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前方有更大的挫折和坎坷在等待著我,我都無悔自己的選擇。——程誠
吳謙,一名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一次新聞發言會上曾說過:青春不只是眼前的瀟灑,也有家國與邊關。最帥的男人是軍人,但軍人不止男人,女兵們也有不一樣的風採,特別是儀仗女兵。
在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上三軍儀仗隊首次出現的13名女隊員,一亮相就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其中儀仗隊女兵分隊隊長——程誠,更是被譽為最美的儀仗隊女兵。
中國的第一門面
三軍儀仗隊的隊長常年擔負著國家和軍隊的外事司禮任務,在儀仗隊有一個口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三軍形象重於泰山。
儀仗隊代表的是三軍的形象,更是國家的形象,通過整齊劃一的步伐、雷霆般的洪亮嗓音,加上排山倒海的氣勢來展示我們我國三軍文明、威武、和平的最佳形象。
人們在驚嘆儀仗女兵們氣勢威武時,誰能想像得到她們付出的努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她們每年在風吹日曬中流下的汗水相當於一個三口之家使用兩個月的水量,她們穿破的皮鞋有7雙,她們踢出的正步相當於走一個完整的長徵。
這樣的一組數字是她們每一年的訓練結果,她們是年復一年的訓練,只是為了閱兵或在外交事宜中展現形象的那幾分鐘甚至不到一分鐘,但這些女孩們還是熱愛她們身上的這一身軍裝,熱愛她們所做的事情。
在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上三軍儀仗隊首次出現的13名女隊員中被稱之為"最美的儀仗隊女兵"的程誠為她的"軍人夢"付出不少努力。長輩們的夢想有時很容易影響到下一代的夢想。
程誠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父親和姑姑的"軍人夢"未能實現,她變成家裡的希望,對此在她的生活和學習中家人對她的要求十分嚴格,初中畢業後更是為了鍛鍊小小的程誠,家裡人把她送到離家很遠的地方上學。
在高中時,到了可以合法入軍營的年齡選擇入伍,在她生日的時候接到一份特殊而又難忘的禮物——入伍通知書。程誠來到了夢寐以求的軍營,成為一名通信兵,再經過自己的學習努力考上了現在的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增加一門新技能——醫學。
在醫學院經過兩年的學習和磨練,進入部隊醫院實習時接到一則突然通知,被安排參加首都國慶閱兵三軍女兵方隊的集訓。當時的她很高興也很覺得光榮,隨後打電話徵求父母和其他家人的意見,家人很支持她去參加,程誠回到北京便開始了統一的集訓生活。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靈魂寄宿在我們的身體裡是為了使用,而不是伺候。時間變化,皮囊老化,所以要盡最大的努力趁青春年華,奮鬥在生命的每一刻。程誠回到北京參加集訓是在冷風蕭瑟的冬天,90%的訓練活動在室外進行,軍姿訓練,正步訓練,表情訓練,軍刀訓練等等。
天氣雖然寒冷,但這些女孩內心的火焰不滅,在寒冷的冬天,她們被訓練的汗水都變成冰碴。在這些青春洋溢的女孩中程誠的表現比較突出,被確定為三軍儀仗女兵方隊的隊長。
成為隊長後的程誠訓練更是不敢鬆懈,變得更加努力。在訓練場、生活區,都可以看到程誠刻苦訓練的身影,但她從未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
這樣努力訓練的結果讓程誠出乎意料,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程誠的身高竟然增加了1.8釐米,這樣的程誠和隊員們站在一起顯得不協調,也因為這個原因失去了這次機會。機會失去了,但她沒有放棄,在大閱兵開始前,程誠跟其他姐妹一樣化妝,穿軍衣,自己站在北京的長安街上為自己的戰友加油吶喊。
漫漫人生路,生活中大多數都是逆境,少數的機會就像路上的一處好風景,懂得珍惜的人才能領會。在痛失上次機會的五年後,程誠又再一次接到了三軍儀仗隊的面試通知,她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面試並成功地進入到了三軍儀仗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又開始艱難的日復一日的訓練生活。這次的訓練相比較上一次的要難度上升一些。每天要帶著將近8斤的軍械訓練,女生在力量上比較弱勢,但程誠沒有放棄,幾個月的訓練使得她的力量急劇上升,可以勝任這項任務。
不止在力量上的難度,其他訓練還要跟男兵一個標準,比如正步走的幅度和節奏。這次集訓沒有刷掉程誠,在這一次的閱兵活動上13名儀仗女兵正式亮相,作為隊長的程誠更是被稱為"最美的儀仗女兵"。
就好像法布爾說的"好運總是要先捉弄一番,然後才向著堅忍不拔者微笑的。"多少人倒在明天的晚上而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女兵的身上一直帶有"花瓶"、"後勤"、"文藝兵"等等各種標籤。但在閱兵式,儀仗女兵所展現出來的精神打破以往的認知。女兵入伍條件比男兵苛刻很多,但這並不能阻擋程誠的決心,她毅然決然地進入軍隊,一步一步的成為父母的驕傲,成為山東人民的驕傲,更是成為中國的驕傲。
在女兵身上我們只看到她們英姿颯爽,卻沒有看到她們背後汗水的重量,我們只看到她們身懷絕技,卻沒看到她們背後堅持的力量。她們也是處在青春花季的女孩,她們的熱愛不是包包,不是化妝,而是軍綠色的軍裝。程誠把自己年華奉獻給軍綠色的大地,這無愧於自己的青春,更無愧於自己的人生。
生活的藝術就像摔跤手的技藝,要站得穩,就要勇敢地迎接打擊。程誠在第一次參加儀仗隊被刷下來時,並沒有氣餒,她在等待再一次的機會,擁有這次機會她更加努力,讓人們對女兵的形象有了重新的認識,對儀仗隊有了重新的認識。她是我們的驕傲。