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瀨戶內海藝術之旅:從荒島變「逃城」,淺談直島的前世今生

2020-12-15 少年的旅行

日本瀨戶內海有一個地方,叫做直島。這個地方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這裡卻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一個旅遊地,特別是2019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落幕後,直島作為藝術祭的重點島嶼,建築師安藤忠雄、藝術家草間彌生、美國大地藝術家 Walter De Maria 等人合作,將直島從荒島變「逃城」,開啟藝術之島的序幕,如今直島已成為不需藝術祭的光環,成為了建築與藝術美學雙重結合的文化之島。

「質樸之島」的奇蹟:從荒島變逃城

直島的前世今生

相傳直島的「直」取名於日本平安時代,因當時因為保元之亂而泊經此島的崇德所取名。崇德有感島民待其親切、淳樸的樣貌,遂將島嶼取名為「直」,即為率直的島嶼。

然而直島與其他瀨戶內的小島一樣,因全球化、環境汙染等因素,面臨人口外流、島嶼價值失衡等危機;急需轉型之際,奇蹟地迎來了倍樂生企業與安藤忠雄等人。在《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曆書》中,他便回憶到,福武先生總穿著長靴在島上奔波,不帶任何大企業家的包袱,以「經濟應為文化所用」為志,辛勤地打造直島的再生奇蹟,此舉感動了安藤忠雄等人,他與其他藝術家開始著手將因煉銅、工業汙染而荒廢的孤島,施予建築與藝術的魔法。

安藤忠雄與已故律師中坊公平等人,更於2000年成立瀨戶內橄欖樹基金會,積極投入造林,與當地小學合作,將綠化工作深植小島教育。

「逃城」

建築學者李清志稱安藤忠雄的建築為「逃城」,「逃城」源於聖經故事,原意為保護那些誤殺他人的庇護之城;安藤式的「逃城」則引申為從現代壓力中逃遁的棲身之地──由那一座座清水混凝土所構成的寧靜空間。

不同於安藤的建築偶像柯比意大師的清水模,安藤的招牌清水模建築,帶有一股日本的詩意與素雅,神奇地消化了清水混凝土如此西方的建築材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柯比意的知名建築「廊香教堂」。

初次認識建築,我們第一眼看上的或許是高第那般的天才建築師──巴塞隆納「奎爾公園」裡傾斜的迴廊、與那如同上帝般的建築曲線;但潛藏的相同建築語言則是「就地取材、配合自然地景」等,這也是安藤忠雄持續追尋的建築理念。高第的上帝建築,或是安藤的靜謐清水模,都是人類與自然、美學的對話,就如同遁逃於藝術中的我們,無非是一處庇護之所。

「睡蓮」的永生之地:印象派的光影天堂

橘園美術館

巴黎協和廣場旁的「橘園美術館」有著印象派的西斯汀禮拜堂之稱。1852年建成的美術館,內部經多次整修,如今展出莫內巨幅睡蓮圖的兩個展廳,依照著畫家莫內的想法,修建成橢圓形狀,如同他的睡蓮池畔那般。

莫內一生畫了兩百多幅睡蓮。整修後的橘園美術館,將老式的屋頂拆除,改為玻璃天窗,再以紗網過濾強光,細心呵護每幅長幅睡蓮的光影狀態。初踏入橘園睡蓮展廳的人,不免為其畫作與展廳的契合而驚嘆;而這般藝術品與建築的和諧狀態,安藤忠雄的地中美術館,可謂另一首藝術與建築的睡蓮協奏曲。

藏於地底的地中美術館,建於直島的一處鹽田山丘上,於外觀看不見建築造型,地景維持著原來的樣貌,可謂一次安藤式的建築綺想。建築師柯比意提出的「散步建築」概念,主張「斜坡」構造可產生空間的特殊體驗;安藤忠雄於地中美術館大量使用坡道──初入美術館遇見的方形天井、或如散落岡山產石灰巖的三角庭院,都圍繞著斜坡廊道,這使美術館的空間因光線、時間、清水混凝土建材等因素,每人的建築散步經驗也各異。

莫內與安藤

莫內一生追尋的光影,如同《安藤忠雄——光與影的建築之旅》一書中提到的,安藤自小住在無光的長屋裡,在昏暗的環境中尋找氤氳的光影,則成了他兒時的遊戲;而藝術家 James Turrell 更是長年醉心於光線與空間等主題,於作品中多次進行關於光媒介的實驗,幾人的作品與安藤的建築相遇,似乎是以光影為牽引,而後空間與藝術彼此禮讚。

地中美術館內不可拍照,同每個人對於光影的詮釋不同般,感官上不帶相機去經驗,不失為一次好的美學沉思,比方站在素白的莫內睡蓮展廳內,或坐在作品《 Open Sky 》下方一個午後,感受 James Turrell 關於認知與光線的創造,都是安藤所建的「逃城」般的藝術與建築天堂;或如導演蔡明亮的《你的臉》揭示的,那是我們日常中缺乏的美感經驗,你必須去尋找,如此一來,平凡的十三張臉,也能成為一幅幅如畫般的動態肖像。

物派藝術的哲學殿堂

李禹煥美術館

初遇韓國藝術家李禹煥是於釜山的「 Space Lee Ufan」,此李禹煥空間展有他的幾件標誌性作品,如《From Point》(從點)、《From Line》(從線)等。上述的兩系列畫作,不妨作為一處認識李禹煥作品概念的開始,循序地往他的雕塑作品《Relatum》(關係項)等系列看去,或許能減少第一次遇見李禹煥藝術的困難。

觀看李禹煥的「單色畫」時,您看的不再是構圖等繪畫要素,如他於日本藝術雜誌《美術手帖》的訪談中提到的,觀眾常在他的畫前比手畫腳,像在追蹤線條。動作、舉止成了他的畫作重點,行為等作品的展演過程建構了李禹煥的繪畫、雕塑作品中「相遇」這個概念,如此一來,「相遇」的場所便顯得十分重要。

李禹煥的藝術美學

李禹煥在乎畫作與觀者、空間的共鳴,而不單是作品呈現本身,安藤忠雄的建築便提供了這樣互動的場域,使「觀看」與「被看」渾然成為一個整體;畫作裡的空白與安藤建構的展場,同前來參展的人群,形成一次完整的「對話」。

我們常以宗教去解釋一些超然的存在,李禹煥的雕塑作品也經常被這樣詮釋,因其使用的原石、鐵板、餘白效果等方式,使佛、道等「無」、「禪」」概念常與其作品掛鈎;但事實上,以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等現象學式的哲思切入,或許才更為貼近藝術家李禹煥的創作概念。

李禹煥於1956年移居日本,為日本戰後1960年末、1970年初「物派」藝術運動(Mono-ha)的核心人物。如同日本藝術史學者富井玲子(Reiko Tomii)所著《物派的六點矛盾》裡提到的,解析「物派」非屬易事,因其複雜的論證背景,作品給人一種難以捉摸的感受;或如物派藝術以「物」為核心,同時又怠忽「物」等多重辯證,都需一一與作品、創作行動等結合觀看、或「解構」觀看,才能理解每件「物」作品的深意。

日本的物派藝術運動,代表了一次戰後的亞洲藝術突起,其與美國的極簡主義、義大利的貧窮藝術等互相呼應。安藤忠雄與李禹煥於直島的合作,展現了空間與藝術的震蕩效果,不失為一次認識「物派藝術」或「單色畫」藝術的起始點。

直島「家計畫」等各色老屋再生

「家計畫」藝術區

熱愛安藤建築的人,可繼續行至直島本村港地區的「家計畫」藝術區(Art House Project),此處有安藤忠雄少數的木造建築──南寺,南寺展有安藤忠雄與 James Turrell 的另一合作《Backside of the Moon》。而除了南寺外,《ANDO MUSEUM》那百年老屋與安藤忠雄的清水模新舊共生的景象,也不禁使人驚嘆其建築再造的能力。

「家計畫」使老舊空屋再生,以藝術方式聯結當地記憶、再造美學地景。此外,宮浦港旁的溫泉館,亦為藝術家大竹伸朗的著名改造。此處原為福武先生的房子,經捐贈後,如今化身為澡堂與藝術的公共建築。

喜愛直島的旅人,更可於直島「貝尼斯旅店」(Benesse House)稍作停留,體驗於美術館休憩一晚的寧靜,繼續感受安藤忠雄所造的自然與藝術空間。旅店採預約制,若沒有打算過夜,Benesse House 也開放部分區域可供參觀。

最後,前往直島,可於岡山的宇野港及高松的高松港搭船,抵達處則有宮浦港及本村港兩地,船班選擇上也有高速船、大型船舶等等。

那麼,不知道你覺得這裡怎麼樣呢?大家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趁空閒時間來一趟吧!欣賞一下大師的建築藝術美學,相信會讓你有所收,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攻略|瀨戶內海直島,這裡才是日本最美最迷人的地方
    瀨戶內海,日本的「地中海」,風光旖旎的海岸線上密密麻麻遍布著3000多個島嶼。在古代,這裡是日本與中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如今,這裡則是一片遠離塵囂的人文淨土。而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更是吸引了無數熱愛藝術渴望了解藝術的人前往。
  • 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不完全攻略.
    內容主要包括瀨戶內海藝術祭的介紹及相關信息,希望大家看完能獲得有用的信息,或者是對這個藝術祭產生興趣。同時也希望如果2019年我有機會,不要再錯過這次瀨戶內海藝術祭了。由於這篇帖子只介紹瀨戶內海藝術祭,因此沒有其他信息(非展期期間的船次時間與展期期間的不一定一致),如果大家非展期前往,請勿參考相關信息。
  • 為什麼日本有直島豐島這樣的藝術小島?
    曾繁華一時的工業島嶼逐漸衰敗蕭條瀨戶內海的眾多小島變成了後工業時代的廢墟遺址問題是——直島豐島等瀨戶內海諸多島嶼怎麼實現了從工業破敗小島到世界聞名藝術小島的轉變呢?隨後,福武總一郎和安藤忠藤兩個男人的相遇是包括直島在內的瀨戶內海諸島邁向藝術島的第二大步總一郎對安藤說:「我要在直島的自然中建酒店、建美術館,將直島建成世界一流的文化之島
  • 日本瀨戶內海「食」計劃,瀨戶內海美食推介
    要準備前往日本瀨戶內海的朋友們,肯定有個計劃縝密的旅遊行程表,不是馬不停蹄地地跳島看藝術品,就是午晚餐常常隨便吃。不過選個好餐廳,坐下來慢慢品嘗瀨戶內海當地料理,用舌尖體會島嶼的一切,感受食物與藝術結合的魅力,也是一種旅行方式。
  • 瀨戶內海的陌生與可愛
    去過北邊的雪國,摸過南端的海豚,瀨戶內海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瀨戶內海▎工業崛起後的環保重生瀨戶內海,日語為SetoNaikai,意思是狹窄的海峽。位於日本本州、四國之間,日本人稱其為裏海,風光旖旎的海岸線上密密麻麻遍布著3000多個島嶼,其中只有150多個島嶼有人居住。
  • 對話|瀨戶內海「島主」福武總一郎:用藝術與大城市「對抗」
    這幾年在國內不少地方都在探索以藝術參與鄉村建設,其中不乏借鑑日本瀨戶內海諸島的鄉村藝術振興項目。1987年起,日本福武財團理事長福武總一郎開始在瀨戶內海的直島、豐島、犬島等島嶼上開展藝術活動「倍樂生藝術場直島」(簡稱BASN)。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藝術在這片昔日被荒廢的群島上生根。
  • 圓桌|瀨戶內海鄉村復興30年:用藝術「縫合」土地與居民
    澎湃新聞 作為第13屆上海雙年展第二篇章「生態聯盟」的一部分,近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線上講座「『滲透』——『海之復權』與鄉土重生」,倍樂生藝術場直島項目發起人福武總一郎
  • 小眾幽靜的日本香川高松,瀨戶內海直島豐島小豆島魔女宅急便攻略
    高松市位於日本的四國島東北岸港市,香川縣首府,臨瀨戶內海,是四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陸交通中心。氣候屬於瀨戶內海式氣候,全年降水少,日照時間長,氣候溫暖。高松的屋島,四國村,慄林公園等景點風景如畫,難得的是中國遊客比較少,相比東京大阪等中國遊客熱門旅行地來說這裡顯得風光靜好。
  • 日本四國跳島之旅,直島&小豆島
    所以等我們來到草間彌生的「紅南瓜(Red Pumpkin)」的時候,已經沒人跟我們搶了,哇, 遠處就是「宮浦港」的遊客中心,這個叫「海之站(Marine Station)」的藝術車站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共同主持SANAA設計完成,西澤立衛也因此榮獲了2010年的普利茲克建築大獎。近看才發現原來「紅南瓜」表面是有洞的,也可以進去。
  • 直島藝術群落:烏託邦式的藝術群島
    尼斯之家美術館屋頂瀨戶內海上的烏託邦瀨戶內海上的直島,是一座人口不足四千的小島,位於日本香川縣高松市的北側。之所以說這是一座烏託邦式的孤島,除了整個藝術群落本身之外,還因為它的歷史。瀨戶內海有3000多個島嶼,曾經是日本工業奇蹟的核心地帶,但隨之而來的是整個海域的環境汙染和黃金時期過後的蕭瑟。直島最近二十幾年,倍樂生公司(BenesseCorporation)開始對這裡的幾個島嶼進行藝術開放,並舉辦了三年一屆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才重新將這片海域帶入國際視野。
  • 錯過一次等三年,2019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最全攻略
    曾經在臺灣遊玩的時候,買過一本叫做《小島旅行》的書,作者身為旅遊達人,一心想要兼顧藝術和旅行,於是在日本的跳島旅行中實現了夢想。也是通過這本書,才真正認識了解瀨戶內海這片神奇的地方,不僅遠離喧囂,海天一色,周圍的小島也受到了現代藝術的眷念,成為眾多藝術家們的世外桃源,叫人心生嚮往。
  • 日本直島 兩隻南瓜讓你從「文藝流氓」進化到「文藝犯」
    日本被稱為島國,一是因為國土面積小,二是因為小島多。在日本的瀨戶內海,分布著525個大小不一的島嶼,其中的12座島上留有各種大師的藝術作品。其中直島是瀨戶內海所有島嶼中的No.1,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藝術之島。這座海上孤島曾經荒蕪一片,但後來卻因為一項「藝術改造計劃」而為全世界的人所熟知。
  • 直島黃南瓜,草間彌生的波點魔咒
    如果只去瀨戶內海的一座島嶼,那一定要去直島。直島是瀨戶內海的靈魂。世界盡頭的南瓜南瓜在人們的第一印象裡通常是又矮又胖,有著一個圓滾滾的大肚子,但是對於草間彌生來說南瓜胖嘟嘟的肚子就是她最中意的一點。草間彌生說她覺得南瓜的形狀能給予她一種強大的精神安定感。所以我們在她創作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南瓜的元素。
  • 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在古來而神秘的海域,盡享另一種生活之美
    2020東京,是四年一次的奧運會,而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已經進入夏季的收尾,即將迎來收尾的秋季。你或許還能抓住最後的尾巴。藝術只是生活的一個入口,旅行也是一樣。在瀨戶內海,你需要的是一顆從容的心,慢慢去體驗,從藝術館、美術館,到頗具家庭氛圍的美食店、民宿,靜靜享受另一種生活之美。
  • 日本的直島及其他
    它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億萬富翁商人福一郎(福武總一郎)開始探索瀨戶內海(瀨戶內海)的較小島嶼,這是一個將日本四個主要島嶼中的三個分開的水體。福武希望改造三個 島嶼,這些島嶼的承載超過了該國快速工業化的公平份額 - 煉油廠建在直島和犬島,非法廢物被傾倒在手島--然後被遺忘。
  • 日本那個當代藝術聚集的直島 連碼頭都是雲朵形的
    一座因工業而盛、又因工業而衰的小島,現在通過藝術找到了新的活力。如果沒有聚集這麼多當代藝術,日本這座僅 8.13 平方公裡的小島,將和其它散落瀨戶內海的數千島嶼一樣普通。但它現在卻成了「藝術改變社區」的完美詮釋。
  • 瀨戶內海藝術節、文藝青年朝聖之地、驚豔的直島美術館
    直島是跳島中最熱門的一個島,算是離得比較近,又比較方便,而且鼎鼎大名的地中美術館(Naoshima)就在這,安騰忠雄當初設計這裡的時候,據說為了不破壞島上的生態,他將70%的建築深於地下,並沿山坡修建了入口,完美的將美術館和周圍環境融合,最好的證明方法就是我們一行人到美術館前換完票出來竟然找不到入口
  • 錯過再等三年,去瀨戶內海藝術節,住這家民宿就夠了
    時間飛快~一瞬入夏,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春季展期已經完美閉幕,夏季展期也於7月19日開啟。面對著眾多小島和作家作品,否猶豫該看哪些?這裡有一份詳細的作品推介,跟我們去瀨戶內「跳島」吧!直島靈感來源於直島傳統藝術形式—女文楽中的人偶之和服下擺舞動時的姿態,夜間會發出多彩光明,異常有趣。
  • 提到瀨戶內海,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嚮往的心
    海上繁星點點的島,美麗的內海風景,樸素純真的農家生活.一切都那麼純潔、簡單、美麗,如果真的有「樂園、淨土」,那一定是這個地方。瀨戶內海是很適合旅行的地方,哪怕女孩子一個人去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裡治安很好,只要不要招搖過市,就沒什麼問題。
  • 瀨戶內海藝術祭 | 有生之年邂逅你,是最大的奇遇!
    大呼一本滿足的小夥伴們充分感受到了「瀨戶內海藝術祭」的無窮魅力,為這次「瀨戶內海 · 體驗旅行」畫下了完美的句點!不一樣的收穫是,在旅途過程中,「無料旅行」和老朋友「悅舍食單」深受藝術啟發,回來後,決定聯名打造一款「瀨戶內海 · 藝術甜品」,將瀨戶內海的島嶼風情嵌入甜品的小小心臟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