀨戶內海的直島、犬島、豐島、山島上實現地區振興的活動,我們稱之為「倍樂生藝術場直島項目」,是從1987年起開展的活動。當時,直島上有一家煉銅場,排放的亞硫酸氣體使植被枯萎,島上一片荒涼。
  • 被幾幢房子改變的城市命運,日本藝術經濟創造的巨大價值
    ,如果說瀨戶內海是藝術的聖地,那麼這個需要乘船才能到達的避世之島,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從波點渡輪開始,你已能隱約嗅到一股藝術範兒在滋生蔓延。地中美術館是安藤在直島的代表之作,整個展館建造在一座山上,整體埋在地下,在山頂挖出不規則形狀的天窗,巧妙躲在叢木之間。安藤運用大量「頂光」,讓館內的藝術作品,顯現出一種冷凝的情境。
  • 突然想起了直島
    突然想起了直島,莫奈的睡蓮和安藤的美術館。終於可以來說一說我最愛的那個小島——直島。
  • 遊記:直島小提琴也在宮浦港
    當天最後一班去往直島的渡輪即將發船。小黃人TEAM要再上島啦~在琴平的小店裡無意間發現了瀨戶內海的專屬可口可樂瓶末班去往直島的人並不多,一整排位子幾乎都可以橫著躺了。還未下船,充滿藝術氣息的紅南瓜就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裡。它就像是這個島嶼的代言人一樣,歡迎著四面八方的遊客。除了紅南瓜,著名的直島小提琴也在宮浦港。
  • 日本頂尖設計師妹島和世作品,直島客運碼頭仿佛「漂」在海面
    許多當代著名建築師及藝術家們,用他們的作品充實著這片古老而淳樸的海洋,寫實的歷史與當代藝術相互交融,形成最完美的反差。其中妹島和世設計的直島客運碼頭則是瀨戶內海迎接遠道而來的遊客們的第一個禮物。提起妹島和世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她與安藤忠雄被稱作建築行業最奇特的一對CP,他們並不是愛人卻超越友情、同事關係,作為知己創造了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在世界各處留下了他們打造的夢幻建築。
  • 這個旅行地點又將成藝術海洋 全世界文青為之瘋狂
    · 壹 ·藝術控不能錯過的直島漫步直島曾被英國著名雜誌《Traveler》評為「世界上最值得旅遊的七個文化名勝之一」,若你是個十足的文藝青年,偏愛日式性冷淡風建築,來瀨戶內海一定要去直島。友情提示:地中美術館館內不能拍照,每天參觀限流,多數都是從網上預約參觀,尤其是藝術祭期間,所以記得在直島Benesse Art Site網站提前預約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